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基于劳动生产率的就业人口预测方法

2014-12-22钟无涯张礼萍

价值工程 2014年36期
关键词:就业人口劳动生产率深圳

钟无涯+张礼萍

摘要: 基于劳动生产率视角,构建一个既综合微观层面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化发展态势,也涵盖宏观层面城市及全国未来经济增长速度等多因素的弹性体系,以此探究产值、劳动生产率和就业人口规模等变量之间灰色联系,从而实现对动态的城市就业人口规模进行预测的目的;界定适用此方法进行就业人口规模预测的一般城市特征,并应用此方法对深圳市2013-2020年就业人口规模进行预测,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Abstract: In a view of labor productivity, the issue establishes an elasticity system which combines variations of labor productivity of industries in micro and impetus of city and country's GDP in macro, hackles variables of labor productivity, GDP and working population, etc, and predicts a scale of working population of Shenzhen in future and makes advice on how to deal with problems probably occurred in working population.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就业人口;增长趋势;深圳

Key words: labor productivity;working population;increasing trend;Shenzhen

中图分类号:F24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6-0014-03

1  研究背景

劳动力无疑是构成经济增长的基本生产要素,而人口规模是劳动力供给的基础,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最活跃的非市场化因素之一。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优化,各行业劳动生产率不同程度持续提高,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区域经济规模随之不断扩大、膨胀,生产形式也逐渐由粗放式过渡到集约化并继续发展。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生产形式表现为产出效率提高和工资水平上升,就业规模则由于区域间发展差异而增长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形式则表现为城市化程度的纵向深入和广度扩张。中国当前的城市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46%,仍低于世界范围的平均城市化率49%,参照高收入国家平均78%的城市化率,则还需提高至少30个百分点[1]。统计显示1998-2012年间我国城市化水平平均每年提高约1.2个百分点。以此发展趋势推测,若未来30年城市化率仍能保持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我国将接近高收入国家城市化水平的目标,同时将有超过4亿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

高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在扩大消费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活水平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设施高度集中、城市人口快速膨胀、城市负担日益增加,必然导致土地紧张、交通拥堵、治安恶化及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此外,城市化进程所提倡、依赖的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不可避免产生大量的负外部性,这些负外部性将非平衡、不对称的作用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与经济结构。因此,资源的硬约束与城市规模、城市发展阶段和城市发展方式等匹配是否合理对于一个城市的未来将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城市人口规模变动从短期角度考察,主要是人口自然发展和人口迁移共同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人口自然发展即人口机械增长,它源于人口代际交替,种族繁衍、文化传承等自然属性,其增长速度和规模取决于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生产率水平等因素;人口迁移包括人口迁出和人口外部迁入,城市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是人口外部迁入的问题。人口外部迁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所在经济区域在某些领域具备较高禀赋、效率或资源,或某方面具备较强吸引力和容纳力而实现人口聚集。基于包括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部分学者如马瀛通(2007)[2]、李建民(2007)[3]和田雪原(2010)[4]等,认为中国人口可能在2020-2025年达到峰值,而后人口数量相对稳定并伴随就业人口减少,老龄化程度增加。未来一段时期中国人口问题及与之相联系的诸多问题必将迎来一个理论和实践的转型与突破。在这个特定时期,中国将通过大范围产业升级和城镇化建设推动经济增长,城市化过程所催生的就业人口与流动人口增加,也将为产业升级提供劳动力保障,从而获得快速发展的保障与潜力。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边际递减的规律必将使经济增长速度逐步趋缓并收敛于发达国家水平。区域间经济发展将呈现出更广范围、更大程度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因而城市就业人口规模也将难以预测和控制。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一个结合城市发展速度、产业发展速度、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与就业人口规模等因素的城市就业人口预测方法,并以深圳为例对2013-2020年就业人口规模进行预测。

