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正倉院藏《聖武天皇宸翰雜集》釋録

2014-12-26王曉平

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 2014年0期

王曉平

東亞寫本學與域外漢籍

日本正倉院藏《聖武天皇宸翰雜集》釋録

王曉平

日本奈良正倉院所藏《聖武天皇宸翰雜集》(以下簡稱《雜集》),從六朝隋唐人集中刺取義關釋教者一百餘首。卷首斷爛,篇首有《歸去來》句者二首,不知何人所作,其餘王居士詩卅八首,隋大業主詩卅二首,真觀法師頌一首、詩五首、贊二首、奉請文一首,釋靈實贊十三首、祭文二首、雜文十五首,周趙王碑文一首、雜文一首、序五首,釋僧亮觀内行雜詩九首、銘一首、詩十七首。卷尾有“天平三年九月八日寫了”字樣。關於其書法與文獻價值,内藤湖南説:“紙用白麻,每行十八字,正書,出右軍《樂毅論》,用筆秀勁,如綿裏針,所録文筆,皆屬佚篇,可以補苴馮惟訥《詩紀》、嘉慶敕編《全唐文》、嚴可均《全宋》、《全後周》、《全隋文》。”

内滕所言極是。《聖武天皇宸翰雜集》與敦煌佛教文學同源同時,不僅書寫中的俗字,多有相同,而且内容上可用以比較研究的詩文頗多。該寫本對日本奈良時代《萬葉集》等文學的影響也十分顯著。

日本學者有關該寫本的研究,始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研究成果多發表於奈良佛教研究雜志《南都佛教》。其中如平岡定海撰《闗於聖武天皇宸翰雜集》等,對《雜集》的文獻價值作了評價。有闗該寫本反映的寫本學考證,也有有富由紀子所撰《聖武天皇宸翰〈雜記〉界綫外行頭的付點》等。還有學者敏感地注意到《雜集》與敦煌出土的相類文獻在内容與形式諸方面的聯繫,如敦煌出土《廣法事讚》的比較研究,有岩井大慧撰《通过廣法事讚再論聖武天皇宸翰浄土詩》等。20世紀中葉以來,《雜集》與日本最早的和歌總集的影響關係,成爲《萬葉集》研究中的一個新課題。繼久松潜一撰《聖武天皇與萬葉集》之後,小島憲之在他有關上代文学的著述中多次提及《萬葉集》中存在的出自《雜集》的語彙。佐藤美知子著《〈萬葉集〉與接受中國文學的世界》第二篇《山上憶良與聖武天皇宸翰〈雜集〉》對《萬葉集》中的“社会派歌人”山上憶良作品中所接受的《雜集》影響作了專業考證,芳賀紀雄著《萬葉集中的中國文学接受》對此也偶有涉及。東京女子大學的研究班集中對《雜集》中的《鏡中釋靈實集》進行逐篇整理研究,成果連載於《續日本纪研究》,最終輯爲《聖武天皇宸翰雜集釋靈實集研究》一書。

《雜集》全文釋録不多見,筆者所見1982年出版的《書道藝術》有平野顯照所作釋録,其中不少存疑和有誤之處,今天完全可以根據敦煌學的新成果得到解決與糾正。

以下特就現有資料對各部分的作者和作品以及相關研究資料予以簡介,而後將原文釋録,以供我國學者研究之用。釋文的文字均以原件爲據,適當吸收日本學者研究成果。如已發表的釋文有誤,則徑行改正。原件殘缺,依殘缺位置用□表示。因殘缺造成缺字的或筆者確定脱漏的字,用“□”表示。原件中的俗字、異體字,凡可確定者,一律改爲通行繁體字,有些因特殊情況需要保留者,用“()”將正字注於該字之後。原件中的筆誤和筆劃增減,徑行改正,出入較大的保留,用“()”在該字之後注出正字。原件中有倒字符號者,徑改,有廢字符號者,不録;有重疊符號者,直接補足重疊文字。原件中的衍文,均保留原狀,用“[]”表示。

一、佚名詩

六 當自知

歸去來,三界擾擾不可居。會是歸依真德王,隱心掃意遊太虚。莫謂無心同木石,寂寥之外仍多娱。譬如日月無心照,冥靈感應光自舒。希求外行次第實,不及身中無價珠。訇訇誥誥無異語,千思萬慮同—如。釵鐺環釧名雖别,總言全體無異殊。但言空宗無二行,勿學二乘長專愚。君不見,巖栖隱遁阿練師,邀身出累實稀奇。餐松食柏支軀命,端心静慮守威儀。從形信命隨狼虎,無情無慮懼安危。匡坐長林磐石上,遊神雅素快無爲。良由厭離諸塵色,□□獨步不□飢。行路難,行路難。審依經,莫作門前逐塊狗,離群别侣即望成。不如光□同四衆,眼看聲色不關情。五塵五境能調得,敵彼巖谷當千齡。善觀六塵無來去,百煩百惱亦無形。千思萬想皆心作,徵本究末寂無名。

歸去來,他鄉不久安。不如還歸無相宅,方寸之地容涅槃。三千世界同居止,恒沙雜類共一般。山河出入皆無妨,本不嫌狹亦不寬。譬若須彌入芥子,往來無礙復中現。恒沙菩薩道場端。觀此逍遥栖神處,三徑六道悉荒殘。急手安心持浄戒,勿使頭白歲將闌。

二、王居士涅槃詩廿五首

内藤湖南説:“集中載其《涅槃詩》廿五首,《奉讚浄土十六觀詩》十三首。按周隋間有二王居士。其一爲王明廣。據《廣弘明集》,周武廢佛道二教,静帝大象元年二月廿七日,有鄴城故赵武帝白馬寺佛圖澄孫弟子前僧王明廣上書答衛元嵩上破佛法事;其一爲王公,字孝寬,世傳其《塼塔銘》,以唐顯慶元年卒,年七十三。則其壯時,實在隋世。集中别載真觀法师奉王居士請題九想即事依經總爲一首,所云王居士儻與此同一人,則真觀之寂在隋大業七年,上去大象元年卅二年,而下去顯慶元年四十五年,並可得時代相及。集中所載二王居士,其果爲明廣、爲公,或别爲一人,疑未能明也。”

