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管理模式转变作为高职院校改革引擎*
——以安徽省高职改革为研究背景

2014-12-25张文莲

关键词:执行力安徽省办学

张文莲,王 斌

(1.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艺术系,安徽 合肥230001;2.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会计系,安徽 合肥230001)

随着国家和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安徽省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快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已迫在眉睫。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如何在思路和措施上具体落实,对于推动安徽省高职教育发展尤为重要。从逻辑设计起点上看,加快相关制度的顶层设计是推动全省高职院校改革的必要途径,但制度设计者不可能在逻辑路径及落实细节上设计得面面俱到,只能从全局、高度、长远、结构、功能与方向上设计制度的体系架构与动力机制,从而使被设计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适应性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只有加快转变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确立高职院校的办学主体地位,加强高职院校管理标准体系为核心的动力机制,才能提高高职院校自身办学主动性与管理执行力,才能最终从真正意义上撬动高职教育改革的“冻土层”。

一、管理模式转变是推动高职院校全面改革的切入点

现行管理模式已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内涵式改革与发展。虽然无论从全国还是从安徽省看,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和内涵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在内部管理单元方面,高职院校主要侧重于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行政后勤管理和校园文化构建等内部建设方面的局部改革,缺乏高职院校自身各管理单元之间的战略协同;其二,在管理权限方面,不能系统科学分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高职院校之间的职能职权,没有充分保障高职院校相对独立的办学主体地位,致使高职院校在教育和管理内涵运行机制两方面缺乏市场针对性和竞争性,特别在高职院校领导干部岗位标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及薪酬制度等具体管理内涵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与市场机制脱节;其三,在管理执行力方面,缺乏引入现代管理方法和工具,难以通过管理内涵标准体系建设将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转变落到实处,当前高职院校管理执行力亟待强化。

管理模式转变是推动高职院校成功改革的首要战略支撑点。教育管理体制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安徽省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教育管理体制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管理模式转变及内涵标准体系建设是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工作,因而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转变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先决条件。只有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真正转变才能有效地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蝶变”;相反,若没有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华丽转身,就不可能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转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动力。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安徽省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应加快自身管理模式转变及内涵标准体系建设。

管理模式及其内涵标准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内容。高职院校自身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专业设置与内涵建设、管理模式及内涵建设、就业模式及内涵建设,涵盖了高职院校在招生、管理、就业三大方面,其中专业是源头,管理是过程,就业是出口,管理是联结专业与就业的纽带。正如图1所示,高职院校改革无外乎从这三个主要方面入手,关键是核心工作应该选择从哪方面入手:抓专业是主动改造但容易脱离市场,抓就业虽是贴近市场但是被动适应,抓管理虽是过程但是中枢工作。从高职院校改革全局上看,如果管理模式转变了,其他两个方面就跟着动;如果其他方面动了,管理模式没有动,只能在原地划圈圈,没有实质发展。

图1 高职院校改革三要素

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管理内涵的集中体现。管理模式的实质就是调整权限分配、组织形态与各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样,高职院校管理模式也就是统筹协调教育资源与权限、专业设置与培养模式、人才成长与就业、师资队伍与管理干部、管理执行力之间的“五力关系”。只有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系统设计与更新,才能使高职院校的“五力模型”均衡发展(如图2所示);只有加快高职院校管理模式转变,才能理顺高职院校内外部关系,最终才能从根本上破解高职院校在招生、管理、就业之间的博弈困境。

图2 高职院校管理“五力模型”

二、高职院校管理模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国家和安徽省关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是推动高职院校管理模式转变的有力保证。2010年国家在关于人才规划和教育改革两部中长期发展规划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在工作方针统领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在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等四个部分都有许多重要的理念与政策创新,并明确提出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和重点[1-2]。同时《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要求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现代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3]。

高职院校管理模式转变是增强高职院校办学市场适应能力的重要前提。安徽作为毗连东部、衔接中东部经济结合部,无论对于区域经济均衡、产业结构调整,还是承接中西部人才、知识转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安徽省作为全国教育大省,高职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不仅促进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升级及发挥安徽省区位优势,还直接关系到国家教育发展改革是否成功实施。安徽省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直接动力,因为加快高职院校管理模式转变能够增强办学自主性和提高办学活力,进而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办学市场适应能力。只有高职院校自身管理模式转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安徽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要求,以及实现安徽省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高职院校管理模式转变是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内在发展需要。随着国家宏观政策鼓励和经济发展需求,高职教育已经发展成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对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都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受到我国教育人口逐年呈下降趋势的影响,当前招生和毕业形势都很严峻,这些都给高职院校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就必须转变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与此相适应,高职院校就必须转变管理模式。高职院校只有转变管理模式才能保证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顺利转变。

