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美两幅棉包图像信息的李约瑟问题解读

2014-12-24李岱祺李建强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棉包俄克拉荷马李约瑟

李岱祺,李建强,李 强



基于中、美两幅棉包图像信息的李约瑟问题解读

李岱祺1,李建强*1,李 强2

(1. 武汉纺织大学 纺织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2. 武汉纺织大学 《服饰导刊》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73)

李约瑟问题争论已久,本文基于中、美两幅棉包图像信息,从两国对技术与科学认识关系的态度以及对工业的态度阐述李约瑟问题在棉包技术上的反映。本文认为近代中国之所以落后于西方,一方面在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方向走错了,它走了一条奢侈化商品道路;另一方面中国的技术与科学认识分离,中国在技术上走的是经验主义道路。

棉包;图像信息;李约瑟问题;纺织技术史

李约瑟问题亦称李约瑟难题,由英国科学技术史学者李约瑟在其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虽然其表述被引申为各种各样的表达,但其主题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对于这一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有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解读,甚至还有对其问题本身真伪性进行质疑的。综合当今的相关研究,不难发现李约瑟问题似乎不可能存在唯一的解,它应该有多个维度的解。因为人类系统本身并不是简单的方程形式,它是一个系统,有很多影响因素,甚至还有“蝴蝶效应”现象,这远非简单的方程能表达的。本文基于中、美两幅棉包图像信息的异同试图对李约瑟问题进行解读,恰好反映了李约瑟问题的多解现象。

一、中、美两幅棉包图像信息

笔者收藏了中、美两幅关于棉包的图像信息。

第一幅是20世纪早期美国纪念明信片,此明信片为纪念俄克拉荷马州1907年11月16日成为美国第46个州,明信片背面为当时俄克拉荷马市的棉花打包场(见图1),它真实的反映了上世纪初棉花轧花厂及棉包堆场的实况。远端是冒着烟的工厂,可能是轧花及打包车间。中间是码放整齐、规格统一的棉包,有单层,有堆码。值得注意的是:棉包由麻布组成,中间覆盖白色棉布,还没有刷上唛头(原棉标志),堆场地面为透气的木条构成。正面为书写页(见图2),正面右侧上方书写有“COTTON COMPERSS, OKLAHOMA CITY, OKLA –Oklahoma city is the capital of the recently created state of Oklahoma, It is the principal city in that state. During the cotton season thousands of bales of cotton are brought to the compressed in bales so they may be shipped over the entire world. A bale of cotton weighs about 500 pounds.”其译文为:“棉花打包,俄克拉荷马市,俄克拉荷马州。俄克拉荷马市是最近成立的俄克拉荷马州的首府,是该州的主要城市。在棉花季节,俄克拉荷马市棉花打包场里带来了成千上万包压缩棉包,因此它们可能会在整个世界出售。一件棉包重约500磅。”

图1 明信片背面(俄克拉荷马市-棉花打包场)

图2 明信片正面(书写页)

第二幅原为1808年(嘉庆年间)刊行的《授衣广训》中的第7图《收贩》(见图3)[1],该图中间上方可见棉花买卖双方正用中国传统的称称量棉包,但棉包都是没有压缩的。该图上方左右两边有推拉独轮车、推两轮车、驾马车运棉而来的人们。该图中间上方用中国传统的称称量棉包,正在进行棉花收贩。该图左上角还可见已交易完成的农户或商贩正在酒店或茶馆小憩。该图中间中下方则为三男子手托篾框,篾框中盛满棉花,正往一棉堆处交于一妇人堆棉垛。右下角有两男子背扛棉包似乎向左下角处的棉包仓库方向而去堆棉包。该图来源为:乾隆三十年,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绘制了我国北方地区从种棉花到染织成布全过程的图录,共16幅。每图都附有文字说明。完成后方观承将图谱献给朝廷,乾隆皇帝非常喜欢,特意在每幅图上题诗一首,连同康熙皇帝的《木棉赋》一起制成了《御制棉花图》。后来方观承将《御制棉花图》用石头雕刻,其拓片流传甚广;嘉庆十三年,内府还发行了木刻雕版印刷的棉花图,并更名为《授衣广训》。此书反映了中国到清中期棉花的收购、包装、运输、加工及储存主要产品链环节。

二、两图对比中解读李约瑟问题

(一)两图对棉包压缩使用情况的迥异反映出中、西方对科学认识的态度

两图中的内容反映出20世纪初期的美国和清乾隆年间的人们都已经认识到棉包具有保护棉纤维的作用。棉包使纤维与外界隔绝,使得纤维不会受到灰尘、杂质、异物的污染;也不会受到日光直接照射产生变色等破坏;也可以阻止油污的侵蚀;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阻止了小动物的破坏。这个认识只需要在日常棉花储存、运输中都可以认识到,属于经验层面。