王居士涅槃詩 廿五首

善星翻入地,槃特倒生天。直須持一偈,何勞脩四禪。塵生後身後,業起前心前。豈假多營務,無爲即自然。

野馬誰言有,浮雲本自無。雖論入聖位,終是隧凡夫。尚道爲生乳,何由見孰蘇。攢摇功已薄,詎得出醍醐。

藥樹雖良藥,醫王定善醫。生盲不可療,死病若爲治。旃陀漸臨通,羅刹轉愚癡。正念猶須正,思惟宜更思。

身形成大地,骨爲煩惱瑣(鎖),尚着無明枷。六塵俱是賊,四大並如蛇。若須澄苦浪,應先滅愛華。

愛河無復底,劫石詎論年。五蓋長相蓋,十纏由見纏。空驚狂象醉,終共睡蛇眠。若知身可畏,宜速救頭然。

劫劫皆賢劫,人人盡世人。直計同名者,應如大地塵。並到無爲處,俱成不壞身。獨悲逃迸子,猶着死生輪。

苦空誰得際,生死無爲窮。已經三大劫,猶帶九居中。欲出燒然界,須持精進弓。何由苦海上,忽遇涅槃風。

何爲出世俗,本欲避塵喧。身尚如丘井,心猶似戲猿。蓋纏恒見蓋,煩惱更相煩。必願防三毒,應當備四怨。

性重非無重,譏嫌尚有嫌。花中蛇本毒,刀上蜜非甜。熱來翻近火,渴急反求鹽。寄語獼猴輩,莫被黐膠粘。

劫餘逢五濁,途值六賊難。捨墮終當墮,僧(憎)殘反見殘。火宅猶燒者,苦海尚波瀾。生死俱如幻,何日至泥洹。

盂攔何所爲,目連特報恩。異鳥皆同勢,衆花並共根。山形無曲直,樹木異寒温。魚蟻時行住,龍蛇或踞蹲。寄語慈悲子,當脩此法門。

慧日空名慧,慈悲詎見慈。芥城無歲月,生路有年時。幾人能黠慧,何者不愚癡?别置須彌石,懸以藕中絲。

大道三乘異,生途六趣分。習種猶須習,重脩尚待重。有無還有二,聞見復聞聞。欲枯煩惱樹,先須滅愛根。

别有遊心地,蕭條那可堪。白雲臨赤縣,青天依緑潭。豈復耆闍北,非唯恒水南。誰肯同攜手,榮名非所貪。

地獄唯居地,天人舊在天。苦樂雖殊致,俱非上福田。生生何未絶,火宅火恒然。須歸不二處,先入第三禪。

淚流成大海,積骨似須彌。尚有怨憎會,非無愛别離。色塵終是色,羈鎖復相羈。飄颻苦海上,恒被業風吹。

苦海非無苦,煩河一種煩。六賊還同賊,四怨長見怨。未使心暫望,空悲耳目喧。腹中無量事,何須白佛言。

煩惱非常苦,憂悲異種憂。愛河皆有愛,愁林並是愁。如是何時是,貪求尚自求。若欲歸静處,知心如水流。

形骸成大地,乳汁似長河。念念皆生滅,心心有刹那。空悲浮水沫,終是赴燈蛾。爲居三界裏,常畏五旃陀。

欲知身是火,觀土自如金。若須浮慧海,宜早出愁林。一劫山方大,百年龜尚沉。必辭煩惱熱,當歸佛樹陰。

四蛇俱有毒,三業並無明。醉鳥由疑醉,盲龜本自盲。戲猿遊未住,心水去無停。會得於難得,從生不復生。

撮沙投海水,擲芥向針鋒。禽獸歸何路,天人隔幾重。稟形雖有處,生滅意無蹤。盲龜不見物,浮木若爲逢。

出家須離家,脩道宜知道。生輪雖復生,老岸今方老。無爲一切爲,造化知何造。若能愁四魔,自可歸三寶。

試析十方草,皆爲四寸籌。尚見狂風猛,猶如愛水流。大海無邊大,浮囊且未浮。欲澄生死浪,宜取涅槃舟。

奉贊浄土十六觀詩 十三首

寶池觀

寶池唯露影,浄水自含香。鳥音真諦演,波聲妙法揚。

苦空問鳧雁,常樂噪鴛鴦。脩因本東刹,成聖在西方。

寶樹觀

枝枝瑪瑙葉,樹樹水精林。波流宣秘法,風行説妙音。

天人俠(夾)道側,童子坐花心。行願方無倦,光明時見臨。

寶樓觀

寶樓遥帶地,金鈴懸處空。照色殊清白,分明珠紫紅。

鳥音但演法,五樂共摇風。敢欣無量壽,神足暫來東。

總觀

先觀日下處,後念水流澄。冰色金如玉,瑠瑙漸曜燈。

池鳥宣希有,樓風演未曾。無爲既寂定,不變且長恒。

因斯逢快樂,自此離怨憎,煩惱方須盡,處空更可騰。

像觀

眼如四大海,豪類五須彌。座用花相捧,行將殿自隨。

有形還有應,無動復無爲。豈唯無上土,方稱正遍知。

法身觀

大仙唯寂然,常住本無年。未能知處所,何足辨方圓。

虚空唯是界,實際略無前。方稱滅盡望,呼作甚深禪。

花座觀

彌陀本始業,法藏宿因緣。光明百寶座,靈塔四乘蓮。

蓋網方覆幡,□珠交露懸。九香吹氣繞,千燈共影然。

若爲能一見,應同解十纏。

觀音觀

拔除唯勢至,救度有□觀。見苦便應往,聞聲必自尋。

周行世界地,遍察衆生心。暫願因神足,飛向樂城林。

勢至觀

有因名勢至,慈悲由大哀。殿奄乘空下,光明動地來。

殊瓶稍似日,妙響乍如雷。苦迴向早應,□□□□迴。

總二菩薩觀

思惟二菩薩,總觀三世尊。義歸第一義,門從不二門。

不來遂不去,常住且常存。若求生浄土,當勤種善根。

上品觀

功德習種種,化作往生生。世界開花侍,天人捧足迎。

通身證觀喜,遍體現光明。但聞常樂義,無復苦空名。

中品觀

位至聞思地,生爲次品人。悟真方見佛,花開乃離塵。

既作無爲業,方期不壞身。雖無即日報,猶結往生因。

下品觀

尋思開寶地,遥想未成蓮。三明日不照,五痛火猶然。

佛光仍不及,身相本難圓。居然花座裏,直置恒沙年。

三、隋大業主浄土詩

内藤湖南説:“隋大業主,即煬帝。今集中所載《浄土》詩。按《隋書·經籍志》著録《煬帝集》五十五卷,《舊唐書·經籍志》作卅卷,《新唐書·藝文志》作五十卷。《日本見在書目》作廿八卷,今不傳。張溥《百三十家集》所輯無卷數,嚴氏《全隋文》輯録文四卷,馮氏《詩紀》輯録詩卅六首,附録十數首,與張刻本互有出入。其詩闡釋教者,皆采諸《廣弘明集》,而無《浄土》詩。夫隋炀爲君,雖以荒淫喪國,而其在藩時,聰明夙成,深信像教,問道天台智者,自謂毘曇成聖、黎耶悟真,未必皆出于矯情飾貌。此所録卅二首,命意矜莊,词無浮荡,足見其欣求之誠,不但補篇章之遺矣。”

圀下大慧曾撰《關於見於聖武天皇宸翰雜集的隋大業主浄土詩》。

隋大業主浄土詩

法藏因彌遠,極樂果還深。異珍參作地,衆寶間爲林。

花開希有色,波揚實相音。何當蒙授手,一遂往生心。

濁世難還入,浄土願彌深。金繩直界道,珠網縵垂林。

見色皆真色,聞音悉法音。莫謂西方遠,唯須十念心。

道場一樹迴,德水八池深。往往分渠溜,處處别行林。

真珠變鳥色,妙法滿風音。自憐非上品,徒羨發誠心。

也聞嚴浄國,剩起至誠因。觀日心初定,想水念逾真。

林宣上品法,蓮合下生人。奇言同志友,從余洗客塵。

白豪山乍轉,寶手印恒分。地水俱爲鏡,香花同作雲。

業深誠易往,因淺實難聞。必望除疑惑,超然獨不群。

放光周遠刹,分化滿遥空。花臺三品異,人天一類同。

尋樹流香水,吹樂起清風。在兹心若浄,誰見有西東。

迴向漸爲功,西路稍然通。寶幢承厚地,天香入遠風。

開花重布水,覆網細分空。願生何意切,只爲樂無窮。

十劫道先成,嚴界引群情。金砂徹水照,玉葉滿枝明。

鳥本珠中出,人唯花上生。敢請西方聖,早晚定相迎。

浄刹本難儔,無數化城樓。四面垂鈴帀(匝),六反散花周。

樹貪香氣動,水帶法聲流。未嘗聞苦事,誰復辨春秋。

欲選當生處,西方最可歸。間樹開重閣,滿道布仙衣。

香飯隨心至,寶殿逐身飛。有因皆可入,只自往人稀。

未知何處國,不是法王家。偏求有緣地,冀得早無邪。

八功如意水,七寶自然花。於彼心能繫,當必往非賒。

浄土無衰變,—立古今然。光臺百寶合,音樂八風宣。

池多説法鳥,空滿散花天。已生得不退,隨意晚開蓮。

已成窮理聖,真有遍空威。在西時現小,俱是暫隨機。

葉珠相映飾,沙水共澄暉。欲得無生早,彼土必須依。

心帶真慈滿,光含法界圓。遍土花分映,列樹蓋重懸。

聞香足是食,見色本爲禪。生即無餘想,誰云非自然。

千輪明足下,五道現光中。非引恒無絶。人歸亦未窮。

口宣猶在定,心静更飛通。聞名皆願往,日發幾花叢。

慧力標無上,身光被有緣。動摇諸寶國,侍坐一金蓮。

鳥群非實鳥,天類豈真天?須知求妙樂,會是戒香全。

遠壽如來量,遥音大土觀。無緣能攝物,有想定非難。

花隨本心變,宫移身自安。希聞出世鏡,須共入禪看。

恒明四海色,高貯一瓶光。蓮開人獨處,波生法自楊。

珠瓔和日月,風樹合宫商。倘如今所願,何談得真常?

光舒救毗舍,空立引韋提。天來香蓋捧,人去寶衣賷。

六時聞鳥合,四寸踐花低。相看無不正,豈復有長迷?

勢至威光遠,觀音悲意濃。大小全相類,左右共成雙。

花飛日日雨,珠懸處處幢。自嗟深有鄣,所念未能從。

印手從來異,分身隨類同。心至慈光及,人盛寶池充。

見樹成三忍,聞波得五通。若解真嚴浄,應觀土亦空。

欲興三昧道,止觀一經開。心中緣相入,掌裏見花來。

天樂非因鼓,法服不須裁。莫言恒彼住,有力念當迴。

普爲弘三福,咸令滅五燒。發心功已建,繫念罪便銷。

鳥化珠光轉,風好樂聲調。俱忻行道易,寧愁聖果遥?

座花非一像,映地乃千光。鐘聲聞舊習,寶樹鏡池方。

無災由處静,不退爲朋良。問彼前生輩,超斯幾劫長?

聖取明門入,天衣業地居。自覺乘通易,即驗受身虚。

枝陰交異影,光體一尋餘。但能逾火界,足得在金渠。

樹非生死葉,池無愛見波。火來念聲少,想成正觀多。

蓮中胎化親,音内苦空和。五門能早建,三界豈還過?

珠色仍爲水,金光即是臺。以時花自散,隨願葉還開。

遊池更出没,飛空互往來。真心如向彼,有善並須迴。

六根常合道,三途永絶名。念須遊方遍,還時得忍成。

地平無極廣,風長是處清。寄言有心輩,共出一危城。

洗心甘露水,悦眼妙花雲。同生機易識,等壽量難分。

樂多無廢道,聲遠不妨聞。如何兹五濁,安然火自焚?

臺裏天人見,光中侍者看。懸空四寶閣,臨迴七重欄。

疑多邊地久,德少上生難。且莫論餘事,西望已心安。

天親迴向日,龍樹往生年。樂次無爲後,心超有漏前。

共沼花光雜,隔殿網陰連。欲敍莊嚴事,妙樂豈能宣?

一土安恒勝,萬德壽偏存。聊與四句善,即歎十方尊。

微沾慧海滴,漸信向城因。迴與衆生共,先使出重昏。

四、真觀法师無常頌

内藤湖南説:“真觀法師,出南山道宣《續高僧傳》。字聖逹,吴郡錢塘人,俗姓范氏。陳時住泉亭光顯寺,入隋住靈隠天竺寺。大業七年卒。觀聲辯之雄,才學之富,躬具八能,遇勞三敕,名震江表,化施東夏。所著諸導文廿餘卷,詩賦碑集卅餘卷。《隋》《唐志》及《日本見在書目》並不著録。嚴氏《全隋文》録文五首,皆刺取《廣弘明集》《續高僧傳》。則此集所載雖寥寥九首,亦足補釋氏文苑之佚篇。”

真觀法師無常頌

浮生易盡,幻質難堅。

四心役慮,三相催年。

象來行及,鼠至彌煎。

猶貪蜜滴,豈懼藤懸。

迅同過隙,危若臨淵。

誰能迴悟,自果長仙。

奉王居士請題九想即事依經總爲一首

游童歡竹馬(此是第一童子時),艷體愛春光(此是第二壯年時)。老壓(厭)方扶杖(此是第三老時),違和遂痿床(此是第四病時,已上四句贈生身時)。神移横朽貌(此是第一初死想),血染鬧狐狼(此是第二青瘀想)。肉殘驚鳥鷲(此是第二殘肉想),色痿改紅妆(此是第四瘀想)。連骨青如鴿(此是第五筋骨相連想),離骸白似霜(此是第六白骨離散想)。年遥隨土散,世久逐風揚(此是第七九成塵想,已上九變死身,已下詩人見意以勸勉)。嗟矣含生界,悲矣輪轉鄉。四時何有樂,九變好無常。始悟形名假,終知人我亡。徒然重冠蓋,空爾媚芬芳。魚臭秦皇輦,蟲膖齊後堂。顧瞻榮利族,並是倒戈房。唯貴千金厚,寜哀五痛長。綺羅纏穢篋,珠玉佩蟲囊。海水真難浄,山巖實未藏。淒淒頹日下,索索逝川傍。古人皆已没,今余誠可量。聊開甘露藥,冀得瑩心王。倩語沉迷者,希君思道場。

觀白骨歎無常

四相恒流轉,無常念念催。紅顔儵爾落,壯志須臾頹。

身名既不有,妻子定知非。悲哉一聚骨,終作隴頭灰。

四相更來切,曾無一念住。輪迴竟末窮,譬如流水注。

陽駕辰辰轉,陰軒夕夕流。推移鎮不定,生滅何時休。

石火乍時明,公知只暫有。競捉浮絶戲,斯樂焉能久?