2  文献综述与研究思路

目前,针对区域人口数量和人口规模预测方法的研究文献教多,而针对就业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则相对较少。目前,人口规模预测的方法主要有GM(1.1)灰色模型、logistic增长模型、渗流力学理论等。郭士梅和牛慧恩(2005)综合评析了几种常见的人口预测方法并对其应用范围进行了归类和检验[5];牛慧恩(2007)还针对人口规模预测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提出了需要进行规范的四大方面问题及主要对策,即:界定基本概念、统一数据口径、进行多方案预测、表明预测依据[1];在实践领域,陈卫(2006)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对中国2005-2050年间一些关键时点的人口数据进行了预测,并据此对我国的人口政策提出了规划目标和政策建议[6];部分学者采用GM(1.1)灰色模型对各省、各区以及一些城市的人口规模进行预测,比如赵先超(2010)对湖南省人口规模[7]、黄永豪(2010)[8]对梧州市人口规模运用此方法进行了预测等;以上预测方法在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但却不能机械套用于就业人口规模预测,有以下几点理由:其一,就业人口与城市总体人口性质不同。就业人口是属于总体人口规模的一个部分,城市人口概念不仅包含了就业人口,也包含着非就业人口,而就业人口中也包含了隐性失业人口。人口概念的性质与构成决定了总体人口的预测方法不能机械套用于就业人口预测;其二,就业人口与总体人口变化趋势不同。就业人口是一个建立于“是否就业”标准上的概念,必然因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和就业能力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变动频繁。而总体人口中非就业人口因城市发展历史长短、规模大小等因素有不同比例的户籍人口,这部分人口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存量人口,且不因就业形势的变化而大幅波动。目前,针对就业人口规模预测的文献相对较少,专门的预测方法也有限。因此,本文基于劳动生产率的视角,从城市的产业结构入手,根据城市与国家GDP增长速度相互关系、城市GDP增长速度与产业增长速度相互关系以及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与产业增长速度相互关系为基础建立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彼此衔接的立体弹性体系,以全国GDP、城市GDP、产业、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就业人口数量的相互联系为研究工具,并参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影响因素,实现对城市未来就业人口规模的预测,为城市或区域的就业人口规模预测提供一个新的思路[9]。endprint

3  模型与研究框架

从时间序列角度观察就业人口、生产总值等数据发现,在一定时期内一定规模的经济总量必然与一定规模的就业人口相适应;而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也必然需要相应的劳动力投入的增长予以支撑。这种内在的联系可构成一种灰色的关联关系和逻辑关系,因此不需要探寻就业人口与其他变量之间确切的函数关系和建构多变量的动态模型,仅需获得相关的区域经济变量即可对城市未来短期的就业人口规模进行预测。

一个城市的GDP增速主要取决于城市的产业结构质量和产业发展速度。根据Syrquin & Chenery(1989)所提出“标准结构”模式可判断:工业化城市在早期跨入中期过程中,第二产业产值和就业人口都将大副增加,随后保持稳定并逐渐减少。第三产业却与此相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逐渐深入,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口将超越第二产业;而第一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口随着工业化开始便逐渐下降。这意味着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客观事实:不同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就业规模彼此不同,产业发展又必然与城市GDP发展无法同步,不同产业与城市总体发展之间必然存在不同的增长弹性。城市与全国的经济增长弹性不同、城市与各产业的增长弹性不同,而不同产业劳动生产率又有各自产业内部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因此,利用不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不同产业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及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结合全国的GDP增长态势,综合考虑劳动生产率、产业、城市和全国的发展历史和未来预期等因素,对城市的未来就业人口规模进行短期预测,是一种结合动态规划且符合客观发展的就业人口规模预测方法。本文以此框架对深圳市2013-2020年就业人口规模进行预测,步骤如下:

首先根据全国和深圳经济发展的历史指标,并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深圳市“十二五”规划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考察深圳GDP与全国GDP的发展速度,用GDP增长率弹性值来度量深圳市GDP与全国GDP发展速度的差异,其表达式为EGDP=RSZ/R全国,其中EGDP表示GDP弹性,RSZ、R全国分别表示深圳GDP增长速度和全国GDP增长速度;其次,根据各产业GDP数据,进一步测算各产业GDP发展速度与深圳市GDP发展速度差异,获得产业增长率弹性,计算公式为:EIn=Rn/RSZ,其中EIn表示第n产业的增长率弹性值,Rn、RSZ分别表示第n产业和深圳GDP的增长速度;并基于各产业发展趋势,获得未来各产业增长率弹性值EIn,并利用EIn值与深圳GDP的预测值得出未来深圳各产业的发展速度;然后根据各产业产值及相应各产业就业人数获得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从而获得该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弹性值,公式为:ELn=Ln/Rn,其中ELn为第n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弹性值,Ln、Rn分别表示第n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及第n产业的GDP增长速度;结合产业规划、技术革新及劳动力素质等因素,获得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弹性,并得出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最后,利用预测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推算出各产业未来各期所容纳或者吸收的就业人数。

4  数据与实证:深圳就业人口规模预测

以1979年数据为基期计算,深圳市GDP增长在1980-2010年间基本保持平均25.3%的增长速度,同期全国GDP增长速度为9.9%。本文以2000年为基期的2000-2010年可比价GDP进行GDP弹性的测度和预测。深圳GDP与全国GDP增长速度在“十一五”期间开始呈现出明显的收敛趋势,其增长弹性收敛于1.15-1.2之间,且收敛趋势将在边际递减规律的作用下持续。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深圳“十二五”规划》判断,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发展质量,是“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无较大外生冲击的前提下,深圳GDP与全国GDP的增长率弹性值仍将保持在1.2左右且收敛于1。

