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建立学科信息共享空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12-23赵雷

创新科技 2014年18期
关键词:院系阅览室馆员

赵雷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高职院校建立学科信息共享空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赵雷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针对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特点,笔者认为建立学科信息共享空间是创新性的服务方式,是深化参考咨询服务的有效途径。为了避免盲目跟风建设、缺少实用性等问题出现,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信息共享空间不同于电子阅览室的建设,需要发挥图书馆和院系各自的优势,在图书馆建立学科阅览室的同时,在院系建立学科服务基地,共同开展学科服务。

高职院校;学科服务;信息共享空间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以下简称IC),最早出现于1992年的美国爱荷华大学。把图书馆的硬件、信息资源和服务融合在一个统一的空间内,用户在这一空间内不仅能获得想要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还能以相互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研究[1]。开展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参考咨询服务的深化和提高。IC作为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模式,只有和学科服务结合起来,才能突破性的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真正发挥IC的作用,深化学科服务的层次,最大程度的满足高校师生日益复杂多样的需求。与信息共享空间的结合是近年来学科服务研究与实践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形式,先后出现了学习共享空间、学科化专题阅览室、学科信息空间、学科服务基地等多种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笔者希望找到真正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学科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模式。

1 高职院校建立学科信息共享空间存在的问题

本科院校中,建设IC的不在少数,建设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的同样很多。反观高职院校,除了个别资金雄厚、实力很强的院校在探索IC建设外,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将学科服务和IC建设结合起来。分析原因,人力资源和资金缺乏是重要因素。在本科院校中,理想的学科馆员就是制约高校学科服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设备、空间、制度等的建立是相对比较容易改变的。

1.1 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是否必要。面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的不健全,以及长久以来对IC与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功能区分小等争论,高职院校是否应该像本科院校一样建立学科信息共享空间成为了不少人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虽然高职院校建立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的条件尚不成熟,缺乏维护其科学、有序运行的实力和环境,但是,学科服务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改变地位、提升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学科信息共享空间可以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加以改进,创建适合自身特点的服务模式,这一理念不能改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1.2 IC与电子阅览室的区别。IC不同于电子阅览室,在利用丰富的数字资源同时,允许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之间交流、讨论学习或研究上的问题。电子阅览室功能单一,配置以计算机为主,主要为读者提供上网和查询馆藏等服务,强调安静的学习环境,不允许讨论和大声喧哗。信息共享空间配置丰富,有打印机、扫描仪、投影机、刻录机等硬件设备和饮料、休闲杂志及专业期刊等配套资源。保证个人学习的同时,鼓励小组讨论和讲座、辅导等活动的开展。

1.3 学科信息共享空间是否收费。为了解决读者长期占用有限资源的问题,一些高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采取免费一定时长、超时收费的管理方法。对于信息共享空间的收费问题,也一直存在争论。笔者认为,收费并不是解决个人长期占用问题的唯一方法。可以限制个人或原题每日的使用时间,到期后如无其他人员使用,可继续使用。这样一方面促使使用者合理安排学习、讨论计划,另一方面也照顾到了其他使用者,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1.4 建立在院系还是图书馆。高校院校学科信息共享空间,应该建立在院系还是建立在图书馆?相比较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在具体实施中应根据图书馆的空间、人员等资源情况,结合具体院系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图书馆的优势在于纸质图书和各种电子资源,以及信息素养强的专业服务馆员。院系的优势在于专业、独有的实训设备和场地,以及专家教授实训的指导。如果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各司其职、协作服务,效果应该是最好的。客观上讲,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院系在建设信息共享空间时更有优势。因为实训的场地、设备无可替代,教授、专家的指导水平更远非图书馆的专业服务馆员能及,培训专业教师信息检索和建设专业数据库的能力肯定比馆员培训学科专业知识容易得多,况且,培养信息素养和建立专业数据库,本就是教师加强学习、提高科研技能和教学水平的努力方向。假如院系像图书馆一样,在实训室内配备专业书籍、期刊、各种实习软件和电子资源,指派专业教师负责图书及各种教学资源的收集,另开辟适合讨论学习的研讨室,恐怕图书馆相关服务的开展将会徒劳无功、缺乏竞争力。但是,这也造成了图书经费的浪费和用以收集专业信息的人力资源浪费。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服务理念的转变更重要。应充分发挥主动服务精神,抢在院系开展类似服务之前,积极主动的开展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增强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吸引更多的读者到馆,提高图书馆在高职院校的地位。