高职院校管理模式转变及内涵标准体系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管理执行力的内在要求。提升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是增强内部管理执行力。只有加强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及内涵标准体系建设,将管理模式、管理职能职权、管理岗位标准、绩效考核指标到薪酬体系全面系统地联系起来,实现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真正转变,从而才能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管理执行力;相反,管理模式若没有可实际操作的管理内涵标准体系作保证,高职院校无论是办学模式还是人才培养模式及管理模式转变都无法得到保障。

新形势下,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国家关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围绕加强政府对高职院校的教育宏观管理和放大高职院校自主办学权限,加快高职院校管理模式转变及内涵标准体系建设,推动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成功转变,增强高职院校办学活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实现由行政直接管理向职能间接调控的教育管理模式转变,最终推动安徽省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

三、高职院校管理模式转变中应坚持“四个匹配”原则

首先,以国家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基于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实际状况,平衡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宏观管理和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之间的关系,重新定位与划分安徽省高职教育行政管理职能职权,明确权责关系,从而为高职院校转变管理模式提供职能保障;接着,围绕管理模式的转变和教育管理职能职权的界定,着重对高职院校院级领导的岗位标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薪酬制度等管理内涵标准体系展开系统设计,从具体执行上保证高职院校管理模式成功转型与实施;最后,加强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执行力建设,从而保证管理模式的最终落实(具体逻辑架构如图3所示)。

实现院校管理职能与管理模式相匹配。为了适应高职院校管理模式转变需要,应该科学界定和划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高职院校之间的教育管理职能职权,结合高职院校发展战略,进而对高职院校现有组织结构与管理岗位进行系统优化设计。

图3 高职教育逻辑树

实现院校管理部门职能与管理模式相匹配。科学诊断高职院校现有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的匹配度,并对高职院校管理职能实行层层分解,优化并设计与管理模式相匹配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岗位体系。

实现管理岗位标准与管理模式相匹配。通过对院级领导岗位的职务分析,制定与管理模式相匹配的领导干部岗位标准。

实现院校领导干部的绩效薪酬制度与管理模式相匹配。运用多种有效的企业管理应用方法与工具,建立系统科学的绩效薪酬制度,实现责、权、利相统一,最终使管理模式转变落到实处,从而全面增强高职院校办学活力和管理执行力。

四、管理模式转变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升级

推动高职院校管理模式转变将有利于实现由直接行政管理向间接的职能管理转变,实现由文件指导向标准体系调控转变,并有助于安徽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所属高职院校管理职能的调整与重组,明确与高职院校之间的权责关系,提高对全省高职院校的教育宏观管理能力和增强服务意识;另外,为安徽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导高职院校在领导干部选拔与录用、绩效薪酬制度建设方面提供参考;发挥了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职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监督作用,提高教育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和质量。

加强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转变,优化自身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和建立绩效薪酬制度等相关制度,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协调与上级部门之间的管理关系,还有利于高职院校扩大办学自主权和提升管理执行力;同时加强高职院校中层领导干部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管理内涵标准体系建设,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增强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

从管理内涵标准体系建设上贯彻了管理模式的转变,使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和管理执行力得到有效提升,另外,在实施过程中能为高职院校在今后管理模式转变和内涵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积累宝贵经验。

总之,高职院校改革中坚持管理模式转变的优先战略,应作为安徽省高职教育全面改革与发展的契入点。管理模式转变通过理顺高职院校内外部关系,保证高职院校办学主体地位,调动高职教育中各利益相关体的办学积极性,并提高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课程与教学、招生与就业等教育内涵的市场针对性与适应性,最终使高职教育成为服务安徽省经济与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之一。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EB/OL].[2010-07-29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1008/93785.html.

[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6-06]http://www.gov.cn/jrzg/2010-06/06/content_1621777.htm.

[3]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1-02-22]http://www.ahedu.gov.cn/newscentre/show.jsp?id=MjQzMzMy.

猜你喜欢

执行力安徽省办学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成长相册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