2007年深圳第一产业产值已不足总产值0.1%,到2010年已基本可以忽略。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口仅3654人,不足总就业人数的1‰,因此本文忽略对深圳市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数量预测。目前深圳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核心思想是调整、提升第二产业质量,大力促进和发展第三产业规模,力求在2015年实现第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60%。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其发展路径与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城市显然不同。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凭借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主动承接了世界产业分工的趋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生产方式,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劳动者涌入深圳。从而深圳市的就业人口、常住人口、户籍人口等等统计指标呈现出急速增加的态势。改革开放30余年,深圳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及整体经济环境的提升而持续调整优化。如果深圳产业结构在“十二五”期间顺利实现转型升级,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跨入产业高级化的结构调整路径,那么深圳第二产业必然从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型为资本密集型,直接导致深圳就业人口一贯以来增长惯性改变,数量增长型就业人口必然调整为结构优化型就业人口增长。

表1的数据表明,深圳的第二产业人均产出从2006年的8.23万元增至2010年的12.46万元,增幅达51.40%。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一方面说明生产效率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第二产业所能容纳的劳动力数量在逐步下降。基于配第-克拉克定理所表述的劳动力的产业间分布规律,并参照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相关数据,未来深圳的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量增长速度是逐渐下降的,而且极有可能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进入就业人口负增长通道。

基于劳动生产率角度分析,深圳未来就业人口增长的速度和幅度都与过去不同,深圳就业人口长期以来的高速增长在未来将明显放缓,并极有可能在“十二五”期间保持稳定并进入下降通道。这意味着如果未来没有较大外生冲击干扰,深圳产业结构将继续调整、优化并向高级化方向演进。endprint

5  结论和启示

基于劳动生产率视角,本文构建了一个既综合考虑微观层面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化因素,也包含宏观层面所研究城的市及全国未来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的弹性体系,以此将产值、劳动生产率和就业人口规模对应起来,从而实现了对动态就业人口规模进行预测的目的。以深圳为例,开放之初户籍人口仅10余万,即使2012年户籍人口也不到300万,相对于1048万的常住人口和超过700万的就业人口,户籍人口的机械增长率几乎可以忽略,因此人口增量几乎全部来自于就业人口。本文提出的就业人口预测模型适用于类似深圳这种新兴城市,一般来说新兴城市都没有较大存量的户籍人口,影响就业人口规模的主要因素就是就业机会。通常情况下,就业人口增加缘于城市就业机会聚集,城市的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因此能够提供就业人口聚集的动力;反之,城市无法维持原有的劳动力结构和劳动力数量。

根据前述分析,本文形成对深圳就业人口增长趋势的几个基本判断:其一,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深圳第二产业规模在下降,而劳动生产率在提高,因此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数量将稳中下降;其二,深圳第三产业整体规模将持续扩大,就业人口也将继续增加,但是增长的速度较平缓;第三,深圳未来就业总人口变动幅度不大;第四,深圳 “十二五”规划的GDP增长目标,从目前经济发展趋势势判断是能够实现且就业人口不会大幅增加。此外,户籍人口是一个完全受控于政府的外生变量,而非户籍人口、年末常住人口以及社会管理人口等指标是否有大规模变动,尚需更多数据和分析判断。

注:

原始数据与完整的测算过程,有需要的读者可以邮件索取.

参考文献:

[1]牛慧恩.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的规范化研究-《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编制工作体会[J].城市规划,2007(04):16-19.

[2]马瀛通.人口红利与日俱增是21世纪中国跨越式发展的动力[J].中国人口科学,2007(1):2-9.

[3]李建民.中国人口与社会发展关系:现状,趋势与问题[J].人口研究,2007(1):33-48.

[4]田雪原.“未富先老”视角的人口老龄化[J].南方人口,2010(2):13-17.

[5]郭士梅,牛慧恩,等.城南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评析[J].西北人口,2005(1):6-9.

[6]陈卫.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2005~2050年[J].人口研究,2006(4):93-95.

[7]赵先超,周跃云,等.基于GM(1,1)灰色模型的湖南省人口规模预测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2):11-15.

[8]黄永豪,李常兴,等.梧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实证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5):268-269.