幡 贊

華幡颺輕,散彩飛榮。日明金縷,風飄織成。

乍如花落,又類霞生。徘徊寶殿,摇裔王城。

幡影從風,綺麗玲瓏。似虹横漢,如霓拖空。

奉 請 文

奉請觀世音,慈悲降道場。斂容空裏現,踴力曜威光。

騰神振法鼓,奮武希魔王。手中香色乳,眉際白豪光。

風飄七寶樹,聲韻合宫商。枝中明寶相,葉外辨無常。

池迴八味水,香芬戒惠香。恒餐九定食,渴飲四禪漿。

寶蓋隨身轉,蓮花逐步祥。翹心無與等,智慧特難量。

共破無明室,俱昇智慧堂。願捨閻浮報,一念往西方。

五、鏡中釋靈實集

内藤湖南説:“南山所續、通慧所進,並無靈實傳。據集中所載爲人代作諸文,知其爲唐開元中人。《日本見在書目·雜史家》有釋靈實撰《帝王年代暦》十卷,《别集家》有《釋靈實集》十卷,新舊《唐志》皆不著録。《全唐文》亦無其名,而集中所載至卅首之多。捉刀之作,尤富篇什,辭筆之能,當推高手。其《獨孤公畵讚》《豫且畵讚》《祭禹文》二首,皆不闗釋教,於集中爲異例。其人與書,沈霾一千二百年之久,而赖聖主宸翰存於金匱石室,雖不過千百之什一,抑非作者至幸歟?題曰《鏡中釋靈實集》,按越州山陰有鏡湖,任昉《述異記》:‘軒轅氏鑄鏡湖边,或云黄帝獲寳鏡获於此。’又云‘本王羲之語,山陰路上,行如在鏡中遊。’”故越州别名鏡中。鏡中《爲崔别駕祭禹文》‘展驥足於千里,來遊鏡中’是也。”

自2001年以來的三年間,東京女子大學古代史研究會將《鏡中釋靈實集》各篇注解先後刊發于《續日本紀研究》各集。筆者爲此撰《〈鏡中釋靈實集注解〉商補》。東京女子大學古代史研究會後將分别發表的注解結爲《聖武天皇宸翰雜集釋靈實集研究》一書,部分吸收了筆者的見解。此書包括解題、本文影印、注解篇、研究篇並附有索引,研究篇收《鏡中釋靈實集》的意義與注解成果、雜集界限外行附點、《雜集》卷末的三言四句、越州法華寺與古代日本等四篇論文。筆者閲讀此書後,撰有《日藏漢籍與敦煌文獻互讀的實踐——〈鏡中釋靈實集研究〉瑣論》。

鏡中釋靈實集

畫彌勒像贊

經稱彩畫佛像,書云繢事後素。是知匪繢靡由辨素,即色方乃明空。妙矣,夫誠言也。正議大夫使持節都督越州諸軍事、越州刺史上柱國楊衹本,凝心實相,寂慮圓伊。銀錢之好宿諧,寶瑟之歡俄謝。前夫人河東縣君柳氏,婦德惟衷,母儀成性。過隙之光陰不駐,重壤之幽隔永纏。敬爲圖濮州聖彌勒像一鋪,並十事及家口供養,庶得上升兜率,親承慈氏之顔;下降閻浮,載奉菩提之會,讚曰:

大哉慈氏,昔號求名。兜率上降,閻浮下生。

三界火滅,五濁流清。爰哀窈窕,君子好仇。

五色鳴鳳,四德雎鳩。天命何促、仙容不留。

彩繢成像,端嚴微妙。寶相凝姿,金山等曜。

文殊記别,燃燈傳照。唇開丹菓,目浄青蓮。

功超百億,妙絶三千。白業圓滿,蒼生福田。

冀龍華之三會,祈再奉於金仙。

畫錠光像贊一首 並序

維大唐年月,泉州長史辛公,諱玄同,善宿君子,正直循良。屈廊廟之宏材,作維藩之上佐。歲不我與,謝職于歸。途次會稽,大期奄及。乃投誠法海,結契能仁。冀雪冤魂,兼濟泉壤。於大善寺重閣敬畫錠光像一鋪。蓋以昭景福也。青蓮夾住,若心虚空;丹菓含姿,疑宣實諦。嗚呼,自兹厥後,蒙降恩敕,贈潤州刺吏,豈非冥祐哉!乃爲讚曰:

至像非色兮非空,法身離相兮有感必通。

既雪冤兮沐霈澤,實昭彰兮我大雄。

儻不孤兮地下,期勝寄兮天中。

畫彌勒像讚一首 並序

夫隨機應感,莫先於徧知;拔苦與樂,罕逾於善誓。固銘心若在,授手可期;有類屈申,無違咫尺矣。朝請郎行右驍衛鎧曹參軍攝越州都督府户曹參軍事敬迴,道自生知,惠因心悟;宿輕銀寶,早媲金姿。歌鳴鳳以得嬪,詠雎鳩而結好。夫人天水郡趙氏,幽閑婉嬗,玉潤蘭芬。總四德以成規,稟三從而作誡。忽嬰腠理,未痊勿藥。因共發心,敬圖補處,冀得雪叢真味,入身聚以澄渟;月愛慈光,蕩心源而照燭。讚曰:

正徧知兮無覆藏,有美一人兮鮮樂康。

目不捨兮心不忘,力巍巍兮福堂堂。

冀痊瘳兮勿藥,歡琴瑟兮末央。

幸至真兮巧方便,資上善兮洞圓常。

祗洹寺經臺内功德讚一首 並序

夫生不動之國者,形像之因爲最廣;無生之業者,泥染之漸攸積。況乎江夷感夢,仲若之思不稽;郗超立誓,安道之妙斯辨。固知銘心有在,機應遽逾於屈申;授手可期,感名寜違於咫尺?朝散大夫行山陰縣令白知節,冰壺湛慮,水鏡清神。一同流惠愛之聲,百里奉威恩之化。由乃洞曉心聚,妙體身城。幹蠱無擾於十纏,居家不著於三界。凡厥寸禄,盡入檀那;罄乎片産,皆資白業。仍於此經臺内奉造素彌陀尊像並十事坐身高若干,又於西殿莊古彌勒聖像金色二軀。光趺連地高若干。融金正峙,滿月初開,萬德成就,衆相具足。又於臺内東西兩壁,畫彌勒地藏觀音等菩薩各一軀;又於臺南白間畫觀音、印手二菩薩。寶掌開文,印手騰光於鵝網;金髻動色,螺彩徹曜於珠輝。又於北壁畫八部神王,並諸壁山石等。琪樹璀璨,石壁莓苔,若五岫之駢峰,如九疑之競峙。神則有大威德,具大神通,易貌分形,護善持惡。繢事已畢,願力熏修,位漸算延,天從人欲。乃爲讚曰:

法身無色,至像無形。不昧而皎,非青見青。隨機乃聖,應感惟靈。四心誓力,一善同宜。筏宰冲和,祈心上妙。彩畫滿月,融金聚照。等覺凝姿,普門騰曜。八部圍繞,衆峰聳嶠。與劫石兮同拂,將須彌兮永劭。

畫地藏菩薩像讚一首 並序

夫冥機不一,善誘良多。應物而形,固難祥(詳)悉。斯則位階十地,示見色身。源其理契,三伊湛然,常寂者矣。越州都督府倉曹參軍事寧思莊,道自生知,慧因心悟。未輟琴瑟之好,遽驚泉壤之魂。敬爲亡妻劉氏畫地藏菩薩一鋪,庶得生平五鄣,藉願力以銷除;宿昔三空,乘慧光而早悟。讚曰:

佛界常寂,法理湛然。惟恍非實非榷。十住果極,等覺因圓,隨機應變,不可言詮。勤行上土,情哀伉儷。白黑未分,丹青發誓。地藏凝察,乾儀永媲。幸穢國之長捐,希浄邦之早契。

盧舍那像讚一首 並序

夫法身非色,爲物而形;百億閻浮,咸蒙示見。七處八會,善誘人天。等覺妙覺,凝圓佛地;清信土岑,相昆季等。君子温其如玉,交朋利而斷金。居家以孝道爲先,友于以仁讓推最。鄉曲以之延譽,儕僚於是與能。賢乎哉!若人也。奉爲亡考敬畫盧舍那像一鋪並八部。尊容圓滿,疑處寂滅道場;童子善才,若入虚空法界。香雲香善,靉靆氛氳,列衛分驅,熒煌肅穆。乃爲讚曰:

蓮藏世界,舍那如來。因圓果滿,端坐苑臺。神用無極,樂説宏該。七處虚往,八會真開。彌輪百億,曠矣悠哉!妙入法界,其唯善才。仁人孝友,絶後光前。劬勞至德,罔極昊天。爰憑彩繢,敬像凝圓。冀當來之覲,奉載膝下之良緣。

畫觀音菩薩像讚一首 並序

大哉觀音之爲化也。惟恍惟忽,非色非空。無緣慈以拔苦,平等悲以與樂。其應也,即月喻而隨感;其道也,雖日用而不知。山陰縣尉賈公名慎,良玉比德,清鏡臨人。一同資以成政,百姓因而易俗。況深達幻境,洞曉身城。嗟二鼠之侵藤,俱四蛇之恚篋。解兹瓔珞,命彼丹青,圖等覺之圓常,祈普門之妙力。

普門示現,觀音汲引。道王娑婆,地超堪忍。隨機應感,非遠非近。三身自在,四心無盡。多所饒益,能施無畏。拯溺救樊,翹誠必遂。等契乎惟一,同歸乎不二。

瑞應像贊 並序

夫冥機舛互,聖授手而忘疲;寂照圓凝,凡資權而漸極。佛言彩畫盡無生之業,自他皆不動之因。妙矣,夫誠言也。比丘尼妙浄,體兹夢幻,厭彼樊籠。忘情樂受之中,黜聰苦空之外。敬爲亡弟仍率衆緣畫瑞應變一鋪,崇景福也。金剛起座,寶樹低枝。降天魔而位極,踴地神而爲證。讚曰:

至道一如,誠諦非虚。乖真起妄,穢濁淪湑。四弘誓力,七寶先居。乘機接引,應感權歟(輿)。奥若妙浄,凝神至極。慧玉方心,蓮花比色。桓山墜羽,鴒原罷翼。冀慈氏兮誕降,載姜肱兮共息。

