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教育办学模式研究
2014-12-25万里娟
万里娟
摘要: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科技的创新与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农村社区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农民的重要载体。如何切合农村建设与农民实际需要,构建符合广大农村社区居民现实需要的办学模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农村社区教育;问题;办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821 文献标识码: A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朱翠兰.新时期发展农村教育的意义问题与对策[M].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12,(4).]
一、农村社区教育的意义
农村是社会的基础,农村社区是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综合区域的群众基础机构。因此,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社会必须从改造农村着手;而改造广大农农民的重要手段,应从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入手。纵观全球,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社区现代化,农村社区教育是最基础、最根本的切入点。特别是在中国13亿多人口当中,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也在农村。因此,农村社区教育是农民的希望。农村教育发展了,农民素整体质提高了,就会形成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相反,如果农村教育跟不上,众多的人口就会成为发展的巨大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教育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再者,农村社区教育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农村社区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从而达到民族振兴、社会和谐。总的来说,有效的农村社区教育具有:引导思想、传播知识、增进康乐、提高审美情趣、协调人际关系、加强疾病预防等功能。
农村社区教育是一个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化社区教育体系,对广大农民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不但能使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真正变成农民群众的实际行动,还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技能上的支撑,为我国早日成为现代化、创新型国家增砖添瓦。[吴戏贤.农村成效社区教育的实践探索.宁波出版社.2013.10.(1)]
二、农村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财政困难,教育投入少,办学条件差,教学资源短缺。
在“老、少、边、穷”地区,社区教育发展难度极大,“暗房子、破桌子、石凳子”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学环境差。农村社区教育的经费究竟由谁来给,该给多少?是各地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各地各级领导对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认识水平不平衡,重视程度会导致教学资源贫乏,教育教学质量差,农民本就不是全日制上课学生,因此,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厌学情绪较大。
(二)农村社区教育的办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村社区教育尽管不同于正规全日制教育,还是应重视提高教育质量,不应认为社区教育仅是健身、休闲和娱乐的中心,搞搞培训,聊聊家常。应象普教一样,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而又硬性的教育培训考核指标,切实提高农村社区教育的社会形象,为构建一个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以及学习型的社会、建设新农村发挥应有职能。 [沈文景.农村社区教育中心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与对策.第六届长三角社区教育发展论坛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9.]
(三)农村社区教育的教学内容不与时代接轨。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社区教育的主要症结所在。农村社区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上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再加上教师队伍水平的落后,也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所在;最终导致农民在社区课堂上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农业技能课根本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的现实性问题。
三、构建适合当地农村社区教育特点的办学模式
农村社区教育的教育对象是社区中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社区成员,这就决定了农村社区教育的多面性、层次性。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必须围绕“农”字办教育,开启民智,推动民富,建立面向农村市场的多层次、多渠道、多方法的办学模式。对教育类型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将实用技能培训、转移技能培训、社会文化培训分门别类,针对不同的培训类型寻找群体,设计培训课程,引导农民对科技文化的追求和对现代文明生活的向往。
(一) “社区学校+农民+X”的办学模式
1.“社区学校+农民+产业基地”的办学模式
农村社区发展教育要建好基地做示范,实行培训推广一体化。建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高水平高效益的产业基地,是农村社区发展社区服务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以产业基地为载体,利用农村社区发展学院的师资力量、技术优势,融“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于一体,既教会农民做,又做给农民看,还领着农民干,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这就是“学院+基地+农户”的办学模式。
2.“社区学校+农民+农业协会”的办学模式
农村社区要想办好教育,必须聘请专业教师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对农民实施技术培训,扩大新技术推广面积。这就要以农业协会为依托,定期聘请专家讲座培训、基地指导、工厂实践操作等,为农民提供最新最实用的农业信息,以及各种产业信息服务,解答生产、销售等环节中的疑难问题,帮助农民进行产品的加工、包装、交易等环节,为农民打开致富的方便之门,让社区农民都能通往致富的“绿色通道”。
3.“社区学校+农民+加工厂+订单”的办学模式
农村社区发展学院要依靠加工厂为纽带,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实行农产品再加工,是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源头活水。它以社区教育为主体,以加工厂为实体,以农民为客体,最后通过订单合同的方式把社区农民组织起来,带动全社区农民进行产业链大开发。市场上需要什么,社区学校培训农民种植或养殖什么,再组织加工和销售,社区学校出技术并组织培训,农民生产有技术和市场的双重保障。这种以市场为导向,集“产、供、销”于一体的产业化办学模式,教会农民做产品,引导农民找市场,带领农民闯世界。[刘尧.农村社区发展学院办学模式构想[J].职业技术教育.2002,(25).]
