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述评

2014-12-23凌士显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3期
关键词:公司绩效董事会特征

凌士显

摘 要: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特征是董事会内部特点的外部显现,是董事会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学者关于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关系从董事会规模、领导权结构等六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董事会;特征;公司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3-0020-04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特征是在满足法律法规相关要求的前提下,董事会内部特点的外部显现,是董事会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不同的董事会特征会带来公司治理效率的极大差异。董事会特征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董事会规模、领导权结构、独立性、素质、激励和行为等。将从董事会的上述六个特征对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为未来学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关于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

董事会规模是影响公司绩效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国内学者就此开展了大量的尤其是实证的研究,但学者们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甚至截然不同。

第一种观点认为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孙永祥(2001)认为理论上董事会规模增大能够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如专业知识、管理技能的增多,能够更好地代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同时也造成董事成员间沟通协调成本加大、行为迟疑和“搭便车”心理等负面影响,综合认为董事会规模增大带来的成本要大于其所能够增加的收益。沈艺峰和张俊生(2002)研究表明董事会规模过大带来PT、ST公司董事会治理失败。何卫东和张嘉颖(2002)、高学哲、高顺成(2006)实证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与公司价值呈负相关关系。李彬等(2013)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与其财务重述发生概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发生财务重述公司的价值要明显地低于没有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部分学者近几年从行业的角度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兰玉杰、韩志勇(2007)以高科技上市公司为样本、谢晓霞和李进(2009) 、李红坤和张笑玎(2010)、陈彬、邓霆(2013)以中国保险公司数据为样本、刘丽(2012)考察了中国的钢铁行业,都得出了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同时,一部分学者发现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丛春霞(2004)、李常青、赖建清(2004)、谢永珍(2006)、向锐、冯建(2008)、丁忠明(2009)、陈仲常等(2009)实证分析都得出了二者正相关的结论。

第三种研究观点认为二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关系。王艾青、王涛(2009)、张为(2010)以沪深上市公司中国百强名单的董事会为研究对象,郝云宏、周翼翔(2010)以1999—2008年沪深50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均显示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无显著关系。

除了上述观点外,还有学者认为二者呈倒U型或者U型的非线性关系。于东智(2003)、于东智和池国华(2004)、陈显球(2010)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的关系。而于晓红、赵岩(2012)则表明二者之间呈现显著的正U型关系。

总之,关于二者关系学术界并没有达成统一的结论。但是从文献研究的数量、研究结论的显著性及时间分布,可以看出国内的学者关于二者的关系存在倾向性观点:董事会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二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关系。

二、关于董事会领导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

根据董事会领导权结构即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由一人担任,学术界一般将其划分为一元结构(两职合一)和二元结构(两职分离)。国内学者关于董事会领导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董事会领导权结构与公司绩效无关。吴淑琨等(1998)认为在当时阶段两职分离还是两职合一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没有显著关系。何卫东和张嘉颖(2002) 、于东智(2003)研究表明两职合一对公司价值无显著影响。

第二种观点认为两职合一有利于绩效的提高。孙铮等(2001)、龚辉峰(2011)、于晓红、赵岩(2012)等研究表明,两职合一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升。杨典(2013)认为两职分离与公司绩效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第三种观点认为两职分离有利于业绩提升。吴淑琨(2004)、蒲自立等(2004)、兰玉杰、韩志勇(2007)、向锐、冯建(2008)实证表明在一定程度上两职分离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升。陈仲常等(2009)、陈显球(2010)、党文娟(2010)研究发现两职合一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

学术界关于董二者的关系存在多种观点,从但两职合一有利于公司绩效提升的观点看似占有微弱优势。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可能是中国上市公司的特殊背景所致,因为大多上市公司为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且不同公司之间规模差异显著,说明了对于不同背景、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所需要采取的领导权结构也应有所不同。但这并不能否认两职分离有利于公司治理制衡机制的建。

