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运用“望闻问切”搞好审计工作

2014-12-23韩璐

现代审计与经济 2014年4期
关键词:望闻问切会议记录审计工作

韩璐

社会高度发展、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一些单位、部门违反财经纪律和经济法律法规的手法更加荫蔽、变化多端,审计监督的难度愈来愈大,审计人员如何当好“经济卫士”“经济医生”呢?有人认为,审计人员只要具备记者、侦查员的敏锐,练就灵活的头脑、敏锐的目光、深邃的洞察力, 就能快速、精准、有效地实施审计监督。而现实工作中,虽然已具有计算机辅助审计等现代审计手段,但未必实现最佳审计效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认为,可以将中医 “望闻问切”的辩证治病理论运用到审计工作中。中医治病讲究 “望闻问切”, 其辩证理论的本质是从多角度、全方位客观详尽地了解病情,使诊断更准确、治疗方法更为有效。中医治病坚持治标与治本、治表与治里辩证统一,综合治疗,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所以,疑难杂症包括一些癌症都被中医攻克。“望闻问切”也能解决审计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

一、在“望”字上做文章

望,即察看、观察。审计人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即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生活和工作的各个细节,以小见大,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在查阅被审单位的文件、账薄、表册、会议记录、相关档案、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外部证据等资料时,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从中发现、发掘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边观察边思考,把看到的、观察到的情况与审计工作业务紧密联系起来思考,对获取的原始信息进行系统分析,筛选出有价值的线索。但光“望”人家拿出来的资料还不够,要不断地自己寻找更多的能发现审计线索的资料,比如被审单位会议记录、各项制度、财务管理办法、业务流程、绩效考核办法及相关电子数据资料等,这其中必定有可用的审计信息,既可以对被审单位重大事项心知肚明,又能为发现被审单位的违纪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审计线索。“望”过以后就会明确审计工作的切入点、侧重点和关键环节,以此统领审计思路、优化方案实施,做到“有的放矢”。

二、在“闻”字上重细节

“闻”者,听也,作为一名合格的审计工作者,要具备职业敏锐性,一定要做到“说着无意,听者有心”,需要有敏锐的大脑和勤奋的双手,不动声色地查询审计疑点。用审前调查、进点会、职工座谈会等机会,细心听取单位领导、财务人员、单位职工、工程项目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如果涉及举报的,还要仔细听取举报人的情况反映,善于从单位干部职工和相关人员的一般性谈话中听出“弦外之音”,从而发现问题和疑点,获取审计线索和捷径,收获“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三、在 “问”字上讲技巧

所谓“问”,就是调查研究。细节决定成败,应讲究技巧,问什么?怎么问?列出提纲,不打无准备之仗,要让被问者感觉是在拉家常,而不是找毛病。尽可能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了解情况,力求深、细、准。在“问”的过程中,注意与“望”和“闻”掌握的情况进行核对,顺藤摸瓜、去伪存真,进一步核实已发现线索。

四、在 “切”字上谋全局

切,就是综合研判。“切”是关键,要 “切”中要害。针对“望”“闻”“问”三个环节掌握的情况,对照法律、行业规章认真加以分析,确定发现的线索是否构成违纪违规问题?是什么性质的问题?严重程度如何?提出“治疗”方案,开出“处方”,做出客观、公正地评价和正确地处理,提出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确定是预防为主(完善制度,自行整改),还是给“猛药”(审计处理)或者“手术”治疗(移交纪检还是司法机关 )。更要提出后续治疗建议,做到治标又治本。

综上所述,将“望闻问切”的辩证关系巧妙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审时度势、环环相扣,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审出精品项目、树立审计威信。

(作者单位:汉中市审计局)

猜你喜欢

望闻问切会议记录审计工作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多载体形式会议记录归档与整理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清镇市委离退局“望闻问切”开展结对帮扶
“望闻问切”有效开展内地西藏班高中汉文的教学
“望闻问切”在数学解题中的巧用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