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成渝都市圈经济合作的协调机制构建

2014-12-23冯伟林陈慧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3期
关键词:协调机制区域经济

冯伟林++陈慧

摘 要:成渝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方面仍然面临着行政区分割导致的地方经济分割、区域协调主体单一和政绩考核制度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冲突。因此,有必要构建成渝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应遵循协调内容全面性、协调主体多类型和协调手段多样性的原则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市场机制、参与机制、共享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关键词:成渝都市圈;区域经济;协调机制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3-0158-02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也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目前,中国已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经济圈等三大经济圈。除上述三大经济圈外,在中国西部,成渝都市圈(包括重庆、成都、广安、南充、绵阳、达州、宜宾、乐山、德阳、内江和遂宁等城市)也具有经济一体化的潜力和要求。重庆和成都相距车程在3小时以内,在区位、资源及城市竞争力方面,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互补空间很大。在长期的区域经济互动中,成渝都市圈经济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并不理想。构建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对于实现都市圈之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促进西部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渝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行政区分割导致的地方经济分割

在重庆直辖之前,成渝在行政上本就是一个经济共同体,经济协调发展程度较高,相互经济联系很强。在重庆直辖之后,成渝都市圈分属不同的地方行政区,相互之间的经济和产业联系在不同程度上被分割了,行政力量开始干预市场,展开了对人才、技术、资金和项目的激烈竞争。比如在汽车工业方面,重庆的汽车工业具有传统优势,但四川的成都、资阳、绵阳三市也在多种途径进行发展,形成了明显的重复建设。为了获取西部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双方在信息产业、金融服务、港口物流等方面追求“小而全,大而全”的产业发展格局。这些行政分割导致都市圈经济区内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也影响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区域协调主体单一

在推进成渝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协调组织的缺乏也是其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组织除了政府以外,还有民间层面的非政府区域协调组织,比如以成渝两地民间商会为主体的“泛成渝经济圈商会合作峰会”。但是非政府区域协调组织总体上发展滞后,缺乏自治性、独立性,在组织运行经费、协调沟通工作等方面都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难以自主发挥作用。

(三)政绩考核制度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冲突

在目前的政绩考核制度方面,GDP是主要的指标,这就导致地方政府官员十分关心自己所管辖的行政区的经济利益,而且这种利益由于受任期等因素影响一般是以短期见效为重点。因此,在成渝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上,都市圈地方政府官员在经济发展方面较常实施“短平快”的发展方式。招商引资方面竞相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在资源和产品等方面的价格上竞相压价,阻碍了统一市场体系形成与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构建成渝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基本原则

(一)协调内容全面性原则

在成渝都市圈经济发展协调的过程中,会涉及到类型多样的利益,比如经济利益、官员的政绩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等。一个地区放弃发展某个经济效益强的项目,让该项目到更有利于其经营的区域,虽然从整体的经济发展角度来讲,能够促进资源配置效益和提升经济效率,但确实不利于本地的经济增长。一个重要生态功能地区为保护水源、土壤和大气而放弃发展经济效益明显的工矿业,会产生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矛盾。所以,在构建经济协调发展机制过程中,要注重全面协调所涉及到的经济利益、政绩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等。

(二)协调主体多类型原则

成渝都市圈经济协调的主体应该具有多种类型,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协调主体的构成上,除了政府的自觉行动之外,还应促使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到区域协调中,可以由相关的行业协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集团等参与到区域协调发展中去。只有协调主体多类型,才能全面协调好各方的利益要求。

(三)协调手段多样性原则

经济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资本的逐利性会使资本向着其最能发挥效益的地方,可以使市场机制对都市圈经济发展起到较好的自觉调节作用。但是,市场这一调节手段并不总是有效的,会发生失灵现象,比如一些市场行为不会有利于一些对长期经济和社会利益有益的项目。因此,除了市场手段以外,还需要发挥政府的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等,实现不同手段的协同使用。

