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耻感,道德的最后一件衣裳

2014-12-24胡赳赳

读书文摘 2014年11期
关键词:耻感盗贼三观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有一个网络词叫“毁三观”。三观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毁三观泛指颠覆多数人惯常看法的人、事或现象。现在有些人认为世界观很二,人生观很三,价值观很四;相反那些很“二”(反传统)、很“三”(利己主义)、很“四”(成功学)的三观却总有市场。本文剖析了当下的一些迷乱世象,匡正主流价值观,告诉我们知耻既是良知,知耻近乎勇。

耻感的丧失,源自环境对个人的剥夺,从而导致自我身份的严重低估。

人们常将“温水煮青蛙”的故事,用来对时局和政体进行讽喻,其实它还有另外一个版本:青蛙不是被温度越来越高的水煮死的,被煮死之前,已经被溶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毒死了。

App里,有一个软件下载率很高,是“中国求生手册”。所谓求生手册,就是不想被温水里的物质毒死,网友自发每日更新、搜罗各地公开新闻报道,警示哪些东西可以碰,哪些碰了是灾难,包括吃穿住行等等。

如2013年5月2日的求生手册,标题就有“我国瓶装水标准不及自来水”、“凤凰古城昨夜经历塌桥惊魂”、“贝因美被查出婴幼辅食汞超标”、“1.5亿元卫生巾制假窝点被端”、“一碗牛血汤,吸尽几十年甲醛”等等。

当我们成天“浸泡”在这样的消息里时,已经见怪不怪了。1998年,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何怀宏出版了《底线伦理》,何教授语重心长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一种基本的底线伦理。”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丢失了自己做人的羞耻之心?

有人说,如果一味向外求,对物质、利益和名声过分迷恋时,忘了自己做人的本分,自然便会丧失掉“耻感”。“耻感的丧失也是文明消失的一种方式,这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可以说是一种返祖现象”。

人生存下来是第一要义,原始社会可以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但几千年过去了,如果人仍然处于很高的激素状态、自卫状态以及极低的道德状态、无耻状态,那么不过是印证了余世存的一句话:“我们离做人还很远,我们处在人类的前夜,只不过是类人孩而已。”他悲悯地看到现在的我们在儒家传统与西方物欲侵袭下的两难选择。

一位白领笑称自己是从“小资”堕落到“屌丝”,他反思道:“个人往往受时代、环境、现状的裹挟,这种裹挟的蛮力是很可怕的,别人都不知羞耻、丧失底线,你一开始不好意思,但慢慢竟习以为常,一层层地剥落,直到终于裸奔。”他感叹说:“要么你就出局了,不在这个局里玩,或许可以洁身自好。”

这种“时代的蛮力”就像一列停不下的高铁。你不上车,就被淘汰,更多人还在往车上挤。响着的汽笛名字叫做“GDP”,它还有很多外号,如:发展意味着一切、改变命运、让父母生活得更好、实现理想、成功人士等等。

中国GDP攀至第二、奢侈品消费攀至第二,可谓是中国的一个分水岭。在分水岭那头,人尚有人格,过了这个分水岭,人格可以交换。贪腐者在落网前受人羡慕和尊敬,贫穷而听着风声遭人嘲笑。上世纪80年代,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尊重,领导像领导、下属像下属,无论搞学术、做科研还是谈买卖,都透着一个彼此尊重、温良恭俭让的劲儿,领导不会侵犯下属做人的底线,下属以人格尊严获得做人自信。无耻者越多,知耻者越少,这也是社会学上的“破窗效应”,用经济学家的话叫“劣币驱逐良币”。

以前骂人,说“你这个丢丑卖国”的家伙,那是很严重的斥骂,或骂“卖友求荣”等等,但现在,丢丑和卖国是联系不起来的,卖友求荣,似乎为了个人利益也可以理解。人们对羞耻的免疫力越来越高。

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羞耻和道德标准,有时,过一点便为耻,不逾矩便为羞。羞和耻是一对矛盾的共同体,孔子到七十才懂得“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奥妙。这中间有一个“度”存在。但如何掌握好这个度,则自在人心。

人有人格,耻感的丧失,即人丧失自己的尊严和应有的身份,然后从“人性”向“奴性”下移,人的权利被剥夺,自我认知也趋于“精神矮化”,人于是变得“屌丝化”。从最开始的抵抗到麻木,然后到合谋,最后成为时代的帮凶。

避世、行世、济世,也是知耻。

耻者,止也。头上有星空,内心有道德律。关键是,这道德律不能约束他人,只能约束自己。知耻,只能反求诸己,只能自我完善,只能反观内视,一旦约束他人,便成道德审判、正义绑架、个人优越感的大放送。这便是其可说和不可说的地方,也是流弊甚广之处。

无耻者要做很多事才能让别人知道他的无耻,知耻者什么都不用做便让人明白他的知耻。凡知耻者,必有闻过则止、改过自新、止于至善的机会。

无耻者下贱,知耻者高贵。不怕丑不是一种钝感力,而是一种爱的能力的退化,怕丑不是一种脆懦,而是生命的底线打出的信号灯。

是非在哪里,界线就在哪里。无关功过,无关荣辱,无关得失,但关乎世道人心。千百年来,未曾变过。

明代学者王阳明提出“致良知”,流传着一个他的故事——一次被盗贼所困,盗贼问:盗贼可有良知。他答:有。盗贼不信。他说:你们把衣服脱下来,我一层层证明给你看。脱到裤衩时,盗贼不愿脱了。王阳明说:“你看,这知耻就是你们的良知。”

知耻,即知觉的一种。知而不觉,是大耻,知而有觉,即良知。

季羡林感叹说“坏人是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因此坏人不可能变好”,无耻者极有可能是不知道自己是无耻的,好在其一旦知耻,便会“后勇”。

这也是我们对这个社会抱有信心的缘故。知耻是好人和坏人的分界线,也是坏人能不能变好的标志。耻感,道德的最后一件衣裳。

(选自《富得像个人样》/胡赳赳 著/漓江出版社/2014年1月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耻感盗贼三观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六盗贼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
耻感、耻感伦理与转型期道德建设
——评章越松著《社会转型下的耻感伦理研究》
神秘的盗贼
竞技体育赛场上的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
论大学生耻感教育的实效性和平稳性
盗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