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建设策略
2014-12-25夏雪
夏 雪
(南京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02)
1 移动信息服务的特点及价值
1.1 移动信息服务的特点
移动信息服务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灵活性强。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过程中,单一的有线网络成为限制发展的一大障碍,并且涉及版权等问题,导致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便捷性不足。而移动图书馆则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接入设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信息服务更加灵活、开放,从而成为图书馆信息推送的主流技术,进一步扩大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范围。②良好的互动性。移动信息服务所需的各类移动终端是人们工作生活的必备工具,有着广泛的用户基础,并且这些设备本身就体现出较强的交互性。图书馆利用移动终端开展信息服务,可以实现无时间空间限制的、无接触式的服务,利用移动设备即可享受图书阅读、文献检索等服务。而图书馆员也可以根据用户的下载记录分析其阅读需求,与用户之间保持互动。③个性化特点。移动终端与有线网络电脑终端相比,前者私人化性质更加突出,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个性化服务,比如定制个性信息,或者对操作界面进行自定义等。
1.2 移动信息服务的价值
移动信息服务的价值可以分为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两种,其中直接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图书馆的宣传渠道。图书馆传统宣传模式主要是门户网站、宣传手册或者新闻公告等,这种方式不能不说是对潜在顾客的忽略。而移动信息服务模式下,图书馆可以主动推送信息,实现与用户的互动交流,并且具备实时性、受众广且效率高的特点,为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信息宣传提供新思路。二是使得图书馆信息服务更加人性化。因为移动信息服务可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需求,馆员也可以提供适时的信息服务,这些均是人性化的高级体现。
移动信息服务的间接价值同样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动大众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讲,移动信息服务实现了图书馆与无线通讯网络的连接,作为数字图书馆的延伸可以向大众提供更多样化的信息服务。二是文化导向功能,据调查,多数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了解来自于电影、电视、网络等,由此可见媒体对其经典阅读行为产生的深远影响,因此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会成为联系大众用户与图书的重要媒介,图书馆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渠道向用户推荐经典好书,对大众的阅读趋势做出积极引导,全面提升国民素质。
2 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基本模式
2.1 短信服务
手机是现代社会人们沟通、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特别是3G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更是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早在2003年就已经推出了手机图书馆系统,主要功能是借阅管理及其他通知信息等,后来一些地方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也纷纷开展该业务。虽然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来看,手机短信服务模式已经比较落后,但是在10年前这却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大创新,标志着移动信息服务的开端。手机短信服务可以大大节约用户的时间,也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当然,其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短信格式简单,仅支持文本信息,输入过程比较麻烦等。
2.2 WAP信息服务
WAP即无线应用协议,它是向诸如手机、平板电脑、上网电话等移动终端提供互联网内容及先进增值服务的统一开放式协议标准,该标准实现了因特网与移动电话的互相结合,用户只需通过手机终端即可登录图书馆网站享受相关信息服务,比如文献检索、信息查询等。WAP不仅功能全,而且操作便捷,所以国内高校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在2006年就已经开始使用,比如湖南理工学院、国家图书馆等。与基于短信的信息服务相比,WAP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功能更全,其由移动终端、基站与交换机组成的移动网络、网关服务器及图书馆之间共同协调实现信息服务,不仅可以兼容现有的Web应用,而且节省了网络流量。不过WAP采用的是WML标准,与短信相比服务资费更高,并且具有一定的开发难度。
2.3 其他移动信息服务模式
其他移动信息服务模式还有日本推出的I-mode无线通讯服务及韩国无线数据库核心技术IDB等,这两种服务模式在我国的普及率相对较低,因此不做详细介绍。
通过表1可以对上述几种移动信息服务模式进行直观的比较分析。
表1 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基本模式比较
3 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构建与实施
3.1 分析用户需求
现阶段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体系还不够成熟,因此服务过程中要基于用户的实际接受水平、图书馆自身馆情选择适用的服务方式,而不能一味求新、求大。根据图书馆服务问卷调查可知,用户满意度较低的项目通常为借阅超期罚款、图书馆公告、图书查询等,因此这类基础类的信息服务需求的用户群还是比较庞大的。比如南京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就针对这类服务需求开发出借阅信息查询、图书查询、服务公告查询等功能。当然还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提供个性化服务,南京图书馆可按照用户的要求提供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业务,再利用信息推送服务器将这些文字、图像数据等不同类型的信息传送给用户。
3.2 培养图书馆员泛在服务理念