图3 《授衣广训》 第七图 收贩

然而,在棉包科学认识层面上,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美国20世纪初期的明信片中反映出棉包已使用压缩技术,而中国《授衣广训·收贩》中并没有看到清嘉庆年间中国人已经使用棉包压缩技术。棉包压缩技术的使用反映了科学研究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因为使用棉包压缩技术至少在理论上认识到以下两个科学认识,并且这些科学认识都是有实验做支持的:

(1)一定的压缩比使得纤维物理机械性能得以保存。如果棉纤维集合体压缩后的体积质量达1.00g/cm3以上,恢复后的纤维在显微镜中可以发现纵向劈裂的条纹,而且纤维强度下降,长度也因折断而略有减短。因此原棉棉包密度均在0.40~0.65g/cm3之间,不超过0.8 g/cm3。而且打包越紧,纺纱厂使用前拆包、松解及恢复压缩变形所需的时间也越长,有时还须控制温、湿度以促进压缩变形的恢复,否则会影响开清效果并易损伤纤维。在图1中可见每个棉包体积大小基本上相同,这说明当时俄克拉荷马市的棉花打包场已经有此认识了,本可能有数据支持,否则不可能出现统一的棉包。

(2)压缩可延迟棉纤维的湿交换,保证棉纤维质量长期相对稳定一致。由于环境变化,棉纤维与环境随时进行热湿交换,形成动态平衡。棉花回潮率变化对纤维的影响极大。图4为棉纤维吸湿、放湿的回潮率时间曲线。其中,放湿曲线的回潮率为Wde,其起始段速度vd1较慢,速度变化相对缓慢;吸湿曲线的平衡回潮率Wae,其起始段速度va1较快,且速度变化减小较快,并较早地接近平衡回潮率。因此有vd1va2,且Wde恒大于Wae[2]。棉包的体积质量,更多的时候稳定0.41-0.47g/cm3,在此环境下,棉纤维达到平衡回潮率时间,可以长至1年。这就保证了常态下,湿环境一般不会引起纤维回潮率的急剧变化,也使得棉纤维不易形成吸湿放热、放湿吸热现象,保证纤维质量长期相对稳定一致。正是基于一定的密度即0.41-0.47g/cm3条件下,棉纤维的平衡回潮率时间可延迟1年,所以俄克拉荷马市的棉花打包场打包棉花时压缩比是一定。

图4 棉纤维吸湿、放湿的回潮率-时间曲线

从棉包压缩来看,中、美两国在对科学的态度上有迥异不同,美国重视科学认识对技术的理论指导,科学与技术呈现互动发展的趋势。西方近代科学认识一开始就具有工具性,科学认识源于生产技术过程中的发现,进而进行深入的数理研究,从而量化,最后起到指导生产技术的作用。因为这种指导作用是显著和百试不爽的,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科学的崇尚和研究。而中国古代科学(当然中国古代只有科学思想)认识与生产实践大部分时间是分离的,并且总结出来的技术都停留在经验阶段,还没有数理化支撑,随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化不一定能复制出来[3]。所以中国文献中的技术记载并不能屡试不爽,难怪中国古代有“奇巧技淫”、“不足挂齿”之感。对科学认识与技术关系的态度是近代中西方产生差距的重要因素。

(二)两图中对工业态度的差异是解读李约瑟问题的关键

图1显示的是一个棉花打包场,它是一个为棉花贸易商进行打包服务的工业企业,作为俄克拉荷马市的骄傲而用明信片表达,图中显示这个工场处理过的棉包将销往世界,这说明俄克拉荷马市的棉花打包场是世界纺织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没有这个棉花打包场,这些棉花很难销往世界各地纺织工厂,因为在海运和陆运过程中将遭受巨大损失。从这张明信片可以看出当时美国对工业成就、工业的发展极其骄傲,否则不会在明信片以棉花打包场的形象表达一个州的成就。

