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西汉前期的盛世

2014-12-23刘刚

考试周刊 2014年34期
关键词:中央集权盛世

刘刚

摘 要: 盛世具有政府开明、经济发展、民生复苏、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特点,西汉前期的盛世从高祖到武帝时期形成大一统的汉帝国。但是盛世也有贫富差距和弊政,学习西汉这段历史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关键词: 西汉前期 盛世 霸王道杂之 中央集权

一、从“无为而治”到“霸王道杂之”时期的国策

楚汉战争之后,从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建国初期,统治基础十分薄弱,并且出现了经济危机。西汉初期的天子与将相也很贫穷,广大平民阶层则挣扎在死亡线上,根本无法保证温饱。总之,内部异姓王势力过于强大,外部又有来自匈奴等诸族的侵略。刘邦言“天下匈匈,劳苦数多,或败未可知”,当时中原王朝处于岌岌可危的地位。面对来自内外之间的挑战,西汉初期的封建地主阶级刘邦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进行了积极的应战。为了战胜困难,恢复社会秩序,选用什么样的治国策略是新的王朝首要任务。

国策的制定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正确的国策将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促进了封建危机秩序的巩固,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创造了条件。到了文帝、景帝时期,倡导以农为本,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约法省禁”的政策,使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文景之治”。这一时期,国家值得称赞的是连皇帝本人也甘愿做一个农夫,文帝本人深知农业是立国之本,劝课农桑,鼓励生产。

西汉中期,黄老学说与儒学思想之间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激烈,况且儒家学说一直都受到道家学说的排斥,呼之欲出的儒家思想也迎合统治者的需要心理,同时符合历史潮流。

汉武帝时期采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策略,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都成为儒家经学的一统天下。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武帝罢黜秦朝所立名家博士,去立儒学五经博士。次年窦太后死,汉武帝起用好儒术的田蛤为相。田蛤把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与官学之外,确立了儒学在封建意识形态中的独尊地位,在长安设立的全国最高学府太学,在郡县设立学校。以通经作为选择人才的标志,以经学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西汉前期,从“无为而治”向“独尊儒术”的统治政策转型,是不同时期面临挑战积极应战的一个过程。前期“无为而治”是为了解决汉初国家贫穷,为国家积累财富,前期统治者无不采取柔道治理国家,不求有所作为,处于保守政治。然而这却为盛世赢得了机遇,为国家增加了财富,使国家富强。汉武帝时期采用“独尊儒术”是为了更好地继承文景盛世的成果不得不“有所作为”的一种积极的应战策略,表现在对内政策方面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建立汉帝国。

二、废除分封制和加强中央集权

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打败项羽、曾分封韩信、英布等一些重要将领为王。汉初,被分封的异姓王有七个,既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韩王信衡、山王吴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和赵王张敖。此外,还封了功臣等140多人列侯。这些异姓王领地广,握有重兵,刘邦意识到这是对中央集权的一个严重的威胁。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七年之间,汉高祖借口他们谋反,先后将各个王杀掉。刘邦总结秦亡的原因是没有封同姓子弟为王,又分封同姓子弟为王,作为自己皇权的羽翼。其实分封制的存在对中央是一个离心力。汉初分封同姓王是在以血缘作为政治支柱,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诸王势力大增,诸王掌握封国的征收赋税、任免官吏、铸造钱币等政治、经济大权,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汉武帝时期,国力增强,政治开明,经济发展,民生复苏,文化昌盛,为“文景之治”之后建立大一统的帝国提供了条件。

三、西汉前期盛世的透视

西汉前期的盛世首先经历了几代英明君主的共同努力,文景时期形成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到汉武帝时期逐渐形成了大一统帝国的鼎盛时期。在盛世形成时期不乏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但是治国方针却保持一贯的稳定性。其次,西汉前期的盛世用人,不论高祖还是汉武帝都能够知人善任、政治比较清明。再次,西汉前期的盛世民生有所改善和保证。最后,就是盛世时期国家对外交流进行一系列积极应战,为了自身的安全与匈奴人进行战争建立强大的帝国。盛世最重要的是人民安居乐业,而不是贫富差距悬殊。但西汉盛世的另一面却长期存在。须知社会并不是有了钱就没有问题,况且当时就存在贫富差距,有钱只是社会的总财富,并不是人人都有饭吃,富的只是封建地主阶级,贫的还是那些农民。盛世之下的劳苦人民,尤其是当时的自耕农在大地主、大商人兼并土地下,丧失土地,在水旱等自然灾害面前,经不起政府的剥削,为图生计投向大地主势力成为雇农或是奴隶。可见盛世只是历史的一个片段,是相对于率世而言光明的一面。

汉武帝后期大兴木土、连年征战、加重赋税、沉迷巫术。这一时期发生的巫蛊之祸实为一场流产的宫廷政变,卫太子之死给晚年的汉武帝打击很大。其后汉武帝作出“朕即位以来,所为狂饽,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的检讨,出台“轮台罪己诏”,史家评他“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汉武帝的晚年政治由于采取了与民休息政策,延续了盛世,在昭宣之际西汉进入昭宣中兴。

盛世具有政府开明、经济发展、民生复苏、国力强大和文化昌盛等特点。从国策的制定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从对匈奴的战争到丝绸之路的开辟,甚至适量的应战,都将西汉推向了盛世的顶峰。但是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西汉汉武帝时期所采取的过量应战给帝国带来的灾难,所以在国家富裕的情况下和平过渡盛世需要积极地面对。

“宁做太平犬,不做离乱人”,盛世是历代民心所向。西汉前期的盛世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

参考文献:

[1]西汉司马迁.史记.

[2]东汉班固.汉书.

[3]翦伯赞.秦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周谷城.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5][日]内藤湖南,著.夏应元,译.中国史通论.社会文献出版社,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央集权盛世
盛世盛开盛唐花
盛世钟声
盛世治水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
从课标视角反思教学误区——以“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教学为例
资金“中央集权”
盛世国庆
论传统中国货币制度之特征
论社会阶层对秦末政治进程的影响
“治世”与“盛世”辨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