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英语课堂学生自主演示活动的问卷调查分析及思考

2014-12-24张晓丽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题目问卷内容

张晓丽

(上海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701)

笔者发现,为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课堂内容必须丰富多彩,老师必须调动学生的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为了达到这样的课堂效果,我曾尝试过一些不同办法,比如:每堂课精心挑选一首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英语歌曲让学生们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进行歌词填写练习,每个学期挑选一部经典的英语电影在课堂上与学生们一起欣赏,时常补充各种课外资料,等等。这些活动当然都有效果(例如:课堂的内容更丰富了,课堂信息传播方式更有吸引力了,课堂的氛围更轻松舒服了,等等),但在这些课堂活动中,教师一直在担当的是主动的信息提供者的角色,而学生一直扮演的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角色,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并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直到2008年,我在与同事的一次交谈中得知,可以采用让学生课堂做Presentation的方法,这种形式既能丰富课堂内容,又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同事的交流对我很有启发,于是我就开始尝试采用这样的办法。从2008年至今,除了大一新生(因刚入校电脑网络还无法方便使用等原因)的第一学期没有采用这一方法外,其余的学期我都采用了这一方法。下面我就这一办法的实施情况、改进过程及其存在的问题做一简要介绍。

一、课堂学生自主演示活动的最初实施要求及改进过程

刚开始,我对Presentation部分的要求很简单(目的主要是希望学生能有更多的自主空间):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与同学分享;形式自选(PPT,Word,Excel等根据需要选择);限英语;时间三至五分钟。我明确告诉学生:我将对他(她)们的演示内容及演示时的语言熟悉流畅程度等方面进行记录,并附有简要评价,该记录及评价将直接影响教师在期末打给每个学生的平时分(平时分占总成绩30%)。最初这样实施下来的感觉是:大多数学生是很愿意在课堂上进行这么一段可以展示自我的活动的,他(她)们带来的题目也确实是丰富多彩,富有个性(比如关于足球、赛车、家乡、喜欢的书、喜欢的电影,崇拜的明星,等等),但一个缺憾越来越明显:学生们的英语表达太过中式(Chinglish),母语痕迹太重,一篇Presentation基本就是一篇用机器翻译程序从中文捯成英文的英文单词或短语拼接,往往机械不通,有的还与本意背道而驰。讲的人想当然地认为在讲他心目中的内容,但其他同学(也包括教师)一边听演示者讲英语,一边读演示者的PPT,很多时候既听不太懂也看不太懂,茫茫然不知所云。我能感受到演示者想要表达与分享的诚意与努力,同时,我也能感觉出座位上学生们徒然而索然的情绪。我遗憾地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学生们的表达能力与所想表达的内容之间存在着一段不小的距离。如果对每位演讲者的内容略加更正修改,课堂时间根本不允许;如果对演示者的内容将错就错、听之任之,又有误导其他同学的顾虑。联系到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的语言学习输入理论(Input Hypothesis),我觉得有必要改进对学生演示的要求。

根据Stephen D.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最佳语言输入的四个必要条件是: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输入必须是有趣的、密切相关的,输入不是以语法为大纲的,输入必须是大量的,其中可理解性尤为重要。另外,语言学家Long也曾指出,获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所有成功的外语学习者的特征,“量愈大,学习效果愈好”,反之,缺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则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同时,输入材料略高于学生实际的语言水平,会使得学生理解后有一种征服感、成就感和满足感,树立进一步学习的信心。

我个人的多年语言学习体会与上述语言习得理论颇有共鸣。我认为英语课堂的一大功能就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好的”语言输入材料,而学生自主演示部分应该成为“好的”语言输入材料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期间经过多次修改,目前,我对学生自主演示的要求已经调整为:从权威来源处(英语报刊、英语杂志、英语经典原著、各大英语学习网站、英语国家各种官网,等等),挑选自己理解的、喜欢的、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对自己影响很大的英文材料,以你认为合适的方式(PPT、word、excel,课堂表演,等等)在课堂上演示,目的是创造一个分享优质语言材料的平台,互相交流,每位演示时间不超过五分钟。我对学生演示的评判标准主要是四点:一、语言材料是否地道 (authentic language material);演示内容是否有趣(interesting material);其他同学能否从中受益 (relevant and meaningful material);演示者是否充分了解所演示内容(understandable material)。 每周两次的上课时间,课堂演示放在其中一次的课堂开头部分,按照序号每次五位学生进行自主演示,全班学生全部轮流做完一遍需要花费十周左右时间。同时,我还准备一份演示情况记录表,对每位学生的演示情况做实时摘要记录附注简要评价,另外,我还将学生的演示内容进行拷贝保存,以备期末参考打分之用。

