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2014-12-25姜蕴莉汪卫平
姜蕴莉 汪卫平
摘要:数据库基础课程是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重要的专业课程,往往和其他课程结合起来完成很多综合应用。该文从考虑学生将来的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当前数据库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据库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3-7966-03
Abstract: The database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present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professional students,Its often combine other courses to complete a lot of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In this paper,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in the future work is consider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atabase course teaching is analysed, some suggestions for teaching is proposed.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atabas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计算机中所说的数据库是指是以特定的组织方式组织在一起的、存储在计算机上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1]。在数据信息量高度膨胀的信息化时代,数据库技术显得非常的重要,企业对数据库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据库基础课程是目前全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并且为其他后续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在整个计算机专业课体系中地位比较重要。该文试着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在《数据库基础》课程学习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的探讨。
1 目前高职院校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1 基本原理部分抽象、枯燥,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趣味性不大的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数据库基础这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较抽象,现有的数据库基础教材又多是面向本科的教材,较注重向学生阐述理论知识严密完整的体系结构,这部分知识很枯燥、难懂,以上各个方面的因素加起来就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没有兴趣,非常被动地应付式地不积极地学习,甚至主观上放弃学习。
1.2 教学中实践环节薄弱
很多高职院校的教材还是选用侧重于理论的本科院校教材,课本上没有完整地实践案例,只是就某个知识点有些例题,教学时也是注重整个数据库理论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和软件的作用。课程的教学安排中虽有上机实践部分,但是,在上机实践时教师大多数情况也基本是让学生做教材中的例题或者让学生做些练习题目体验下软件的使用和作用,并不是做一个实际的项目,实践内容缺乏实际应用性和完整性,与企业对数据库人才的需求是脱节的[2]。
1.3 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大多数学校的数据库课程教学还是采用一次理论一次上机的形式,理论课教师在多媒体教师用PPT+投影仪讲解理论,学生在下面听,上机课时教师布置例题给学生在机房做作业巩固知识。表面看起来这种教学形式的效果应该不错,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理论课时学生在理论课学习时对连续的抽象的理论知识不认真听或者因为理论课和实践课间隔时间过长导致上课听到的知识遗忘,到上机课做作业时就不会做,最后了理论、上机课都没有学好,效果却不如人意。
1.4 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应用不够
在企业实际应用中,数据库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结合非常紧密,而现实教学中,因为其他课程和数据库课程一般由不同教师在不同学期讲授,数据库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就往往只讲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而不会结合其他相关课程进行综合的实践,即使有的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师想结合其他课程安排实践,也因为其他课程在上年度学习过的,学生已经忘记,或者因为其他相关课程还没有学习到,最后,无法进行综合实践。
1.5 考核方式单一
高职院校的数据库课程教学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操作能力,而因为很多高职院校的平时教学中没有用数据库做一个完整的项目,到期末考试时还是采用笔试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时既没兴趣也没目标,单纯地为了考试而学习,实际的操作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如果平时侧重于实践教学而期末采用笔试,就又造成了教、考脱离,不能检验学生的平时所学。
2 改进教学的措施
2.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课程有兴趣,就会主动的去学习、探究,这样的学习效果比教师填鸭式教学要好得多,而且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培养起很好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学生后续的发展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整教学思维,变“教为主”为“引导为主,教为辅”,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教学既定目标内自主学习。可以通过提出疑问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可以通过设计让学生感到有趣的、神奇的、功能强大的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联系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举例来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通过这个自我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单纯的填充式地教会学生一点点知识要重要得多。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也会慢慢地培养起来,相反,学生越是被动地被教,越是会缺乏兴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另外,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不同、学习进度、学习态度不同的情况,教师除了在课堂和实验时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资源给出一些学习资源和实验提高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在课余时间自由选择学习,这样就可以兼顾到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2.2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取合适的教学形式
数据库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要协调好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强调理论知识体系而忽视了实践,也不能只实践不重视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建议合理安排教学形式,可以考虑四节课在多媒体机房连上的形式,多媒体机房配备学生机、教师机,也配备黑板、投影仪,教师机还可以安装教学软件。讲课时教师可以使用黑板和投影仪,讲实验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的教学软件控制学生机,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眼前的机器近距离清楚地看到教师的演示;合理安排实践内容,结合企业岗位需要设计面向应用的上机实践项目;合理安排课程时间,针对不同的内容调整上机实践的时间,对于实践性强的章节可以选择在机房教师讲半小时学生练一小时,而对于其他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可以选择教师讲半小时,学生讨论半小时,教师再总结、延展知识半小时;合理设计理论课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声音、动画等元素,将抽象的理论生动起来,这样的效果要远远胜于单一的语言、文字[3]。
2.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纠正实践中的错误
数据库基础课程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当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初就感觉到困难,就会对学习产生畏惧、倦怠的心理。在学习、实验过程中,学生容易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是小问题,学生可以同过思考或者与其他同学讨论并最后解决的,这种小困难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有好处的,但如果学生反复琢磨、研究也做不出来,教师就要给予适当的提点、帮助,避免学生频繁因长时间无法完成的操作而导致挫败感而影响到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验过程中不能将实验题目布置给学生就不管了,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应查看学生的实践进度和情况,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点;对于学生在上机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知识理解不够及时地加以讲解;对于学生实践中无法克服的困难及时纠错;注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多鼓励学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自信地学习;及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4]。
2.4 全程多学科综合“大项目”驱动
数据库技术在企业实际应用中要结合其他技术使用,为了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更接近企业实际需要,建议进行教学改革,采用以一个企业数据库相关项目为线索在同一学期内相关多学科综合“大项目”的形式。例如,可以将软件工程、数据库基础和asp.net三门课安排在同一学期学习,每周12节课,由3位教师分别教授这三门课,共同设计一个实用的、学生有兴趣的完整企业项目案例,不按照传统的上完一门课再上另外一门课的形式,而是完全按照软件开发的流程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学生上机实践时也可以分成若干个团队合作设计和开发一个项目,让学生体验到设计和开发一个完整项目的方法和流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目标性。
2.5 考核方式改革
期末考核方式应能检验学生的平时所学所练,并且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在进行了以上几点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考核方式也应该调整,注重职业技能和学习过程的考核[5]。数据库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非常多又抽象,同时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对于该课程,建议期末考核考虑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 平时分占30%:平时分由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来评定,评定依据是出勤率、学习态度、项目完成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实践情况,并做记载。
2) 理论知识占30%:实践固然重要,完整的理论系统掌握也很重要。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可以采用传统的试卷形式,可以考核出学生实践所依据的理论知识掌握的是否扎实。
3) 实验作品占40%:通过一个学期团队式的项目实践,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了锻炼,提交期末实验作品无疑是检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好方法。但是一个作品不可能随堂完成提交,要布置给学生一定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有学生会直接拷贝被人的作品。为了兼顾这两个问题,考虑可以布置一个小型的应用项目,安排两周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在提交项目文档和项目之时,教师当场就项目的设计和开发提问学生,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出实验分数。这样既可以通过项目实验考核到学生的项目设计和开发能力,又避免了学生间的相互抄袭。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数据库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较强,并且与其他学科关联性也很强的课程,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地位比较重要。该文试着分析了该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并给出了教学改革建议。实践证明,上述教学改革措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软件设计思想的培养。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并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曾英.浅析计算机数据库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2014(5).
[2] 王建伟,卜文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方案改革浅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9).
[3] 李晓.有关数据库教学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4(4).
[4] 王哲,姜姗.数据库课程的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4(1).
[5] 李春红,郭雄.独立学院非计算机专业“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方法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