2 高职院校建立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的途径探索

2.1 图书馆与院系共建学科资源。信息共享空间不仅仅局限于提供查阅资源、进行个人学习和讨论协作学习的设备的场地,丰富的纸质和电子资源同样是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对于高职院校突出专业性的学科信息共享空间来说,更要在学科资源建设上重点发展。可以由学院教务处牵头,院系指定领导负责落实,要求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提供课程的教材、参考书、专业期刊以及网络资源等。对于参考书和专业期刊,图书馆馆藏没有的要及时采购,要根据任课教师提供的网络资源进行整理加工,还要收集和整理任课教师的教学大纲、课件、著作、发表论文和开展的科研项目等灰色文献资源,形成系统的涵盖每门课程的学科知识库。图书馆经费划拨上,应该适当减少纸质图书经费,维持学术期刊的经费,增加专业电子资源的采购及建设。

2.2 图书馆建立学科阅览室。其一,硬件建设。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尝试改造自科、社科书库为基础书库、专业书库,结合大规模的电子阅览室和庞大全面的视频数据资源提供学科服务。基础书库主要包括小说类书架,健康、养生、美容类书架,励志、创业类书架,军事、社会类书架,语言类书架等。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尝试设立院系书库,在院系书库内设立专业基础课书架和专业课书架。学科阅览室可以是多个,为每个院系设立一个;也可以是一个综合的学科阅览室,满足多学科的服务。阅览室内提供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无线网络等设备,满足读者不同需求。最好能再设立一定数量的讨论室,供学生小组学习和教师辅导。其二,人员管理。图书馆学科阅览室的管理,以图书馆工作人员为主。理想的人员结构是学科馆员—阅览室咨询馆员—馆员三级模式,保证阅览室的日常开放和深层次服务的开展。

2.3 院系建立学科服务基地。学科服务基地是将图书馆学科服务在对口服务的院系“安家落户”的一种方式,是将文献资源与服务按需推送到读者指尖的一种服务模式,更是图书馆将学科服务制度化、深入化、长效化的有效平台[2]。其一,硬件设施。学科服务基地内设立课程书架,按照每门课程一个书架的形式,集中展示该门课程的教材、参考书、专业期刊、专业网站等资源。同时在书架上标明适用的年级、任课教师的姓名、联系方式、基地内辅导时间等信息。由院系负责配备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投影仪等设备,以及可以上网的端口和无线热点,方便师生通过自带笔记本电脑和手机接入网络。此外,还要提供学生开展个人学习和协作讨论的桌椅和白板等。为了满足师生个人学习和协作讨论对环境的不同需求,最好将讨论区单独安排在相邻的房间内,形成动、静相结合的学习空间。其二,人员管理。学科服务基地由学科馆员、教师顾问、学生顾问共同提供服务。学科馆员由图书馆指派专人负责,需要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在岗,以便了解院系动态、跟踪教学和科研进展。院系的教学秘书和科研秘书是理想的教师顾问人选,有条件的院系,可以安排任课教师在基地内辅导。学生顾问可考虑安排勤工助学的学生定岗服务,除了提供专业帮助外,还要负责基地的书架整理和卫生打扫等工作。

3 结语

目前,学科信息共享空间在高职院校的建立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非常成功的案例。高职院校可以借鉴本科院校相关的实践经验,结合自身特点,采取适合的服务模式。

[1]栾兰.浅议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10(2):177-178,254.

[2]郑燕平.基于院系资料室构建学科学习共享空间的探讨.图书馆,2012(6):133-135.

G258.6

A

1671-0037(2014)09-66-2

赵雷(1979.6-),男,硕士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学科服务。

猜你喜欢

院系阅览室馆员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浅谈SQL Server中Select语句的分组统计功能
图书馆青年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三年实现电子阅览室全覆盖 有效发挥育人作用
高校院系经费分层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