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认知心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2014-12-23孙勇
孙勇
摘 要: 学生的认知心理不同决定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心理不仅影响學生的学习活动,而且影响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的方式,以及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本文通过分析高中生的认知心理发展特点,探究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学生认知心理 高中化学课堂 教学策略
认知心理是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个性化的认知加工偏好,是个体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偏爱的、习惯化了的态度和方式[1]。本文以苏教版《化学》必修2乙酸的课堂教学为例,探究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高中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1.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
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各种认知能力不断完善,认知的核心部分——思维能力更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有了很大的发展[2]。认知论强调有意识的活动、智慧活动、理解、领悟,强调“机体内部”的活动。认知系统基本趋于稳定状态,感知能力、记忆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基本定型,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也基本完成,功能更完善。
2.高中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高中生的认知自觉性增强表现在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其中观察能力方面,能主动制订观察计划,排除干扰,有意识地进行集中持久的观察活动;记忆能力方面,能独立、自觉地确定长远的识记任务,选择适应的识记方法,自我检查识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记忆水平;思维能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基本成熟,辩证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抽象概况能力大大提高,思维过程缩短,思维更加敏捷;创造能力方面,能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活跃,迁移能力强,产生的新想法多。
3.认知与情感、意志和个性因素协同发展
高中生认知心理的发展与情感、意志和个性等心理因素的发展密不可分。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稳定而广泛、学习动机更强烈,行为的自觉性更高,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情感、意志、需要、兴趣、动机、理性等对认知活动起定向、维持和调控的作用。因此,高中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感、意志和个性等心理因素形成协同发展的新局面,身心发展不断趋于成熟。
二、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1.提倡“学生中心”论
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难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已经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分配好教学内容,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高中化学特点,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同时,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计课堂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倡“自主探究式”学习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是主动发现的过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以提高学生化学知识学习能力为目的,提倡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索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强调学习的主动性,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乙酸”时,教师让学生先通过自己观察,总结乙酸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再通过交流得出正确的答案。
3.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有效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之间协调努力,充分发挥自身及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优势。合作学习分组有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两组形式,同质合作学习小组是把认知风格相似,对学习材料、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理解相似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由于同一组内的认知风格相似,学生彼此容易沟通,便于形成学习共同体;异质合作学习小组是把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使学生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发挥学习的互补作用。在乙酸的学习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心理特点进行同质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看演示实验,对乙酸酯化反应中混合酸的加入顺序,浓硫酸的作用,加热的目的,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以及导管的作用进行总结,熟练掌握乙酸的酯化反应。
4.多样化的知识呈现方式
学生在接受教学信息的时候,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根据各种感官的参与程度不同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国外研究表明,当知识的呈现方式与学生的感官偏好相一致时,学生对信息的掌握会更好。为了照顾学生的不同感官偏好,教师应当运用言语描述、板书、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展示、实验演示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掌握的程度。在高中化学乙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乙酸的分子结构模型、讲解乙酸的反应过程,通过板书记录乙酸的分子式、特征基团、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演示实验探索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还是弱。
5.灵活多变地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
高中生认知心理特点,喜欢探索新事物,爱推测,善于抽象思维,喜欢变化,厌倦重复。教师不应拘泥于反映自己个性特征的单一教学风格,而应该掌握并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认知心理学生的需要。在乙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采取让学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小组共同实验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用途,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三、结语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应以学生探索问题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为目的,以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为目标[3],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设计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敏,郑盛娜.基于学生认知风格的教学策略设计[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1(9):8-13.
[2]程英.基于学生认知心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D].苏州:苏州大学,2010:1-55.
[3]舒义辉.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与途径[J].教育科学,2013(1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