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方向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2014-12-27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9期
关键词:特教人文技能

商 晶

商晶/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辽宁营口115000)。

一、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方向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意义

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方向学生综合素养是指该专业学生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应具备的基本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其内容包括五方面:1.了解必要的人文、科学知识。2.构建科学、有效的思维方式。3.掌握基本人文、科学方法。4.具备适应生存的基本人文、科学精神。5.具有运用它们处理、解决实际问题及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教育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出“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到2016年,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特殊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准特教幼儿教师”的摇篮,大量优秀“准特教幼儿教师”师资储备是国家全面实施该计划的基石和保障,是全面推行全纳式教育,实现特殊、普通儿童接受平等教育的有力支撑。未来“准特教幼儿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是其全面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和重要内驱力,是制约我国学前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国家未来义务教育特殊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方向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现状及问题

本次综合素养问卷从2013年5月开始设计,包括人文素养问卷、科学素养问卷、其他方面问卷,总计三份。于8月-10月完成调查工作。问卷分别在五年制初中起点、三年制高中起点、四年制师范起点五个班进行,共发放115份,实收110份,其中男生37人,女生73人。

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综合素养略呈整体上升趋势,其中对人文、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掌握率分别是五年制73.6%、三年制76.8%、四年制77.3%。人文知识积累高于科学知识积累;人文、科学精神呈整体缺乏态势。表现在:道德价值观的整体缺失,心灵困顿、健全人格不够完善,明辨是非、自我控制能力薄弱,缺乏探索、研究能力与认知恒心,一些学生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如本次问卷中学生一周上网学习与娱乐时间调查比值均为1:2,不同的是三年制高中起点、四年制师范起点学生上网的时间比五年制初中起点学生略长。学生的现状是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但却不愿付出踏实的努力。

三、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方向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一)因地制宜,完成微观准备

1.加强校园师资队伍建设,构建育人乐土。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担负着向国家输送特教人才的重任。教以人兴,特教振兴的希望在教师。厚德笃学、精技尚能、进取创新的优秀师资队伍,会在无形的“身教”中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地无声“润生”。这种潜移默化的引领“身教”当之无愧地成为学生知学、求学、乐学的沃土。

2.营造沟通、了解的育人环境,增强未来“准特教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特教大计,师范为本。”学前特殊教育事业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准特教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关涉其未来学习历程中的自我提升、发展及教师角色本位的自我构建。“志乎此,则念念在此而为之不厌矣。”适时、适度加大入学前特教的专业认知宣传;鼓励已入学的学生进入社会学前特教领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从事志愿者活动;请毕业生以自身经历为蓝本现身说法;聘请资深学前特教专家个案教学等方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点燃未来“准特教幼儿教师”求知的热情,为其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乐知基础。

(二)“以生为本”实施课程宏观调整与整合

1.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方向学科课程理论的整合。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方向五年制(初中起点)课程设计与三年制(高中起点)课程设计从宏观课程安排上基本相同。分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及集中实践四方面。通识课程(即基础通识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要求全国大专院校统一开设的课程;专业课程包括师范类课程、学前方向专业课程及专业技能课;拓展课程包括特殊教育学前方向专业通识课程及专业类课程。集中实践包括军训及入学教育、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综合实践。以我校2013届特殊教育专业(学前教育方向)为例,该专业总计设置57门课程,共570学时,需修239学分。各类课程分配比例详见下表:

(1)基础通识课程设置失当,学科交叉兼容,重思想、轻素养。基础通识课程安排了15门,有政治经济学、哲学原理、法律、思想品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体育、健康教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英语、数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其中健康教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五门课程以讲座的形式完成教学。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有些课程设置交叉兼容,且课程设置中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及艺术修养类设计略显单薄。建议依据学情、国家社会发展实际,将政治经济学、哲学原理、思想品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等类课程调整与整合,改全部必修课为部分必修课及高校讲坛类讲座。适当开设以传统文化为基石的蒙学课程,增设创意类音乐、绘画艺术鉴赏课程及探索宇宙、走进自然等自然科学类讲座。近一年来,我系在这方面大胆尝试,为刚入学的学前特教专业学生开设蒙学课程活动课,从“云腾致雨,露结为霜”的《千字文》到“礼乐射,御书数”的《三字经》,再到“德有伤,贻亲羞”的《弟子规》,学生既在诵读中品味了经典蒙学课程的韵律美,又在歌曲、小品等蒙学艺术展演中传承经典、体悟经典,赋经典新的时代活力。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的文化积淀也进一步拓展、夯实。

