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激情点燃写作兴趣
2014-12-22周小娟
周小娟
在教学实践中,要改变目前学生畏惧写作的状况,让学生爱上作文,迷恋于写作天地,教师就得必须注重学生的自主写作,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开放课堂,创设性地上好写作课;并且对学生作文的评改也要有独特的创意。
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不知何时起,学生一听说要写作文就不耐烦地说:“唉!又要写作文。”对写作的排斥之情溢于言表,这不能不引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深思。该如何去改变这种状况呢,让学生爱上写作,感受作文课的幸福、欢乐,自由与欢乐的去写作呢?笔者在反复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走进新课程》等书籍之后,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语文教师不仅需要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文学底蕴,更需要站在时代的前端,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作文课与文学欣赏课就会一样受到学生的欢迎和青睐。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引领学生倘佯在写作这乐土之中。
其实,作文大都是痛苦的,写文章也是孤独的,是一种辛苦的脑力劳作。如果当他与兴趣相连时,他就不再枯燥,而变得有趣了。他的快乐源泉来自于作文本意的释放、人性思想的表现。所以,当学生的作文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好评,或者能在报刊上发表的时候,那时他们成功的喜悦,会激励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作之中。
笔者是丽水市作协会员、龙泉学生写作研究会理事、集团小记者站负责人,平时喜欢写点东西来释放自己的心情,如今已经有近百篇教学随笔先后在市地报刊杂志上发表,有十几篇文学作品先后在市地文学赛中获奖,个人博客已积累500多篇文章。平时,经常把自己写学生的文章读给他们听,文章发表了将稿费拿来买东西分给学生们,让他们同时分享写作的快乐。在笔者的影响下,班级中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孩子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全部同学开放了QQ空间,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在那属于自己的写作天地里尽情遨游。有时,博客上的小朋友问:“你不感到累吗?你不觉得苦吗?”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说:“我喜欢!”在我们班级的孩子中,只要是在博客或QQ空间上已经发表过文章的,或者在报刊上发表过作品的,就会觉得作文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快乐和享受。这是他们的情感和思想得到了发泄和肯定,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成了无比快乐的人。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然不必担心他们的作文水平了。
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的情感及目标的实现,“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以前的教学大纲,作文教学只有“表达真情实感”之说,从未提及“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可见,“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的提法,是新课标的一个新理念。“独特感受”顾名思义是指自己特有的,不同于他人的感受。可是,由于小学生的世界观尚未形成,自主意识薄弱,加上生活阅历浅,词汇量匮乏,再者现行的作文教学教师对作文的要求过死,学生很少自由发挥;因此,哪怕是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小学生,也很少有喜欢写作文的。
笔者认为:要让学生迷恋于写作这块天地,“为感到自由和欢乐”而写作,就应去掉套在学生头上的枷锁,让他们无拘无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畅快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实经历,写自己的独特感受。这也是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因此,教师要从内容、形式及数量上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如平时说话一样轻松,愿意随时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作文,把写作当作每天的必修课,就已经是莫大的成功了。
笔者于去年接任了现在这个班级。接任后,发现该班50名学生虽是城区学生,但大部分不喜欢写作,视写作为猛兽。每次写作练习,总是生搬硬套,应付了事,写起来的“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写事总是写拾钱包,扶盲人过马路,送小妹妹回家等滥而又滥的题材;写人不是爸妈背他上医院看病,就是老师给他补课或者冒雨撑伞送他回家。一年级至四年级,虽然有些同学参加了小记者活动,但没有一位同学在当地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文章。对此现状,自己在写作教学时曾苦口婆心地提醒他们换角度,写出自己的新感受,可改来改去,大同小异,似乎写作水平总提不高。
新课标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据此建议,笔者试着让学生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题材,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尽可能触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并产生不吐不快的念头。例如,在每周一自由作文练习中,不规定让学生写什么,也不规定怎样开头,怎样结尾,让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独特。学生在不受压抑的情况下自由表达,必能放飞心灵,有了各种各样的想法,也就自然地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写法,改变了文体僵化的藩篱,体现出生命个性的风采,从而展现出学生作文的童真、童趣。像郑鹏同学的作文《一路走来,感谢您》、叶项辰君同学的《酸酸甜甜的滋味》、李艺同学的《我与处州晚报》作文在该报征文比赛中获奖;叶逸豪同学的科普征文《太公的故事》获得丽水市一等奖;刘晨磊同学的《建设平安校园从我做起》和金欣哲同学的《平安社会,人人有责》在“我与平安龙泉”文学赛中获奖。此外,每年还有几十篇不同题材的作文在《处州晚报》或其他杂志上发表。俗话说:千人千面。作文内容是不可能雷同的,我手写我心,好作文就是在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中创造出来的。