尽管图书馆会对自身的服务对象、服务范围做出明确规定,但是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是面向更加广泛的用户群体,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因此要在图书馆服务范围、服务对象中融入泛在化的服务理念,在合理的基础上尽量扩大服务范围,并且在最大程度上提供一些不依赖馆藏资源的服务,比如南京图书馆所提供的这类服务就包括用户培训、参考咨询、阅读推广、信息交流及反馈等。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过程中,图书馆员主要依靠自身的馆藏资源建设、硬件设备的投入等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用户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不仅仅需要一个信息提供者,更需要一个信息导航者引导其发掘出有效信息,因此图书馆要通过移动信息服务深入用户,向其提供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信息服务。这种情况下对图书馆员的信息素质、专业能力要求就相对更高,要求其不仅能在图书馆中开展服务,更应该主动深入用户环境中提供实时、个性化的咨询服务。所以要构建移动信息服务体系,就要加强图书馆员泛在服务理念的培养。
3.3 拓展移动信息服务新功能
手机3G技术越来越普及,再加之越来越成熟的网络信息技术,比如无线网络、云计算、网格技术、RFID、人工智能、蓝牙及流媒体技术等,这些均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因此图书馆要基于用户需求进一步拓展移动信息服务的新功能。南京图书馆的做法如下:
3.3.1 提供移动定位服务
该服务是基于电子地图平台系统,利用定位技术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从而主动为其提供信息服务。南京图书馆移动定位服务系统中包括导航功能,可以向用户提供最近图书馆的信息及到达线路;还具备书目定位功能,该系统中建有书目位置信息数据库,其检索项设置为图书所在馆、具体位置等,用户向书目定位系统发送所需文献的相关信息,书目定位系统就会将其最近收藏的具体位置反馈至用户处,大大提高了用户索取文献的效率。移动定位服务系统还提供公共安全定位服务,主要针对图书馆出现的突发事件,系统会向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避险指令。
3.3.2 移动博客
从某种程度上讲,移动博客是博客、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业务互相结合的产物,与普通博客相比,移动博客的应用层面更深,其主要作用是向图书馆及用户提供一个互动平台,用于信息的共享与发布。南京图书馆通过移动博客服务,实现与用户的个性化交流,用户将自己的信息需求通过在线留言反馈至图书馆员处,图书馆员会在第一时间回复。由此可见,即时性、个性化是移动博客的最大特点,与用户要求信息服务的即时性特点不谋而合。
3.3.3 移动阅读
对于很多图书馆而言,其在完成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后,数字资源利用率不高往往将其推进一个尴尬的局面,其实影响数字资源利用率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时间、空间的限制绝对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移动阅读服务就成为图书馆摆脱这一尴尬局面的有效途径。南京图书馆建立了自己的WAP服务器,用户经过身份识别后即可通过移动终端登录图书馆服务器平台,在线阅读各类电子读物,这种服务方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仅满足了用户的信息需求,而且使数字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此外,南京图书馆还与数据库公司合作建立了移动邮件数据库,针对一些不支持浏览、下载的文件,用户可以利用移动电子邮件向图书馆提出原文传递的申请,获准后即可进行原文传递。
3.4 构建移动信息服务集成平台
构建移动信息服务集成平台的过程中,包括技术集成与应用集成的系统集成是基础。其中技术集成主要指信息技术集成,常用的包括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3G技术以及信息推送等;而应用集成则是将不同的应用系统连接在集成平台以上,通过自动化协作的方式实现信息的应用与共享(见图1)。
图1 南京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集成平台结构
可以预见,基于移动信息服务的图书馆集成服务平台系统是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新方向,该系统充分结合了无线通信网络技术与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将手机等移动终端高普及率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延伸与拓展;并且这种随时随地的信息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因此构建基于移动信息服务的集成服务,充分实现了异构系统的相互操作,再结合图书馆技术、信息技术等,真正实现异构信息服务系统之间的无缝链接。
4 结语
虽然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建设起步不久,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图书馆管理技术、泛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信息服务的潜在价值、服务功能必然会被慢慢发掘出来。在全社会构建“泛在网络社会”的热潮中,图书馆利用移动信息服务将凸显更大的存在价值和服务功能。
[1]王向前.智能手机时代高校移动图书馆建设的探讨——基于3G手机图书馆[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38-41.
[2] 刘松柏,姜海峰,李书宁.移动图书馆建设的难点与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13(4):79-83.
[3] 周莉.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2(3):90-91.
[4]谢良鹏.高校移动图书馆建设探讨——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3(4):236.
[5] 吴静.江宁大学城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构建设想[J].图书馆学研究,2013(8):86-88.
[6]夏桢.以应用为导向的高校移动图书馆建设与研究——以湖南大学图书馆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2):13-16.
[7] 徐军玲.高校移动图书馆建设的特点及基本原则[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10):75-77.
[8] 孔秀珠.基于3G技术构建个性化移动图书馆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1):173.
[9]范晨晓.基于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的移动图书馆建设SWOT 分析[J].现代情报,2012(9):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