迦毗羅王讚一首

聞夫形分八部,必護善人;位階十地,猶持惡鬼。東弗仰提頭之號,南閻挹樓勒之名。捎魍魎以銷災,斮浮游而息横。豈徒禮拜者生福固之結,願者如心。所以達識繢事於丹青,貴遊寫真於塔廟,傳諸不朽,其在兹乎?宣德郎行越州參軍事姚孝先,軒丘茂緒,舜海曾波,奉上以忠,事親惟孝。自參卿遠任,久暌色養之勤;循陔肆囑,彌積庭闡之戀。敬爲二親,畫毗迦羅王一鋪,伏願寢膳元吉,壽算延遐,乃爲讚曰:

若有人兮孝思,相林烏兮反哺。望西崦以增佇,循南陔以延慕。幸法將之保持,冀善權之扶護。銷九横其無擾,擲三災其迴度。

毗沙門天王讚一首

善權護法,散體無垠。爲四天王,見八部身。以堅固力,運大威神。驅除魍魎,保祐仁人。

畫釋迦像讚一首

夫靈山妙演,高彩畫之功;聖道芳因,先形象之業。況天竺臺内,模具相於青丹;明節陵中,寫真容於繢事。是知一空一色,盡入玄門;運想翹誠,冥歸極地。山陰縣尉朱公,字守臣,太夫人滎陽郡君鄭氏,閨門植德,禮樂傳家。修滿分之威儀,體圓常之秘賾。恭惟母因子貴,沐寵榮私,嘉懼坐臻,勤誠日薦,緬懷冲退,實愧明祇。庶幾鬼神福謙,人道助信,所以歸心大覺,圖象徧知,祈妙善以保持,冀無騫於永錫。讚曰:

我母儀兮至思,頩玉容兮自持。

懼榮寵兮非據,昭月愛兮遥祈。

希不孤兮妙力,享元吉兮明時。

會稽縣令獨公畫讚

亭亭茂宰,水鏡臨人。

穆穆風教,製錦惟新。

懷縣脂粉,浙左聲塵。

廣開庠塾,況乃公勤。

豫且畫贊

偉彼豫且,網入龍魚。

莊生遺旨,張衡再敷。

惕輕萬乘,戒在一夫。

微臣獻款,上帝日俞。

祭文爲桓都督祭禹廟文

維大唐開元五年,歲在丁巳,九月□日,朝議大夫使持節都督越州諸軍事、越州刺史上柱國、壽春縣開國公臣範,謹以清酌少牢之奠,敬祭于夏帝大禹之靈。聞夫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立非常之功。惟帝卯宿縢精,神珠誕曜,胸有玉斗,首戴鈎鈐。已文在足,虎鼻大口。此非常之人也。伊堯纂曆,洪水横流。浩浩滔天,湯湯方割。猶乃傍咨俾又,静念登庸。此即非常之事也。

帝乃櫛風沐雨,脱履掛冠,致敬鬼神,盡力溝洫。耳徒參鏤,脛無隻毛。闢九河而别九州,縣五聲而制五服,此即立非常之功也。豈期會計塗山,遽没齒而忘返;祠臨鏡水,綿代革而猶存。蜿蜿黄龍,已藏舟於夜壑;翩翩郡(群)鳥,尚耘籽於時苗。

某以非才,共理務,綰專城,既屬霖潦,愆時下昏墊。敢申祈禱,遽荷靈慈。召風伯以清塵,驅雲師而屏翳。遂得化魚之蠢,獲免襄陵之災;栖畝之禾,無復爲萁之詠。敬詮吉日,奉薦嘉羞,式均椒糈之誠,有若蘋蘩之奠。伏願靈心肸響,明德惟馨,歆微臣之薄酹,降洪慈之霈滜(澤)。伏願尚饗。

爲睦州别駕崔 祭禹文

劉明府八日設悲敬二田文

弟子劉詳古頓首稽首十方三寶:聞夫勤行爲道,上土傑出於中庸;不捨稱檀,下乞誠等於難勝。故須達長者,側布黄金;邠坘太子,傾投國寶。是知自業因緣,誠斯尚矣。檀波羅蜜,可思議哉!但詳古自惟虚薄委質,禎期徒懷報國之心,曾微幹時之用。烏臺肅物,執霜簡而多慚;鳧舃臨人,藴冰清而有懼。幸屬地神化花之日,微妙熏脩;龍王灑水之辰,上善霑沐。爰因此寺,設悲敬二田,仍命所部營三百人,供總斯景祐,奉薦聖神皇后,伏願策紺馬以長驅,樂歌天馬;轉金綸而不息,化括地輪。方劫石而作固,總恒沙而入壽,末及詳古所部。願得襲俗清夷,式遵提耳,災風自退,無勞叩頭廣及云云。

大善寺造像文

寺僧及外緣等敬白鄉党諸大長者:聞夫生死有畏,當依功德之力;涅槃善誘,無非不動之因。願以井藤危命,三相屢遷;水月浮生,百年俄頃。每軫蘭筋駃隙,委窮塵而遽遠;大力負舟,溺幽泉而靡濟。某等本寺願造無量壽變一鋪,紫磨融軀,皎千輪於滿月;青蓮寫態,映八水以横波。上、中、下三品往生,儼若寶池之内;天、龍、鬼之影衛,還疑珠樹之前。兼鑄寶燭二枚,又造香爐一口,煙浮五色,近接面門之光;氣引六銖,遥蕩栴林之吹。總斯景福,悟彼苦空,共捐穢土,同趨浄域云云。

法花寺造浄土院文

聞夫至象無色,韞常寂以爲邦;應佛隨機,躋群動於西浄。由乃菴園高會,接妙喜於毗耶;鶴林勝集,變拘尸如忉利。是知廣博嚴事,善誘莫先;綺飾雕文,白業居最。但某本寺晉代僧翼之所立也。五岫駢峰,四山縈映,狀如城闕。又似耆闍,信福惠之道場,實東南之勝地。今於寺内,敬造浄土院一所。倘荆棘可變,便成珍寶之林;庶琉璃在矚,無聞砂礫之穢。然後傾耳珠樹,聆三空之妙演;託陰蓮池,鑒八解之清止。輕投短拙,敢慕良緣,共圓上善,俾夫無昧。

爲人父母忌齋文

原夫秉質大爐,甄形巨炭。造成者,實荷於天地;鞠育者,莫先於父母。某顧惟邢渠養父,髮白而更玄;老萊事親,衣斑而去素。董黯痛心而遄返,曾參齧指而馳還。瞽叟之目更開,喪明之親再視。斯並至誠有感,萬葉傳芳。況乎孝悌未通於神明,蒸嘗遽纏於哀戚。空思扇席,斷絶於陟屺之心;虚陳几杖,悲慕於趨庭之訓。而幽泉易溺,藉戒筏而方濟;夜臺難曉,非惠日者誰明?所以瑩飾門庭,降延瓶錫,敢薦蔬菲,奉福玄夜,伏願入如來室,餐法味以資神;着柔和衣,熏戒香而滌累。次以功德,奉福莊嚴。七祖不歸,久懸長逝。願得嬉游智殿,等悉達之三時;安步法堂,參舍那之八□。爰及中外,憑兹上善,長綏百福,永離三災。用覺蕊爲花鬘,持戒珠爲瓔珞。凡厥老病山之包裹,煩惱海之飛浮,高謝鐵圍,超登寶岸。

爲人父母設齋文

原夫志切天經,莫大於嚴父;情深地義,實荷於劬勞。雖復温情生前,寧報於罔極;而津梁殁後,方酬於愛敬。但某循陔起戀,陟岵崩心,扇枕席而無因,施几杖而何逮?荒涼蒿里,泣松色之成行;蕭瑟滕城,聽風枝而結慟。所以清浄宅宇,莊嚴道場,幡蓋浮空,香水灑地,尊容聚日,衆掩彌天,大轉法輪,高懸智炬。總斯福惠,奉薦亡靈。伏願春水瑩心,安持自得;秋雷動聽,妙解開敷。然後御師子牀,誘喻於諸子;坐金剛座,折挫於剛强。勉方便而安坐四衢,開善權而高視三界。七祖埋魂於幽石,蔭此慈雲;久懸委魄於窮塵,霑兹法雨。齋主宅舍,變邪迂而爲吉祥。凡厥大小,静三災而綏萬福云云。

爲人母遠忌設齋文

弟子頓首稽首十萬三寶:恭惟髮膚之分,至造無垠;劬劳之恩,昊天罔極。未展温清之禮,俄纏霜露之哀。先妣逝川不歸,窮塵遽遠。蕭蕭風樹,更增摧絶之心;杳杳泉臺,再切荒涼之懇。而壑舟遽徙,隙駟叵留。爰届今晨,便鍾遠諱。所以披拂三逕,營樹八關;庶此法流,滌兹塵累。然後戒香芬馥,迴入檀林;德水澄渟,盈流寶岸。又七葉沉姿,久懸掩魄。或碑版磨滅,拱木殘摧,慧日傍臨,昏衢再朗云云。

爲人母祥文

弟子某頓首稽首十萬三寶:竊以圓常非色,驅至象於微塵;妙有非空,納須彌於小芥。其身界也,量等於虚空;其心慧也,自然之寂滅。蓋不可名言得,其惟佛法矣。但某宿以微善,甄於大造。每惟德逾穹昊,誰期釁積彼蒼?尚未答於分甘,遽兹纏於荼苦。況窮塵易遠,隙駟難留。俄届即辰,三年禮畢,敬卜某日,敢以祥練。追惟罔極,愈切於循陔;遠慕慈顔,情深於陟屺。而佳城鬱鬱,匪慧日者誰明?愛海滔滔,藉檀波而方濟。所以遠祈匠手,造像書經。貫花之偈,藴八味之真常;滿月之容,總千輸於具相。又寫育王寶塔一區,造銅鐘一口。神僧旋繞,疑鳥道之飛來;步影相趨,若天台之響應。又造香爐珠幡等。春池明月,共虹影而浮輝;海岸栴檀,入煙空以散馥。謹於今日,設齋式讚。總斯景祐,奉薦亡靈。伏願覺花飛彩,發意樹以明空;戒月澄暉,照禪雲而辨色,然後方丈室内,□不思議;涅槃城中,還蒙乳養。次以奉福先亡等,爰及久逮先靈,傍霑十萬抱識;並願寶坊高蹈,蒿里長辭,勿滯於人天,果圓於佛地。

