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意缭绕驻六方——试论“六方云提壶”的意象审美
2014-12-27范泽华
范泽华
(宜兴 214221)
紫砂壶成为艺术品受到人们青睐源于两大优势,首先它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性超乎其它茶器具的实用功能,其次是拥有神韵丰富、气韵生动的艺术美感。然而,并不是每一把壶都有值得品赏的艺术美感,也不是隔得老远就能发现。如何能真真切切地感受艺术美感,这需要在品赏中领悟,在亲密接触中感受,使之形成对形体的审美和对理趣的认识,有时还需创作者将创作理念和意欲诉诸于人予以引导与启示。动手设计制作时,既要注重内容,又要讲求形式,以期让适用与美观两者兼备、融为一体,同时具有完备的使用功能和完美的艺术造型。
“六方云提壶”(见图1)通过将中华传统吉祥文化元素融入紫砂壶艺的创作,运用几何线条构建壶的造型,又巧妙地将绞泥工艺与传统方器成型工艺结合起来,使得线条组合、绞泥形态与吉祥文化三者合力,共同对“意象审美”发挥作用。
图1 六方云提壶
1 线条结构对意象审美的作用
“六方云提壶”遵循传统光素工艺技法操作法则,分别采取打泥片、均等裁切、六方片筑、镶接拍打的成型步骤进行操作。拍打镶接时,注重比例的协调,力求做到轮廓分明、块面挺括、线条清晰、气韵贯通,并严格根据方器对称、平衡、节奏的规范进行,充分体现六方形体形成过程中线条结构的技艺美。其主体壶身呈六方棱台形,是由紫砂传统经典“石瓢壶”造型演变而来,原来的圆台形成为棱台形。壶的附体方棱直嘴、方拱形钮与扁方曲提梁把,均以方器与绞泥工艺揉和合成,棱角线条明朗、转曲直行并施。
整器的线条结构又同时指向壶艺的意象塑造,即壶的外在形象与内在意蕴。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的一个范畴。魏晋以来,象与意逐渐成为审美标准,人们开始习惯于在审美观照中通过外物的形象开始,进而玩味内蕴的意趣。“六方云提壶”采用六方形体的线条结构作为谋划布局中最重要的一种手段,将审美观照中的意趣、情志和外物形象进行加工形成意象创建。这一意象创造,通过抽象的轮廓形体,让人能产生具象的丰富联想。整器自壶底向上升展的六条角线鲜明,气韵贯通,六个板块相互对应,匀称齐整,显得骨挺肉丰、和谐统一,气势与张力突显,给人一种庄重、严肃、宁静的美感。而直形嘴、桥形钮与提梁把作为辅助结构,则以直曲、宽窄、长短、高低等的形态变化,与主体呼应并相互映衬,共同创造凝重明快、动静结合的意象旋律,使美感氛围更浓。
2 绞泥形态对意象审美的作用
“六方云提壶”的嘴、把、钮均以绞泥形态作为装饰,前倾昂扬的直嘴上有云意在升腾,方拱的桥钮上有云意在袅绕,高悬如虹的提梁上如蔚蓝的天空彩云悠游、祥气飘缭,征示着瑞光绕梁喜气盈门。
绞泥工艺是紫砂传统的装饰技法之一,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色泽的泥料相绞和,形成一种充满色彩美感的肌理效果。制作时,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烧成温度相同而泥色各异的泥料相间绞和,按预定的设计要求,切成大小不一的泥片黏贴于坯泥上,由于坯泥绞和手法的变化,形成的花纹有木质纹、水波纹、雨花石纹、流云纹等。“六方云提壶”的嘴、把、钮上的云彩纹彰显出自然之趣,又营造了意象的广阔空间,是将审美观照和设计构思时的意,即主观意识、感受、情志、意趣及在作品中力求展示的艺术欲望,通过具体的物象形态呈现了出来。绞泥“祥云”产生的云意缭绕现象,既是对现实自然的审美体验,也是理性与感性内容的紧密联系,使“象”成为“意”的对应物,使“象”成为“意”的审美对象,两者融为一体,使意象审美的境界更加广阔、更加悠远。
3 吉祥文化对意象审美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吉祥文化中,六的谐音同“禄”,与福、寿、禧齐名,同为人们推崇的吉祥数。传统造型“石瓢”,在宜兴紫砂界也被人们奉拜为经典。“六方云提壶”将两者结合并变换形态,寓圆于方,变执把为提梁,又借鉴绞泥工艺作装饰,从一个新的角度诠释天道之圆、地道之方和人道之方圆的哲理。天地之间,为人处世,方圆合一,方能历尽艰难曲折而呈祥,最终迎来人生的精彩和事业的辉煌。这也是该壶通过“吉祥元素”对“意象审美”发生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创意。
所以,“六方云提壶”中的“六”是有专属意指的,它寄托着中华民族对吉祥数字情有独钟的那份情怀。“六”与“禄”相谐,象征着富有、富裕、富贵。“六”也与“鹿”谐音,鹿早已是中华民族图腾崇拜的吉祥物,鹿有着美丽的形体、温驯的性格,是善灵之兽、镇邪之物。与此同时,在六方器的物态形象里,既可容纳进许多的吉祥内涵,又可让人们通过感知、联想及情感交流等多种心理因素的作用,去感悟、去体味。
4 结语
通过运用与人们情感深厚能得到心灵安慰与精神享受的吉祥六方形态,同时又以绞泥色彩肌理塑造祥云缭绕的愉悦气氛,更容易激发起人们对意象审美的兴趣和欲念。“六方云提壶”以线条编织意象、绞泥渲染意象、吉祥文化诠释意象,提高了作品的审美效果。该壶从意到象,似在以抽象朴实的壶艺语言揭示人生的曲折艰辛,但又告诉人们:只要遵循社会规律和自然法则,坚持不懈地攀登向上,其前程一定会无比的锦绣灿烂,人生前景亦将充满精彩和辉煌。
[1]张法.中国美学史[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