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坐席

2014-12-26朱芸峰

红岩春秋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主人家蒸笼山村

朱芸峰

“坐席”的完整表述,应该是“坐在酒席上拈菜吃饭”。 “吃”作为农村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坐在席上”吃什么,以及如何吃,也是同等重要。

在我小时候的山村生活中,“办席”一定是有诸如结婚喜酒、大寿等之类的大事,才会大张旗鼓地开办。一年到头,仅有三五十户人家的整个山村,这样的大事当然是不多的。既然是大事,办席就得像一篇经过精心谋篇布局的作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都得在办席之前思虑详细。比如杨家老三要娶媳妇,良辰吉日选定之后,关于这个“席”的若干事项,也就开始进入磋商和敲定环节。

杨家的地坝够不够大?能不能一次性摆开10张八仙方桌?农村人办席有一个说法,如果连10张桌子都没有,那就不能称之为“席”,最多只能认为是办了一个什么“酒”。满月酒、乔迁酒、升学酒……客多客少都可以整,但是既然叫“酒”,和堂堂之“席”相比还是小了很多规模。

办席厨师请谁?山村的人叫厨师为“厨倌师傅”。这个“师傅”不会轻易教人手艺,他自己不仅会烧一手好菜,更有亲自杀猪的本领。当然,拥有几挑土碗,多少层蒸笼,也是“厨倌师傅”实力的参照。“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很多“厨倌师傅”都是父亲带儿子、哥哥带弟弟。通常是在酒席开办前一天,到办席人家猪圈里牵出大肥猪,三下五除二,利落地完成了屠宰环节,然后按不同用途,将内脏、骨头、头脚等部位分拣清楚,以待明日大展拳脚。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山村办酒席的人家已是人声鼎沸、灶火通红。主人家的厨房,已经摆好了又长又宽的案板,这是整个“办席”活动的核心地带,上面整齐地摆着准备上蒸笼的土碗。宽敞平坦的坝子上,常以10张、12张、16张、18、20张方桌的规模,配以四边板凳,尽量整齐地摆在那里。稍微不当道的地方,则临时搭建起土灶,里面熊熊烈火正在舔噬黑黑的锅底,所有“坐席”的人要吃的米饭,就将从这口大锅中诞生。

山村办席,几乎每次都是全村人总动员。家家户户都搬出自己家的方桌、板凳,以及这桌所需的饭盆、汤匙、碗筷。男人们一早就要清理出摆席的场地,摆放桌凳,劈柴备火;女人们清早就去自家菜地,将青菜、白菜、萝卜、南瓜……当季的新鲜蔬菜一捆捆地送到办席人家,然后又三五成群地把它们清洗干净,送去厨房。如果主人家是嫁女,早有管事者——俗称的“管客司”,将送嫁妆的活儿安排妥当,稍微大点的小孩会被安排去扛板凳,小点儿的孩子,哪怕只帮忙拿支架蚊帐的一根竹竿,或是一把筷子,也算是为送嫁妆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当这一切都安排妥当,大家最期待的“坐席”终于正式开场。随着“噼里啪啦”的一通鞭炮炸响,“管客司”大声吆喝“开席啦——”。厨房蒸笼里热气腾腾的肉菜,便会鱼贯而出,铺排到外面的方桌上。山村办席有讲究几大碗的说法,无外乎是几道荤菜、几道素菜、几道汤菜的搭配。在坐席之初,首先要注意的是弄清楚这个席究竟有几桌。这是判断主人家是否大方的一个标准。席还没有开坐就评论主人家是否大方,记忆中还有另外的方式。比如,扣蒸的烧白,肉片是薄还是厚?垫底的油炸面团,个头是小还是大?米饭里是否掺杂有玉米粒,以及玉米粒的比例多少?都是主人家大方与否的重要考核。

山村人家的坐席,吃也要固守很多吃的规矩。比如,桌席上面是以辈分论座位,只有辈分最高的“长辈子”,才能去坐“上八位”;谁家小孩不懂事,去抢了“上八位”坐,回家显然是要挨打受教训的!一道菜上来了,必须由坐“上八位”的长辈子先夹菜之后,其余人等才能依次夹菜。关于农村“坐席”的记忆,还有“抽抽席”尤其令人记忆犹新。所谓“抽抽席”,是指客人很多,一轮、两轮之后都无松动迹象,尚未吃席的人便站在桌边“候轮子”。别人尚在吃饭,你却瓜兮兮地候在一旁;别人喝完最后一口汤,你就要眼疾手快,抢到刚刚放下的碗筷——“抽抽席”之个中滋味,没有经历者难以体味。

可惜的是,二三十年之后,山村里的“办席”早已是风光难再,物是人非事事休。偶尔回家碰到几次“坐席”,都已不再是家家户户倾巢而出来帮忙,而是外面“送席下乡”来的“一条龙”买卖。荤菜素菜还是那几道,但早已不是记忆中的那个味;汤虽然仍然被叫做“下席汤”,但是再也寻找不到记忆中的那道香……

猜你喜欢

主人家蒸笼山村
蒸甜粿
勤快狗和懒惰猫
好桶与破桶
我请大雁落山村
半自动升降蒸笼
山村之晨
山村晚归
郁金香花瓣
如此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