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
2014-12-26姜卫平
摘 要: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正悄悄地影响着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分层模式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主要讲述分层教学模式的定义及在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运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课堂分层;评价分层
前言
每个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上课的时候会对知识作出不同的理解和反映。学生无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充分地发挥才能,学习很多知识。此时,分层教学模式就显示出其优势。
一、分层教学模式定义
学生受到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分层教学模式,最先提出“关注学生的特征”,主张根据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不同情况,从而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每组学生有不同的任务需要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能力。这就对小学教育工作者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他们既要教授学生知识,又要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对学习有更大的兴趣,真正喜欢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学习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是教育者真心希望达到的目的,也是分层教学的目标。
二、如何应用分层教学模式
1.学生分层
教学课改的不断深入,也对教学模式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学生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师认识到学生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应该被重视。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全面分析了解所教的每个学生,不光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学习层面,更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甚至是交往圈子。只有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后,才能准确地将学生定位,从而确定学生应该掌握什么程度的知识。
2.教学目标分层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依据教学目标设定的。因此,对于能力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给学生讲授的教学内容也不能相同。这就要求及教师,要仔细研读教学大纲,深刻把握语文教科书的教学目标,进而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讲授适合学生接受的学习内容,让每个学生都把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掌握,从而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目标可分为初级目标、拓展目标、拔高目标。
3.课堂提问分层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老师所讲内容反馈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堂问题的设置上也要有分层。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提问一些字词方面的问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提问一些主观理解的问题。这样,每一个问题答对的学生,都能树立起自信心,以后会更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
4.评价分层
准确评价学生是小学语文课堂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评价是爱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在评价中,也需要进行分层。对于层次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及时进行积极评价,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层次中等的学生,教师要采用激励性评价,既要对学生的能力表示肯定,又要指出学生的不足,提供可行性建议,帮助其不断进步。
分层教学模式,强调要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光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有准确把握,还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能力、学习策略等内在因素和家庭环境、交友圈子等外在因素,进而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掌握知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语文知识。
參考文献:
吴春花.小学语文中的分层教学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2(10).
作者简介:姜卫平,女,本科,就职于江苏省东台市东台镇四灶小学,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誗编辑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