爲人妻祥設齋文

弟子某頓首稽首:滿月真容,湛清暉於巨夜;法日圓照,朗苦露於重昏。及鶖鷺羽儀,龍天眷屬,敢希清聽,伏乞證明。夫乾川肇判,三星之禮實陳;人倫好仇,百兩之儀遽展。故老萊之婦,笄首而簪蒿;梁鴻之妻,齊眉而舉案。芳蹤令躅,可略言焉。妻某氏蘭桂其芳,冰霜其潔。正色端操,志挾於三從;清閑守静,總含於四德。偕老之望永畢,衡門物故可言。奄埋重壤,逝川難駐;巨壑易遷,魂兮不歸。再周俄及,風悲虚室,終無李氏之靈;月入長簟,徒有安仁之慟。外沉未卜,苦樂寧知?匪藉慧燈,豈明玄夜?所以迂延梵侣,營樹蔬中(菲)。庶此法流,滌兹塵累。然後長驅覺路,□白牛而出化城;高蹈色空,駕香象而登極地。又新營宅舍,頻致妖禍,或恐東西掘鑿,觸犯禁忌。設齋福祐,轉作吉祥;六甲圍繞,萬靈符衛。山鬼木魅,各附於林亭;野鼠城狐,自安其窟穴。慈雲廣潤,豈間飛浮;法雨傍霑,寧遺動植?預該品物,凡厥怨親,咸坐菩提之樹,俱成解脱之果。

爲人妻妊娠願文

弟子某頓首稽首:大權十力,悲心有鑒於丹誠;種覺三明,慈念無遺於赤子。妻某氏懷生有託,今見妊娠。慮不安寧,情深惶灼。謹捨前件,貼營功德。庶憑福善,保祐妊娠。所冀庭玉可期,弄璋無滯。然後光輝灼灼,遠映韋氏之珠;逸態昂昂,宛若龐家之駿。一味甘雨,普洽群萌;三界慈雲,傍蔭含育。並得蓮臺之樂,同遊歡喜之園。

爲人息神童舉及第設齋文

息某夙藴,生知幼挺。聰叡排潁川之二寶,架濟北之五龍。孔林辯雁之年,三端妙絶;車胤聚螢之歲,肆業彌勤。慕終童之棄繻,遠謁金馬;壯何晏之專席,聊背銅牛。遂乃赤縣羈游,青山斷望。天從人欲,名位如心。今日設齋,式讚光景。願得亭亭聳幹,如歲寒之松柏;穆穆流美,若東南之竹箭。然後禄位昌盛,壽算延遐,道路生光,歌鐘競響云云。

爲人(爲)息賽恩齋文

大興寺造露盤文

夫湛寂凝圓,冥其足跡。彌淪應感,物故施爲。由乃忍土降生,鞞林構出生之塔;拘尸示滅,鶴樹有入滅之基。是以八萬四千育王,展其規製;已造再造,玄度驗其神蹤。某等所營,纔唯二级;彩繢雕飾,功圓一匱。月户開闢,若多寶之扣關;花龕照春,如栴檀之蕩旭。誠人天踴躍,幽冥讚歎,猶有言者特爲輪相未全,今欲詢求名匠,熔範畢功,而銑鋈闃然,爐錘罕汲,庶憑衆力,卒此良緣。敢以輕投,請題嘉諱。

爲人社齋文

聞夫竹林清宴,已流興於昔辰;蘭亭勝集,猶傳芳於此日。斯乃高尚其志,棲託煙霞;山水其心,兀陶觴詠。豈若五百長者,獻寶蓋於菴園;二恒善宿,奉香薪於鶴樹。今欲廣慕良友,同發勝心,結社建齋,熏脩過見。每年一集,古佛然燈之晨;大善道場,昔賢布金之地。味涅槃之食,以代於樵蘇;坐空寂之座,以當於筵席。幸同斯唱,請題入月之名,傳之不朽,永媲出塵之侣。

大善寺造橋文

夫登寶岸者,要藉乎津梁;昇智殿者,莫先乎梯級。但某本寺,殿閣相望,尚闕於飛橋;步武之間,似阻於河漢。欲屈班輸之巧,高揮郢匠之斧,伐海岸之旃檀,作慈庭之迥構。所冀瑠璃之柱,與月殿而分輝;虹霓之梁,排雲閣而跨迥。然後百劫千劫,共越邪源;若怨若親,同趨正道。

七月十五日願文

竊以大須彌之相好,迥拔四山;得滿月之奇姿,光輝巨夜。不傾不動,嶷爾排毗嵐之風;無滅無生,焕矣燭輪迴之境。如來功德,可思議哉!伏乞遍知證明,檀越有千齡掩骼,已閟於滕城;或七祖埋魂,永沉於蒿里。聽風枝而結慟,望松色以增哀。若不廣樹津梁,無由濟於泉壤。今屬三空,行畢八種施辰,率鄉黨之衆緣,辦盂蘭之一供。衆香之飯,氣結於凝雲;千里之羹,芳兼於芍藥。先兹奉佛,次以施僧。莊嚴萬古沉淪,並及久懸騰逝。並願乘斯景福,雜黑暗之泥黎;藉此鴻因,超億劫之生死。然後漾寶舟於法海,控八解之波濤;灑甘露於慈雲,潤三千之枝葉。次霑見在,長饗元吉,凡厥行藏,同登極果。

六、周趙王集

内藤湖南説:“周趙王,名招,字豆盧突,文帝子。《周書》《北史》並有傳。博涉群書,好屬文,學庾信體,詞多輕艷。武成初封趙國公。建德三年,進爵爲王,大象二年,隋文帝將遷周鼎,招密圖之。文帝陷以之謀反,見害,有《文集》十卷行於世。然《隋志》著録止八卷,《日本見在書目》有後周《趙王集》十卷,乃同本傳。《新唐志》則有後周《趙平王集》十卷。按本傳作趙僭王,而無平王,《唐志》誤也。招每與庾信、王褒等唱和。今本《庾子山集》載《趙國公集序》,極稱其才,謂‘發言爲論,下筆成章。逸態横生,新情振起。風雨争飛,魚龍各變。論其壯也,鵬起半天;語其細也,鷦巢蚊睫’。又有《和趙王詩》十五首、《謝趙王啓》十二首。《趙國公夫人紇豆陵氏墓誌銘》乃系招配。可見其交態之密。馮氏《北周詩紀》亦載王褒《和趙王詩》二首,然趙詩載《北周詩紀》者,止《從軍行》二首,采自《文苑英華》,文則全佚。今集中所載《道會寺碑文》《平常貴勝唱禮文》,皆陳義玄妙深,雕辭靡麗,撫簡棲之《頭陁》,媲僧儒之《懺悔》,其餘諸序,亦皆雋妙。中州詞林之風流,代北貴種之文采,惟藤聞王《庾集序》與此諸篇,庶乎可以盡其大概也。”

小野勝年撰《〈宸翰雜集〉所收〈周趙王集〉釋義》(一)載《南都佛教》第四十一號;《〈宸翰雜集〉所收〈周趙王集〉釋義》(二),載《南都佛教》第四十二號。安藤信廣撰《聖武天皇〈雜集〉所收〈周趙王集〉譯注》(1),載東京女子大學《日本文學》第九十三號;《聖武天皇〈雜集〉所收〈周趙王集〉譯注》(1),載東京女子大學《日本文學》第九十四號;《聖武天皇〈雜集〉所收〈周趙王集〉譯注》(3),載東京女子大學《日本文學》第九十五號。

周趙王集

道會寺碑文

若夫九成圖蓋,則康陽垂日;四柱方輿,則凝隂戴升。而君稱龍首,既泣曆於九宫;帝曰蛇身,遂亥爻於六位。是知鬼神無所逃形,天地之情盡矣,豈似真如寂絶,非千尺之可求;實相冥言,非一音之可證。毛渧海水,笇數之理無方;塵折須彌,測量之情逾遠。昔者五百羅漢,同來舍衞之城;十千天子,共詣迦陵之國。乃見安居鹿苑,説法鷄園,滿面含光,通身微笑。自月落金棺,日萎香炭,雙林變色,四馬生風。若使圖光不寫,則度敬靡託;方墳莫樹,則栖庇焉奉。是以商人採寶,則龍宫自開;梵志求香,則海潮仍落。波斯檀越,圖紺髮而昇天;須達長者,布黄金而滿地。卅二相,傳妙質而無窮;八斛四升,散全身而不滅。漢皇霄(宵)夢,啓正教於山東;吴宫夜明,悟斜心於江左。皇帝沉璧握圖,懐珠受曆,幽房貫月,華渚落星。都平陽而受禪,坐玄扈而披圖。長羸炎景,服絺葛而繼百王;月紀玄英,衣鹿裘而朝萬國。蓬萊羽客,棄神仙以戾止;渭濱隱士,捨垂釣而來王。至如玉盤銀甕之祥,赤獸白禽之瑞。雙苗三齊,以表至孝之徴;神雀霊烏,乃應太平之兆。丹□雨(兩)鳳,夜宿華山之桐;河漢雙龍,朝遊葛陂之水。接禮慈愛之文,叡德戢兵之武;安上治民之禮,移風易俗之樂。

若乃金繩玉字之書,石架銀函之部,黄封萬卷之言,青首五車之册,占月司星之術,觀風候氣之儀,中臂礙柱之精,驚猿落鴈之巧,緣情則飛雲玉髓,落紙則垂露銀鈎。白石紫芝,懸諳藥性;四童九轉,遥識方名。投壺則仙女含笑,彈碁則玉女度河。可謂唯聖唯神,多才多藝。上林秋兔,書而莫盡;睢陽竹簡,載而弗窮。雖復迹住有爲,而心存遣相,達五家非已,識三相莫停。汲亥群迷,紹隆釋典。豈止驅之仁夀,方且歸諸寂滅。

寺主比丘某甲,僧徒英隽,法侣高眀,心伏慳貪,身行忍辱。若夫酒泉開士,唯學禪友;鉅鹿沙門,心通經論。未有守護雕龕,堅持寶刹。

皇帝輟萬機之務,隆四海之尊,輦詣花園,輿迴香苑。六龍嚴設,四校廣陳。懸豹尾於屬車,望靈烏於大史。鹿盧之劍,本帶龍文;宛轉之弓,舊合蛇影。於是頂戴天人,歸依正遍。然後登寶座,撫金机,潛名教,闡大乘法勝。毗日雲義,均廢疾;呵梨成實,事等膏。廣説涅槃,迦葉起問;高談般若,善吉先知;遣有爲住,無爲滅執。相存忘相,練石鑛於貢金,變醍醐於乳酪。法華窮子,始悟慈顔;火宅童兒,方知離苦。足使提舍恥其頭,燃納衣慙其斷。見爾其處也,國稱四塞,地曰一金。一鳥朝翔,周王杖鉞;五星夜聚,漢帝治兵。緣蔓蒲陶,斜懸别舘;青苗目蓿,遥映離宫。都尉誠船,獨有昆明之水;將軍置陣,唯餘細柳之營。南望上林,想仙童之來晚;西瞻青綺,思邵子之瓜甜。正對旗亭,則五層迢遰;傍臨峻堞,則百雉逶迤。欲令勝葉恒傳,福田永播。而靈光之殿,古字難存;羽陵之山,新書易蠹。唯當一刊玄碣,萬古常觀。豈使襄陽水中,獨有鎮南之頌;燕然山上,唯勒車騎之碑。舞蹈希有,乃爲銘曰:

