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方法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4-12-26李洪伟刘文超
李洪伟 刘文超
以《算法设计与分析》这门课程为例,分析了目前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了新型的研讨式教学方法。接着通过对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实践描述,分析了它对本门课程教学可能产生的效果。最后,总结出研讨式教学方法能从各方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有其可实施的价值。
研究生课程研讨式教学方法 算法设计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现有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出现了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何改革和完善现有的研究生课程教学状况,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和科学化进程,已是当务之急。本论文结合研究生课程《算法设计与分析》的教学实践,深入研究研讨式教学方法的思路和应用。
《算法设计与分析》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相比于其他课程来说,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如全英文的教学与考核方式,复杂而又有深度的教学内容。学习本门课程的学生需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需先修过如数据结构此类课程的经历等等,这些问题都导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再加上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并不仅仅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包括其他如通信、自动化、数学、甚至文科类的学生,所以如何更加高效地实施本门课程的教学,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根据我们对学生的了解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选修本门课程的兴趣非常大,并且初期热情非常高,课堂往往爆满,但随着课程的进行,大部分学生渐渐力不从心,也就慢慢开始缺席此后的课程了。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下面是我们结合以上背景,再根据查阅的资料以及实际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的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选取存在问题。选取什么样的专业知识作为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关键的环节。但是,当前存在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很多都比较落后,内容也有所重叠,而且其中对于本学科的前沿的思想、理念、方法也没有引起重视。选择研究生教材有一定的随意性。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各专业学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认真规划教学内容,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信息传递和接收不平衡。当前,在研究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师教学(信息传递)与学生听讲(信息接收)相关性失衡的现象。这主要体现在:一是老师传授的信息小于或等于学生接收的信息。这主要是教师准备不充分、不清楚学生水平等原因所致。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提不起兴趣,也就不会听讲了。二是老师传授的信息远远大于学生能接收的信息,在这种情形下,学生认为老师讲的所有内容都是新的知识,听不懂,无法接受。拿《算法设计与分析》这门课程来说,老师因为不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可能因为花太多时间讲解太多基础知识而导致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失去兴趣,觉得本门课程简单无用,从而缺席此后的课程;也有可能因为讲的太快,而使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跟不上讲课的节奏,觉得本门课程太难,从而放弃本门课程的学习。
3.教学方法单一及讲授不得法。目前的研究生课堂教学方法存在很多缺点。第一,教学方法单一。我们随便走进一间研究生教学的教室,你会发现很多老师基本还是许久以前那一套:“我在台上讲,你在台下听”。第二,讲授不得法。有些老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注入式教授方法,基本就是事先准备好课件,照本或照屏宣科,没有重点的讲述。既不清楚学生已有的基础,也不重视与学生互动,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课堂毫无生气,从而致使学生思维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4.课堂教学中缺乏民主。民主在如今的研究生课堂中日趋缺失。首先,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前的关系不太融洽。研究生课堂老师与学生之间最重要的交往应该发生在教学之中。但中国一直以来崇尚“师道尊严”,受其影响,老师与学生就成了一种“控制与服从”的关系。其次,课堂中难以体现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民主的课堂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性,而不是按一个模式套用在所有学生身上。因材施教、力求个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发展专长,培养他们的成就感,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成功,让学生觉得自己已经参与进来了,从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是作为老师应该追求的目标。还是拿《算法设计与分析》这门课程来说,老师在讲台上讲解知识,学生可能没听懂,而且很想搞明白为什么,但因为上边提到的原因,所以不好意思或者不敢提出问题。另外,即使老师主动询问学生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大部分学生也是沉默不言,所以老师完全不清楚学生到底是懂了还是不懂。学生因为从小到大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始终认为自己与老师之间存在着“不平等”关系,久而久之,习惯就成了自然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好本门课程,也会对学生自身的素质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