二、调查问卷的目的及其内容

到现在为止,要求调整到如上所述的学生课堂自主演示,已进行了四个学期。大体感觉是还不错,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欢迎。但有个问题也在困扰着我:虽然规定每位学生的演示时间不超过五分钟,但有些学生带来的资料(比如名人演讲、名篇朗诵,等等)往往会超过这个时间限制,但因其内容确实很好,学生愿意继续看下去,老师也不忍中断,所以往往演示时间会超出预定的二十五分钟,有时要四十分钟才能进行完毕。这是一段不短的课堂时间,学生们真能从中受益?他(她)们真认为值得?他(她)们确实欢迎这样的课堂活动吗?为了得到客观的学生反应,为了更好了解学生们的学习要求,也为了对这项活动有个更客观的评价(而不仅是主观感觉),2013年后半学期期末的时候,我在自己所教的三个班级里进行了一次关于课堂学生自主演示活动(因大多数学生会用PPT演示其内容,学生们简称此活动为PPT演示)的简短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详见本文附件。

三、调查问卷的结果及其分析

这次问卷调查,一班共收回41份问卷结果,二班共收到41份问卷结果,三班共收到49份问卷结果。三个班级前四项选择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题目 一 二 三 四选项班级A B C A B A B A B一 19 0 22 35 6 9 32 8 32二 24 1 15 35 6 13 28 9 31三 23 4 22 45 4 13 36 10 39

对于问卷调查的第一个题目,一班41位学生中,19位(约46%)选A),22位(约54%)认为选 C);二班41位学生中,24 位(约 59%)选 A),1位(约 2%)选 B),15 位(约 37%)选 C),还有一位(2%)是同时选了 A)和 C),认为两者对自己都很重要。三班49位学生中,23位(约47%)选 A),4位(约8%)选B),22位(约45%)选 C)。三个班综合起来看,绝大多数学生(约96%)认为对英语学习来说,对自己最有帮助的主要是课堂教师授课(51%)或者课外自学(46%),课堂同学演示PPT部分的作用对自己帮助并不是最大。考虑到目前的授课模式及大学生们自身学习特点,这样的选择显然是符合常识,也在预料之中的。另外从学生们后面注明的原因看,课堂学习的优势主要在于教师能够有效引导、对所学内容理解更深刻、学习更有的放矢、难点重点可以得到即时讲解、能有效节约时间等;而课外自学的优势则主要在于时间灵活、范围宽泛、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选择、可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等等。这一选择结果让我更明确地认识到:学生们不仅有能力进行自学,并且具有强烈的自学动力,并能普遍意识到自学方式对自己的良好效果!

对于第二道题目的选择,一班35人(约85%)选A),6人(约15%)选B);二班选择情况与一班相同;三班45人(约91%)选A),4人(约9%)选B)。三个班综合起来统计,约88%的学生选择A),12%的学生选择B)。很明显,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课堂PPT演示部分是必要的课堂补充内容。支持这一课堂环节的理由主要有:每个同学演示的内容不同,可以扩展知识面;可以锻炼听说能力、培养学习英语的热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气氛;可以了解身边同学的学习方式和课外学习内容,有助于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是自我展示的一个平台;更有学生写道:“本学期的同学PPT演示使我涉足了可能一辈子也不会主动涉足的领域,很有收获”,等等。而认为此环节并无必要的学生给出的原因主要是:演示内容过多过快,看了也记不住 ;有的同学草草应付,演示内容质量不高;演示内容太过宽泛,与考试关系不大;等等。

对于第三道题目的选择,一班 9人(约22%)选A),32人(约78%)选B);二班13人(约32%)选A),28人(约68%)选B);三班13人(约27%)选A),3人(约73%)选B)。三个班综合起来统计,约27%的学生A)的要求更有利于英语学习,约73%的学生认为B)的要求更有利于英语学习。这个比例显然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认可逐步改进后的演示要求的。这个结果很重要,再次印证了语言学习输入理论的正确性与有效指导性以及教师的自身感觉。支持A)认为语言地道规范与否为次要考虑因素的学生给出的原因主要是:约束少更有利于自由表达;有利于表达个性,能发挥创造力;形式更多样化;这样更能展示自我,而不是引述别人;表达就是表达,准确正确与否不应要求过严;等等。支持B)认为演示语言的地道规范是首要考虑因素的学生给出的原因主要是:不规范的语言容易产生误导作用,不利于学习;学习语言就应该接触规范地道的语言;地道规范的语言才有助于准确传达信息;等等。

