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跨文化交际
2014-12-26郑宏坤
摘 要:初中英语教学是初中教学的一项基础教学,英语新课标的教学标准以及当前的全球化发展趋势都要求教师在初中生的英语教学上要更加注意渗透跨文化内容,并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文化教学;文化交际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文化的载体。同时,文化也是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是语言的重要组成成分。根据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词汇语法知识,还应该注意对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如果一个学生只是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点而不注重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那么他在英语方面的学习上一定是没有乐趣的,也不能轻松地学习英语知识。事实证明,如果英语学习只是纯粹地背单词、背语法,对所学语言文化缺少理解,这样是不能真正学好英语的。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到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跨文化交际
1.立足于语言环境进行教学
英语语言由比较清晰的结构构成,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运用正确的发音方法来进行发音,区分元音与辅音。其次,我们要重视积累词汇,由最简单、最基本的单词开始,慢慢转入复杂的词汇记忆上,勤记词汇,定期复习,从而能够游刃有余地解决英文写作中的问题。最后,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语法训练,让学生了解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等基本时态语法知识,使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能够更合乎语境。作为英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词汇和语法结构,同样也是英语语言文化的具体
体现。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环境。而不单单只是把语法和词汇作为教学重点,而是应该对语言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对西方英语国家的历史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起源以及传播进行了解。向学生介绍西方人民的风土人情以及传统习俗,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常用表达方式。此外,还可以通过影片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爱,也可以让他们更加了解西方人民的日常生活,找到与我国人民在表达方式以及表达习惯上的不同。初中生在进行英语语言学习时,多接触西方英语国家的文化,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英语里惯用的表达方式和特殊语境的认识,适应英语的表达习惯,将英语进行融会贯通,有利于学生今后在英语方面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的交际渗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英语的简练,最终学会用英语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来进行英语表达。通过长时间的英语文化背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语感。良好的语感能够给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带来一定的帮助,使他们能够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敢于开口说英语。
2.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在班级教唱英语歌曲的方式作为一种英语教学的辅助手段。在每次上课之前,安排学生一起唱英语歌来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在老师讲课前,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听课热情。同时,课前合唱一首英文歌曲,不仅可以提高了学生对于英语发音的认识,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在活跃班级气氛的同时,有助于学生在英文歌曲中回忆前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英语的运用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而且语言也是一个活学活用的东西,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采用“一言堂”的硬式填鸭教育,而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英语、说英语。
长期采用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和探索欲难免会下降。即使教师采用了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是因为长期没有教学方式上的革新,仍会使学生失去原有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影响。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该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根据所讲教学内容的不同,搜集相关的历史以及文化背景,从而选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带学生进入一个趣味的英语教学环境。例如,在讲“威尼斯商人”这一课时,英语教师可以搜索莎士比亚时代皇权贵族的统治情况,向学生介绍中世纪时期意大利人民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实现与不同国家人们之间的交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原本的传统语言教学转变成语言、文化并重的教学模式。注意对学生进行跨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入西方文化的殿堂,从而达到高标准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成雪梅.语境渗透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2(05):2-34.
作者简介:郑宏坤,男,福建安溪人,1977年9月出生,就职于福建省安溪第六中学,本科,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