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纠错能力培养

2014-12-29唐晓青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4年11期
关键词:做题错误题目

唐晓青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往往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学生经常会在很多非常简单的题目和一些应该有能力解答出的题目上犯错,他们不能准确的得出相对应的答案,甚至在考试的时候还会因为这些简单的送分题目而丢分。那么是哪些原因导致这些现象的发生呢?对此,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解决呢?

一、培养高年级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的意义

纠错就是学生对数学题目的再检验过程,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做题的细心度,对于小学生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学生的做题效率

纠错是培养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能力,它是一个学生积极思考,对题目答案的不断质疑的过程,对于提升学生做题的准确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学生参加一些考试,无法在有限时间里检查完所有题目的时候。这时如果学生能在有限时间内发现越多的错误,数学考试成绩也越能得以提升。

2.拓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做题的时候可能用到的是一种方法,检验结果的时候很可能用到的是另外一种。因此,对题目答案求证时解题思路的转换,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中学生的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纠错能力除了包括纠错的过程,还包括错题集的建立和对错误的反思,这样在错误得到解决后能更好地加深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以后的做题过程中避免类似错误的出现。

二、对高年级学生数学纠错能力进行培养的相关策略

因为小学生的年纪尚小,学习自觉性往往不会太高,所以纠错能力的培养主要要靠教师平日的不断引导。由于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如此重要,所以数学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集中讲解

集中讲解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是指学生做完题后,老师统一在黑板上演示答案,并进行分析讲解。一般老师用来集体讲解的题目都要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即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的同时还应涵盖相应的知识点。这样,在集体讲解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发现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还能巩固相应的知识点,使学习得到有效提高。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教材中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有这样一道应用题: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16千米,特快列车一小时约160千米。请问: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走多少千米?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解题方法:16X3=48(千米) 160X3=480(千米)

在检验结果时可以用另一种方法:10X3=30 6X3=18,30+18=48;100X3=300 60X3=180, 300+180=480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2.强制阅读

虽然数学不像语文,不需要反复读长篇大段的阅读题目,但是数学中的相应概念、定律及公式同样需要阅读及熟记。由于这些内容都具有极严密的逻辑性,所以阅读可能会较有难度,这时教师就要让学生克服自身的惰性,强制性的去读。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必须牢记相应的准则。因为只有在对定义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去纠错。

3.整理错题集

纠错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专门准备一个习题集,收集这些习题,记录自己的易错点,然后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这样学生便会知道自己的错误出在哪里,何处才是自己薄弱的地方,在平时的做题和考试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从而在以后碰到类似数学题目的时候,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4. 启迪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赞可夫说过:“只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个人兴趣爱好的事物,才不会从自己的记忆中蒸发掉的”。在小学数学解题中适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世纪教师的教学职责。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有效降低错误的产生频率。学习了植树问题,例如在完成下面一类题型:

在一条长2000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教师就要通过实物演示,启迪学生提出问题,发现规律,掌握规律,解决问题;同时,又要举一反三(如“两端种树”),让学生能打破规律,灵活应用掌握的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经常犯下同样的解题错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养成对作业题进行复查的习惯,提高自我纠错的能力。高年级的小学数学知识是对初中数学知识学习的一个逐步的过渡,只有在这个阶段打下牢固的基础,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我们才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取得优秀的成绩。因此,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纠错能力在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需要每位数学老师足够的重视,并在日常教学中实施。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做题错误题目
在错误中成长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聚焦高考选做题中的解不等式问题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一道不等式题目的推广
不犯同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