三、关于董事会独立性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

关于董事会独立性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所在。

一些学者认为,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并增加其比例,能够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带促进经营绩效的提升。钟田丽等(2005),吴淑琨(2004),高学哲、高顺成(2006),王跃堂等(2006),兰玉杰、韩志勇(2007),叶康涛等(2007),向锐、冯建(2008),陈显球(2010),龚辉峰(2011),于晓红、赵岩(2012)等研究表明董事会的独立性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但有部分学者认为,中国上市公司之所以引入独立董事更多是为了满足制度的强制性要求,而公司改善治理的内在动力不足,所以不少人认为独立董事无非是充当门面的“花瓶”,独立董事制度也是流于形式(段从清,2004)。余明桂等(2003)、于东智(2003)、王艾青、王涛(2009)、张为(2010)等认为二者关系不明显。李燕媛、刘晴晴(2012)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相关性不大。杨典(2013)研究认为外部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上述观点表明了在西方表现良好的独立董事在中国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并没有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endprint

有学者经过实证分析发现,独立董事比例的增加反而会导致经营绩效的下降。如李常青、赖建清(2004)、刘丽(2012)、陈彬、邓霆(2013)等都持有此种观点。

一些学者认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公司绩效的关系比较复杂。陈宏辉、贾生华(2002)、何廷玲(2006)认为认为随着独立董事比例的增加,公司治理效率将会是一条倒U型的凸曲线。郝云宏、周翼翔(2010)也认为二者关系短期和长期将会呈现不同。

关于董事会独立性和公司绩效的关系,学者观点多种多样。但是,独立董事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一些独立董事也能够有意识地、比较深入地参与到公司的运行中去(宁向东,2006),因为最好的公司治理应该是外部人员占主导地位(白重恩等,2005)。

四、关于董事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

关于董事激励的文献主要集中在独立董事的激励问题上。独立董事的激励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个“悖论”,即如何保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而又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之间的平衡。因为中国独立董事产生的特殊背景决定了独立董事报酬机制一直没有能够得到良好的运用。中国独立董事普遍存在报酬固定、额度较低且与公司绩效不相关,也使得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受到了学者们的质疑。

是否应该加大对独立董事的激励,通过何种方式激发其工作积极性?谭劲松(2003)都认为应该加大激励力度,或者使其报酬与公司绩效紧密联系。党文娟(2010)实证结果表明加强对独立董事的激励能够调动他们参加公司治理的积极性。

关于董事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兰玉杰、韩志勇(2007)、向锐、冯建(2008)、刘丽(2012)实证发现二者呈正相关关系。李燕媛、刘晴晴(2012)发现独立董事报酬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呈U型关系。杨雁(2013)分析了薪酬最高的三位董事薪酬的平均值与公司盈利水平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王艾青、王涛(2009)、张为(2010)则认为二者不存在明显的关系。

关于对董事进行激励的重要性,学术界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如何更好地激励独立董事,使其能够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而同时又能够保证其独立性而不被管理层所“俘虏”,学术界并没有达成共识,也是下一步应该着力研究的内容。

五、董事会素质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

关于董事会素质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已经引起了学者们浓厚的兴趣。张琨、杨丹(2013),陈彬、邓霆(2013)实证分析表明,女性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张娜(2013)实证分析发现,女性董事的参与、受教育程度、人力资本等特征与公司绩效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郑立东等(2013)发现,女性独立董事比例越大,公司的总体投资效率越高,且呈显著相关关系;独立董事平均年龄越大,上市公司的总体投资效率越高。龚辉峰(2011)发现董事会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刘丽(2012)发现在钢铁行业中男性独董比例与收益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样的研究结果,是否表明在不同的行业之中董事会素质特征和公司绩效的关系将有可能存在显著的差别,因此,分行业研究将会更好的推动高效董事会的建设。

目前独立董事较多来自于高校、研究机构,虽具有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社会声誉,但缺乏实践经验,其职能的发挥是否因此而受到影响呢?唐清泉等(2005)、何廷玲(2006)研究表明,没有哪一种职业背景的独立董事对公司绩效地影响更好,只有当公司的独立董事有来自于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组成,且二者构成比例合适的时候,独立董事对公司的绩效才能有更高的影响。

