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策略
2014-12-23卢健
卢健
摘 要: 本文从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的生活建模、创设情境、题组辨析、加强审题、养成习惯等五个方面出发,提出减少学生简便计算出错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简便计算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简便计算 教学策略
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方式的不同,在平时的学习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纰漏与错误。在平时的教学中,简便计算是老师为之头疼,学生为之“谈虎色变”的“老大难”问题,错误率居高不下。那么如何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呢?
一、生活建模,防“患”于未然
在乘法分配律新授课中,对于这只早已在学生学习道路上等待的“拦路虎”,我们除了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理解外,也可以还原生活,借助生活情景,加深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如全班学生都有购买校服的经历,我们可以请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全班同学买校服要付的钱。可以先算一套校服的价钱,然后再乘全班人数,得出全班同学买校服的价钱;也可以先把全班同学买衣服的价钱算好,再把全班同学买裤子的价钱算好,最后相加。于是有的孩子觉得“乘法分配律”就是要把两个加数都公平地分配给因数,不能厚此薄彼,否则就不公平了。有了这个生活原型,乘法分配律对学生来说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创设情境,内化定律巧区分
一直以来,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容易混淆是很多学生的通病。如一个关于乘法分配律的小故事:25×(40+8),把这个算式说成:40和8打着伞,一块去和25交朋友,25可最热情了,它和40握握手,又和8握握手,多公平啊。40和8高兴地把伞都丢掉了,就变成了25×40+25×8。对于25×40+25×8→25×(40+8)这样的变式练习,我们可以看成是: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爸爸和妈妈。虽然这是一剂比较老的“药方”,但试了下效果还不错。曾经有个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帮助大部分学生理解了乘法结合律的内涵。她说:“老师,我觉得乘法结合律就像我们家里嫁人一样。”我先是一愣,然后立即说:“哦?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给大家解释解释。”“是这样的,我姑姑上个星期结婚了,姑姑本来是我们家的人,和姑父不是一家人,就像算式125×(8×14)小括号里的8×14,她和姑父结婚后他们就是一家人了,就不算是我们家的人了,就变成(125×8)×4了。”此时,教室里刚才那刻意压制的笑声已经被掌声所代替,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理解了乘法结合律。多么形象的比喻,心里暗自庆幸刚才没有打断孩子的发言,才有了这样的意外惊喜。
三、题组对比,加强辨析明异同
简便计算时出现“凑整”这种现象,往往是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过分强调一些细节造成的。因此,我们在新授课时可以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对算式整体的关注,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注意将整体印象与细节观察相互补充,打破思维定势,先思考整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根据算式中数的特点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如:536-122+78,我们首先可引导学生观察整个算式的计算顺序,然后明确减法的性质是怎样的;再引导学生把减法的性质和536-122+78进行对比,弄清区别到底在哪里,最后可以出示易错的相应题组进行对比练习,如:536-122+78和536-122-78;25×4÷25×4和(25×4)÷(25×4),等等,议一议两题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不能两题都可以简便计算。
四、读读圈圈,认真审题细批注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據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指定最专注的学生读题,对其进行表扬,既是对他认真学习的肯定,又是对其他学生的提醒。还可以进行“抓关键”的激励游戏,对学生容易忽视的细节,让学生用彩色笔图上色,加强关注。亦可加强对学生的审题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审题方法,教给学生具体的做法,并长期坚持。如在读题时就要求学生用笔指着读两遍,初读时边默读边划一划圈一圈,找出关键词,再读时重点理清思路,思考解决方法。然后着手解决问题并利用估算检查。课堂教学实践和学生作业表明,对学生长期进行这样的审题方法的培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从而提高作业正确率。
五、师生同心,常抓不懈养习惯
养成作业内容“回头看”的习惯。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我们经常能发现学生一写完作业就合上本子或一做完试卷就无所事事的现象,如果能养成“回头看”的习惯,储如笔误、上下行抄错数、漏写、文不对题等错误就很容易被发现、纠正。
养成“评析式”纠错的习惯,每次学生发到作业本后最关心的是对错等级问题,甚少有人关心为什么错了,也有的学生根本找不到症结所在。为了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消化简便计算,我们可以尝试在作业讲评后请学生在做错的题目旁边写上错因分析,再订正作业。如果讲评后仍解决不了,也可以找同学或老师帮忙,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养成收集错例习惯,按单元或按错因,可以把平时的典型错例积累起来,时时翻看以警醒自己,单元复习时亦可以回过头来有的放矢地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