三、成渝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具体构建

(一)市场机制

推动成渝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健全市场机制仍然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首先,要进一步推动都市圈市场全面开放,从思想观念上让地方政府认识到统一市场体系的重要性,避免其产生分割市场的冲动,同时强化地方政府开放本地市场管理职能和行政责任。其次,完善要素市场体系。生产要素能够无障碍流动是促进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根据成渝都市圈的具体情况,在完善区域要素市场方面,注重根据各地禀赋优势,形成各地的要素市场,最后统一整合为成渝都市圈要素市场。也应注意无形市场建设,注重信息设施建设。再次,促进产业集聚和跨区域发展。都市圈应加强统一规划,制定产业集聚和跨区域发展的配套政策,给予转移经营区域的企业转移补助,给予企业搬出地政府以税收分享,建好飞地经济产业园。

(二)参与机制

都市圈内每个地区都有自身的利益要求,都期望在经济利益、官员的政绩利益和社会利益等方面达到最大化,但促进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追求的是区域利益最大化,追求的是区域的长远利益,而非局部利益、短期利益。促进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有多方面的利益被涉及。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多方互动的协调参与机制,让社会各界能够参与到其中,以解决政府间、居民间和企业间的利益冲突。目前,在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冲突越来越多,比如长江流域的保护与治理、水电站和港口建设、跨地区调水、矿产资源开发等都会带来系列利益冲突,这些问题的解决就需要多方参与的互动机制。一方面,建立政府层面协调机构。将各地政策研究室、发改委等部门组织在一起形成协调委员会,在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制定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规划和信息交流。另一方面是在现有区域协调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都市圈各地之间的利益表达和协商解决机制,鼓励行业协会、地方商会、企业集团等参与到都市圈协调治理中,促使包括民间组织、专家学者、产业界、新闻媒体在其中发挥各自的作用。endprint

(三)共享机制

促进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各地能够充分获取经济发展的成果,所以建立区域经济发展的共享机制是其协调发展的根本。首先,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这里的资源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在这些公共资源的享有方面,打破城乡之间、行政区之间的限制,实现都市圈共享。其次,建立机会共享机制,实现都市圈内的平等就业。这就需要都市圈内地方政府联手行动为创业者和就业者取消落户限制,废除各种歧视性的就业政策。最后,建立利益分享机制。都市圈经济能否协调发展,利益分享机制是关键。在利益分享机制建立方面,要从利益诉求与表达、利益分配等方面入手,实现地区之间的经济利益分享。比如,基于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进行产业分工,可以表现为产业的上下游之间密切配合,资源利用收益的返还。这种利益分享还表现为一地区放弃发展某一产业的发展而形成的政绩共享。

(四)评价激励机制

为了促进成渝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需要构建评价激励机制,以能够规范、深入、持久地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保护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在构建评价激励机制方面,一是由组织协调机构(包括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两个方面)组织专家学者、实业界等,构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的评价指标。在此评价指标形成之后,进行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对做得好的地方政府官员运用区域协调发展基金进行奖励,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政府官员由协调组织机构出面协调,分析具体问题,然后合理解决其中的问题,以最后促进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

(五)约束机制

成渝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的约束机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一是制定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对都市圈内各地的经济行为进行明晰的界定,界定损害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的行为,并明确不当行为主体应当承担的责任。二是构建监督机制。通过建立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的监督机构,对都市圈经济发展中政府行为、企业行为等进行监督,尤其是对区域合作项目进行严格监督,及时对都市圈经济发展中有倾向地方利益的行为给予质疑。三是构建仲裁机制。通过建立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的仲裁机构,并制定《成渝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仲裁条例》,对都市圈经济发展中各地、各行业中损害或有违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行为进行仲裁。经仲裁机构对相关行为进行仲裁后,上级政府以及都市圈内各级政府均可对违反协调发展的行为主体采取限制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志彪.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与长效机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 褚添有,马寅辉.区域政府协调合作机制:一个概念性框架[J].中州学刊,2012,(5).

[3] 皮建才.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J].经济学家,2011,(12).

[4] 解学梅.都市圈协同创新机理研究:基于协同学的区域创新观[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2).

[责任编辑 陈凤雪]endprint

猜你喜欢

协调机制区域经济
军民航防相撞之协调工作
行政调解研究——以交通纠纷为例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论我国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协调机制的完善
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政府协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