同时,并不是所有的董事会素质与公司绩效关系都存在显著关系。王跃堂等(2006)指出独立董事的声誉机制能够促进公司绩效的提升,而独立董事的专长、背景和政治关系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魏刚等(2007)认为独立董事的教育背景对公司的经营绩效不存在正面的关系,但是发现拥有政府背景和银行背景的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公司的经营绩效越好。李燕媛、刘晴晴(2012)发现独立董事的会计专业能力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叶康涛等(2011)研究发现,声誉越高、具有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任职时间早于董事长的独立董事越有可能公开质疑管理层的决策。刘浩等(2012)发现具有银行背景的独立董事能够改善企业的信贷融资,尤其是在金融市场不发达地区和银行收紧银根的时候,此项作用更能体现出来。郑立东等(2013)研究发现拥有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比例与上市公司的总体投资收益率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董事会素质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是国内近年来才兴起的一个研究内容,但是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并不太多。关于这方面可以研究的内容很多,如学历、背景、年龄等特征与公司绩效的研究并不深入,这应该是未来研究重点内容。

六、关于董事会行为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

国内学者关于董事会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议次数、董事会持股、董事成员意见发表等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关于会议频率与公司绩效关系的主要观点有四种。第一种观点认为二者不相关,如李常青、赖建清(2004),王艾青、王涛(2009),丁忠明(2009),陈显球(2010)等。第二种观点认为二者呈负相关,如谷祺、于东智(2001),向锐、冯建(2008),张国源(2009)持有这种观点。第三种观点认为二者正相关,如高学哲、高顺成(2006),陈仲常等(2009),于晓红、赵岩(2012)等。第四种观点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不确定,如牛建波、李胜楠(2007)。

关于董事会持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董事会持股和公司绩效正相关(高学哲、高顺成,2006;李彬等,2013)。第二种观点认为二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如孙永祥、章融(2000),何卫东、张嘉颖(2002),王艾青、王涛(2009),张为(2010)。endprint

中国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中要求上市公司要公开董事会成员的意见和投票结果,这是中国特有的数据。叶康涛等(2011)利用中国这一特有的强制披露数据,考察了独立董事相对于管理层的独立性及其监督作用,发现4%的独立董事曾经公开质疑过管理层的行为,绝大多数情况下独董并不会公开质疑管理层行为。但是作者通过研究同时发现,当公司的业绩较差的时候,独立董事越有可能公开质疑管理层的决策。唐清泉等(2006)通过向500名独立董事发放问卷的方式对独立董事的效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发现不少独立董事能够针对重大事项和有可能影响中小股东利益的事情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且独立董事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向公司传递知识和信息,从而有利于公司战略的制定。

七、中国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结果述评

综上所述,对于每一个董事会特征与绩效的关系,总是存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学者们样本选择的不一致性,另一方面在于采用的绩效指标不同。同时董事会这一治理机制的产生和构建需要与一个国家、企业具体经济发展阶段、法律完善程度、道德环境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国内关于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大多研究是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而规范研究比较少;二是大多学者是从单一或几个特征来对董事会进行分析的,而缺乏从较为全面的特征来共同分析董事会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三是国内关于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整体上市公司层面进行分析,分行业研究少。

总之,国内外学者们大量的研究,不但丰富了公司治理理论体系,而且为中国更好地发挥董事会这一公司治理核心机制提供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思想,但是“中国公司的董事会要真正到位还任重道远”(仲继银,2009),所以关于董事会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还需要学术界更进一步地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显球.董事会制度:理论研究及基于上市银行的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2] 党文娟.独立董事制度、治理行为与激励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 丁忠明.中国公司董事会治理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4] 段从清.独立董事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 何廷玲.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刘丽.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对中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7] 谢永珍.董事会治理评价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 白重恩,刘俏,陆洲,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2).

[9] 陈彬,邓霆.公司治理对保险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检验[J].社会保障研究,2013,(1).

[10] 陈宏辉,贾生华.信息获取、效率替代与董事会职能的改进[J].中国工业经济,2002,(2).

[11] 陈仲常,刘佳,林川.公司业绩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1).

[12] 丛春霞.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设置与公司经营业绩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11).