三、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实践及预期效果
(一)实践内容
研讨式课堂教学需要师生都参与进来,双方都既是导师又是主人。在研讨式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与学生在课前一定要准备充足,课堂也要经过精心的安排和组织。可想而知,这种教学方式将极大地减轻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所造成的听课效率不高的影响,并且一个互动的课堂环境不管是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还是对学生自身胆量的锻炼都会有很大帮助。具体地说,研讨式课堂教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实施计划。进行研讨式教学,除了课程的教学大纲外,还要有一个配套的研讨式教学的具体实施计划,主要内容应包括:研讨的专题(内容)、研讨的题目、主要参考资料、对各个专题(章)的学习、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对目标的要求、时间如何分配、教学如何实施、研讨的方式,等等,作为“研讨式”教学的依据。
2.选择研讨内容。研讨式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部分,是一定要选取合适的研讨内容。因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并不适合研讨。应该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比较有争议性的学术问题、研究生的研究课题等作为研讨的内容。拟定研讨的题目,确定研讨的目标。拿《算法设计与分析》这门课程来说,其本身就是一门难度非常高的课程,所以有很多问题都可以拿出来研讨;至于是否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因为不管学生将来从事科研还是致力于工程,算法都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比如找工作的时候,基本上与计算机相关的公司都對应聘者的算法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内容的选择相对于本门课程来说还是比较好确定的。
3.課堂讲解提示。课堂讨论开始之前,为了给研讨做必要的理论和知识准备,或对指定的参考资料做一些阅读的提示,适当的课堂讲授是必要的,老师应明确阐述要讨论的问题的意义,并让学生明确讨论的目标以及重点,启发学生从多个渠道思考问题,并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研究心得和研究过程介绍给学生。同时,在研究生发言的时候,导师也需要制定一些要求。比如,可以要求学生发言的时候应该要有自己的观点;争论的时候,要准备充足的理由,据理力争;反驳的时候,要有理有节,具有逻辑思辩力量。
4.适时检查指导。研究生对拟讨论的内容,应广泛阅读国内外资料,收集信息进行调研。在研究的过程中,随时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交换意见,然后写成教学提纲或讲稿。学生在准备阶段,导师要适时进行检查和指导,但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尽量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可以提前收取学生的发言提纲,这样在组织课堂讨论时,对学生要讨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引导讨论。
5.实施课堂讨论。研究生可就该堂课讨论的内容进行专题讲课,然后互相补充或质疑,展开讨论,也可就导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的时候,老师要尽量少唠叨,要表现出耐心等待与真诚期待的神态。对于所有学生的发言都应该热情倾听,并给予鼓励和评价;对于不同的观点,更需要持有兼听的态度,不要在组织讨论的时候表现自己的偏爱。有时学生的发言可能因为表达的原因而言不及意,老师就要从其模糊的表达中提取出实质性的观点,并且要对其中合理的部分给予充分的肯定。
6.进行研讨讲评。进行研讨式教学,对老师的要求更高。老师既要深入全面地了解研讨的内容,还要组织引导学生的研讨,要对他们的研讨作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评价和总结,并且要善于察觉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有指导意义的评议。
(二)预期效果
通过本研究方法的实践,我们预期可能产生的效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探索出一条与传统“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充实和完善研究生相关教育教学方法理论。
2.通过“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实施,使学生更愿意、更快地、更高效地吸收本门课程的知识,从而打下扎实的算法基础。
3.通过“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实施,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更加快速地汲取最前沿知识,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提升科研水平。
4.通过“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实施,使学生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胆量、团队意识,同时因为本门课程的“全英文教学方式”,学生还能在研讨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从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四、总结
综上所述,研讨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有针对性地改善传统教学方法上存在的诸多问题。《算法设计与分析》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工科课程,非常适合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实施,使学生更容易也更自主地吸收本门课程的知识,并且也能使学生在其他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全面提升专业素养。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把改革成果推广到专业教育的各个层面,为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勇,钱旅扬.对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80-81.
[2]夏良华.研讨式教学方法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0,(25):213.
[3]张林,杨心德.浅析当前研究生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9.
[4]刘小敏,李佳孝,高敏.研究生课程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8,(2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