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小学校结转结余与结余分配核算

2014-12-24张晓雁苟小江

北方经贸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中小学校核算

张晓雁 苟小江

摘要:自2014年1月1日起,财政部新修订的《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等系列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正式实施。本文对新制度的特点进行介绍 ,并阐述了新制度下中小学校结转结余与结余分配的具体核算内容,进一步分析、归纳、解释了新制度下中小学结转和结余及结余分配的具体核算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中小学校;结转结余;结余分配;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0-0146-01

1998年我国财政部颁布实施了《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至今已经在我国中小学校实施了16年。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逐步发展以及公共体制改革的深化,适应新时期高速发展的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新需要,我国财政部对《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等进行了全面修订,修订工作在2013年完成并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新制度下中小学校结转结余及结余分配的变化

(一)吸纳了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相关内容

财政部在修订新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中,纳入了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相关内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新制度扩大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经费需求保障范围:将其全额纳入了政府财政保障;第二,新制度中新增了近年来国库集中支付、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等与公共财政改革有关的会计核算内容。

(二)财政补助收入须按照来源分别核算,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果和效率

新制度下,中小学校收到的财政补助收入必须参照财政资金的性质区分为公共财政预算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为了达到中小学校会计核算更加明确、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的考核要求,中小学校必须使用“公共财政预算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两个一级科目核算。此外,新制度要求中小学校严格确认中小学校财政资金经费的使用范围、渠道、金额,为了提高政府对教育资金投入的质量与效益,对于财政补助资金的核算要求更加细致;财政补助资金的核算被进一步细化,须使用“财政补助结转”与“财政补助结余”两个科目,使得其核算进一步规范、科学。此外,新制度还就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从事经营活动取得收入、支出及其结余的核算作了详细规定。

(三)进一步科学规范、调整、补充了中小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科目设置及会计报表格式

首先,新制度区分、标注了相关会计科目,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可以使用、不得使用的会计科目,此外,还增设具有教育特定功能的明细科目如中小学校的教师培训、学生资助、校园安全等费用;其次,为了充分反映政府教育资金的详细去处,新制度细化了中小学校各项支出分类,如经济分类、功能分类等;再次,细化了中小学校各类代管款项的核算内容及其核算方式,为公共资金的使用装上“安全门”,同时加强了中小学校资产处置全过程管理;最后,为了强化中小学校管理责任、提高中小学校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新制度对中小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会计档案管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最终目的是更加严格的按照相关制度管理“国家的钱”。

二、新制度下中小学结转和结余及结余分配的具体核算方法与技巧

(一)新制度下中小学结转和结余的核算

1.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核算

按照我国现行财政管理规定与新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中小学校取得的财政补助资金不得参与结余分配、不得转入事业基金,为了保持中小学校预算的完整性,必须设置“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用于结转财政补助资金中需跨年度延续使用的部分,该部分最终形成中小学校财政补助结转资金的滚存额,该科目应按照“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设置两个明细科目,借记“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基本支出/项目支出”,贷记“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结转事业支出,账务处理是:借记“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贷记“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财政补助结转”科目中的“基本支出结转”明细科目年末应无余额,而“项目支出结转”则可结转至下年按照原定用途继续使用(最终转入“财政补助结余(项目支出结转)”科目)。

中小学校在计算财政补助结余前,需要按照“入账及时、渠道合理、标准合规”的原则对学校全年取得的财政补助收入与发生的财政补助支出进行全面的整理、清查、核对和结算,值得注意的是,在计算财政补助结余时,还应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区分财政补助结余(如基本支出结余和项目支出结余)的不同性质,避免混淆,做到分别计算。在年末,中小学校会计人员须对财政补助各明细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应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按照有关规定结转至“财政补助结余”科目,借记“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项目”,贷记“财政补助结余”。还应区分以下三种情况进行分别核算:按相关规定注销财政补助结余额度、上缴财政补助结余资金、取得主管部门归集调入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或额度。“财政补助结余”科目余额在贷方,反映中小学校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数额。借记“财政补助结转”,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等科目。

2.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核算

新《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规定,中小学校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收入、转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须通过“非财政补助结转”一级科目核算,同时还应按照非财政专项资金的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核算程序包括以下两个步骤:会计期末,会计人员应将中小学校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以及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专项资金收入结转至“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借记“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等,贷记“非财政补助结转”;相应的,将中小学校事业支出、其他支出本期发生额中的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结转至“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借记“非财政补助结转”,贷记“事业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其他支出”等。

一级科目“事业结余”核算内容是一定期间中小学校除财政补助收支、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和经营收支以外的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期末,中小学校应将相关收入中的“基本支出收入”与支出转入“事业结余”,借记“事业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其他收入(基本支出收入)”,贷记“事业结余”;将事业支出等科目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明细科目发生额转入“事业结余”借方,借记“事业结余”,贷记“事业支出(其他资金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其他支出”中的非专项资金支出发生额。“事业结余”科目的余额可能是借方,也有可能是贷方,如为贷方余额,反映的是中小学校自年初至会计报告期末累计实现的事业结余,年末贷方余额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而借方余额反映中小学校自年初至会计报告期末累计发生的事业亏损,年末结账后,“事业结余”科目应无余额。

中小学校一级科目“经营结余”的性质是净资产类,必须为中小学校非义务教育阶段使用,如果兼有义务教育阶段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可以设置该科目,但仅能适用于中小学校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有关业务。相关账务处理包括:期末,结转收入和支出至“经营结余”,完成结转后,应将其贷方余额结转至“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结账后,“经营结余”一般无余额;如为借方余额,反映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累计发生的经营亏损。

(二)新制度下中小学校结余分配的会计核算

为了核算中小学校会计年度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情况及分配结果,中小学须设置净资产类科目—“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相关账务处理包括结转结余和结余分配两个步骤:首先,会计年度末,会计人员需要将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科目贷方余额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借记“事业结余/经营结余”,贷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第二步,进行结余分配,有所得税缴纳义务的中小学校,应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贷记“应缴税费—应缴企业所得税”;中小学校按照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时,应按照提取的金额,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贷记“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最后将“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余额结转至“事业基金”,结账后,该账户应无余额。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2] 张友棠.中小学校会计核算实务操作指南[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3] 财政部.中小学校会计制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4.

[4] 吴兴旺.事业单位结转结余及结余分配的会计核算浅析[J].会计师,2014(1).

[责任编辑:方 晓]

猜你喜欢

中小学校核算
我国金融机构投融资业务碳核算研究
探讨中小学校虚拟演播室的改建
关于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思考
试论精细化管理在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今年3季度起实施季度GDP核算改革
企业财务会计中的集中核算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