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14-12-29胡雪萍杜海军徐博文
胡雪萍++杜海军 徐博文
摘 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队伍建设对该课程在大学生中的普及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对黑龙江省部分高校调查,提出该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对策:多管齐下,提高中特理论课程教师综合素质;精益求精,创新中特理论教育方式方法;以人为本,解决中特理论课程教师后顾之忧。
关键词:高校中特理论课程; 教师队伍建设;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5-0069-04
我国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中特理论)是通过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各方面的理论研究、实践历程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广泛宣传,帮助大学生们明确世情、国情、党情,坚定对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该课程教师队伍现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必将提高该宣传工作的成效。
一、我国高校“中特理论”课程教师现状分析
中特理论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唯一一门向大学生广泛宣传和普及国家相关大政方针及其历史沿革的课程,该课程教师作为培养懂国情、知天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体之一,其队伍建设问题近年来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积极关注,但是至今仍存留些许问题。
1.一些学生对课程深度、广度要求提高,教师教学压力大
2011年,教育部通过对全国140所高校25000余名学生调查表明,广大高校学生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随着信息获取的日益简捷,近几年来,高校学生对该课程教师课堂授课的内容、方式、方法的要求也逐年提高。2013年课题组对黑龙江省部分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师以及管理者进行了走访,并做了相关问卷调查,其中有超过68%的学生认为中特理论教师讲解肤浅,有约15%的学生表示因不满意教师授课方式而逃课;26.4%的学生认为,这一课程自学即可,无需教师重复讲解一知半解的内容;有13.8%的学生对该课程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有95%的教师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对课程要求高,越来越难教,其中有17.4%的教师选择浮皮潦草的讲解课程,放弃深入探究理论。在走访部分高校的中特理论课堂时,课题组发现,个别院校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在课堂上做着自己的事情,其中一半以上在玩手机,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坚持认真听讲。
中特理论课堂教学中这样的师生不良互动导致学生们日益轻视该课程,他们对课程要求的提高以及消极的学习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授课热情和备课积极性。
2.一些领导管理落实不到位,教学团队松散
当前我国高校本科教学中,唯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国家、省市层面对相关任课教师组织专门集中培训,并下大力气狠抓课程、教材、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但是在各高校对具体工作的落实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各高校普遍存在,无法创造即时利益的中特理论课程及师资队伍建设往往被学校领导冷落。调查数据显示,有89.3%的一线教师认为78%的主管领导们对该课程建设缺乏持久的支持和鼓励,对学生的培养也没有统一、系统、扎实的管理。这样就导致了部分教师对工作失去动力,不会耗时关注时局变化来增补或删除授课内容,而是固步自封,几年如一日地捧着一份电子课件授课;94.6%的教师表示迫于评职称、完成发文章任务等,利用大部分时间从事理论研究,很难全身投入教学教法的改革上来,更谈不上教学团队的建构。在访谈中,课题组了解到,从事中特理论课程的教师的科研领域也不同,很难形成团队研究的风气,某些教师的项目申请下来后,基本都是自己或其硕士生、博士生共同完成实际工作,其他参与或挂名的教师不起任何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中特理论课程教师们对教学工作的开展。
3.个别教师自身对课程认识不够,政治信念不足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特理论旨在提高大学生们政治素养并坚定他们的共产主义信念,这样的责任和使命要求教师必须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充满自信。
然而,在调查中课题组发现,有51%的教师对课程认识不够,政治信念不足。部分中特理论课程教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颇有微词,尤其是对中特理论的内容缺乏信心。在经济浪潮席卷社会各个角落的当下,部分教师忘记该课程所承担的历史责任与光荣使命,把这份教育工作权当做生活工具、谋生手段,不安心工作,缺乏对学生思想状况、心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深入了解。在对课程本身没有足够的认识,对中特理论缺乏认同的情况下,教师们的政治底气自然不足,也就很难在课堂上把理论讲透、讲深,更谈不上讲得引人入胜,使学生们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
4.一些中特理论课程教师专业性不强,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邓小平同志早就强调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中特理论的教育也是如此,调查中100%的教师表示中特理论和其他思想政治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内容庞杂,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领域,这不仅需要教师研究领域广泛,而且理论功底要深厚,这对于从事讲授该课程的教师而言是一大难题。80%的管理者表示47.5%的中特理论课程教师相对科研力量薄弱、缺失国际视野。
