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榜样激励与农民心理优化

2014-12-23陈可平

创新科技 2014年18期
关键词:榜样个体农民

陈可平

(郑州市卫生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3)

榜样激励与农民心理优化

陈可平

(郑州市卫生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3)

社会学习理论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榜样激励作为环境中正向的间接经验,对个人行为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积极树立榜样、对榜样进行正强化、充分发挥榜样对个体行为的激励和引导,对社会转型期的农民心理优化有重要作用,有助于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榜样激励;社会学习理论;新农村建设

当代社会,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格局已经得到改变,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深刻的激荡,并且潜伏着一定的矛盾与冲突,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农民心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态势。动力激发机制符合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积极树立榜样引导,充分发挥个体行为的动机功能,有助于规范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行为,为新农村的建设贡献力量。

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单纯强调环境的作用不同,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榜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关键在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也是最富于模仿性的生物。社会学习理论的研究表明,人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借鉴和模仿他人来完成的。班杜拉把个体在观察学习时对社会情景中某个人或团体行为学习的历程,称为模仿。好的模仿对象,可以成为榜样,榜样激励,对优化农民心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榜样激励,有助于农民自觉摒弃腐朽落后和糟粕文化,发扬优良道德传统,积极塑造健康、和谐、文明的乡风、民风。

1 榜样激励要以现实生活为根基

榜样个人与榜样精神要和社会达成长久共生状态,这也是榜样持久弥新的现实人性基础。在选择与宣传榜样时,应该突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的传统与道德品质,将榜样的伟大与平凡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榜样激励群体的感染力。例如每年中央电视台评选的“感动中国”,评选出了诸如扎根“悬崖小学”18年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芬、照顾瘫痪女友34年的韩惠民、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等各个领域的先进模范人物,这些人物看似普通,却在某一方面超出常人,以惊人的毅力和品质深深打动国民。村委会、单位、学校集体组织观看颁奖仪式,有助于培养个体深切的民族自豪感和自我砥砺品格,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同样也要树立基层榜样,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学雷锋”修车队,从20年前起义务修车开始,考虑到农村留守老人多,家电维修、理发、日常卫生保健等活动不断扩充到服务范围内,现在已发展到十余个服务项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模范典型最容易打动人心,最容易产生良好而巨大的示范、激励效应。

2 榜样力量与“行为相容度”成正比

我们在劳模评选、人物宣传、榜样激励时,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榜样”的目标群体,有重点的进行突破。如果选出的榜样不具有学习的可行性或者实现性,漫天撒网、一刀切的榜样评选模式,往往浪费宣传成本,而且效果也不容乐观,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如使被激励的个体产生排斥和逆反心态。在广大农村,需要注意个体榜样典型性和示范性的树立,例如河南省“十大农敬老楷模”,推选出了一系列在敬老方面起表率作用的平民模范,广泛宣传农民工义务赡养17位孤寡老人等典型事迹,并且对良好的榜样行为应给予积极的强化,获奖农民事迹在媒体积极报道宣传,实现在激励的过程中正向的反馈与积极互动,意在激励先进,实为树立榜样,在新农村建设中留守老人增多的现实背景下,为培养新型农民树立了典型,最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 强调个体自我调节的作用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环境、认知和行为的交互作用,人的行为不仅受外界行为结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个体内在强化的影响。榜样的力量必须转化为内省,通过个体设立目标、自我评价,从而引发行为动机来发挥作用。榜样只是间接经验,能否直接导致个体产生心理优化,取决于个体对自己对胜任某一项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也就是个体在面临某一任务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尊等方面的感受。它将决定一个人是否愿意处理困难情境、应付困难以及当个人面临困难情境时的坚韧性。如果一个人受榜样的鼓舞比较大,愿意以榜样作为自己行为的示范和指南,同时对自己完成某项活动的能力具有较高的预期,那么在他行为时遇到困境的情况下,往往更愿意付出努力,向榜样方向靠近,完成自己的目标;反之,如果个体没有把榜样内化为的自己行为的动力,一旦遇到困难,就会产生焦虑、不安、愤怒、逃避等负性情绪,就容易导致行为失败。因此,强调个体积极的自我调节,建立较高的自信心对榜样充分发挥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社会学习理论重视榜样的作用,强调个人对行为的自我调节,主张个体建立较高的自信心。这些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就新农村建设来说,应充分看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影响,主动在农民的社会生活中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作用激发他们表现出我们所希望的行为。

[1]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邱小玲.农村文化建设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J].南方农村,2005(4):9.

[3]徐学庆.建立健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动力激发机制[J].学习论坛,2010(4).

F590

A

1671-0037(2014)09-117-1

陈可平(1985.3-),女,硕士研究生,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猜你喜欢

榜样个体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