百非體妙,萬德凝神。

空因相顯,理寄言申。

赴機曰應,反寂稱真。

法身豈滅,世眼時淪。

俱迷苦海,孰曉良津。

我皇御宇,超兹文武。

迹染俗塵,心標浄土。

道牙廣潤,勝幢高竪。

静監有空,緣思愛取。

是曰人王,兼祥法王。

惟天隆祉,惟地呈祥。

苗垂三穗,蓮開兩房。

鄷户赤雀,殷庭白狼。

璧連朝影,蓂瞻夜光。

儒童剪髮,難提承露。

水浄洛池,花然寶樹。

偈説多羅,經文妬路。

甘泉北接,細柳南隣。

河橋鐡鎖,灞岸銅人。

雲低寶蓋,花大車輪。

天晴霧解,景落霞新。

絲縷共纏,燈光相續。

水激珠泉,沙流銀粟。

地慢黄金,床雕青玉。

鳳皇之閣,芙蓉之宫。

雕欒(梁)婉轉,鏤檻玲瓏。窗疎受電,檐迥來風。

瀾(蘭)生葉紫,蓮吐花紅。園成樹滿,渠開水通。

禪□永定,智炬方融。

□道成果,果累盡空。

平常貴勝唱禮文

夫法身凝湛,似太虚而無際;妙理淵深,同滄海而難測。但漚和構舍,普應十方;毗盧遮那,遍該萬品。大慈雲起,等玉葉之重舒;甘露雨垂,譬濯枝之交落。一音所唱,隨聞各解;三轉所詮,因機並悟。或復散花含笑,俱證善生;動地放光,咸標罪滅。故知福惠尊高,威神降重,人天勝軌,智斷良田。

今日施主弟子某甲,乃是三多,久樹八恒。慕須達之前蹤,追郁伽之後轍,所以於兹廣廈,仍建道場;用此高因,便開法席。寶幡颻颺,雜□花而共色;法鼓鏗鏘,帶梵音而俱響。菓味甘美,如在歡喜園中;飯氣紛馨,似出衆香國内。大衆證明,爲禮寂滅種智,雄猛靈覺,能仁調御,慈氏法王。

願施主乘斯福善,廣沾九族,該佊(被)六親;澤遍昇慶,□兼存没,並使解窮七覺,識洞三明。弊帛稍除,金體便現;灰炭斯盡,樹想不生。葉惱皆謝,益纏永息。禪惠日增,道如方具。

蓋聞因果冥符,豪釐弗爽;報應懸感,纖塵靡失。故經言雖無作者,而有宿業;受者雖滅,果不敗亡。故知善因既立,勝果便至;惡行若興,苦報斯孱。

今日施主,樹此洪基,乃欲捨我爲他,先人後己。但響隨聲續,影逐形移,褔不唐捐,善無空設。先用奉資久遠,上拔亡靈,絓有遊神。凡諸逝影,皆並泉門迢遰,啓疏莫因。玄夜艱開,瞻仰無所。憑此功德標心,奉爲大衆,相與證明,爲禮觀音極地,正法明尊,妙德本身,龍種上佛。願施主先亡,即日生處,□定轉深,神通稍廣。躡金花而從(徒)步,反笑乘龍;憑寶殿而遊安,還嗤控鵠。法喜爲味,詎假餐霞;慙愧是依,何待披霧。然後遍脩萬善,伏彼(被)無知,通運一乘,度諸有識,然智惠火,燒煩惱薪;泛涅槃舟,濟生死海。

無常一理,傷害似刀;有爲三遷,變改如擲。所以日輪曉映,陽烏之羽不停;月桂夕懸,隂兔之光恒徙。又且四山交逼,如何可免;二女競來,罕能排斥。唯當深樹德本,廣植良基;藉福蕩災,寄善消鄣,冀望千秋永樂,萬夀無量。

今爲施主,現在眷屬,居門長幼,合宅尊卑,並皆歸誠致教敬(),爲禮十方衆聖,三寶諸尊,應現法身,相從佛寶。

願施主自身並諸眷屬,爰至妻妾,傍及賓僚,並願正報安寧,近須彌而可喻;依果豊溢,苦摩男(界)而相擬;微煙小鄣,寄神風而吹拂;霜露薄愆,因惠日而消蕩。災氛已散,寧勞刻杖高麾;厄運自祛,何待登山遠避。身心快樂,似遍浄而無憂;夀算遐長,類金剛而弗毁。宦途隆顯,非因白燕之祥;禄位遷昇,寧假黄花之施。諸佛之道,誓願爲先;大士之懐,慈悲是務。能暉暗室,取譬明燈;獨勝羣臣,方踰太子。故知菩提之善,常須勤發;弘誓之因,何宜待廢。

□□□□中時兩拜。

夫五陰虚假,四大浮危。事等驚飊,有同聚沫。兼復八苦煎慮,九横催年。所以纏忽暫生,俄頃還滅;妄想言實,畢竟俱空。智者深知過患,凡夫多生保着。雖復有爲流動,曾不暫安,而無明或倒,唯貪長久。若栖心正法,入光影之中;歛念至人,荷慈悲之益。必得命同滄海,體類金山,不爲風日所侵,豈是劫數能毁?

今假施主,衆多檀越,並皆生鍾險世,運屬危時。二鼠常煎,四蛇恒逼。若非妙善,何以自安?除此勝緣,孰知請護?道場大衆,普爲證明。

願施主自身,並諸眷屬,百福扶衞,萬善加持。卧覺安寧,興居快樂。雖復四時改變,雅質常然;三相遷流,正報無動。夫小乘心居,所以止度一身;大士意該,所以廣沾六道。故知菩提之善,不可思議。□喻太虚,平如法界;竪通三際,横亘十方。窮於不窮,盡於無盡。

今爲檀主,發兹大願,隨衆生之濶狹,任含識之少多,莫不運此善根,普皆律被。上界天仙,冥中祇響,山川房廟,里社丘墟,次及人間,凡諸果報,絓是四海之内,三千之土,居民貴賤,愚智尊卑。當願國界安静,氣序調和,兵革不興,干戈無用,競脩禮譲,争習仁慈,天下大同,兆民慶樂。下臨三途巨夜,四趣幽闗。銅柱劍林,刀峰鐵網。凡諸逼惱,一時清浄;絓是悲酸,普皆濟拔。敬尊像經,大權大士,懺悔勸請,隨喜迴向,行願善根,此時具足。

無常臨殯序

夫無常之法,念念遷流;有爲之道,心心起滅。雖復單越定夀千年,非相大期八萬,而同居火宅之内,俱弊死生所逼。況復閻浮世界,命脆藤懸;娑婆國土,身危驚電。所以逝川覺其迅疾,過隙歎其奔馳,鏡像喻其非真,乾城方其無實。

但有生皆死,自古同然;夫有盛必衰,何人得免?交且天地安静,氣序調和。須枕告徂,高卧啓盡。棺槨以禮,親鄰畢集,善始令終,差無遺恨。

必願奔識解劍,示以天人之衢;閻羅報筆,題以功德之薄。必當昇浄神境,沐浴八解之池;遊步寶階,逍遥千花之殿。然後道心具足,無生之忍現前;惠命延長,一相之理明白。又當覆陰大小,令萬夀無量;福利子孫,千秋永豫。唯願藉佛神力,因僧勝善,願亡者日襄(曩)生鄣業,一念消除;積世瑕殃,俱時清浄。出恩愛之縁縛,斷煩惱之得繩;懷無始之有轉,到涅槃之彼岸。

宿 集 序

夫玄原遼敻,妙理虚凝,超四勾而獨高;離百非而自遠。但通神感聖,必寄心雲;除惑見理,要資智業;然拱樹藉於豪葉,巨壑起於濫觴,莫不從微至著,自近之遠。

今假施主,建此勝齋,方寄明晨,廣陳法事。今霄(宵)既道場初設,座席新開,四衆圍繞,三尊羅列。梵音始唱,含漁岫之聲;法鼓初鳴,浮泗濱之響。大衆歛容整服,端心攝意,禮云云。

中 夜 序

夫灰琯不息,籌鼓相煎;初夜未機,中霄(宵)已届。風煙既歇,星漢未移;燭溜頻凝,燈花驟落。恐大衆端肅之容乍怠,虔恭之用或虧,必須重策情猴,再調心馬。耳聆清梵,眼矚尊儀,洗濯塵垢,澤棄愛着,必令始終無異,表裏相應。

藥師齋序

蓋聞諸佛如來,本弘誓力,莫不哀矜六道,荷負四生。示出苦之舟帆,標入理之蹊逕。所以逢光遇影,爲益既多;見色聞聲,獲利彌重。

此藥師經者,乃是佛遊毗耶之國,偃息音樂之樹,與八千比丘之衆,及三萬菩薩之僧,共會論經,方坐説法。是時對揚之主,名曰文殊,承佛盛神,即從坐起,請問諸佛國土利益衆生之事。是時大師,即爲宣説,東方去此十恒河沙,有佛世尊,成等正覺,善治衆病,故有藥師之名。内外清徹,故受璃光之號。在因之日,妙願莊嚴;成果之時,浄土清潔。聞名之者,無鄣不除;禮敬之人,有求皆遂。

今假施主,依經行法,幡懸五色,燈曜七層,放生燒香,轉經行道。

兒生三日滿月序

夫衆生果報,不可思議;眷屬因緣,信謂慇重。自非久脩善業,多樹洪基,豈得子弟莊嚴,親理成就?如旃檀之圍繞,譬蘭桂之芬芳。

今日施主,既有弄璋之慶,能(熊)羆吉夢,其相已顯,孤矢雅相。

七、釋僧亮集

内藤湖南説:“釋僧亮,出梁慧皎《高僧傳》。少以戒行著名,取湘州界銅溪伍子胥廟中銅器,還郡鑄像,既成,焰光未備,宋文帝爲造金薄圓光,安置彭城寺。梁武帝敕靈味寺釋寶亮撰《大涅槃經集解》,所引多僧亮疏。其書久佚,近年中野達慧輯《續藏》時,堺得南都西大寺古寫足本,排印編録,集中所載廿七首與此全不相涉,皆天地間已佚而僅存之篇,可寶重已。”

小野勝年撰《〈宸翰雜集〉所收〈觀行内雜詩〉等釋義》,載於《南都佛教》第四十五號。又撰《〈宸翰雜集〉所收早還林、浄土、穢土釋義》,載於《南都佛教》第四十九號。

觀行内雜詩

像法吟 釋僧亮

惟余生兮薄祐,緬釋迦兮初暉。

仰淳風兮眇邈,撫頽運兮增悲。

年始替兮業道,庶日月兮可希。

踰二紀兮彌勤,覺幽徑兮轉微。

望玄衢兮翳翳,瞻心膂(旅兮)奄逵。

映秀髮兮過半,省内志兮告衰。

審餘命兮無幾,知來生兮安歸?