开放课堂与“创造性地作文”
作文教学要实现从“封闭”转向“开放”,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让学生经常参与日常生活中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句话说得好: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有许多动笔机会,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抓住机会,自觉地历练写作能力,同时要开放课堂,让学生“创造性地作文”。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学会感受生活、品味生活、学会观察、认真思考。
第七册园地五习作是“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课前笔者让学生回家先收集相关资料,选取最具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可以讲景点风光,也可以讲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课上,先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分为“导游组”“故事大王组”“保安组”,让他们分组讨论整合,选出最佳代表发言,其他同学作补充。在各组发言的同时,再伺机出示风光图和解说词,点拨学生的口语交际,启发他们的写作思路。“导游组”用生动语言介绍了该“世界遗产”,其他同学评价叙述的优缺点,从中领会叙事交际的要领。“故事大王组”也不甘示弱,抑扬顿挫地讲起了与景点有关的故事,具有煽动的词句,让人对这些学生刮目相看。“保安组”的同学更是棋高一筹,故意板着面孔说起了在这些景点游览应注意事项,着实让人不敢掉以轻心。最后,让孩子们为自己选择汇报的材料确定习作文体,记叙文、日记、建议书等各种体裁文章应运而生。虽然写得有些凌乱,但他鲜活,有个性。此次习作让学生笔下生花,是因为他们亲自去收集整理了,因此有了真切的感受。endprint
重视班级每次活动机会,带领学生参观青瓷博物馆、敬老院等,让他们有话可说之后再动笔写。如此一来,他们才会文思泉涌,写出真实。记得有一次带领小记者去敬老院之后,大家的感受颇深,回家纷纷写了感想发往《处州晚报》上。在此主题的文章中,笔者所在班级就发表了十多篇,占了一半篇幅。生活五彩缤纷,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要善于选取儿童生活中的小事,引导他们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迷恋于写作。
新课标对小学作文提出的目标概况地说应是强调“新”和“真”。所谓“新”即思维新,表达新。所谓“真”即体验真,感情真,反对胡编乱造,反对矫揉造作。3月中旬,由于本人嗓子沙哑,说不出话,而语文课是非上不可。想到要学的《晏子使楚》一文浅显易懂,于是就询问学生此文该怎样上,大家纷纷推选班中的小才子叶逸豪来当小老师。笔者对其稍加指导后就让他上讲台执教,自己则在旁边当“学生”,岂料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异常投入。课后细思:本节课自己彻底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当主角,才使课堂气氛如此活跃。于是设计有针对性的一堂课在班中尝试教学。由于贴近学生生活,他们有话可说,再加上自己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做到了我心抒我情;所以全体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每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显示出自己的个性,文章中透露出童真和童趣。
重视作文评改
评改是作文当中老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尽量多批少改,重在讲评。比如,拿出其中比较典型的几篇作文,边读边让大家提建议,探讨如何修改,或者此文写得好在哪里。“假如是你,你会如何去写?”批语针对每个学生,鼓励进步,指出不足;讲评面向学生,讲共同的长处,并用商量的态度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和错误,启发学生自己去改正。
当学生把再次修改好的作文上交时,首先肯定他们的进步,然后抽空帮他把作文打印好投稿或粘贴在教室的“百花园”中。孩子们都有喜欢被表扬、被肯定的“爱好”,此举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因为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宽松的写作氛围,所以学生能视写作为良师益友,写作时才能畅所欲言。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笔者所在班级在市地有关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文章,自己也因此荣幸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学生练习写作文,教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减少其在作文上的压力,使他们能愉快地、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从而体现出丰富多彩的个性,展现出学生作文的童心、童真和童趣,从而真正让学生迷恋于写作这片美好天地。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杨禾.文章源于积累[J].小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1)
[3]庄尾珠,黄曙峰.注重作文修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J].小学语文教学.2001(1)
[4]叶圣陶.“教师下水”[N].文汇报,1961-7-22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泉市南秦教育集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