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让学生思想飞扬
2014-12-23谢峰
谢峰
摘 要: 作文教学要成为学生創新思维的乐土,教师就要不断开发课程,不能局限于教材,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个性张扬 创编教材 生活 活动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普遍存在只重视对学生进行习作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学生自我表达和自我发展的需要,造成作文与做人分离,作文与需要背离的尴尬局面。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果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个性化的语言得不到发展,学生实现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就无从谈起。
一、走入生活,作文才能成为学生言语表达的一泓活水。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这件事永远离不了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大力提倡学生作文,生活作文,为发表积蓄而作文。”如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围绕学生最关心的社会现象进行讨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角色从传统的接受者变成学习的研究者,如“怎样看待陈光标的高调捐款?”“我们的学习时间都去哪儿了?”通过“天宫一号”发射成功的伟大事件,设想未来的居住在月球、太空的情景……一系列生活和社会问题,包括时事政治都有可能成为学生议论的话题,关注的热情程度丝毫不亚于成年人。教师不妨因势利导,把生活搬进作文课堂,紧扣时代脉搏,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倾诉的快乐。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在习作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的思维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学校与家庭、社会等相融合的广大生活空间,把开放的生活舞台搬进课堂,开发学生的习作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创编教材,让作文教学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乐土。
要让作文教学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乐土,教师就要不断开发课程,不能局限于教材,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创编一些写作教材,这会让学生爱上写作,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向名家学写作。学生不喜欢写作,与长期写假的、单纯的“有意义”的文章有关。如何引导学生写有意思的文章?我的方法是先让学生读下面的书,发现什么是真正的有意思,就能在模仿中学会如何写出有意思的文章。这些书是《窗边的小豆豆》《丢三落四的小豆豆》《人人都叫我捣蛋鬼》《捣蛋鬼日记》《我和小姐姐克拉拉》《小淘气尼古拉》《讨厌鬼亨利赚大钱》《出走的泰奥》《我家有个小麻烦》等。无数位作家的处女作是写自己家庭中的事,比如《小木屋系列》《亮晶晶》《蓝色的海豚岛》等。阅读这些书,我们可引领学生发现,父母做过很多事,用笔记录,一篇篇记录,就是一本非常棒的书。
2.唤醒话题意识。每一天,每个孩子的生活中都有无限量的话题,老师为孩子寻找话题,其实就是唤醒孩子,为他的表达寻找到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产生自我表达的需要。教师不仅能从话题的选择和开发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作文成为他们自我表达和交流的需要,而且能让学生对作文的态度从敷衍了事到欣然动笔,直到踊跃展示作文,唤醒话题意识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三、活动包装,让课堂成为学生兴趣盎然的生命场。
“开放”作文教学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慧理论”,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开放的作文教学的空间里自由驰骋,动情表达,张扬个性。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写自己知道得最亲切、感悟得最深的东西。”儿童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他们不喜欢死板的课堂,不喜欢板着面孔谈“立意”和“修辞”,不愿关注是“总分总”还是“点面结合”。只有生动、有趣、开放的课堂形式才会牢牢把他们吸引住。活动是作文教学的有效载体,在作文教学中创设各种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可以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情感,他们就自然充满情感地表达。我经常在作文课堂上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谈起游戏来都会眉飞色舞,我让孩子介绍自己最爱玩的游戏活动。我还组织学生当小导游,开展讲故事比赛,编排课本剧,作为一种事物的自我介绍。在学习了一种新文学形式——相声后,我组织了一次相声比赛,学生都踊跃报名参加,在比赛时他们用幽默的语言常把现场的小观众们逗得哈哈大笑。通过一系列活动,激扬了学生生命的活力,使他们乐于表达,形成有着自己独特感受的充满活力的文字。
当然,培养学生的动情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积极有效探索,认真研究学生,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寻求学生真正需要的课堂,经常进行有效包装,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如表达、情感飞扬。
作文教学不妨“开放”一点,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带学生去临风听涛,放飞思想;去说去笑,诗意生活;去登高下海,纵情表达……那样,作文就会成为学生生命的需要,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窗口,成为学生锤炼思维的试金石。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论创作[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1(32).
[2]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