此外,对于文科类课程,人们都认为但凡接受过人文社科教育的人都能讲授,调查表明,绝大多数高校存在党政干部、其他专业教师讲授中特理论的现象。事实上,对于纵跨历史与现实,横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内容的中特理论,缺少专业知识的根基,缺乏必要的政治素养、时代气息和对国际时事热点问题的兴趣的教师是很难把它讲好的,更谈不上将其有声有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原因分析
1.新媒体时代下的不良信息影响
21世纪的今天,网络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随着互联网、微信等各种信息平台的日益普及,不良的意识形态和多元思想文化等信息怀揣各自目的,利用一切方式、方法对网络使用者进行风暴式的洗脑、诱导。高校大学生群体相对缺乏分辨能力、较易轻信他人,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个人、集团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校大学生中出现“理想信念的动摇,造成了精神上的‘缺钙……抛弃了远大理想……精神空虚……价值虚无,甚至以批评嘲讽马克思主义为‘乐事”[2];再加上一些推波助澜的所谓“公知”和部分媒体对社会的不良现象、黑暗面等过分夸大,部分高校拜金、“愤青”学生,甚至教师开始怀疑甚至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制度和理论,不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学生们对中特理论课程的内容、价值导向存在个别的偏见,甚至是抵触的情绪,而部分中特理论课程教师白天在课堂讲授理论,晚上就在网络上扮演“公知”的角色,对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歪曲事实的抨击,极个别教师在课堂上公开讲授与中特理论相悖的观点。这些现象很大程度影响了大学生们以及其他教师对中特理论的热情。
2.中特理论课在人才培养定向中的尴尬
在2010年5月举行的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来自世界各高校的校长对国际人才标准进行了研讨,旨在强调高校建设务必关注人才培养的定向问题[3]。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培养任务不能全部归给大学或某一课程,人才培养是个综合的过程,它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和个人等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言,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才应该能够在国际多元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错在一起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抵制国际间的政治霸权、经济剥削以及文化垄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唯独要属中特理论担负着这一培养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均过硬的人才的历史使命。然而,很多学校的中特理论课程负责人忽视了这一点,硬生生把这一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要单一挂起钩来,试图充分“挖掘”其培养社会分工中某领域高级技师功的功能,导致该课程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3.对思想政治教育普遍性的认识不足
国内当前,不仅仅是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师,还有大部分学生、社会群众等认为我国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于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学校教育而言,是特有的,其目的完全在于政治方面的需要,事实上并非如此。笔者对美、英不同等级的高校所开设的政治课程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美、英各级别大学的政治教育目标分别是:
由此可见,美英高校政治教育的宗旨都是培养对本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人才,如下所示:
不仅如此,德国的以维护宪法为宗旨的“政治教育课”、法国的“共和国公民的伦理与道德课程”、韩国的伦理道德与人文政治课、新加坡的强化国家意识和东方价值观的课程、日本的“修身课”等等都在试图培养学生们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认同感,并积极维护某一阶级或阶层对社会的统治或管理。
4.中特教师自身理论功底和实践体验的缺乏
中特理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总结出来并以之指导实践的理论。要想讲好中特理论,就必须要求中特教师有过或者充分了解运用中特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或者精通一些典型案例,否则会使学生觉得中特理论枯燥,乃至“假大空”。当前,部分中特理论课程教师虽然不再照本宣科,但是课堂上展示的案例,不能做到每一个都是精品,由于缺乏理论功底和自身实践体验,自然很难将案例讲得生动、透彻,久而久之,学生觉得理论本身虚假,甚至对其反感。
5.针对中特理论课程教师的各种保障的缺失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针对中特理论课程教师的教学、科研保障稍有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特理论课程教师缺乏团队支撑。虽然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教研室负责领导统一授课安排,并配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但是在实际授课中,各教师还是凭借各自经验、擅长的领域、专业进行“单兵作战”,授课内容参差不齐、效果自然也千差万别。另一方面是,中特理论课程教师缺乏必要的科研、实践教学等方面的物质保障。中特理论课程的相关杂志少、文章不容易发表,因此立项也十分困难,经费少得可怜,甚至为零,教师搞科研、谋创新必须冒着一些损失经济利益的风险。同时由于师资力量缺乏,大班级授课的现象普遍存在,黑龙江省75%的高校中特理论班级学生在100人以上,87%的高校在80人以上,带领这样的大型班级进行实践调研的各种费用是很难解决的,同时要抽出时间搞科研也是很不容易的。
