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初探
2014-12-23褚选玲
褚选玲
在当今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业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外在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内在需求的双重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尝试开展了学科化服务。作为研究所图书馆,必须认真分析形势和发展方向,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学科化服务来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从而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和深化服务层次,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学科化服务的形成及含义
1、学科化服务形成
学科化服务是最早出现于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一种服务模式。我国在1998年由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成立了“学科馆员小组”,标志着我国图书馆界开始了学科化服务的系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随后北大、西安交大、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图书馆等也相继开展了该项工作。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学科化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国家数字图书馆信息平台的建设,2004年由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开展的百所行活动,从而奠定了2006年学科化服务的正式运行。它背靠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平台依托图书馆的全体工作人员,面向各课题组学生和个人,建立基于图书馆、课题组协同的、面向一线的服务机制,运行几年来已初具规模。
2、学科化服务的内涵
学科化服务融合了知识性、学术性和技术性,是构成研究所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信息资源和读者的纽带,也是研究所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为适应新的信息环境,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而推出的一种贴近用户的新服务模式。学科化服务的实质就是学科馆员在一定条件下开展的信息服务。学科化服务的最大特点是研究所图书馆既是服务的主体,又是服务的受益者,读者既是服务的客体,同时又对服务主体的建设起指导作用。学科馆员是学科化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在学科化服务中,学科馆员负责与研究所学科专业的读者建立对口联系,在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相互沟通,为读者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收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
学科化服务整合了传统图书馆职能部门,使信息服务由简单粗放型的文献信息管理转向学科化、集约化的知识管理,在人员配备上打破部门、编制的界限,组织相应的借书、阅览、咨询、检索、网络导航等集成化的学科服务团队,使之与各项信息服务融为一体。
从理想的模式与机制而言,学科馆员的服务不仅仅是一种服务,也不仅仅是用户联络、参考咨询、用户培训、学科资源建设,它不是众多图书馆服务中的一种,而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从用户的利益出发,从用户的需求出发,顺应用户的需求行为,调动全馆以及所有可能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知识服务为手段,为用户构建一个适应其个性化信息需要、适应其学术交流需要的信息保障环境。
二、学科化服务是研究所图书馆发展的必然
1、学科化服务是加强研究所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
开展学科化服务是馆员自我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学科化服务制度,将有利于充分挖掘图书馆员的潜力,发挥图书馆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图书馆员的工作热情,给一部分既有某学科专业知识,又有文献整理技能的馆员拓展一片自我发展的天地。同时,学科馆员工作能促使他们一方面努力学习文献信息工作的技能,另一方面加强对某学科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能充分利用和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既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有利于图书馆队伍的稳定,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推动图书馆各方面工作的提高。
2、开展学科化服务是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的需要
由于图书馆服务的层次和能力的限制,不少专业文献资源处于闲置浪费状态。同时专业人员却找不到适合的、需要的文献信息,影响了专业人员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由于图书馆资源在不断扩展,电子文献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各种二次文献数据库不断增多,不少专业人员无从下手,很难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的专业数据库使用的专业人员却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急需探索一种新的服务方式,以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学科馆员填补了这一缺口,通过对各课题组和学生开展学科化服务,对于揭示馆藏资源,充分发挥馆藏资源利用率起到桥梁的作用。
3、学科化服务是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随着研究所交叉学科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对图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业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图书馆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从读者需求出发,重点发展学科化服务来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从而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开展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提高自身地位的需要,学科馆员通过向科研人员提供深层次的科研咨询并积极主动开展富有创造性地学科化信息服务工作,提供最实用、最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努力开展专业对口信息服务,就能够极大地提高研究教学和科研水平,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图书馆的学术地位和图书馆员的形象。所以开展学科化服务,发展学科馆员队伍势在必行。
三、研究所学科化服务模式
1、深入科研一线与读者建立密切联系
