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4-12-26杨天地李新
杨天地 李新
探究式学习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经验的活动或过程,它具有指导性和建构性两个主要特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借助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英语教学探究式学习教师职责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仍被很多教师作为教学的重点。语法教学通常以词法讲解作为铺垫,随后进行句法剖析。在进行语法讲解时大多采用的是演绎法,即先向学生解释具体的规则,之后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帮助学生深入把握其内涵,再要求学生对基本的规则、例句进行记忆,反复操练直至完全掌握。这种教学方法虽有助于语法知识的储备,但却使很多学生并不具备相应的语法能力,尽管学生对语法规则熟记于心,但在实际运用中却错误百出,严重影响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一些教师认为,语法教学就是要将大量的语法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于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期望学生在正确运用语法知识的基础上获取语言信息,可现实情况是,学生虽然学了十几年的英语语法规则,但在实际交际的过程中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仅仅把语言作为学习目标,教师将各种语法结构一股脑地教授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记忆、模仿,并通过反复练习达到掌握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也可以达到某些教学效果,但却严重地削弱了课程的创造性和趣味性,留给师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每提起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总给人一种生动不足、刻板有余的感觉。
二、探究式学习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很顯然,一些传统的教学设计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充分交际的要求,一方面,它束缚了老师的手脚;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
探究式学习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经验的活动或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探究式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探究式学习有着特定的目标,这个目标既可以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可以是获得知识和掌握研究方法;二是探究式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否则就难以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三是探究式学习有着不同于其它学习的一些特点,探究式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活动或过程。将探究式学习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探究式学习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指导性。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指导性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这种指导更多地表现在教师的引领、促进、合作、监控和评价上。在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前,教师要创设特殊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种发现和能胜任的感觉。(2)建构性。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所谓建构性就是学习者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建构知识。在探究式学习的开展中,教师要在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合作交流、成果展示等方面给学生以相应的指导,指出学生的错误或不足,促使学生发生改变,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三、大学英语探究式学习中的教师职责
在探究式学习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机会以运用他们所有的感官,允许他们按自己的步子开展探究活动,允许他们对自己的经验进行自我调整,应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并从同伴那里听取反馈。在大学英语探究式学习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1.由“教书匠”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
探究式学习中,课程内容不是预设的,而是根据具体情景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通过师生对信息的主动获取在“探究”和“对话”中不断生成的。教师将作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与学生一起对课程进行开发和设计,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并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融合起来,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
2.由学科知识掌握者转变为多元化知识掌握者
探究式学习,创造了一种新的互动的学习文化,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时,有时需要教师适时地提供一些建议、暗示以及必要的信息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广泛地学习各领域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建立起学生的信任,才能在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提供最有效的帮助。
3.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探究式学习课程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课程,在这样的学习中,知识不是作为固定的信息和经验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而是强调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活动过程,亲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去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在探究式学习开展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为探究式学习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由于现在的学生独立意识增强,教师应尊重他们独立的人格,以平等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机会来逐渐发展起他们的系统分析能力,允许学生出错,并从这些错误中吸取教训,并最终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
参考文献:
[1]Carin,A.A.& Bass J. E.Teaching Science as Inquiry [M].Boston:D.C. Heath & Company,2001.
[2]程海东.探究性学习模式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0,(6).
[3]刘婉华.聚焦探究性学习——从理论到实际[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4]邹尚智.探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