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转型的思考
2014-12-26王更飞
王更飞
摘 要:务实创新,改进教研方法;科学创新,深化校本教研。力求通过校本教研转型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校本教研;形式;反思;网络;制度
教研,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头戏”。传统的教研很难适应当今教育转型期的教育教学和教师面临的新挑战,新型的校本教
研,必须创新教育科研模式,对传统的教研活动有所突破与重构。
务实创新深化校本教研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需,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需,是师生发展的必需。为此,就我校化学教研组转变教研活动方式,杜绝无效教研,减少低效教研,大力倡导精品教研的做法和思考总结如下:
一、形式开思路
1.引领式教研促进观念更新
包括三个层面内容:专家引领;领导引领;借助省、市、辖市教育专家、教研员的力量来提升学校的教研质量。定期请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进行教学视导,面对面交流,解决困惑,提高业务水平。在校本教研中,校长既是参与者又是指导者。“校长讲座”既是对领导的极大促进,又是对教师的专业引领。每学期召开各种经验交流会,由学校各级骨干教师介绍经验和体会,通过发现典型,树立标杆,收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2.课例式教研实现理念与实践相结合
课例是理念与实践的中介,课例是教师直面教学,师生共同分享学习快乐的平台。课例的研讨立足于课堂、聚焦于课堂,将理论思想置于鲜活的、真实的情境教学之中,将理论转化为个体的教学经验。教师的知识分为“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理论性知识”是可以言传的。课例为教师提供了典型的集约性的经验,它将教育理念、教学原理与教学方法清晰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3.课题式教研深化课程改革
在高中新课改中,遇到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式的教研活动就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研形式。任何研究,不管课题是大是小,范围是宽是窄,只要投身其中,教师就需要接触最新的教研成果,积极思考、创新,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分析和总结,发布研究成果。这种严密的学术训练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反思促成果
反思能使我们成为一名善于思考的实践者,使我们获得教育智慧,促进专业能力提升,使我们的化学教学更有效。
1.自学中反思
实践性知识来源于自我反思。例如,笔者发表于“中学化学参考”的论文《元认知理论》中所说,学生学会“提问”中的应用,就是抓住常州市高中化学教师基本功竞赛在本校举行的机会,结合教学案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探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展思维,积极提问的意义和对策。
2.磨课中反思
青年教师在开设了市级公开课“二氧化硫的性质”,听取老师评课后积极反思,撰写了《化学实验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中的开发应用》一文,以二氧化硫为知识载体,设计了新授课和复习课中不同的化学实验,通过实验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构建成网,探索在不同的课型中教师如何让化学实验丰富教学方法,如何通过设计不同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问题,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3.交流中反思
学习交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目前交流途径主要有:新课程培训,市级、校级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阅读专业书籍,网络等。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先后有8人加入常州市、金坛市化学名师工作室,有老师参加核心期刊学术交流会,参加辖市的周末讲坛、常州市的名师大课堂、省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等。
三、网络搭平台
网络教研,一是同步式,即将传统教研搬到论坛上同步进行,让更多的人有时间来参与。二是主题式,即先确定主题在论坛上讨论,然后根据主题开教研课,并把课堂实录放到网络上评议反思总结结果。三是案例式,提供典型案例放到论坛上学习讨论。随着网络教研的普及,出现了个人教学随想、班级日志、博客等个性化的网络教研。这种区域性的教育教研交流网络,不失为一种好的交流方式,正逐渐吸引广大教师参与进来学习交流。
四、制度做保障
教师个人有发展规划,教研组不仅有优良的研讨风气,且有规范的教研要求,学校有严格检查制度。学校加强对教研工作的监控、指导、反馈,建立评价体系,确保教研工作落到实处,这主要得益于:(1)学校领导深入一线,参与指导教研工作,遇到问题共同解决。(2)充分发挥了教研组长的作用,制订计划积极加以落实。(3)建立了评价体系。学期末对上述工作进行检查、反馈、总结,并记入教师业务考核档案,评出优秀教研组予以表彰。
实践证明,教研使教师职业充盈着自由的快乐,教研使教师职业焕发着创造的幸福。要使校本教研站到一定的高度,必须实现理念的更新,有了不一般的思路、不一般的探索、不一般的做法,才能有不一般的成效,才能使校本教研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文章来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誗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