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2014-12-25何莉
何 莉
区域层面发展循环经济是为了建立区域系统的资源高效利用、物质良性循环的结构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区域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1]210。它的本质是减少废弃物,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已有不少。杨华峰[2]认为循环经济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多方面协调、综合发展的整体,故把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三个子目标。章波[3]以“3R”原则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资源减量投入、污染减量排放、资源再循环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5个方面来协调控制循环经济建设状况和发展水平。于丽英[4]以产业体系、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人居环境体系和社会消费体系四大体系为设计基础,用经济发展指数(包括经济实力和经济效率)、绿色发展指数(包括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人文发展指数(包括人居环境和社会)来表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李王峰[5]主张循环经济水平由资源要素、经济要素、生态环境要素和社会要素四个要素来表征。刘洪等[6]认为应从经济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四个方面来评价。刘云忠[7]从物质流的角度分析,提出了物质投入、物质排放、物质循环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五个方面的评价结构。樊元[8]等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成五个等级,即资源效率、污染减排、循环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从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来看,尽管各指标体系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不同,但所含指标大类差异并不是很明显,且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区别不大。区域可持续发展注重区域中人口、资源、经济、生态等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状况与发展趋势。为了更准确的反映区域循环经济的特征,需要建立可以区分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区域循环经济的建设内容分析
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设可分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硬件建设主要体现在具体项目的实施上,主要集中在企业、园区和社会三个层面;软件建设主要是法律法规政策支撑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
(一)硬件建设
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要求实现清洁生产,提高生态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能源的高效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减少,都是企业层面建设的重点。而能源的梯级利用,副产品和废弃物的开发使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方向。园区层面的循环经济要运用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理论,以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为重点,以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循环链建设为主要途径,实现资源在不同企业之间和不同产业之间协同生产,从而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以绿色消费为目标。它包括产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后的物质循环,以及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再循环。
(二)软件建设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由过去的“公共物品”角色向“生产要素”和“资本”角色转变过程中,必然会在使用、交易、定价和监管方面面临着大量的新问题。“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现象的客观存在要求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有效发挥政府的管制作用和引导作用。
无论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还是引导绿色消费、发展环保产业,都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支撑。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环境工程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在这方面,政府应与企业合作,给企业以支持,对于重要关键技术领域,政府应提供资金及技术援助,或与企业联合攻关,实现技术突破。
三、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目标由若干个子目标构成。理论上讲,它们应该构成“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完备性指标体系,应该不仅准确、全面地反映“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目标,而且没有重复和交叉。而达到这些要求在选择具体指标时有很大难度。第一,很多指标目前还无法量化或者数据的可获得性差,如绿色GDP比GDP更能真实的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循环型社会的经济发展内涵更接近,但是由于绿色GDP的核算指标,很多是无法量化的,世界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也没有一个国家以政府名义发布绿色GDP结果[2]。第二,做到全面也很困难。指标体系是对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定量化表示,而循环经济发展这个概念的边界界定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分指标的选择是在考虑循环经济发展内容全面性的情况下兼顾数据来源的难易程度和可靠程度,尽可能使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同时,重视经济和资源环境指标相结合、突出循环经济特征指标、兼顾软件建设指标的方针,选择一系列的具有代表性的分层指标。由于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的内容,从生产到流通、消费、垃圾处理等环节均应该得到体现,因此,政策法规制度的制定实施情况以及社会层面循环经济相关活动的开展等内容也要有相关的分指标来反映。从评价指标的类型看,既要有反映系统特征的量化指标,又要有反映其过程的动态指标;既要有增长指标,又要有效率指标。
(二)指标体系的设计
鉴于上述困难和设计,本文兼顾科学性与实用性、重点性和一般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在上述对区域循环经济建设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把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分为经济发展指标、循环经济特征指标、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和组织与保障指标四大部分,用39个指标来表征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具体设计见表1:
1.经济发展指标。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大量的人口及就业压力,决定了我国目前的第一要务依然是发展经济。本文把经济方面的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经济发展现状的指标,另一类是反映经济发展潜力的指标。
2.循环经济特征指标。循环经济是全面分析投入与产出的经济,同时也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9]。循环经济的整个经济过程可分为入口端、中间端和出口端三个部分。从入口看,应尽量高效率地使用天然资源;从中间端看,应促进循环资源的循环使用;从出口看,将成为环境负荷的废弃物的最终填埋量降到最小。因此,循环经济特征指标可以分为三大类。入口以“资源生产率”为主要指标;循环以“循环利用率”为主要指标;出口以“最终填埋量”为主要指标。
表1 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1
3.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循环经济是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循环经济发展的好坏与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直接相关,故生态环境方面的指标也不可少。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指标有环境保护、环境绩效、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四个方面。
4.组织与保障指标。循环型区域的建设难度要比循环型城市要大,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更为重要。法律和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手段可以有效地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是所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重要手段。通过立法全面推进区域循环经济的实施,是国际通行的做法[10]256-259,264-265。优惠的经济政策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鼓励绿色消费和绿色采购的政策则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发展循环经济意识的建立则是所有循环经济工作开展的前提。因此,本文将这方面的指标也纳入了评价指标体系。
四、结束语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根据循环经济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自然三者可持续发展这个终极目标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与主要任务初步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了更好的反映循环经济的特征,下一步拟建立适合的评价模型,以改进和完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1]崔铁宁.构建和谐社会:新学科、新观念、新思路:循环型社会及其规划理论和方法[M].1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杨华峰,张华玲.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9).
[3]章波,黄贤金.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3).
[4]于丽英,冯之浚.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中国软科学,2005(12).
[5]李王锋,张天柱.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8).
[6]刘洪,金林.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湖北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1(24).
[7]刘云忠.中国循环经济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9).
[8]樊元,刘国平.中国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1(5).
[9]诸大建,黄晓芬.循环经济与中国发展的C模式[J].环境保护,2005(9).
[10]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