对于第四道题目的选择,一班8人(约20%)选A),32人(约 80%)选B),1人选A)和B),这位双选学生给出的理由是:不同要求学到的东西不同;二班9人(约22%)选A),31人(约78%)选B),一人选择A)和B),这位双选学生给出的理由是:就兴趣而言A),就知识规范而言B);三班10(约20%)人选A),39(约80%)人选B)。三个班综合起来统计,选A)的比例约为22%,选B)的比例约为79%。(注:因有两位学生同时选择两项,所以这两个比例之和并不刚好等于100%)选择A)的学生给出的理由主要有:这样不用担心被误导;理解起来更容易;可以享受到最地道的语言,最美的文章;可以接触很多领域的优秀讯息,开阔眼界;内容质量有保证,有利于记忆学习;互相分享优秀资料,可以节约时间;等等。选择B)的学生给出的理由主要有:自创的内容更能体现演示者本人的能力与水平;语言用的时候不必很规范;自创的时候演示者会更用心准备;自创的内容更能展示个人风采、表达思想;等等。这个结果告诉我们:要求语言质量确实限制了一部分学生的创造性表达、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不利于彰显学生的个性,但就整体学习效果而言,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支持“要求演示语言地道、有趣、有益”的,因为这会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学习。

问卷中的第五道题目是多选,并且要求按重要性依次列出选择项。从收回的问卷结果来看,这一部分学生给出的选择很多样(有的列出三项,有的列出四项,有的列出五项,有的把六项全部列出),顺序也多变。这虽然不利于做数据上的统计与分析,但通过阅读一份份学生列出的选项,教师本人还是可以感受到学生们的大体反映的。学生们在这个题目中列出的选项最少是三个,这就说明,至少在三个方面,他(她)们是感觉获益了。不管这三个方面是词汇方面的,还是听力方面的,还是信息方面的,或者其他方面的,学生能发自内心地觉得有帮助,这就是引入这项教学活动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了。

第六道题目是对课堂同学PPT演示部分的建议,很多学生这项是空白,而写下来的反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希望这个部分继续进行下去;希望是自愿的,而不是每个人必须做的,做得好的可以给予加分奖励等;希望精简内容,控制时间(有的则希望放开时间,好的资料并不是浪费时间);希望演示者充分准备以便回答同学们的相关问题,而不是资料展示完即可;希望增加演示者与同学们的互动与交流;希望不仅是材料的分享,更是演示者本人的个人展示平台;等等。当然,也有几个学生建议取消这个部分,改为教师提供信息等其他方式。

四、本次问卷调查的启示

这次问卷调查主要让我确切地认识到以下三点:1.学生们已经普遍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与习惯;2.课堂学生自主展示部分是广受学生欢迎的一种课堂补充形式;3.学生们很希望有一个展示自我与互相交流的机会与平台。

基于课堂时间及结构的限制,学生们的有些建议虽然不可能完全被采纳施行,但却大致指明了这项活动可以改进的空间和方向,即:自愿原则(不自愿的话草草应付糊弄的可能性更高);鼓励原则(正能量传递);硬件(演示材料)软件(演示者本人表达交流能力)相结合原则。

附:

问卷调查

声明:本问卷为无记名调查问卷。所得的反馈及分析结果主要用于教师课堂教学与研究活动。调查日期:__年__月__日

一、 作为大学英语学习者,以下学习方式对你帮助最大的是:

A)课堂教师授课

B)课堂同学PPT演示

C)课外自学

你选择__,是因为这种学习方式的优势在于:

二、你认为课堂PPT演示部分有必要作为课堂的补充内容吗?

A)必要 B)不必要

你选择__,理由主要是:

三、 作为PPT演示者,你认为以下哪个演示要求更有利于你的英语学习:

A)主题自选,内容自创,语言地道、规范与否为次要考虑因素。

B)内容应该来源于权威报刊、杂志、网站、书籍等,以确保语言的地道与规范。你选择__,理由主要是

四、 作为PPT受众,你认为以下哪个演示要求能让你获益更大:

A)演示者自创的内容,语言地道规范与否无关紧要。

B)来源于权威渠道的内容,语言规范地道为第一要求。

你选择__,理由主要是

五、作为PPT受众,你认为PPT演示部分可以使你在哪些方面获益:

A)扩大知识面

B)增加词汇

C)增强学习兴趣

D)是了解其他同学的平台

E)更多听力锻炼

F)了解更多信息源的渠道

G)其他,比如

此项为多项选择,请按对你的重要性依次列出:

六、 你对PPT演示部分的建议是:

感谢同学们的参与!老师将积极利用你们的反馈结果,对将来的教学做进一步的反思与改进!

Krashen,S.D.(1985).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M].London:Longman.

Krashen,S.D.(1989).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Educa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

高翔 (2005).语言输入理论的认知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6)。

猜你喜欢

题目问卷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问卷网
主要内容
追根求源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