[9]赵会彦,刘建军.基于渗流力学理论的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方法[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9(3):136-139.endprint

5  结论和启示

基于劳动生产率视角,本文构建了一个既综合考虑微观层面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化因素,也包含宏观层面所研究城的市及全国未来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的弹性体系,以此将产值、劳动生产率和就业人口规模对应起来,从而实现了对动态就业人口规模进行预测的目的。以深圳为例,开放之初户籍人口仅10余万,即使2012年户籍人口也不到300万,相对于1048万的常住人口和超过700万的就业人口,户籍人口的机械增长率几乎可以忽略,因此人口增量几乎全部来自于就业人口。本文提出的就业人口预测模型适用于类似深圳这种新兴城市,一般来说新兴城市都没有较大存量的户籍人口,影响就业人口规模的主要因素就是就业机会。通常情况下,就业人口增加缘于城市就业机会聚集,城市的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因此能够提供就业人口聚集的动力;反之,城市无法维持原有的劳动力结构和劳动力数量。

根据前述分析,本文形成对深圳就业人口增长趋势的几个基本判断:其一,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深圳第二产业规模在下降,而劳动生产率在提高,因此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数量将稳中下降;其二,深圳第三产业整体规模将持续扩大,就业人口也将继续增加,但是增长的速度较平缓;第三,深圳未来就业总人口变动幅度不大;第四,深圳 “十二五”规划的GDP增长目标,从目前经济发展趋势势判断是能够实现且就业人口不会大幅增加。此外,户籍人口是一个完全受控于政府的外生变量,而非户籍人口、年末常住人口以及社会管理人口等指标是否有大规模变动,尚需更多数据和分析判断。

注:

原始数据与完整的测算过程,有需要的读者可以邮件索取.

参考文献:

[1]牛慧恩.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的规范化研究-《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编制工作体会[J].城市规划,2007(04):16-19.

[2]马瀛通.人口红利与日俱增是21世纪中国跨越式发展的动力[J].中国人口科学,2007(1):2-9.

[3]李建民.中国人口与社会发展关系:现状,趋势与问题[J].人口研究,2007(1):33-48.

[4]田雪原.“未富先老”视角的人口老龄化[J].南方人口,2010(2):13-17.

[5]郭士梅,牛慧恩,等.城南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评析[J].西北人口,2005(1):6-9.

[6]陈卫.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2005~2050年[J].人口研究,2006(4):93-95.

[7]赵先超,周跃云,等.基于GM(1,1)灰色模型的湖南省人口规模预测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2):11-15.

[8]黄永豪,李常兴,等.梧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实证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5):268-269.

[9]赵会彦,刘建军.基于渗流力学理论的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方法[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9(3):136-139.endprint

5  结论和启示

基于劳动生产率视角,本文构建了一个既综合考虑微观层面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化因素,也包含宏观层面所研究城的市及全国未来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的弹性体系,以此将产值、劳动生产率和就业人口规模对应起来,从而实现了对动态就业人口规模进行预测的目的。以深圳为例,开放之初户籍人口仅10余万,即使2012年户籍人口也不到300万,相对于1048万的常住人口和超过700万的就业人口,户籍人口的机械增长率几乎可以忽略,因此人口增量几乎全部来自于就业人口。本文提出的就业人口预测模型适用于类似深圳这种新兴城市,一般来说新兴城市都没有较大存量的户籍人口,影响就业人口规模的主要因素就是就业机会。通常情况下,就业人口增加缘于城市就业机会聚集,城市的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因此能够提供就业人口聚集的动力;反之,城市无法维持原有的劳动力结构和劳动力数量。

根据前述分析,本文形成对深圳就业人口增长趋势的几个基本判断:其一,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深圳第二产业规模在下降,而劳动生产率在提高,因此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数量将稳中下降;其二,深圳第三产业整体规模将持续扩大,就业人口也将继续增加,但是增长的速度较平缓;第三,深圳未来就业总人口变动幅度不大;第四,深圳 “十二五”规划的GDP增长目标,从目前经济发展趋势势判断是能够实现且就业人口不会大幅增加。此外,户籍人口是一个完全受控于政府的外生变量,而非户籍人口、年末常住人口以及社会管理人口等指标是否有大规模变动,尚需更多数据和分析判断。

注:

原始数据与完整的测算过程,有需要的读者可以邮件索取.

参考文献:

[1]牛慧恩.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的规范化研究-《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编制工作体会[J].城市规划,2007(04):16-19.

[2]马瀛通.人口红利与日俱增是21世纪中国跨越式发展的动力[J].中国人口科学,2007(1):2-9.

[3]李建民.中国人口与社会发展关系:现状,趋势与问题[J].人口研究,2007(1):33-48.

[4]田雪原.“未富先老”视角的人口老龄化[J].南方人口,2010(2):13-17.

[5]郭士梅,牛慧恩,等.城南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评析[J].西北人口,2005(1):6-9.

[6]陈卫.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2005~2050年[J].人口研究,2006(4):93-95.

[7]赵先超,周跃云,等.基于GM(1,1)灰色模型的湖南省人口规模预测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2):11-15.

[8]黄永豪,李常兴,等.梧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实证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5):268-269.

[9]赵会彦,刘建军.基于渗流力学理论的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方法[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9(3):136-139.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人口劳动生产率深圳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就业影响的简单实证分析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深圳
21.1万,美国2015年11月非农就业人口增长稳健
深圳医改破与立
云南省就业人口空间结构演变特征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