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泵应用于分段脱敏注射抗蛇毒血清的研究
2014-12-25彭志红
彭志红
(江西省万载县中医院 万载336100)
抗蛇毒血清是以抗原抗体的原理制备的,这种抗体一经注入患者体内,即可追踪分布在体内游离的蛇毒并与之结合,使其对人体组织细胞失去破坏作用,也叫“中和作用”,对已产生的中毒症状也不再扩展。抗蛇毒血清必须及早应用,然而抗蛇毒血清对人体来说是异种蛋白质,异种蛋白质进入人体往往引起血清反应。血清反应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速发型,静脉注射多在数分钟出现;第二类是延缓型反应;第三类是迟发型反应[1]。为争分夺秒抢救患者,应尽早、足量的准确用药,减少血清过敏反应。我科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2例蛇伤患者分别采用了输液泵注射疗法与传统注射疗法进行治疗,两者对比输液泵组血清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102例毒蛇咬伤患者,其中蝮蛇咬伤62例,五步蛇咬伤5例,银环蛇咬伤5例,竹叶青咬伤30例。年龄4~71岁,咬伤后就诊时间30 min~23 h,咬伤部位为四肢及臀部,102例毒蛇咬伤患者均使用了抗蛇毒血清治疗。将102例使用抗蛇毒血清治疗的蛇咬伤患者,按抗蛇毒血清临床使用方法不同分为输液泵组51例和传统方法组5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输液泵分段脱敏注射法 概不做皮试,在清洗伤口的同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五步蛇咬伤不扩创以免局部伤口出血不止),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先静注0.9%氯化钠加地塞米松10~20 mg[2],再肌注盐酸异丙嗪25 mg。5 min后将抗蛇毒血清(国药准字S10820180)1~2支(五步蛇咬伤要使用4支8 000 U)稀释于250 mL生理盐水中,输液管卡在输液泵中,调至5滴/min,观察20 min无不良反应后,再调节输液泵至30滴/min,又观察20 min无不良反应后,再调节输液泵至50滴/min,直至输液完毕。在滴注血清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滴入的速度进行脱敏。为避免医疗纠纷,应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取得知情同意并签字。在输注抗蛇毒血清的同时,两组蛇伤患者都根据中医辨证给予中药内服。
1.2.2 传统脱敏注射法 在清洗伤口的同时(五步蛇不扩创),按使用说明先做皮试,取0.1 mL抗血清加至1.9 mL,注射后20~30 min,皮丘在2 cm以内且皮丘周围无红晕及蜘蛛足者为阴性,在严密观察下可直接注射。若为阳性则采用脱敏注射法,用生理盐水将抗蛇毒血清稀释20倍,分数次做皮下注射,每次观察10~20 min,第一次注射0.4 mL,如无反应,可酌情增量注射,注射观察3次以上无异常反应者即可静脉注射,开始时每分钟不得超过1 mL,以后不超过4 mL,如有异常反应及时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接受程度(包括提前减轻毒蛇咬伤局部症状)、护士受欢迎程度,并进行比较。患者接受程度及护士受欢迎程度,通过发放问卷方式取得,各组发放问卷51份,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
1.5 治疗结果 两组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种输注方法各项统计指标结果比较 例(%)
2 讨论
输液泵的原理就是能严格控制滴数,使抗蛇毒血清持续均匀地进入体内中和毒素,能随病情需要设定数值,患者活动、体位变化也不会影响滴数,只要轻按按钮就可以,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抗蛇毒血清是西医治疗毒蛇咬伤唯一的特效治疗方法。抗蛇毒血清只作用于未与靶器官结合的蛇毒,对已与组织器官结合的毒素作用不大,因此抗蛇毒血清的应用要做到早期足量给药,做到分秒必争,方可减轻中毒症状。我国生产的抗蛇毒血清均系精制品,副作用小,过敏反应率低,疗效高。早期对各种蛇伤的治疗率几乎达100%,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3]。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盐酸异丙嗪的使用有减轻炎症和毒血症状、抑制溶血、防止休克及血清反应、稳定溶酶体膜等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传统组皮试阳性仅8例,而皮试阴性者,有5例有血清反应,表明皮试不确定患者的血清反应,由此可见,输液泵组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治疗更加及时。并提前减轻了患者局部症状,减少了患者穿刺机率及痛苦,患者接受程度高。护士只要调节好参数,就可以使抗蛇毒血清持续均匀地进入体内中和毒素,受人为干扰因素少,大大减轻了护士工作量。
输液泵应用于分段脱敏注射抗蛇毒血清,省去了皮试步骤,起到皮试、治疗、脱敏三重作用。输液泵能严格调控滴数,在使用抗蛇毒血清分段脱敏注射时,只要轻按调节按钮随时可调节滴数,使抗蛇毒血清按调节的滴数准确无误、尽早、足量地进入体内中和毒素,使治疗更加及时,护理工作更简化、安全。
[1]舒普荣.蛇伤治疗[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2-74
[2]王威,李其斌.中华眼镜蛇咬伤的治疗[J].蛇志,2008,20(4):278-280
[3]陈远辉.蛇伤救治绝招[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