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掇只壶”的圆润美
2014-12-27吴小忠
吴小忠
(宜兴 214221)
《宜兴县志》中提到有一把壶,“一壶千金,几不可得”。千金之壶,可以说是价值连城,称得上是壶中之王了。在《宜兴县志》中记载着的千金之壶是一件被称为“掇只”的紫砂壶,“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这款紫砂“掇只壶”(见图1)是传统经典壶器造型的再现,色彩华丽的红泥制作,使用这种泥料制作的壶泡茶温和典雅,茶汤韵味悠扬、沉着持久,养泡日久,泥色由棕色变幻为古黯肝色,愈显古朴素雅、明润光和,超凡的技艺也显露无遗。
图1 掇只壶
1 紫砂“掇只壶”的经典造型
紫砂“掇只壶”有着浑圆的壶身,斗笠似的壶盖,圆钮线条流畅、比例得当;压盖略微浑厚,点线之间见魅力;子母线口盖温和严密、骨肉亭匀、简练大方,制作颇见功力;弯流嘴胥出,在端头下压,柔美之姿明显;壶柄略微上抬之后优雅滑落而下,形成一条圆润饱满的弧线,朴雅大方。紫砂“掇只壶”为红泥制作,色泽红润,更添情趣,此壶是仿清代道光年间著名艺人邵大亨的代表作品“掇只壶”造型。而这款“掇只壶”,壶身两侧是典型的抛物线,变化生动,腹部饱满富有张力,壶盖的处理突破传统的半圆形,呈现出斗笠的风貌,得势强劲、骨肉亭匀,更显壶的内涵,古意新韵、端庄气魄,使此壶成了颇见紫砂功底的造型艺术作品。
2 “掇只壶”造型的圆润美
此款紫砂“掇只壶”有着球体的圆润之美,它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掇只壶”的基本构造是壶钮、壶盖、壶身均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似三球相掇,具有典型的圆润之美。“掇”有拾取、选取、获取之意,也通“缀”即连接之义,因此,这款紫砂“掇只壶”实际上就是将选取若干球状体并将其按一定规律、美学法则连接起来的。我们的祖先虽然数学方面的成就不及希腊、罗马那些人,但在艺术方面的创造却是高人一筹的,此款“掇只壶”就是其中一例。
从整体造型来看,此款紫砂“掇只壶”似乎并不像球,但细细分解无不取之于球。“掇只壶”的壶身就是一个大球,壶身适当将其形体压扁一些,这也是为了整体美的需要。壶盖是半个球,盖的又是一个球,而壶嘴及壶把则是截取球上的一个弧。假如仅仅是凭借这几种全球、半球,以及球中的一段而随意拼拼凑凑的话,那又成了一个怪体。而紫砂“掇只壶”是在拾取之后进行加工、改造的,然后进行美的更迭,这样才创造出了这款造型精美的紫砂“掇只壶”。
3 “掇只壶”线条的流畅美
紫砂“掇只壶”的壶身,如果是一个滚圆的球,按照透视学的观点来看它的最亮点应该是球体的中间,这个亮点至上而下,左右应该是等距离的,然而该“掇球壶”却将壶腹稍稍往上移一点,这就使壶身的线条更显挺拔俊秀,也就是以壶身扛起了壶嘴与壶把,这种几何学上的线条比例具有了视觉上的美感。该壶壶肩至壶口有着线条直挺的过渡与衔接,壶口与盖的相接的线条相互承载、过渡优美。壶盖虽为半球,但看起来又像是一顶斗笠,趣味无穷。壶流的线条与壶面的连接自然,仿佛从壶体上转折过去。壶把从壶肩开始,线条逐渐由粗变细,引至壶下腹而收,这样,整款“掇只壶”看上去犹如行云流水,线条非常畅达。
紫砂“掇只壶”一身素气,光滑可鉴,完全是以简练形体来展示其美的内蕴,假使在其壶身、壶盖上刻上字画,那就会显得画蛇添足了。“掇只壶”造型古朴雅致,线条简洁流畅,细节处理功力精湛,主要靠造型来表现,并不需要外加什么东西,这种简练的造型中包含着圆润之美。“掇只壶”除了身筒饱满、流把婉约,出断水也非常利落,真正做到了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值得珍藏。
[1]狄新陶.《葵掇球》壶的创作内涵浅析[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11):56.
[2]李桂玲.探析“掇只壶”的光素之美[J].江苏陶瓷.2013(04):52.
[3]王祥.工写相融,取意传神——陶刻技法上创新的尝试[J].江南论坛.2010(0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