图3中只看到中国古代棉商进行收购棉花的行为,并看不到他们和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关联。因为中国古代就没有棉纺织工场存在,棉纺织生产只存在家庭生产中。中国古代的棉商将棉花运往棉纺织技术比较发达的地区,贩卖给那里的农户,获取差价,与此同时再从这些农户那里收购棉纱、棉布贩往产棉地区进行“花纱贸易”、“花布贸易”,如明万历浙江乌程人朱国祯在《涌幢小品》中说:“地产木棉甚少,而纺之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往往商贾从旁郡贩绵花,列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侵晨之市,易木棉以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4]棉商采有两头打压的方式获取暴利,因为棉纺织业在中国处于自然经济条件下,产棉地区和棉纺织发达地区的农户们的棉花或棉纺织生产多以自给自足为主,多余的棉花、棉产品可以用很低的价格被收购,或以不合理的“花纱贸易”、“花布贸易”、“布纱贸易”被物物交换。由此可见中国的手工业(工业的初级阶段)被商业“绑架”,在市场上并没有自己的声音和要求,这是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所致。

研究中西方近现代史的学者们很多认为中国在明代中、晚期与西方应该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因为在15世纪中国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且有小市民阶层出现,不然何以产生像《三言二拍》那样的小市民阶层的读物。在此,笔者认为中国明代中、晚期远没有达到英国工业革命前的水平。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形式上的资本主义关系,但从发端行业来看它根本没有西方资本主义那样发展的动力。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棉纺织品的消费群体是世界各地的普通老百姓,有巨大的消费动力,单件产品的微利也可获得海量销售的巨额利润,这样它们要求不断地创新技术、创建现代纺织工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机器动力化的生产模式。从飞梭的利用到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与改进、水力纺纱机的投产……最终现代纺织工厂的建立无不体现西方对现代工业的追求。

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丝织业,它是由匠籍制中的“轮班匠”出现而催生的。中国古代丝织业的最高水平并不在民间,而在官营织染局。明代以前民间丝织只为了物物交换。官营织染局中的机户丝织水平高超,只能为官营服务,并且不能从事民间丝织生产。而“轮班匠”制度则使机户较以往更为自由,它是指机户三年一班,当值三月,可自由从事其他职业,这样机户们可以在民间传授技艺,从而促进了民间丝织业的发展[5]。虽然如此,由于丝织品多属于奢侈品,消费群体仅限有一定经济实力且不从事劳动的有闲阶层,并不是当时广大人们的日用品,所以其消费量有限,并不具备规模化、标准化、量化生产的条件。这样也天生决定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弱小,同时也决定了李约瑟问题产生的关键。

三、结语

美国棉包图案给我们的启示,它是现代纺织产业出现的必然产物,是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我国《授衣广训》中的棉包突出的是产品,是产品加工的重要环节之一。

从上述两图中美两国棉包技术的情况可发现,李约瑟问题之所以出现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发展动力不强的丝织业,商品经济不发达、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所致。加之,中国古代的科学认识与技术相分离,两者没有紧密结合,阻止了技术与科学的快速互动发展。总的看来,工业革命前夕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远远落后于同一时期西方,并且中国的资本主义走向了一个奢侈化发展的行业——丝织业的歧路,注定了其发展不可能成熟。若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走向棉纺织业则另当别论,由此可见资本主义行业方向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有着极其重要影响。

(本文受邀在第三届全国技术史论坛上宣读,特此致谢)

[1] [清]董诰辑.授衣广训[M].江苏:广陵书社,2009.2.

[2] 于伟东.纺织材料学[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2006.5.

[3] 李思孟,宋子良.科学技术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112-114.

[4] 赵冈,陈钟毅.中国棉业史[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77.

[5] 徐铮,袁宣萍.杭州丝绸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72.

Study on the Joseph Needham Problem Based on Two Pieces of Image Information of American and China Cotton Bags

LI Dai-qi1, LI Jian-qiang1, LI Qiang2

(1. School of Textile,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200, China; 2.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FASHIONG GUIDE,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Joseph Needham problem has been debated for a long time. Based on two pieces of image information of American and China cotton bags,this paper compared with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between technology and science from China and America at first, then it expound Joseph Needham problem reflected on cotton bags. It concluded that two reasons can expound why Chinese behind in the West,one reason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capitalism in China went wrong,it took a luxury goods Road,on the other hand,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were separated in China,Chinese technique went by empiricism.

Cotton Bag; Image Information; Joseph Needham Problem; History of Textile Technology

李建强(1964-),男,教授,研究方向:纺织材料与工程.

TS12

A

2095-414X(2014)05-0017-04

猜你喜欢

棉包俄克拉荷马李约瑟
环境湿度向棉包内部传导特性研究
Introduction: Needham’s intellectual heritage
乌兹别克专用UZMDY-500棉花打包机参数选用分析
李约瑟与浙江大学的渊源
MFBF-4自动码包机的设计和应用
我国棉包永久识别标志及质量追溯系统解决方案
三部奏鸣曲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
一场事先张扬的复仇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 VS 金州勇士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
也谈“李约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