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树国老人的黄埔情缘

2014-12-25汪泽德齐武训

团结 2014年4期
关键词:黄埔军校同学会黄埔

◎文/汪泽德 齐武训

(汪泽德,大连远洋运输公司退休高级工程师;齐武训,民革大连市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科员/责编 金绮寅)

“黄埔老人颜若童,锦官绍克三原翁。年方九五笔犹健,两岸书坛泰斗隆。”这首七言律诗是当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程与天先生为冯树国老人撰写的,描写的是冯老的黄埔戎马生涯和书法艺术的造诣。冯树国,1919年生人,黄埔17期学员,曾任黄埔同学会大连联络组负责人。虽已95岁的高龄,但冯老依然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精神矍铄、行动自如。在与笔者几个小时的交谈过程中,老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军人坐姿:两脚分开,双手自然放在膝上,挺胸抬头;言谈之间,透溢出淡然从容、儒雅谦让之气,令人难以忘怀。说起当年为了抗击日寇而报考黄埔军校和后来组建大连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的事情,老人的眼神变得凝重而激动。

报国从戎投身黄埔军校

冯树国1919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是家里的长子,有两妹一弟,大伯父在川军当师长,父亲经商,家有矿业、蚕丝厂、大百货商店,家境殷实。6岁时练习书法,与书法为伴。1938年,武汉保卫战失利,黄埔军校自南京经九江迁到四川铜梁县。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川渝两地经常遭到日军轰炸。当时,19岁的冯树国在 《四川日报》上看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招收第17期新生的简章,为救国救民,便约了其他5名同学一起报名、投笔从戎,但最终只有他与另一位同学被黄埔军校校本部录取,被安排在步科学习。当时黄埔军校有步、马、炮、工、辎五科,步科是培养指挥员的主科,也是热门科。同年11月,黄埔军校校本部迁到了冯老的故乡成都。

1941年,冯树国从黄埔军校毕业被分到云南前线66军,在时任驻滇第九集团军司令关麟征中将麾下杀敌抗日。时隔不久,冯老又从前线调到四川铜梁刚组建的空军入伍生总队工作,给入伍的新生当教官。从1941年到1948年,冯树国一直在空军入伍生总队工作,历任中尉区队长、上尉副官、少校参谋。他洁身自好,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打麻将赌博,最大的爱好就是锻炼身体和练习书法。也就在那时,冯树国有幸拜国民党元老、时任监察院院长、有“当代草圣”之称的于右任为师学习书法,习得一手好书法。

1948年10月,时任黄埔军校第二任校长的关麟征点名把冯树国调到校办当秘书。校办是军校的中枢,工作多涉机密,而那时他还不到30岁。冯老说,或许是他不多言不多语,文质彬彬、有素养、机灵敏锐的秉性,关麟征校长才会选中他到校办工作。这时蒋介石虽已辞去校长职务,但还兼任着黄埔军校的名誉校长,依然时常来校视察,只要到成都,总会入住黄埔军校校长官邸。蒋介石在黄埔军校视察期间,冯树国是唯一留在官邸旁边的中正堂负责与侍从室衔接工作的校务人员,可谓非常重要。

1949年9月18日,由军校中共地下党员徐幼长牵线,军校的中共川西地下党负责人唐新民与之前联络好的军校李中永少将、肖本波少将签订了起义协议。中共方面为避免军校起义人员的无谓牺牲,嘱起义人士伺机行动。是年12月23日,胡宗南兵败撤离成都,次日时任军校校长的张耀明悄悄地离校,乘飞机逃往台湾。看到时机成熟,冯树国等黄埔军校师生在举校西迁的途中,于25日在郫县参加了集体起义,原班人员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西川分校。纵观冯老的黄埔生涯,虽没有经历奔赴前线、经历枪林弹雨、与敌厮杀的悲壮惨烈,但身在军校中枢部门,却也掌握了学校众多重要的信息与资源、见证了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为他建国以后开展黄埔同学会的工作打下了重要基础。

1951年冯老应东北招聘团来到大连,在当时重点中学旅顺中学执教体育,后辗转至二中、十中教书,最后来到十六中任俄语教师。1956年9月14日加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 “文革”期间,冯老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冯老得以平反,重新回到学校工作,一直工作到1983年64岁时才退休。

壮心不已献身黄埔同学会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增强了团结、联系海内外黄埔同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以此发扬黄埔精神,促进祖国统一、合力振兴中华。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全国各地陆续建立起黄埔同学会。1985年7月沈阳黄埔军校同学会大连办事处成立。当时在大连生活的黄埔人,论资历,有黄埔6期的学员,堪称前辈,较有威望;论在新中国成立后有建树的,有23期的学员——有当教授的,有当工程师、研究员的,当时都五十多岁,可谓正当其年,事业有成。然而中共大连市委统战部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委托冯树国筹建大连黄埔同学会。一是冯老办事认真,踏实可靠;二是因为他在军校校办工作过,对黄埔同学的情况比较熟悉,因此由他担任首届领导最为合适。当时,时任中共大连市委统战部部长的康光祥亲自动员冯树国接受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考虑再三,冯老接受了这份 “新任务”。

