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临床路径于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4-12-23张韡洁
张韡洁
(山西煤炭中心医院心内科 山西 太原 030006)
微创临床路径是目前一些临床中常见的微创治疗模式,指的是对某种疾病确定特定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其目的是建立一种标准化和系统化的医疗体系。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中应用微创临床路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1]。本文对76例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情况作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患者38例,男性20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在(46.9±3.4)岁。实验组:患者38例,男性19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48.4±4.9)岁。所有入选患者排除有认知障碍、严重肝肾疾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实施微创临床路径,具体方法如下:
1.2.1 制定临床路径表:在本科室中成立临床路径护理管理小组,由主管医生、科室主任、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组成,参考国际上制定的临床路径表,分析心血管介入患者的治疗特点,了解护理重点,以医院实际情况为基础,按照时间顺序,以检查、化验、药物治疗、活动、饮食、健康教育等内容为护理重点,确定临床路径表中的相关内容[2]。
1.2.2 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护士首先要为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了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联系患者主管医生,同时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向患者和家属介绍临床路径的内容和作用,争取他们的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检查。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情况确定合适的手术时间,做好手术准备工作,按照临床路径表中的相关要求进行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在每项措施完成之后,要在临床路径表中做好标记,便于护士长和医生了解护理情况。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每天要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对临床路径表中项目完成情况检查和监督,对于护士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3]。
1.2.3 出院:在患者出院时,护士要对患者的治疗情况与临床路径表中的相关结果进行对比,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对实施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标记,并分析原因。
1.3 观察指标:分析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焦虑状态,焦虑量表采用汉米尔顿焦虑量表,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焦虑状态较高。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满意度总分十分,得分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两组中患者对比指标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的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结果对比
由表1可以看出,在进行治疗护理后,常规组患者的平均焦虑评分要明显高于实验组;常规组患者满意度评分要明显低于实验组;常规组的住院时间要比实验组长1.5d。两组间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心血管介入治疗是当前临床中应用较多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手段,患者术后恢复快,相比于开胸手术,能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要确保手术治疗效果必须以良好的护理做保障。临床路径是确保护理工作系统化、标准化的关键,在临床路径中护士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从患者入院到患者出院均有系统的护理安排。以临床路径表开展护理工作能保证护理的有序进行,护理工作进一步细化,减少护理漏洞。
实施临床路径极大地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临床路径中包含了营养学、心理学、护理学等各学科的内容,体现的是系统性的整体护理,各学科的联系紧密,相互融合和促进,提高了护理质量。另外,临床路径是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计划,融合了较多的健康知识,护士与患者的交流增加,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更加彻底。在本组研究中常规组患者的平均焦虑评分要明显高于实验组;常规组患者满意度评分要明显低于实验组;常规组的住院时间要比实验组长1.5d。说明临床路径在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中能实现很好的护理效果。但是微创临床路径还要提高其作用需要对路径表进一步简化,重点提高质量。
[1] 杨茹,周彤,于继英,张晶.微创临床路径用于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5):8-10
[2] 韦佩莹,赵之香.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2,15(11):13-14
[3] 罗真华,甘秀英.微创护理路径用于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的研究[J].医药前沿,2012,11(4):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