积极参与科研人员定期、不定期的学术讲座或者学术报告会,主动地接触、了解、询问科研人员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根据这些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会的内容检索出与该主题相关的文献作为见面礼提供给科研人员,让他们对学科馆员的服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科馆员的服务与以往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的不同之处,从而引起科研人员对学科馆员服务的兴趣。同时,通过参与科研人员的这种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会,使得他们对学科馆员的学科化服务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认同学科馆员学科化服务的能力,为将来的课题跟踪服务创造良好的专业基础,并且可以直接接触到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使学科馆员提供的学科化服务更具有针对性,更能赢得科研人员的了解和信任。以2013年学科馆员到我所服务的数据统计说明:由于学科化服务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而赢得了我所广大科研人员广泛的好评。
2、开展院所协同培训活动
用户培训是学科馆员下所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我所图书馆员经常和学科馆员一起深入到科研第一线,到每个课题组逐一了解需求,现场解答科研人员和学生提出的各类咨询,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信息推送、培训等服务。培训采用了不同的方式。除了大型的讲座外,以研究室、课题组为单位,以小型培训讲座形式对我所购买的数据库Elsevier Springer原Link和Nature数据库使用方法和检索技巧进行多次面对面现场演示和辅导,大家对该数据库的内容和功能有了全面而深入的认识。2013年我所图书馆加强了原文传递的宣传和培训,原文传递数量有了较大的增长,满足率从2012年的84.60%增长到2013年的87.80%。
3、采取多功能服务与横向形态相合的服务模式
根据用户需求随时进行服务调整,将图书馆各业务部门与相应项目辕课题的学科服务相结合。学科馆员深入我所和对应项目,课题,重点学科带头人及学科群体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定期向科研骨干及有关人员发送各类学科前沿研究动态监测快报、信息等。针对我所新的学科点需要开展了离散元素综合利用研究组的信息跟踪服务,为课题组提供盐湖卤水资源综合利用(提锂、铯、铷等)的信息跟踪服务。开展查新引证检索服务。通过开展横向形态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提升了我所信息化服务能力。2012年盐湖所图书馆加强了原文传递的宣传,原文传递数量有了较大的增长。
四、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1、在学科建设中缺乏人力、物力资源
虽然我们做了努力,已经较好地改善了科研用户的信息环境,但新的需求在不断地出现。比如数据资源的共享,经济信息资源的需求,专著的需求,遗留问题等等。而对于地处边远地区的研究所图书馆来说人力、物力极其有限。数字图书馆建设相对起步较晚,因此在图书馆的软硬件水平和学科馆员的建设理念与人才储备上和发达地区的图书馆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研究所图书馆的人员学科化相对单一贫乏的局面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这极不利于研究所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建设。
2、对学科化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研究所对学科化服务的重视程度也会影响学科化服务的效果。研究所对图书馆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同,因此重视程度也不一样,表现在人、财、物各方面的配备上也就出现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性会导致图书馆在资源建设、学科馆员的配备、服务质量等方面产生滞后,这种滞后最终会在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中也会体现出来。学科点对图书馆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学科领导就会对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不重视、不合作。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工作。
3、资源建设机制不完善
目前一些研究所图书馆仍然处在以资源建设为主的阶段,还没有转到以服务能力建设为主的阶段;其发展还依赖于刚性的投资扩张,在形成集约化、协同化服务机制上还比较薄弱。建立起以需求为中心去发现资源、发展资源和组织资源并提供创新性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比较差。正如张晓林馆长对这种服务弊病的总结:人人都熟悉图书馆的某个环节和某个技术,但很少有人研究怎么去发展资源组织资源并提供创新性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所以说开展学科化服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个图书馆工作者勇于探索,勇于总结不断创新。
五、加强学科化服务的对策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是实现研究所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先决条件,学科化服务的实现必须首先提高图书馆员的学科素质,吸纳各学科的高级人才,通过图书馆学科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建立一支既懂学科专业,又了解图书馆学知识的高质量学科馆员队伍。对具有不同学历学科背景的、符合学科馆员要求的非图书情报专业馆员,在经过图书情报学专业理论培训和实际工作的锻炼后,纳入学科馆员队伍。二是在对口专业选聘学科馆员,选择聘用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熟悉图书馆文献资源并热心于图书馆建设的馆员为学科馆员,发挥他们的潜能与优势。
2、建立学科联系人制度,优化图书馆学科化服务
把握整体制定出适合现今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的学科联系人制度。学科联系人制度是学科馆员制度完全实行前的一种过渡形式。它是在图书馆现有人员学科化背景相对单一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科研部门与优秀科研人员学科优势,辅助和补充图书馆学科专题数据库建设内容、优化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可行性措施,是研究所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实践活动中的有益尝试。学科联系人需要和对口科研部门进行深入密切的联系与交流,充分了解和把握对口科研的学术需求和学科研究动向,并进行积极反馈,指导图书馆的学科专题数据库资源建设等各项学科化服务建设活动。
3、加强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
加强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学科馆员要注重调查研究,经常与有关课题人员及学科带头人联系,了解重点学科建设与研究课题的情况,主动征求研究所学科带头人对文献信息需求情况、文献订购情况和征订意见,及时将新书、新刊预订目录送交学科带头人筛选以便做课题组与图书馆的协调工作。加强对馆藏资源、网络资源、信息工具的宣传力度,帮助学科用户选择和利用相关资源,使他们能够多途径、多方式、多手段地获取所需各种信息。
二十一世纪,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是今后研究所图书馆服务的主流。因此,图书馆要更新服务理念,不断开拓创新,结合自己的重点服务对象利用馆藏优势,创造条件,挖掘潜力。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信息辕知识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学科化服务,为研究所科研和教学工作铺好路、搭好桥。
参考文献:
[1]吴新年,陈永平.关于学科化信息服务的思考与建议[J].情报科学.2007(12):
[2]姜晓岗,姚丹丹.服务百所行与学科化服务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5年2期.
[3]初景利.开放获取的发展与推动因素[J].图书馆论坛,2006,26(6):23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