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调查与研究
2014-12-26吴亚凤
吴亚凤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 北京100048)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大学生就业已逐渐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开拓就业渠道,努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高校需要长期思考和努力解决的课题。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例如高校扩招、市场对人才需求总量、性别、专业等等因素。其中就业专业不对口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2012年3月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发布《2011届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指出,仅53.4%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相关。前程无忧对大学毕业生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1.22%的人表示目前的工作与专业仅有很少联系,完全对口的不到一成[1]。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所学非所用,以至于浪费宝贵的教育资源以及耽误众多大学生的成长,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对于个人、家庭、社会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数据获得
为了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作者利用一年的时间,对北京市25~30岁年龄段的本科毕业人群进行了问卷和电话调查,主要调查内容是:被调查者的性别、学历、从事行业以及专业、所学专业、就业经历(调换工作和调换专业)、就业是否专业对口、专业不对口原因、专业不对口的影响等问题。
调查问卷是一种传统的调查手段,可以取得可靠、翔实、丰富的数据,缺点是劳动强度大;电话调查是一种新兴的调查方式,可以高效的取得信息,并且由于非面对面的原因,可以使得调查者放松戒备心理,取得更加真实的数据,缺点是由于涉及电话隐私,常会被拒绝。
3 数据分析
本文所述的专业对口(即专业——职业匹配程度如何)指的是就业于专业相关领域,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职业领域与所学专业领域具有同样的基础内容;二是职业领域应用与所学专业具有相同职能的技术和训练。
本次调研共取得有效问卷519份,有效电话调查记录1724份,总计2243份。其中男性为1236人,女性为1007人。涉及经济、管理、社科、法律、教育、工业技术、医学、哲学、文学、体育等各个行业。
按照行业分类的专业对口率如表1,行业差异很大,最高的是医学和法律行业,最低的是哲学和文学行业。
按照性别分类的专业对口率如表2,女性高于男性。
按照放弃专业的主客观因素分类如表3,主观放弃专业的情况占据大多数。
按照原因分类,专业不对口原因所占比例如表4,可以看出:行业利益分配差异、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专业选择体制缺陷 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原因。
表1
表2
表3
表4
4 原因分析
从调查结果上看,导致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问题的几个主要原因分别是专业选择体制缺陷、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行业利益分配差异、就业压力迫使先找碗饭吃、缺乏职业就业指导等。
4.1 专业选择体制缺陷
一直以来,我国大学生选择专业都是在高中阶段完成的,进入大学之后,一般很难再更换专业,而在高中阶段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对专业的了解都是少之又少的,甚至是空白,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盲目的、或者是家长替他们做出的选择。进入大学后,特别是进入3、4年级学习之后,发现这个专业根本不适合自己,便对专业失去兴趣、没有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最终使得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
当然,目前已经有很多的高校认识到这个问题了,也尝试赋予在校大学生选择和变换大学专业的权力,但是,大学生的这种专业选择权受到了太多的限制:名额过少,对原专业的学习成绩要求过于苛刻,很多学校只允许二、三年级学生调换专业。由于大学生选择和变换专业的权力受到了诸多限制,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来讲:入校之后更换专业几乎成为不可能。
4.2 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
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专业需求与供应上的不平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与就业市场紧密对接的机制,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出现错位。当前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出现错位,有些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前景,而是采取“因师资设置专业”、“发展容易上马的专业”,盲目地追求大而全,甚至赶时髦,一哄而上,设置了一些不强不特、趋同趋热的专业,导致大学生就业的总量矛盾和专业矛盾并存,就业市场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比如,一些文史类和管理类师资限制少、投资低,成为最易办的专业,一些高校便在近几年的学科调整中,争先恐后设立了许多文史类、管理类专业;不少工科高校开设文秘、新闻、管理类的“小文科”专业,医科院校开设普通外语专业等。其结果使得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众多,社会需求却渐趋饱和,造成就业紧张,找工作都特别困难,何谈实现专业对口就业。
4.3 行业利益分配差异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行业最高与行业最低人均工资水平比高达6倍,其中,电力、电信、金融、烟草、保险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在5-10倍之间。高收入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增速明显高于采掘业、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等低工资行业[2]。
