论中小城市新区规划空间优化策略
2014-12-30古丽先.迪力穆拉提
古丽先.迪力穆拉提
摘 要:中小城市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基础环节,是我国行政区体系中重要的战略节点,起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要求把中小城市地位放在重要位置,新区作为老城区城市规模的延伸,通过不断强化产业功能、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有利于缓解城市化对中小城市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该文试图结合城市新区的战略地位,试图从规模控制、城市形态、交通网络系统和人居环境优化等方面谈一谈如何做好中小城市新区规划空间优化。
关键词:中小城市新区 城市规划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016-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城市化进程也日益加快,城市空间也逐步向外扩张。城市空间的急剧扩张,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城市新区开发活动,在客观上有利于带动整个城市功能的提升、疏解、优化。目前,在新城区空间规划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不重视生态环境、开发强度不合理、割裂了城市自身风貌特色等,迫切需要对中小城市新区规划进行提升。
1 城市新区及空间优化相关概念
城市新区:一般而言,新城区主要是随着老城区的逐步扩张和功能置换而在老城区之外拓展的新的发展空间,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具有多种功能的区域。新城区大多是为缓解中心城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压力而开发的城市拓展空间,在地域空间上一般位于城乡结合地区,具有明确的发展界限,集聚人口、产业、技术、资金等多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在社会与经济方面以老城区为依托,但仍然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且具有新型的城市景观。当前,我国出现的高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科教园区、居住新城、旅游休闲区等都属于城市新区。
空间优化:所谓优化,即是一种通过加工、修改等使之更完善的过程。中小城市新区规划中的“空间优化”,主要是指通过分析空间扩展过程、影响因素等发展规律,对当前中小城市新区规划中在城市新区功能结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空间管理等可能会影响新区空间形态的方面,在现行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以进一步促进新区发展。
我国中小城市新区规划历史还比较短,经验略有不足,结合目前我国新区规划案例,可以发现当前新区空间规划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盲目模仿大城市,没有对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忽略自身地方特色,造成“千城一面”;新区原有优质资源被过度利用,原有的农田资源、生态环境还有人文资源等被过度利用,以环境换发展现象屡见不鲜;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导致新老城区公交衔接困难,新老城之间的交通出行问题严重;缺乏对新区规划的动态控制,规划方案以“终极蓝图”式的形式呈现制约了城市规划的后续发展;存在着缺乏长远的土地利用控制机制,新区的空间异化现象严重;难以保证与老城区的协同,新旧城难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协调发展等。相关人员在中小城市新区规划中应重点注意。
2 中小城市新区规划空间优化策略
2.1 合理确定新区的战略定位
新区发展成功与否与是否能确定合理的战略定位密切相关。要做好战略定位,应综合考虑区域综合分析、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新区目前的发展状况,明确新区在区域体系中的地位以及所应承载的职能,进而确定新区发展的项目类型。当前,新区发展规划中还存在着某些功能用地的规模确定盲目贪大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小城市的经济实力较弱,某些功能用地的过大规模缺乏项目支撑,最终导致空间的异化。因此,中小城市新区在规划发展中应该项目规模预测的科学论证来确定不同功能的用地规模。
2.2 集约布局城市用地
首先,先应现在建立起新区资源、人口、规模之间的动态平衡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新区的规模,保证新区规模的弹性发展空间。在空间规模确立之后,可采取紧凑型的布局方式,通过密集化的土地利用方式、集中化的生活方式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行。具体来说,在区域层面上,应该强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组织及基础设施安排,保证城市网络布局的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在新区层面上,应合理提高土地的开发强度,积极引导各项功能的合理分区,确保生产、服务、生活及休息的多样性与综合性。
2.3 凸显中小城市新区的特色风貌
新区风貌趋同是我国新区发展的重要特点,由于片面注重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宽阔的马路建设,导致传统的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间遭到极大破坏。因此,在新区空间规划中,应注重构建富有特色的新区。首先,在新区的宏观规划上,应该注重经济与环境发展的协调,在新区定位上应该在强调自身的特色性和城市功能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自身条件进行规划建设。其次,应注重保护和塑造城市的自然与人文风貌,尽量避免破坏城市原有自然和人文环境等行为,同时也要保证在新区开发建设过程中特色资源的公共属性。
2.4 设计畅通高效的公共交通网络
首先,应该新区公共交通网络的建设与拓展。中小城市市民收入水平毕竟还不高,出行主要依靠公共交通工具,完善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既是满足大运量的交通通行需要,也是减少其对环境和资源的不利影响,引导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此,应重视畅通高效的公共交通网络的建设。当前,有许多城市应用TOD模式,这种模式以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以适宜的步行距离为半径的范围内布置复合功能的社区,有利于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先导作用。此外,新区也应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建立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系统为其最终目的,提高道路网密度,确保人们出行便利。
2.5 组织科学合理的空间发展时序
中小城市经济能力弱,城市建设周期长,为了保证新区的长效良好发展,应科学合理地组织符合新区建设时序。科学合理空间发展时序的建立应该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在满足市场规律的同时遵循诚实空间的发展规律,而且能够保证随着不同时期的发展的不同特点及时调整。二是在确定时序的时候充分遵循土地市场的运营规律。土地是一种能够对周围地块及地区产生外部特殊效应的商品,外部环境越好的区域,土地价值越高。为此,在新区开发时可以优先建设周边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优先配置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办法,提高土地的价值,在建设时序上体现先“公共”后“市场”的发展特征。
3 结论
伴随着城市空间的额日益扩张,城市新区在市内部、外部各种政治制度、经济技术、社会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得到蓬勃发展。不同中小城市新区的形成动力和发展方向是不一样的,城市新区应该以自身的战略定位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与空间规划模式。
参考文献
[1] 周瑾,张勇.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策略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0(11):27-31.
[2] 姜志恒,刘维彬,秦宇楠.城市新区建设的动力因素浅析[J].低温建筑技术. 2010(12):25-26.
[3] 张春晖.城市新区规划发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