三、解决对策
1.多管齐下,加强中特理论课程教师综合素质
第一,提高中特理论课程教师队伍的准入门槛,探索实施教师专职化。在招收新的中特理论课程教师时,要对其进行全方面的考核和评估,确保每一个新入职的中特教师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良好的教师基本素养,也必须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够向学生普及理论知识的同时,传递社会正能量。有条件的院校可以放松相关教师职称评定限制,积极探索实施教师的专职化,确保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
第二,加强对中特理论课程教师队伍的监督,探索建立专门的教师考核和评估机制,适当引入淘汰机制。加强对中特理论课程教师队伍的监督,就要形成不同层面的监督体系,例如由国家或省市相关部门加强对各高校中特理论课程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监督,不定期进行检查、抽查;由各高校从学校层面重视和加强对中特理论课授课教研室制定教学计划等工作的监督;由中特理论教研室或者其所属学院具体实施对各教师的监督、考核。对于一定次数考核不合格的相关教师进行帮助,实在不胜任的教师可以劝其转授其他课程或从事其他岗位。
第三,有效组织和利用各项培训、比赛、评比活动,持续激励中特理论课程教师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当前,各省市负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相关部门都在积极着手实施该项措施。例如近年来,黑龙江省教育厅就积极对全省中特理论课程教师集中培训、定点考察、定期组织教学、科研比赛以及各类评比活动。2013年组织多次黑龙江省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奖赛,2014年开展了各高校间的互相听课活动,这些活动虽个别流于形式,例如听课教师基本都是退休老教师担当的督导,听课后的所得不能及时反馈给一线教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活动目标的有效实现。但是无论如何,持久开展这些活动必定会促动教师们认真备课、讲课的积极性。
2.精益求精,创新中特理论教学的方式、方法
第一,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中特理论课程团队。年轻教师有想法、有创意更了解新时代的变化,年长的教师有经验、有方法更了解课程建设的需要,他们共同组成一个团队能够互相取长补短。所谓“真正意义上的团队”,不仅要有年龄层的差别,也要有不同的分工协作,比如有的老师专门负责搜集资料、更新案例、准备课件等,上课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专门负责培训年轻教师以及给学生授课、研究充实中特理论课内容等。在团队成员的集思广益下,必定有新的方法和优秀的教学理念的产生。比如:清华大学该课程五人组在刘美珣教授的领导下,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些概念、原则、结论,而应是一种理论思维,是观察世界、观察当代中国的基本立场、观点及方法”;中国矿业大学课程组于2009年五月,开展了“三进”工作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强调从教书到育人,从入耳、入脑到入心。有关管理部门可以对该类型团队进行统一的考核、激励,这样能够加速这种团队的发展。
第二,探索构建授课规范化流程,提高教师授课效率。在著名的哈军工时代,每一位哈军工的教员都有着统一规范化的授课模式,一堂课绝不多一句没必要的话,但是却能把知识点都覆盖到,而且讲得透彻,这种授课方式虽然不一定适合文科类课程的讲授,但是对这一规范化、高效率的授课模式进行深入研究能够对中特理论课程建设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借鉴作用。
第三,促进中特理论课程教师积极进行实践体验。经费充裕的院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一些参观、考察活动,或者组织一些下基层集体调研等活动。经费不足的院校可以邀请一些走在社会主义建设前沿的工作者、专家、学者来校给教师分享经验或者研究成果。国家和各省市相关机构也可以定期组织高层次的论坛、沙龙,或者利用新媒体组建全国范围内的中特理论课教师沟通、交流平台,例如建立微博、微信群等,扩充实践积累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教师的思想引导工作。[4]
3.以人为本,解决中特理论课程教师后顾之忧
配合中特理论课程教师专职化的措施,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提高相关教师待遇,减轻他们教学以外的科研和评职称的压力。在没有条件实施中特理论课程教师专职化的高校,可以适当减轻中特理论课教师其它课程的压力,同时提高中特理论课程的课时费。只有扎实重视中特理论课程教师的精神和物质需要,努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抓好这一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可靠的、顶用的人才。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乃至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关系我国乃至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5]积极推进我国高校中特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发挥中特理论的魅力,提高中特理论教学的时效性必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2011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大学生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N].人民日报,2011-07-01.
[2] 吉方平.补一补“信仰之钙”[N].人民日报,20130-09-06.
[3] 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今天,大学怎样培养人才[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5/06/c_1277074.htm.
[4] 周先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74.
[5] 江泽民.在中国文联第七期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J].人民日报,2001-12-19.
[责任编辑:成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