课程类别 学时数 百分比 学分数 百分比通识课程 1666 36% 86 36%师范类课程 288 6% 16 7%专业基础课 360 8% 20 8%专业技能课 792 17% 44 18%拓展课程 通识类 648 14% 36 15%专业类 288 7% 16 8%集中实践环节 570 12% 19 8%合 计 4648 100% 239 100%专业课程

(2)“以用为本”,激活课程。课程知识内容相对陈旧,不能彰显该学科领域发展研究的最新动态。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专业性、实践性、发展性。未来的工作对象——幼儿要求准特教师范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专业知识与技能、执着的创业精神与能力。教学中“以用为本”,针对幼儿好奇心强、模仿性强、想象力丰富,喜欢摸一摸、动一动、做一做等特点,激活课程。在兼顾该课程基础知识理论的同时,引入该课程最新研究成果,尝试在最新研究成果没有形成相对完整体系及实施方案时,师生共同边学习、边摸索、边研究、边认识发展的教学模式。这样既丰富了基础理论的内涵,又在师生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科学、有效的思维方式及人文、科学的方法、精神。

如美术课程的设置,本着服务幼儿、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教育理念,在开设基础美术课程的同时,增设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儿童创意美术类课程。为学生入园后讲授幼儿DIY课程做好知识储备。

(3)重技能养成,彰显课程适宜性。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已有教学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反复练习而积淀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它包括设计技能、课堂技能、辅导技能、评价技能、研究技能五方面。这些初、高级教学技能的养成训练是学前特教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课学习的重中之重。专业技能微格训练中,应本着先学习、模仿再定位、实践的模式,踏踏实实地观摩精品课,通过理论与实践对接,把握学前特教一线基本教学技能。然后再依生情实际引导其扬长避短,在生态模拟课中定位、实践。这样在一轮又一轮的教学技能训练中,即训练了学生初、高级教学技能的养成,又在训练中帮助学生构建了科学、有效的思维方式,掌握了一些基本人文、科学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适应未来教学的基本人文、科学精神并尝试运用它们处理、解决了一些教学实际问题。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

2.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方向学生培养模式策略调整——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整合。

(1)课程理论与实践分配模式调整。本着以用“定”学、以用“促”学、以用“升”学的宗旨,调整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方向课程理论与实践课时分配,变原有五年制大专4.5+0.5、三年制大专2.5+0.5的课时分配为4+1或2+1。增加教育实践课时,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中检验学生学科专业理论掌握、运用情况。在一个个鲜活的个别教育方案实施中提升学生的处理、解决实际问题及参与园区公共事务的能力,培养其综合素养养成。

(2)教育评价方式策略调整。教育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在关注学生学业的同时,更应发现、发展学生各方面潜能,帮助学生认识、了解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变30%+70%(30%是平时成绩、70%试卷理论考核成绩)的课程考核方式为(30%+20%)+50%的模式。“(30%+20%)”包括20%的平时成绩,30%的社会实践成绩(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的成绩)。“50%”是试卷理论考核成绩。考核方式策略调整旨在完善“4+1”或“2+1”式课程理论与实践分配模式调整,关注学生学习的成长、发展、修正、提升的过程,并通过该种考核模式渗透、影响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对工作对象:幼儿的实施可持续的发展评价。

(3)关注隐性课程,构建文明和谐校园文化“墙”。问卷中我们发现学生获取信息频率依次为:每天获取占74%、一天、两天的占17%、三到五天的占13%;信息途径:因特网78%、亲友或同学74%、校园广播59%、电视51%、报纸30%、杂志或刊物26%、图书22%、其他13%、音像制品4%、专业技术培训4%。关注隐性课程,让学生综合素养养成培养不仅发生在课堂,还发生在课外众多生活环境中——社团活动、社会志愿者活动、趣味活动课、系校艺术展演、大学生文化创意艺术周活动、高职学生技能竞赛等。只有这样才能激活集人文性、科学性与正能量于一体的绿色校园文化,在学习实践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真正构建服务于学生的文明和谐校园文化“墙”。

(三)前瞻发展,建立学生综合素养动态数据库

通过调研,掌握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方向学生综合素养一手资料,建立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特师分院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方向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状况动态数据库。建库后,定期调研补充更新,保持数据的新鲜度、准确性、科学性,把其作为课程调整及学生培养模式探究的重要依据。

参考资料:

[1] 王苹.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J].价值工程.2012(31).

[2]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M].教育部,2014.

猜你喜欢

特教人文技能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人文绍兴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