情惻切兮懐傷,目流淚兮交揮。

感霍(鶴)樹兮奄照,思龍華兮開扉。

面扶桑兮延矚,每輟餐兮忘飢。

恨天人兮道殊,想玄宫兮依依。

聖不違兮人願,應我願兮何遅。

性浄法身八詠並序

希遂乃荷袠遊方,仰慕玄中之師;負經巡嶽,望希冥裏之訓;思之不已,忽遇靈瑞於空中;念之長夜,遂感神嶽於虚裏。乃見真如,光臺之山,望之彌峻。中有性海先生、棲玄公子,共論法身,幽微性藏,三字爲篇,八句成章。余時幸會,忝沾行末,乍聞斯句,曉若雲開,遂寫襟帶,刊於竹素,諷之長夜,不離心首。句句演辭,號爲八詠。敍之不足,且列其名。

第一 動會寂

動會寂,會寂無蹤緖。

體相自無源,非爲絶言語。

妙漭難可窮,不知誰爲主。

遊步任神栖,自放光明炬。

炬照兮會會,處光兮動動。

動所動兮實難窮,會所會兮無始終。

道言會寂寂無會,責其動處動自融。

欲源動會所以起,但觀法界旋迴風。

來無所從去無至,冥空縱放太清宫。

神性天靈妙光臺,焰焰相次無去來。

流而不動動亦寂,自照照彼無人開。

無人開兮常自會,會寂動兮真三昧。

究竟法身無細處,知復名曰誰爲大。

貪瞋癡海光臺所,更知若爲論五蓋。

覺觸惱亂恒皎潔,誰使於中諍利害。

於是觀動會,用常寂,滿虚空,遍不歴。

體無知而幽照,涉八方而無跡。

朗照三千無見處,設教塵沙本無益。

恬怕(泊)樂兮實無形,無形相兮難指斥。

第二 光照融

光照融,照融同太虚。

光光不自照,闇焉有無迹。

縱令光照異,性相本不殊。

言融融即照,照融無可除。

所有施爲處,擧動自然如。

冥闤同本際,事理恒兩俱。

照融融即照,炅炅若明珠。

明珠隨物色,處處任卷舒。

任卷舒兮無異同,光照融兮體虚宗。

虚宗無相難名目,於中無擁設言通。

萬有理冥應感現,輝赫晃耀劇昇東。

朗然照物物無照,名相俱振絶緣功。

緣功寂絶無所歸,光照自融何是非。

即緣皎皎無垢浄,流光電轉豈須疑?

法性光輪本無縛,遍歴塵門無所着。

直照照物物無生,何用於中論前劫。

論前劫兮無所生,照物等兮挺然平。

緣動分别繁興用,無有不如大光明。

於是思融所光照,源従因果隨業動。

用生生於緣慮,從六識而見聞。

等太一兮無形貌,同世俗兮似風雲。

第三 體本末

體本末,本末實難思。

本本不可得,末復焉可知?

究其本末體,不合亦不離。

欲問所由出,非異非同時。

非同不可見,非異莫能窺。

本末無源底,誰能更辨誰。

更辨誰兮無形相,究竟空兮泯諸鄣。

怨親雜類法性叢,何箇於中生先讓。

匪直清浄法身光,覺觀波動皆自放。

欲求自在無功用,苦樂違順真法匠。

尋本末,本末本不住。

不住即實相,煩惱無生處。

幻焰影響從感應,遍入塵門行六趣。

逆順施化益無益,帝滿法界無來去。

不有不無非真僞,誰復更能諍勝如。

真放真光還照真,真無形相光自然。

光光照本本無狀,運運流入薩婆津。

捉本收末末無盡,以末窮本本無人。

顛倒妄想非生滅,清浄般若亦無真。

性浄恬兮萬有海,事用怕(治)兮任貪瞋。

第四 無始終

無始終,始終不見本。

慧光所不鑒,亦非情思恃。

適性任神遊,浮沉從世混。

於自猶不嫌,於他何所損。

所損無始終,天然自性渾。

自性渾兮無其始,渾自性兮復無終。

四大五隂不可盡,清浄法身那可窮。

流而不竭苦樂受,反照反源還自融。

遊觀塵池無所着,從容高步於其中。

神遊任縱自彷徨,覺照幽境放冥光。

大苞天地非定亂,細入無間豈在亡。

體非見聞脩證成,亦非規矩能圓方。

事理不殊同異合,何妨法界有短長。

長無始兮甚奇特,短無終兮誰擁寒(塞)。

冥空真境如無狀,從緣化物歸静默。

洪通六道熾然起,終日繁興無所得。

於是善自謝惡體,無等太一同清虚。

與冥靈如合體,共自然之同居。

歴生死兮而無染,還寂静兮更何於。

第五 滿法界

滿法界,法界湛然盈。

日用常不滅,非爲脩證成。

窺看無狀貌,響振不聞聲。

運動恒不轉,自體不稱名。

所有真性起,誰能妨六情。

天然無垢潔,本性自然清。

自然清兮垢穢浄,法界浄兮誰邪正。

窮思極想無凡愚,不知若爲名賢聖。

神性常流無住所,偏執一言那可定。

姧邪巧快方便勇,若剪方便還爲□,

剪與方便同性出,影應塵門隨巧拙。

法性海源無形狀,中間無相難辭述。

指示法身莊嚴所,且作浮言誑道説。

因師受學謂殊聞,究竟真光還自發。

擧數雜〔數〕類種種形,孰視形相無箇物。

自照照處無所有,知辨誰凡誰作佛。

於是同凡聖,想緣求,隨寂亂,任剛柔,

體不動而常用,滿法界如圓周。

萬物混兮同風轉,照照真兮共波流。

第六 自性充

自性充,性充自性土。

真是形無形,非無如不睹。

惡惡不自嫌,脩善竟何補。

本無愛樂者,於中誰劇苦。

性充充於性,更無興喜怒。

欲鄣性充性,恒沙無可數。

無可數兮難度量,性恒沙兮非圓方。

籠罩諸有悉在内,生死雜亂豈能妨。

帝實法身動不動,性充充性何斷常。

□旨玄絶理事冥,遷而不變妙神靈。

無狀之容隨摸度,無音之響任人聽。

熟視法身無住處,皎電流光焉可停。

放任自在光恒遍,始覺法身非無形。

形充法界功用轉,生死雜質亦曾經。

欲曉性浄明殊德,六道不變湛然清。

湛然清兮自體如,清湛然兮同太虚。

法性法炬常圓照,慮知分别悉冥符。

煩惱菩提本不異,生死涅槃誰卷舒?

動動多知皆性起,從使鬬諍豈乖疏?

於是觀功用,多巧便,隨形質,性常真,

總渾合,無首尾,濶曚瞋,誰爲親。

不思議兮不見見,難可知兮極流津。

第七 滅功用

滅功用,功用體自無。

性相不可得,非爲今始除。

以滅滅功用,功用似連珠。

未若滅無滅,功用體清虚。

清虚無狀無形貌,何功何用復能俱?

性藏無俱無功用,一切諸佛自然如。

功用滅滅用,用滅功用用。

豈殊性海□?無滅無功用。

知辨誰聖誰凡夫,辨誰聖兮無來處。

欲辨凡兮復不去,焰光運運流不動,

各執一形何可住?

清浄法身隨用異,流光電起從緣慮。

反流熟視不見物,唯睹一塊光明聚。

阿黎耶識光如練,法性法身於中現。

心起緣物物安静,反照尋源方始見。

恒居慧蔵大嚴師,叵有一塵不周遍。

□□□□無闇翳,普遍身中燈轉電。

於是隨五蓋,任六情,從癡愛,涉幽冥,

寂萬有於真源,滅功用於神靈。

無所有兮穢濁謝,設名名兮號太清。

第八 理難窮

理難窮,理窮窮無體。

極想不睹源,窮思不見底。

渾渾無親疎,誰能施教(敬)禮。

放縱無能繼,無闗而難啓。

而難啓兮叵可開,無繼縛兮解脱哉。

既欲審此難窮所,不知箇審何處來。

來已來竟無去去,去已去竟何時迴。

究竟來去所已發,正是自性難窮臺。

流光通流流恒緊,應感自赴非物引。

隂陽運動自然然,中間無物相驅遣。

理相混合無他我,豈更於中淪裒褊。

匪直法身不可窮,煩惱衆或亦無盡。

無盡則無窮,明知性相融。

法身無住處,誰能存始終。

存始終兮無所得,理難歸兮歸寂默。

貪瞋熱煩無邊畔,始知法身無盡國。

五門皎潔無垢染,更欲名誰作六賊。

性自摩尼種種輝,能澄濁水□幽微。

歴落三塗不變色,六趣四生亦來依。

出塵不言垢浄異,在世不曾虧是非。

權形布教多種化,任你唤作貪瞋癡。

於是從世流,隨形質,任死生,不存一,

即萬有而自空,非無形而寂滅。

色頑錮兮無所知,理難窮兮誰得失。

寶人銘 並序

余十有五而尚學文,卅而重世位。值京都喪亂,冠冕淪没,海内知舊,零落殆盡。喟然歎曰:夫以迴天倒日之力,一旦早雕;岱山磐石之固,忽焉燼滅。定知世相無常,浮生虚僞。譬如朝露,其停幾何?

