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理性思考
2014-12-25迟秀华乔洋
迟秀华+乔洋
摘要:城镇化是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重大主题。在城镇化进入加速期、特色城镇化道路探索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立足于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环境友好等价值观,本文探讨了公主岭市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城镇化;模式;城乡两元结构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2
城镇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城镇化发展的方向。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当前扩内需的最大潜力,也是稳增长的最大动力。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深思、作出正确回答的重大课题。
公主岭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农村人口相对较多,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有效破解“三农”问题,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立足把规模、区位、交通、资源、产业等优势转变为加快发展的现实成果,作出了以城镇化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编制了《公主岭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重点是对接“哈—长”城市群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高端站位,与“长吉一体化”战略和“一环四射”道路建设紧密衔接,全力打造东北地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试点先行区、吉林省四化良性联动引领区、“哈—长”城市群上重要的宜居城镇带。
1 实施措施
1.1 大力实施主城区率先发展战略
立足于大格局、高品位,不断拓宽城市发展框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扩大城市整体规模。岭西新城,作为城市框架的主中心、城镇化推进的重点先行区,重点抓好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供热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以行政服务、商贸办公、文化休闲、教育卫生产业、高新技术研发5大公共功能重点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建设金融商务办公核心区,突出发展总部经济、行政办公、金融服务、信息、会展、居住等功能,培育数字创意、现代信息、创意产业孵化等产业形态。
1.2 全力打造“镇级市”
在全面落实范家屯镇作为全省示范城镇和扩权强镇试点镇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将怀德镇作为全市扩权强镇改革试点镇,与范家屯镇同步建设,加快建设现代新型小城市,形成城市副中心。重点在产业培育、集聚人口、多元融资、管理体制等方面创新方法,做大体量、做优结构、做出特色,把试点城镇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区、人口集中区和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1.3 同步建设好农民新型社区
坚持以就地就近城镇化为重点,近年来通过科学规划布点,探索旧村改造、村庄合并、产业带动、企业参与等模式,合理建设农村新型社区,让农民搬得进、住得起、过得好。同时,注重尊重农民意愿,考虑农民承受能力,坚决避免“被上楼”问题发生。
2 主推的六种模式
2.1 农业集团经营
市政府注资1000万元,成立了吉林公主岭农业集团。集团下辖2个子公司,分别是农机服务公司和农资服务公司。目前,集团流转土地300公顷。
2.2 村集体经营
范家屯镇平洋村率先实施了整体迁入新型社区工作试点,通过村民自有产权房屋按1∶1比例置换楼房,计划利用一年时间将6个自然屯、10个村民小组、537户、2055人全部迁入新建的5万平方米农民新型社区。
2.3 家庭农场经营
十屋镇苇家窝堡村个人注册成立了吉林省第一个家庭农场,首开吉林省家庭农场的先河,填补了全省空白。农场注册资金70万元,现有土地750亩,农机具3套,场房230平方米,固定员工10人,固定资产70万元,实行机械化作业,年收入预计100万元。现全市共有家庭农场79家,经营面积3911公顷。
2.4 农民合作社经营
八屋镇鑫华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3000亩示范基地、3300平方米储存1800吨农产品的保鲜仓储加工基地。合作社发展到玻璃城子、莲花山、双龙、秦屯4个乡(镇),现在仅鑫华农业合作社从业人员已经达到了520多人,流转土地53公顷,年收入超过了5600多万元。刘房子街道山前村依靠万欣农民专业合作社整村流转土地612公顷,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49个,经营面积20211公顷。
2.5 股份合作制经营
在黑林子镇林西村搞了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采取农户以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的方式流转土地。农民保底分红为每公顷每年1万元,以经营情况进行了二次分红。现在该村农民入股面积达148公顷,入股农户105户,占全村户数50%以上。
2.6 专业大户经营
环岭街道石人村一种粮大户自有农机具26台(套),种植面积75公顷。二十家子镇二十家子村一名种粮大户种植面积30公顷。大岭镇8个村428户农民采取了托管和半托管方式,流转土地450公顷。其中三和村一个村就有142户,流转土地130公顷。全市现有专业大户3698户,经营面积39969公顷。另外,龙头企业9个,经营面积1074公顷。陶家农业科技园区经营面积30公顷。
3 要创新探索解决好五方面“统筹”问题
一是管理体制的统筹。变原来以自然村为基本管理单元的农村管理体制为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实现城乡管理体制的统一;二是空间布局的统筹。打破城与乡、镇与镇、村与村的空间界限,准确定位,统一筹划,达到空间上的合理布局、整体协调;三是经济发展的统筹。在建设农民居住区的同时,大力发展以棚膜经济、牧业小区等养殖、种植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构筑农民收入倍增的“动力源”,力促农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同步转变;四是公共服务的统筹。注重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突出公共服务设施完善,逐步建立农民、城镇居民、非城镇籍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制度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五是社会保障的统筹。逐步缩小附着在户籍上的城乡差异,消除城乡户籍待遇差距,系统建立土地、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卫生等保障机制,确保农民进城不失地,上楼不缺钱,生活有保障,水平有提高。
作者简介:迟秀华,公主岭市南崴子镇经营管理站,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