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公有云突破口

2014-12-25本刊编辑部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4年3期
关键词:计算资源服务商群体

从2008年开始,“云计算”概念全面兴起,到今天已经没有人怀疑云计算对整个IT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计算资源池、动态分配、自动化管理、弹性计算、按需计费等全新的IT系统管理和IT应用理念被越来越多的IT资源管理者和使用者所接受,并突出体现在业务创新、IT系统全新规划改造和管理升级等方面。

但是,云计算所描绘的发展愿景是让计算资源能够有一天像水和电一样被人们所使用,计算会变成一种被大规模需求和使用的公共资源,有人甚至认为公有云才是真正的云计算,因此,实现这一愿景的标志是公有云的发展和走向成熟。

经过业界多次的研讨,公有云的实现在理论上论证完全没有问题,但实际市场发展却异常缓慢,原因何在?

目前,有能力、也有实力提供公有云服务的角色不外乎以下几类:电信运营商、大型IDC、大型IT软硬件企业、新兴大型互联网服务商以及一些已在IT资源上投入巨大的大型企业等。这些角色的共同特点是自身都拥有庞大的计算能力,计算资源都存在巨大的冗余,都有能力进行大型甚至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管理和运营,都具备雄厚的IT技术服务能力。他们之所以都在公有云业务上下赌注,实际上是希望发展成未来的水厂和电厂,我们也许可以将其称之为“算厂”。

从过去几年的市场表现分析看,在公有云市场发力的几种类型服务商采取的市场突破口有很大的差异,大致可以分成四种:

第一种是从政府端寻求突破,合作模式一是借助政府的力量,号召更多的中小企业采用公有云服务,二是首先承接政府部门的计算需求,形成应用规模,然后再逐步吸纳各类型客户。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和部分国内大型IT硬件企业如曙光就是这种模式的积极推动者。

第二种是从大型客户身上突破,即从以往合作紧密的大客户群体上寻求在公有云服务上的延续合作,形成公有云的初期应用规模,然后再逐步吸纳新的客户群体。跨国IT企业和大型IDC往往选择这样的模式,并且两者之间会形成天然的合作关系,比如微软和世纪互联、IBM和首都在线的合作等,这种选择是由其服务的客户需求特点和市场壁垒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

第三种是从中小企业客户群体上直接寻求突破,即尽力说服大量的中小企业从原来的传统IT应用模式转向接受公有云服务的模式。一些原来就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群体的大型管理软件厂商如用友、金蝶等,往往选用的是这样的发展模式。

第四种是通过与大量中小型应用软件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合作实现市场突破,以这些ISV和SI的业务转型和原有的客户资源为基础发展公有云的应用规模,逐步实现业务的发展和壮大。国内大型IT硬件公司如华为以及大型互联网服务商如阿里、腾讯、百度等是其中的代表。

四种模式各有利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可看出端倪,从政府端入手可能会遭遇后继乏力的状况;从大型客户群体切入,在客户数量发展和应用规模上会有所局限;直接从中小企业群体突破营销推广上的阻力,要比想象中大得多。

选择第四种发展模式,现阶段可操作性更强,一方面国内中小ISV和SI数量众多,各具特色,另一方面经过几年的市场培育,其对SaaS模式的接受度已经建立起来,业务转型迫在眉睫,对公有云服务平台的需求只存在选择问题,不存在拒绝或观望问题,一旦达成合作,国内中小ISV和SI会成为公有云服务提供商的主动传播者,因为这直接影响其切身利益。找到这样一支业务同盟军,对公有云服务提供商而言,将是巨大的福音。

虽然公有云的发展前景被一致看好,但真正做公有云,却需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并存的局面至少会持续10年以上,尤其在客户IT应用水平差异巨大的中国市场,想要在公有云业务上实现快速突破和高速成长的想法并不现实。

猜你喜欢

计算资源服务商群体
航天卫星领域专业服务商
航天卫星领域专业服务商
论IaaS云服务商的著作权侵权责任
浅谈信息产业新技术
改进快速稀疏算法的云计算资源负载均衡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基于云桌面的分布式堡垒研究
高校信息资源虚拟化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不容忽视的校园“小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