(二)“就业培训+升学教育”的办学模式。
农村社区办教育,必须开通与继续教育和就业培训的联动渠道,建立灵活、开放的教育系统,构建各类教育互通的桥梁。首先,应根据农民的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需要,实现深造与就业培训结合。进行专项职业技能训练,强化从业能力、职业意识和专项技能,使之在谋职、供职过程中增强竞争力。农村社区教育与各类培训之间的联动,农村社区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同农村社会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尤其是能力培训方面,要参照行业标准制定;为指定用人单位培训的专门化人才必须与用人单位的生产过程、设备条件、管理模式、技术改造方向相适应;同时,农村各产业的产品转型、结构调整、人员调配和工艺设备更新,应作为农村社区教育紧密结合社会的重要内容;最后,要注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建设,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提供就业创业服务,为农村劳动力和用人单位架起了一座金桥。
结业后颁发相应学历证书是农村社区教育有效进行的核心手段,不但加大对农村人口的培养力度,还能有效提高农民受教育的积极性。推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绿色证书等多证齐发等制度,会让农民切实感受到既提高能力又学有所得。农村社区以就业培训加升学证书的双重保障,可使农民得实惠,社区变强大。
(三)“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的办学模式。
农村社区教育是农村继续教育的延伸,不同于于各类教育模式,应在农村三教统筹中发挥他的整合作用。在农村普教、职教、成教三教整合的基础上,汲取他们的优势来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现有的农村普职成教育本身虽然促进了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仅仅是教育部门独立实施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行为还不完善,必须寻求一种政府统筹,农科教紧密结合,直接为农村服务的有效体制。为了充分利用三教资源,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在确保完成农村“普九”任务的前提下,以普通教育、职业学校、成人技校为载体,实行农村社区教育统筹三教的管理新机制。寻求适合各地農民需要的农村特色的社区教育办学模式。
(四)“产+学+研“三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
农村社区教育一要重点加强农民提高生产力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农村产业经营开发过程中的高层服务,建立各种工业中心、技术中心、商贸中心等,直接把农科教结合提升到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的层次,使农村社区教育服务功能拓展到农民的产业领域和市场领域。
农村社区教育二要结合各地农村生产实际需求,深化教学改革,力争做到能使学生边学文化课程和专业知识,边进行生产实践,边创收致富。把社区、教师、农民紧紧地连在一起,使教、学、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做到学以致用,能将理论真正用到实践当中。切实为农民谋福利,创收入。
农村社区教育三要按照“社区教育出题目,专家培训列项目,农民实践出成果”的思路,建立适合各地区农民自己的“农村科研示范园区”。示范园区要紧密结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突出示范性;紧密结合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突出实用性和实效性;紧密结合学校培养目标,突出建园方向性。培训农村适用人才的摇篮和农村先进科技的示范基地。
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他需要政府支持、领导重视、专家指导、农民相应等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而农村社区教育如果有了适合当地的办学模式,无疑为其发展壮大增砖添瓦。农民受教育得实惠,国家发展壮大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朱翠兰.新时期发展农村教育的意义问题与对策[M].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12,(4).
[2]吴戏贤.农村成效社区教育的实践探索.宁波出版社.2013,10,(1).
[3] 沈文景.农村社区教育中心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与对策.第六届长三角社区教育发展论坛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9.
[4]刘尧.农村社区发展学院办学模式构想[J].职业技术教育.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