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尿路感染48例临床分析

2014-12-25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西安710002马海欣张红爱

陕西医学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尿常规尿路感染球菌

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西安710002) 马海欣 马 英 张红爱

新生儿尿路感染是指因细菌等感染而引起菌尿或尿中白细胞、脓细胞增多,通常包括肾盂肾炎、肾盂炎、膀胱炎和尿道炎。婴儿泌尿系感染易引起肾脏瘢痕形成、肾小球硬化和肾萎缩,影响肾脏发育,导致肾功能损害。因此,及时防治新生儿泌尿系感染有重要意义。新生儿尿路感染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并不少见,但由于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极不一致,故临床极易漏诊、误诊。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新生儿尿路感染4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日龄<7d11例,>7d37例;母乳喂养19例,混合喂养18例;人工喂养1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持续不退或加重(23例,占47.9%)、发热(19例,占39.6%)、吃奶减少或拒乳(12例,占25.0%)、哭闹(11例,占22.9%)、精神萎靡(9例,占18.8%)、体重不增(8例,占16.7%)等。所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1]:①尿常规:离心尿沉渣镜检>10个/HP,未离心镜检白细胞>5个/HP。②尿培养菌落计数>105/ml可确诊,104~ 105/ml为可疑,<104/ml多为污染。也符合入选标准:胎龄37~42周,生后无窒息,中段尿培养阳性。

2 检查方法 对黄疸持续不退或加重和(或)不明原因发热、拒乳、哭闹的新生儿住院后均于使用抗生素前清洁外阴后贴一次性尿液收集器收集标本送尿常规;所有病例均严格外阴消毒后导尿留取中段尿液送尿培养。同时行血常规及血培养检查。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敏感试验。对尿培养阳性的致病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

3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检查:白细胞(-)9例,白细胞(+)12例,白细胞(⧺~⧻)27例。尿培养:48例尿培养阳性中以G-杆菌为主(31例,占75%),其中大肠埃希菌22例,占45.8%;肺炎克雷伯杆菌10例,占20.8%;革兰阳性球菌12例,占25%,粪肠球菌8例,占16.7%。详见表1。

表1 48例尿路感染致病菌分布

4 药敏分析 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100%),其次为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头孢他啶等;对氨苄西林的敏感率最低(8.3%),其他依次为哌拉西林、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见表2)。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和环丙沙星较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头孢唑啉和头孢曲松普遍耐药。

5 其他检查 血常规检查:31例血象升高。血CRP检查:CRP<8mg/L10例,8~30mg/L38例。肾功能检查:均正常。泌尿系B超检查:轻度膀胱输尿管返流1例,轻度肾积水2例,余均正常。血培养:48 例中阳性8例,与尿培养结果一致5例。

表2 新生儿尿路感染G-杆菌药敏情况(%)

6 治疗及转归 患儿入院后根据病情常规给予三代头孢抗感染,观察患儿病情进展及结合尿培养及药敏情况,及时更换敏感抗生素。全部病例使用抗生素治疗7~14d后尿常规恢复正常,复查尿培养均阴性。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3例B超异常患儿随访3个月无复发。

讨 论

新生儿尿路感染临床表现极不典型,泌尿系局部症状不明显,以全身症状为主。本组患儿以黄疸持续不退或加重(47.9%)、发热(39.6%)为主要表现,其次为吃奶差、哭闹不安、精神萎靡、面色苍白、体重不增、皮肤发花等,与文献基本一致[2,3]。有作者报道新生儿尿路感染伴黄疸发生率可达77%~100%,其机制可能与溶血、肝细胞损害有关[4]。本组病例中5例患儿仅以病理性黄疸为表现,故对于新生儿原因未明的黄疸应警惕有尿路感染的可能。

新生儿尿路感染的最常见途径是血行感染,主要与新生儿免疫能力低下有关;同时因新生儿肾盂和输尿管较宽,膀胱与输尿管连接处瓣膜较弱、且畸形较多等解剖生理特点,逆行性感染机会较多。此病的发生与喂养方法有一定的关系,本组人工喂养与混合喂养患儿占60.4% ,明显高于母乳喂养新生儿,与文献报道一致[5]。母乳中的SIgA以及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尿液中存在的寡聚糖能抑制大肠杆菌黏附于尿道上皮细胞;同时尿液中免疫球蛋白浓度增加,特别是尿道局部分泌IgA,从而可起到预防尿路感染的作用,提倡母乳喂养。