[13] 高学哲,高顺成.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效率的实证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06,(2).

[14] 龚辉峰.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

[15] 郝云宏,周翼翔.董事会结构、公司治理与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10,(5).

[16] 何卫东,张嘉颖.所有权结构、资本结构、董事会治理与公司价值[J].南开管理评论,2002,(2).

[17] 兰玉杰,韩志勇.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社会比较(双月刊),2007,(5).

[18] 李彬,张俊瑞,马晨.董事会特征、财务重述与公司价值[J].当代经济科学,2013,(1).

[19] 李常青,赖建清.董事会特征影响公司绩效吗?[J].金融研究,2004,(5).

[20] 李红坤,张笑玎.保险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绩效实证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0,(6).

[21] 李燕媛,刘晴晴.中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基于应于管理维度的评价与建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1).

[22] 刘浩,唐松,楼俊.独立董事:监督还是咨询、[J].管理世界,2012,(1).

[23] 牛建波,李胜楠.控股股东两权偏离、董事会行为与企业价值[J].南开管理评论,2007,(10).

[24] 蒲自立,刘芍佳.公司控制中的董事会领导结构和公司绩效[J].管理世界,2004,(9).

[25] 沈艺峰,张俊生.ST公司董事会治理失败若干成因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2,(3).

[26] 孙永祥.所有权、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J].经济研究,2001,(1).

[27] 孙铮,姜秀华,任强.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1,(4).

[28] 谭劲松.独立董事“独立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10).

[29] 唐清泉,罗党论.设立独立董事的效果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1).

[30] 唐清泉,罗党论,张学勤.独立董事职业背景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5,(2).endprint

[31] 王艾青,王涛.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3).

[32] 王跃堂,赵子夜,魏晓雁.董事会的独立性是否影响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6,(5).

[33] 魏刚,肖泽忠,Nick Travlos,等.独立董事背景与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7,(3).

[34] 吴淑琨.基于股权结构的董事会独立性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5] 吴淑琨,柏杰,席酉民.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的分离和合一[J].经济研究,1998,(8).

[36] 向锐,冯建.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J].财经科学,2008,(11).

[37] 谢晓霞,李进.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业绩研究[J].保险研究,2009,(8).

[38] 杨典.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3,(1).

[39] 杨雁.上市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与经营业绩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3,(6).

[40] 叶康涛,陆正飞,张志华.独立董事能否抑制大股东的“掏空” ?[J].经济研究,2007,(4).

[41] 叶康涛,祝继高,陆正飞,等.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基于董事会投票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1,(1).

[42] 于东智.董事会、公司治理与绩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3,(3).

[43] 于东智,池国华.董事会规模、稳定性与公司绩效:理论与经验分析[J].经济研究,2004,(4).

[44] 余明桂,夏新平,章卫东.董事会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及启示[J].当代财经,2003,(9).

[45] 于晓红,赵岩.金融业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绩效关系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2,(8).

[46] 张娜.女性董事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13,(7).

[47] 张琨,杨丹.董事会性别结构、市场环境与企业绩效[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3,(5).

[48] 张为.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分析[J].财务与金融,2010,(2).

[49] 郑立东,程小可,姚立杰.独立董事背景特征与企业投资效率[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8).

[50] 钟田丽,贾立恒,杜淑洁.独立董事比例与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程度的相关性[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8).

A Survey of Chinas Board Teatures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LING Shi-xian1,2

(1.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2488,China;

2.Shandong University (Weihai) Business School,Weihai 264209,China)

Abstract:The board of directors is the cor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The features of a board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internal features of the external,which are the basis and premise of a board governance mechanism,which embody the features of a company or industry.In this paper,the author makes a surve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board features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The paper analyzes from six aspects,which are the scale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leadership structure,independence,quality,motivation and behavior,and the mainstream views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board;features;corporate performance

[责任编辑 刘娇娇]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司绩效董事会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董事会规范高效运作需“闯三关”
基于内生性视角的大股东掏空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
建立以人为本绩效管理体系的思考
基于总经理超额薪酬视角的上市公司绩效差异分析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