因此,近些年出现了“公务员考试”热,无非就是想进入这些高收入、高保障的行业。大学毕业生千方百计的想办法进入那些高收入的行业,而绝不考虑是否专业对口和能否学以致用。
4.4 就业压力迫使先找碗饭吃
自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几年后随着扩招学生的毕业,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大幅增加,2009年毕业生的人数达到350万,比2002年(扩招前)的135万多出了215万,增幅为160%[3],但是社会实际有效需求的增长却远远滞后,于是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随着大学教育“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市场就逐渐由“卖方”走向“买方”。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失业”,找不到工作,为了生存的压力,只要有用人单位提供一个就业机会,也就不太在意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所学专业。
4.5 缺乏职业就业指导
另外一个引起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的重要因素是学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专业,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将要从事的专业对劳动者的要求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便是“职业指导”所要解决的问题。就业指导这一概念的是被誉为职业指导之父的美国的帕森斯提出的,他在1908年撰写的《职业的选择》一书中提出了职业指导的概念并创立了特性因素理论,开辟了职业指导的先河构建了帮助择业者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并使人的特点特性与职业要求因素相匹配的咨询和斡旋的职业指导模式。
近年来大多数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主要以多专业公共课讲座形式,内容大多是就业环节手续指导,市场需求信息指导,政策制度指导,求职技巧训练指导等内容,而忽略了心理辅导测试,择业决策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综合素质提高等较高层次的指导内容,以各个专业应用和发展方向为内容的就业指导课程以及和专业课密切联系的实践案例更是少之又少,使大学生对学科了解仅限于简单的专业介绍,学习目标也是为应付考试,而不能对其自身能力和素质有较明确的提高目标。另外就业指导人员少且队伍参差不齐,大多数就业指导人员来源于学生思政管理工作人员以及辅导员,而且多数人员是兼职,指导人员专业水平、素质各异,很少经过就业指导专业的训练[4]。
5 解决途径
解决就业专业对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育体制、社会分配、个人成长等各方面的因素,从高等教育方面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改进的尝试。
5.1 在校大学生应该拥有专业选择权
微软原副总裁李开复博士在美国哥伦经亚大学求学时,先学政治学,后改学数学,最后学的计算机,他在IBM工作时完成了汉语语音识别技术。在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始终有改专业的自由,如果没有专业选择自由,李开复就不可能做出如此重要贡献。
从目前我国高校各专业开设课程来看,有相当多的课程对于不同专业都是相同的,比如:英语、数学、政治、体育等课程是完全相同的,一些基础课对于某些大类的专业是相同的,如工科类的电子电路、工程数学、计算机等也是相同的,仅仅那些专业课是有差异的,这就给大学生自由选择专业提供了客观基础。
对学生而言学校可以不分专业,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全部课程学习,学生入学时不必选择专业,也不存在调换专业之说。但学校设置不同专业的毕业水平规范要求,即:达到何种要求就可以认为达到了对应专业毕业水平。当学生课程学习达到相应的目标后,可向学校提出某个专业的毕业申请,学校组织对该学生的毕业考评,这种考评就是针对学生申请的专业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评与答辩,通过后即可授予相关专业的毕业认定。也可以同时授予学生多个专业,这还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有很大帮助。
这可以完全解决那些入学时选错专业,入学后只能一错再错,最终背叛专业,改行其他专业的问题。也能利于学生充分发现自己特长与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按照学生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另外,这种专业选择机制可以使学校认识到那些专业是学生所热爱的、是市场所需求的,并及时地将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社会所需的专业,解决市场供求失衡的问题。
5.2 高校应开设自己有能力开设的专业
随着1999年的高校扩展以来,众多高校为了扩大规模、招收更多学生,纷纷盲目的开设新的专业,而学校实际上根本没有能力开设这些专业,如师资力量不足、没有试验器材。从而不能真正的培养这个专业的人才,学生不能得到正确的专业引导,学不到这个专业所需的专业技能,不能适应这个专业的要求,产生对该专业的厌恶或者从能力上不能适应该专业,最终改行从事其他专业。
5.3 加强就业职业指导工作
要将学生的职业就业指导工作做到实处。目前国内的高校大多已经意识到就业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层面却存在很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业指导已经被当成一种形式主义的选修课,对学生起不到实质性的指导效果,沦落到学生凑学分的一门课程。
职业就业指导课程目前需要大量改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加强指导人员的技能水平,目前有很多高校的指导人员自己对职业就业方面的认知都模糊不清,只能照本宣科,根本不可能指导好别人;(2)课程内容急需更新以及持续更新,这门课程与传统的其他课程不同,它紧密的与当时的市场相关,课程内容不应该是一成不变,而应该是与时俱进,做到持续改进;(3)就业指导的时间选择不应该是对大四学生,那已经是亡羊补牢了,而应该让大学生从一入学始就对自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职业和社会有个正确的认识,才能树立正确和清晰的职业目标。
[1]麦可思调查公司.麦可思-2010届大学毕业生流向月度跟踪调查[OL].http://www.mycos.com.cn.
[2]朱清时.高等教育要均衡发展[N].光明日报,2003-03-11.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4]石晶瑜.浅谈大学生就业与专业就业指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07):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