大丈夫生當降魔,死當飼虎。如其不爾,脩禪足以養志,讀經足以自娱。富貴名譽,徒勞人耳。乃棄其簪弁,剃其鬚髮,納衣錫杖,聽講談玄。戰國未寧,安身無地,自厭形骸,甚於桎梏;思滅苦本,莫知其津。及見大乘經曰:如説行者,乃得聖法,不可但以口之所言,而得清浄。小乘偈曰:能行説爲正,不行何所説。若説不能行,不名爲智者。且顔淵好學,勤改前非;季路未脩,懼聞後語。巧勞知憂,役神傷夀;爲道日損,何用多知?誓欲枯木其形,死灰其慮。除此患累,以求虚寂。乃作絶學箴,又名息心讚。擬夫周廟,亦曰銘文,其詞曰:

法界有如意寶,人九鍼其胸,銘其膺,曰:古之攝心人也。誡之哉!誡之哉!

無多慮,無多知。

多知多事,不如息意。

多慮多失,不如守一。

慮多志散,知多心亂。

心亂生惱,志散妨道。

勿謂何傷,其苦悠長。

勿言何畏,其禍鼎沸。

滴水不停,四海將盈。

纖塵不拂,五嶽將成。

防末在本,雖小勿輕。

開爾七竅,閉爾六情。

莫視於色,莫聽於聲。

聞聲者聵,見色者盲。

一文一藝,空中小蚋。

一伎一能,日下孤燈。

莫賢文藝,是爲愚弊。

棄捨淳樸,耽溺淫麗。

識馬傷奔,心猿難制。

神既勞役,形必損斃。

邪徑悠遠,脩塗永泥。

莫貴伎能,是日惽懵。

誇拙羨巧,其德不弘。

名厚行薄,其高速崩。

隆舒汙卷,其用不恒。

内懐驕怡,外致怨憎。

或談於口,或書於手。

邀人之譽譽,亦孔之醜。

凡謂之吉,聖以爲咎。

賞悦暫時,憂悲長久。

畏影惡跡,踰走逾劇。

端坐樹隂,迹滅影沉。

厭生患老,隨思脩造;

心想若滅,生死長絶。

不生不死,無相無名。

一道虚寂,萬物齊平。

何勝可重,何劣可輕。

何賤可辱,何貴可榮。

澄天比浄,皎日均明。

安夫岱嶺,固彼金城。

敬貽賢哲,斯道利貞。

歸去來二首

歸去來,厭娑婆,

衆生弊惡貪瞋厚,世界丘陵荆棘多。

八苦熾然然火宅,五濁漂浪浪癡河;

六趣有身如轉輻,三界無明譬網羅。

釋迦大仙今已度,彌勒慈父未來過;

從闇入暗無時曉,誰能久住詐親窠。

歸去來,擧世並邪魔。

歸去來,忻浄土,

流轉娑婆無數劫,誰能久住懷羈旅?

諸佛世界恒清浄,菩薩莊嚴至容與。

地樹花池俱寶成,風響琴聲論法語。

歸命大聖彌陀佛,決欲往生安樂所。

三福浄業已思脩,九輩逢迎希接敍。

歸去來,安心聊自許。

隱去來三首

隱去來,脩道去,

菩提實行是余心,世間名利非余務。

無常苦空何所樂,有身繫縛終難住。

麁餐一鉢得安存,佛境空村足容與。

隱去來,誰知我家處。

隱去來,勸周遊。

三世佛法皆須伴,一人學道亦當求。

强弱兩緣相假藉,真應雙門等共脩。

廢已成,恒滅跡,認惡推善自無頭。

隱去來,同歸佛性舟,

隱去來,自邀期。

心死心生心易滅,法違法順法難持;

六根未浄恒須隱,五眼開明得是非。

決定誠言終不退,乞願諸佛助光輝。

隱去來,脩心自不欺。

早還林十首

竊聞金輪太子,王四天下,七寶現前,千兒具足,尚自騰越宫城,依林慕道。仍復雪山大士,隱巖穴而求真;迦葉能人,每停雞足。周陀獨静,不辨歲年;祇兔私陀,並潛林野。因圓果滿,猶愛山泉。乃至説法談經,亦在耆闍鹿苑;世才四皓,養德南峰;阮藉七賢,亦居山水。王喬子晉,控御以遊林;白澤安期,乘軒而駕嶺。莫不託境以怡神,安心而進道者也。

余雖隘運,矚此聰翩,正是入道之良梯,忍苦之秘術。何者?自有上天極樂,去道轉遥,荼毒三塗,不遑念佛,欝單越國,衣食自然,行出無由,收歸八難。前賢所重,並賦山樂可歸;更有逸才,復談還山是苦。良以道體是一,取捨多端,如藥類恒沙,水非禁例;雪山酪味,能出醍醐,未遇輪王,還生毒草。余聞二語,反覆思之,當是銷即病愈,不銷加疾。潛微之士,爲生進退,心猛中貞,亦懐前劫。

余學無稽古,見等管天,未會苦樂兩途,實踵前賢之迹,不量疎拙,敢制十首還林,愧以寸草度天,詎知高遠,百字成篇,其辭云爾:

早還林,春秋代謝不相侵。

這(遥)憶凝寒山變玉,時看菉葉似抽心。

異種色華能巧間,香氣芬馥雜檀沉。

樹鳴哀聲千種轉,松風騷索切鳴琴;

嶺設重齋至虚廓,崖張石帳數千尋。

屢矚仙童控鵠過,頻聞逸士詠歌吟。

避暑松生自然蓋,就暖披石背寒隂;

安神般若際,行道涅槃林。

位超過九劫,臺乘紫磨金。

寄言脩行者,觀此可留心。

如何遠久住,樂着縱貪淫。

還林去,永絶世浮沉。

早還林,世物無復一時心。

始見黄鸚調哢響,已聞秋蟬抱樹吟。

高風颯颯呈寒信,疎林索索露飛禽。

谷静本自宣猿嘯,喧村擣素巧聲砧。

雙燕相呼還北塞,唯餘羈客獨傷心。

不如歸巖嶺,避世宴青林;

歸敬南無佛,實際足安心。

遍想恒沙諸浄土,專精直注勢、觀音。

脱若緣窮逢報盡,空中化佛應聲尋。

合掌即是彌陀國,無生果證忽登林。

如何久滯諸煩惱,詐親知識强相侵。

還林去,長養菩提心。

早還林,還林絶世佳。

依松堪進道,飮水當清齋。

天女呈仙藥,神童捧玉盃;

靈芝持養性,法味長形骸。

若謝凡夫質,卧石不須埋;

鳥奏生天曲,龍吟别鵠哀。

重峰勝寶塔,雲霧起樓臺。

崖松林自茂,行柏豈須栽?

九品皆成就,空中化佛迴。

合眼生安養,開目蓮花開;

先登歡喜地,後奉諸如來。

何爲久住此,遊玩無明臺。

還林去,無常曉夜催。

早還林,還林定不疑。

先捨凡夫地,後樹菩提基。

戒聞生有果,般若出無知。

自利兼他利,彼我不相欺。

既登平等位,入應起慈悲。

形變塵沙算,言同萬種機。

施張大教網,練漉取歸依。

誘進三乘性,法水蕩狐疑。

波旬將外道,匍匐叩頭歸。

散誕清虚裏,逍遥離百非。

如何戀生死,倒被閻王追。

還林去,莫使惑風吹。

早還林,還林行最高。

獨拔囂塵外,頓爾捨塵勞。

慕德三賢地,久積學輕毛。

弘心救獄苦,代物忍鋒刀。

脩檀挑眼施,悔惜倦疲勞。

依緣言斷鄣,未見損釐毫。

如本無生起,妄體妄還逃。

豁然無所有,幾許大騷騷。

何煩久住此,致被無明撓。

還林去,良伴也難遭。

早還林,還林萬事可。

世道重伊余,出路真無我。

三界等浮虚,六道由心作。

瞬息刹那間,無常凡幾箇。

如體無來去,妄逐妄心生。

誰能開慧目,廣濟諸羣萌。

終隨生死葉,流轉逐無停。

唯有歸林野,執教理諸經。

安徐入般若,趣向涅槃城。

云何住有相,染着空中聲。

還林去,魔軍須早征。

早還林,還林須及時。

縱志遊三界,只自長貪癡。

六根無六賊,觸對妄生疑。

顛倒心無體,頼得真如持。

法忍將煩惱,非先後一時。

每共相隨逐,不識如復之。

與物争人我,空度許多時。

迷歸之惡道,然後始相思。

劫石雖言盡,解脱杳無期。

還林去,敬勸不相欺。

早還林,還林實是精。

世晚過風燭,强自競空名。

八字投羅刹,半偈捨金形。

千釘不覺痛,萬仞體安寧。

輪王如涕唾,誰論七寶纓。

捐身濟虎子,乳獞夜叉擎。

秤肌貿鴿命,致訶平不平。

日輸三兩肉,只爲聽金經。

空間聞法語,勸向衆香城。

頭目面髓持,供養得□登。

□□□□□,般若證無生。

何爲起貪着,與物共争榮。

還林去,如何不自驚?

早還林,還林真奇和。

獨静對峰□,進道由心作。

安禪初夜後,調神離非過。

巢窠頂上生,眉間孚乳卧。

三昧發慈光,波旬軍自破。

沐浴天王池,禽獸悲鳴和。

樹曲引横枚(枝),如蓮物無污。

諸天奏樂器,同聲唱善哉。

有遇逢斯慶,濁世奉如來。

乳糜足三斗,石鉢四王裁。

散化成寶蓋,幢幡映日迴。

因梵王王請,法輪方始開。

有緣登聖地,無業受凡胎。

無際同如性,得果離塵埃。

迷荒那太久,愛飮無明杯。

還林去,莫戀色貪財。

早還林,還林真寶好。

白馬遣還啼,車匿歸憂惱。

貝多充寶殿,座蓐敷茅草。

麻麥用支持,安神入禪道。

獨稱無上士,魔王慴悕早。

戰使仗爲花,變女成耆老。

先追勞度差,劫伏尼乾道。

迢遰自忘憂,悲河潤枯槁。

那忽强纏綿,愛水澆煩惱。

還林去,脩心理須早。

浄土

法浄心還浄,心真土亦真。

當脩三福業,終作十方因。

寶地安靈刹,蓮華養妙身。

難逢希有處,易往恨無人。

穢土

法穢心還穢,心邪土亦邪。

恒持三毒體,常住五燒家。

火焰垂崩宅,稠林養幻花。

空貪亦賊伴,誰肯逐三車。

諦思忍 慎口言 止内惡 息外緣

天平三年九月八日寫了

(作者爲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日本帝塚山學院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