新生儿尿路感染常可出现脓尿,但如果仅靠尿白细胞计数来诊断,常会导致假阴性的结果,尤其在感染早期。新生儿尿路感染时,尿常规检查阴性率低的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尿渗透压低;②当感染某些具有分解尿素产氨能力的细菌时,可使尿pH值增高碱化(pH>6.8);③低渗尿或碱性尿均可使尿中白细胞解体导致尿常规正常[6],延误诊断。本组病例尿培养阳性而尿常规正常有9例(18.8%),故临床上排除其他部位感染而CRP增高,伴有全身症状,须反复做尿常规、尿培养排除尿路感染以防误诊和漏诊。

新生儿尿路感染确诊的重要依据仍是尿液细菌检出及菌落计数,因新生儿尿道口附近均有正常菌群存在,有被污染的可能,故无菌条件下留取标本作定量细菌培养很重要。耻骨上穿刺法被认为是污染少的最可靠的方法,但为创伤性,不宜常规使用。新生儿中段尿不易留取、而且标本易污染。因此,主张严格外阴消毒后导尿留取中段尿液送培养,此方法标本不易污染,留取标本较方便且阳性率高,但对女婴应注意避免损伤阴道。本组所有病例均严格外阴消毒后导尿留取中段尿液送尿培养。菌落计数>105/ml,提示尿路感染,若多次培养出现同一细菌则更有意义。另外应尽量争取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进行尿培养,因为使用抗生素后尿培养阳性率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临床诊断,因此,对于黄疸持续不退或加重、不明原因发热、精神吃奶差、哭闹,体重不增患儿尽早尿常规、尿培养,可以尽早诊断、早治疗。

任何细菌侵入尿道均可引起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是尿路感染中最常见的致病菌,其次是克雷伯菌[1],本组48例尿培养以G-杆菌为主(31例,75%),亦与文献报道一致[2,3];敏感药物依次为: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头孢他啶等;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强、敏感率最低(8.3%),其他依次为哌拉西林、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虽亚胺培南敏感度最高,但属于特殊级别抗生素,受价格高昂及毒副作用影响,不作为常规应用;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仍较敏感,虽价格低廉,但由于毒副作用大,新生儿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早期治疗仍应给予抗G-菌抗生素,三种三代头孢菌素敏感率均大于50%,所以在经验性治疗首选三代头孢菌素,可待尿培养报告后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近年来肠球菌在尿路感染中的比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也需引起重视。既往资料表明:约5%~10%的新生儿尿路感染由革兰阳性球菌引起,主要是肠球菌和葡萄球菌。本组资料中,阳性球菌检出率25%,其中屎肠球菌为16.7%,较2010年前大多文献报道高,与肖群文2011年报道[7]相近。肠球菌为条件致病菌之一,近年来由于滥用抗生素、侵入性治疗的增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使肠球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增多,成为新生儿尿路感染重要要病原菌之一[7]。肠球菌易产生多种毒素,天然耐药力高且极易产生获得性耐药。本研究中8例屎肠球菌药敏试验表明,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头孢唑啉和头孢曲松普遍耐药,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和环丙沙星较敏感,故对此类尿路感染建议考虑使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通过本组病例分析,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杆菌多见,经验性治疗首选三代头孢菌素,再根据药敏结果指导用药。应注意尿常规可有假阴性,确诊的重要依据是尿液细菌检出及菌落计数。新生儿尿路感染起病隐匿,对于不明原因黄疸持续不退或加重、发热、吃奶差、哭闹不安、精神萎靡等表现患儿,应警惕尿路感染,在应用抗生素前及时行尿常规及尿培养检查,可以减少新生儿尿路感染误诊和漏诊率,提高诊断阳性率,只有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避免泌尿系统的进一步损害。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63-664.

[2] 李 平,董建华.新生儿尿路感染68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07,11(10):930-931.

[3] 曾静好,罗树荣.新生儿尿路感染34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3):46-47.

[4] 陈修添,官希吉.新生儿黄疸:感染性黄疸、新生儿尿路感染[J].新医学,1994,25(4):213-215.

[5] 王晓波,翟泽栋.新生儿尿路感染40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1):1492-1494.

[6] 王 瑛.以黄疸为表现的新生儿尿路感染25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5):727-728.

[7] 肖群文,李 琪.新生儿尿路感染致病菌分布及药敏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1):44-45.

猜你喜欢

尿常规尿路感染球菌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结节病合并隐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一株副球菌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特性研究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应用多重PCR鉴定不同来源肠球菌
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