因为工作需要,冯老于1985年11月加入民革,成为大连唯一的民革、民进交叉党员。1987年9月沈阳黄埔军校同学会大连办事处更名为辽宁省黄埔同学会大连联络组,冯树国负责主持工作,市里还配备两名专职干部配合他工作 (作者注:当时联络组还有一位负责人是边长泰,黄埔军校23期学员,东北财经大学教师,也是一位民革党员,由于他忙于教学工作和民革党务工作,故联络组的工作主要由冯树国负责)。

黄埔军校的学生档案大多经过时代的变迁已无处寻觅,逐一的摸底工作进展得并不那么顺利。另外,在经历过动荡年月之后,加之当时有些统战政策落实得还并不那么彻底,一些黄埔同学对自己的身份讳莫如深。摸底排查工作只能靠黄埔生自报、相互介绍情况和根据组织已掌握的情况缓慢推进,工作开展难度很大。冯树国对此深有体会,但也明确了自己所担负职责的重要性。在冯老看来,要调动黄埔同学们的积极性,首先得真正落实党的统战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通过漫长而细致的工作,会同基层统战部门和有关单位的配合,在大连的黄埔同学中存在的各种历史遗留问题逐个得以解决。如,对起义、投诚人员平反了冤假错案,解除了亲属受株连问题,归还了房屋财产,并安排了子女回城就业;对年事已高的,帮助办理了离退休手续;对尚能工作的,帮助联系解决了就业安置等。据冯老回忆,当时他亲自参与帮助落实政策的就有24人件,成绩很是可观。

感受到环境与政策的变化,一些黄埔同学也逐渐愿意谈论自己的 “黄埔”身份了,这对工作的开展是一大帮助。经过几年的努力,大连地区共找到62名黄埔同学,按届别分:黄埔6期1人、10期2人、13期2人、14期2人,15期3人、16期2人、17期3人、18期3人、21期2人、22期3人、23期29人、24期2人、各种培训班学员8人,平均年龄已近73岁,其中44人是起义人员,约占大连黄埔同学的3/4。这些步入耄耋之年的黄埔同学对党和政府落实了相关政策、改善了自己的处境表示万分感激。黄埔10期学员崔泽民表示: “我一定尽残年之力,为祖国统一多做一些事情。”另一位10期学员、曾任张学良部下的瀛云萍老人说: “只要我一息尚存,就要为祖国统一贡献力量!”这些黄埔同学壮心不已,在各自领域尽可能发挥作用,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联络团结海内外黄埔同学添砖加瓦。其中,有16名黄埔同学先后担任了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冯树国本人也被选为大连市第五届政协委员。而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冯老付出的众多努力。

此后,在冯树国的主持下,联络组充分发挥了黄埔同学的优势作用,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大连的黄埔同学与台湾各界人士49人取得了联系,并与在日本、美国、中国香港、韩国、加拿大、毛里求斯等国家和地区的近78位校友保持了往来,接待海外同学50多人次,来往信件1000多封,联系海外同学及亲属好友150余人。

1991年5月成立大连黄埔军校同学会筹委会提上议程,这时的冯树国已经72岁高龄。为联络组工作多年的他感到应该把机会留给较为年轻的同志,让他们经受更多的锻炼。同年6月11日,大连市黄埔同学会正式成立,冯树国正式退出了领导班子。

翰墨丹青任挥洒

冯树国虽是武人出生,但喜好书法,毛笔功夫了得。幼时曾师从名家刘纯藻,得其潜心培育,受益匪浅。进入军校后,又以于右任为师,深得于体书法之精髓,书法水平有了大的飞跃。此后的日子里,他遵循于右任 “书无他法,多写便佳”的训导,潜心翰墨,笔耕不辍、勤学百家,艺术风格日臻完善,是目前于右任在大陆唯一健在的学生。

冯树国的作品布局完美、超然洒脱、古朴苍劲、形神兼备,彰显其传统功力、时代精神和个性品格追求的文化内涵,深受海内外书界的推崇。他的多篇墨迹先后被刻于中华海峡两岸书法泰斗艺术碑林及全国多处旅游胜地,有些还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作为艺术精品收藏;文化部、人民日报、人民画报、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国艺术名家研究院等单位编辑的书法精品集中也收录了不少他的作品; “中国书画艺术家大典”、 “二十世纪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和 “中国近现代书画选”等大型丛书则将他的作品与齐白石、吴昌硕、赵朴初、于右任、毛泽东、梁启超等书画大家的作品同列入选。由于书法成绩杰出,冯老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评为国家一级书法家。

如今冯老已是95岁高龄,正朝百岁迈进,每天过着粗茶淡饭的简朴生活,做做自创的健身操、拿着毛笔练练字。他经常关注新闻,关注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通过书法联系海内外朋友,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他告诉笔者,黄埔学生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将个人抱负融入国家民族发展之中,精诚团结,克难求行,不求私利,这是身为黄埔学生的自豪。他自己年岁已高,但仍愿意做些事情,为国家为民族发挥力量,通过自己的言行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黄埔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黄埔军校同学会黄埔
欢迎订阅《黄埔》杂志 《黄埔家书》增刊
1926年3月24日,李济深前来黄埔军校参观
浅谈黄埔军校卫生与营养
黄埔老兵陈生华
他们为黄埔前辈画像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同学会
妈妈的同学会
走进“传媒艺术黄埔军校”——广视学院
留学同学会之超级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