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点拨,为阅读教学推波助澜
2014-12-29高丽红
高丽红
什么是“点拨”呢?《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点拨”的解释为:“指点,启发。”要想使阅读教学中的点拨真正有效,关键在于找准点拨时机,巧妙点拨,只有这样,才能使“点拨”在阅读教学中起到推波助澜的教学作用。具体来说,巧妙的点拨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点拨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随着知识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在学生阅读思考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卡壳”的现象,此时就需要教师巧妙的点拨、引导,以促使学生突破思维的阻碍,在教师的引领下披荆斩棘,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茅塞顿开,产生一种“拨开迷雾见日月”之感。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七册“虎门销烟”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感受到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体会到林则徐强烈的爱国精神,结合文本内容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一个伟大的壮举?”由于虎门销烟的故事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在思考时有着无从下手的感觉,面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点拨的:“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向中国运输鸦片?林则徐这一销毁大烟的行为告诉了中国人民和外国侵略者一个什么样的事实?”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在问题的引领下,层层剥茧,真切地感受到了虎门销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壮举,它向世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国人民是不可被欺负的,表现出了林则徐强烈的爱国心。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及时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予以学生巧妙的点拨,从而使学生的思路更加畅通,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二、在学生思维偏差处点拨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出现偏差或者错误的时候,教师如果任由这种偏差发展下去,势必是对课堂教学的不负责任,如果当面指出学生的错误解读,势必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时,教师沿着学生错误的解读巧妙点拨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教学作用,进而使学生在教师的推力之下,把错误清晰无漏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八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在初读完课文以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文中主人公的看法,有学生说:“萨沙真是一位善良的小姑娘。”有学生说:“萨沙真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小姑娘。”这时,班里有一位同学说:“我认为萨沙太傻了,下那么大的雨,她不把雨衣披在自己身上,给蔷薇花披上有什么用,花又不是人。”许多同学都被这位同学大胆的发言“镇”住了,此时,如果直接予以学生否定,学生肯定难以接受,面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点拨的:“你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照你的话说,作者应该只关心人类,那么世界上的动物、植物之类如果没有人们对它们的关心结果会怎样?”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逐渐明白了如果是那样,作为人类也无法独善其身。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要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的真正含义,在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时,教师巧妙的引导使学生明白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而真正明白了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
三、在学生思维雷同处点拨
在阅读教学中,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经常发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人云亦云”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原因是思维定式,当这个学生回答问题完毕以后,因为其和标准答案比较接近,其他学生也跳不出这方面的圈子,总是围绕一个方向打转转,此时,教师巧妙的点拨可以突破学生思维雷同的困境,尽快把学生带到全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上来。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半截蜡烛”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小女儿杰奎琳的机智勇敢,我提出了以下问题:“小女孩在说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这句话之前会想些什么?”在学生回答的时候都是围绕着“我一定要把装着情报的蜡烛悄悄地拿出去,这样才没有危险”这些方面来回答,为了使学生对小女孩的内心活动感受更加真实,我是这样点拨的:“小女孩在对德军司令官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怎样?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教师的点拨下,有学生说:“我从娇声娇气一词感受到小女孩是想利用大人对小孩防范意识差的情况悄悄地骗走蜡烛。”有学生说:“杰奎琳是想用自己的可爱打动德军,让他们不再重视这件事。”还有的同学说:“小女孩心里想他们家里说不定也有一个像我一样大的孩子,他们爱屋及乌,也会喜欢我的,我要表现得再可爱一点。”通过这样点拨,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一个认识上,对小女孩的内心活动揣摩得更加丰富精彩。
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思维出现雷同时,教师不要简单粗暴地打断学生,或认为学生不经思考就照搬回答,而要通过自己巧妙的点拨使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一种理解上,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更独特,对文本的解读也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舜湖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