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军训后的反思
2014-12-29吴丽丽
吴丽丽
今年是我校学生第八次去真正的军营参加军训,毫无疑问军训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参加军训的感想颇多,但每年军训我都会认真地反思一个问题,如何把学生在军训过程中养成的优秀的习惯保持下来?
一、习惯概念的界定
习惯这一概念包含很多内涵:
一是指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习惯成自然;
二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三是指生活中相对稳定的部分。
四是指从环境中成长出来的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从事相同的事情,不断重复、不断思考同样的事情。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
二、军训中优良习惯不能保持的原因
绝大多数学生在军训期间,养成了守时、团结、坚持等优良习惯,达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军训的目的。作为班主任我特别支持这种教育,也想通过军训让高一新生以崭新的面貌迎接高中生活的挑战。但是让我们痛心的是这些好的习惯在返回学校之后却被一点一点地吞噬掉了,具体原因如下:
首先是军训时间太短,那些看似优良的习惯只是存在于习惯形成的第一阶段,还没有继续重复,更谈不上达到稳定期,所谓的习惯无非是在教官严格纪律要求下的一种服从意识。回到学校之后没有继续重复,相当于主动放弃了第一阶段的努力,回到了从前。
其次是环境的影响,在部队里学生会自觉地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而在部队里最大的特点就是服从,没有什么理由和借口,其他的人也都这样,自己也就自然地这样做了。回到学校之后自己没有继续那样做的意识,或是有那样的意识,但其他同学没有那样做,碍于面子自己也不好意思那样做,渐渐也就又进入了另一种“习惯”了,习惯了原来的那种做法,习惯于学校内其他同学的那种做法。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军训回来后我们老师保持学生优良习惯的策略和方法不够恰当,老师在保持军训优良习惯上的工作有欠缺。因为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往往把军训的重点放在了军训期间,但实际上军训回来之后保持军训成果,才应该是军训的最终目的。
三、保持军训优良习惯的策略
1.认清保持优良习惯的重要性
有个动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一群跳蚤放入实验用的大量杯里,上面盖上一片透明的玻璃。跳蚤习性爱跳,于是很多跳蚤都撞上了盖上的玻璃,不断地发叮叮咚咚的声音。过了一阵子,动物学家将玻璃片拿开,发现虽然所有跳蚤依然在跳,但是都已经将跳的高度降低到玻璃的下方,以避免撞到头。结果竟然没有一只跳蚤能跳出来——依它们的能力不是跳不出来,只是它们已经适应了环境。所以,习惯决定着你的活动空间的大小,也决定着你的成败。养成好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功非常重要。
每次军训回来后我都会给学生这个故事,讲完之后我会问学生,你来学校的目的是什么?你觉得军训中你是否已初步形成了一些优良的习惯?你想成功吗?让学生自己在反思后进入下一个环节。
2.认真书写军训体会和收获
每年学生军训回来之后班主任都会让学生写军训心得体会,但在写军训体会的时候却有走过场的嫌疑,因而,在写军训的体会时班主任应该让学生明确地写出自己想要也能保持的优秀习惯,并做出自己保持这一习惯的具体计划,这样辅以有效的监督措施,学生便能很好地将这些习惯保持下去。
3.持续有计划的召开军训相关的主题班会
组织学生按军训想要保持的优良习惯有计划地召开主题班会,如今年回来之后的一个月内,我班先后召开了团结、珍惜时间、保持安静、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等四个主题班会,这样虽然对军训成果的巩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我感觉到还没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4.适当的激励
除了以上举措,对能保持好军训的优良习惯的同学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对此,我们班级按主题班会设立了四个方面的奖励,一个月评比一次,对于表现好的同学在班级公开表扬并象征性地进行物质奖励。
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因而我们要重视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促使他们养成好习惯,从而更好地成长。
对于如何保持军训中的优良习惯,我虽然做了大量的探究,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参加军训的教师用心研究,并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意识地应用自己的研究,相信总有一天军训的优良习惯必将成就我们学生明天的命运。
(作者单位:内蒙古五原县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