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动力机制研究

2014-12-22蒋才芳

价值工程 2014年36期
关键词:形成机理动力机制集群

蒋才芳

摘要:武陵山片区是国家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示范区,其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旅游业已成为各省市区的支柱产业。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可从内部和从外部两个方面来看;动力机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技术创新、消费需求的偏好、旅游资源要素比较优势、集聚的网络区域、强劲的旅游投资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

Abstract: The Wuling mountain area is the national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which is extremely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tourism has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in all areas. Mechanism from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point of view from two aspects the forma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s; dynamic mechanism mainly includes five aspect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nsumer demand preferences,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tourism resources elements, agglomeration regional network, strong investment in tourism and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关键词: 民族文化旅游;集群;形成机理;动力机制

Key words: ethnic cultural tourism;cluster;formation mechanism;dynamic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6-0006-03

0  引言

创意理论与实践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及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以及创业产业三大产业相融合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创业产业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传承和延伸,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社会价值。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单个企业的行为,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角度来看,它更需要整个行业的地理集聚和整个产业链的完整打造,文化旅游创意的发展也是如此。

1  研究文献综述

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认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劳动力和资本,而是创新,霍金斯(John Howkins,2001)将创业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内的产业。随后创意产业的地位得到广泛的认可,世界诸多国家积极发展创意产业,创意产业也逐渐得到学术界关注。国外对旅游创意产业直接研究刚刚起步,主要集中在创意旅游概念(Michael Keane,2000)、旅游创新的空间组织与旅游产业集群(Halager,2000)、旅游创新的组织管理(Mattsson,2002)等领域。国内对创意产业的研究兴起于本世纪初,主要集中在创意产业内涵的界定(徐清泉,2004;王缉慈,2006;金元浦,2007)、创意产业的特质(姚东旭,2007;张京成,2007;厉无畏,2008)、有关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意旅游产业的概念(厉无畏,王慧敏,孙浩2007)、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内涵(王兆峰,2010;曹雪雅,2010;高曾伟,2011)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厉无畏等(2007)首先提出了“创意文化旅游”的概念,强调用创意的思维重塑旅游产业体系;王兆峰(2010)、曹雪雅(2010)认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文化为关键、旅游为形式,将抽象的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各种文化旅游创意形成旅游者可以体验参与的活动,制作和营销文化旅游创意产品以满足游客消费要求,是文化旅游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自迈克·波特(1990,1998年)正式提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概念以来,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一直受到了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界的高度重视。目前,创意产业规模发展必然走向以集聚区为形式和载体的“集群式”发展。国内学者结合集群思想对创意产业集群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意产业集群边界、影响因素(Hutton,2001;Richard Florida,2002;Currid,2006)、创意产业集群本质、特点(Pritt,2005;Caves,2006)等方面。相比之下,国内在创意产业集群上的研究尚处薄弱,现有的研究更多是从案列分析角度进行经验总结(厉无畏、于雪梅,2005;陈倩倩、王缉慈,2005;潘瑾,2007;刘奕、马胜杰,2007;范桂玉,2009)。厉无畏、于雪梅(2005)结合上海创意产业基地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创意产业集群新特征及趋势;严红梅(2009)在分析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后就指出,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创意产业扩展的必经之路。从内容上,不难看出创业产业应该该在哪些区域、哪些产业形成集聚研究相对较少,缺乏对文化旅游创意如何促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形成机理和动力机制研究。

旅游业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国内保继刚、朱站(1999)对珠海旅游发展驱动机制模型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彭华(1999)撰文阐述了旅游发展的驱动机制、动力系统等概念,得出了著名的城市旅游动力系统结构模型,并借鉴利拍(Leiper,1990)提出的“人的需求+吸引物+信息”的旅游吸引系统,描述了旅游发展的动力系统模型,把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系统分为四个系统:需求系统、引力系统、支持系统和中介系统;龙江智、保继刚(2005)运用“推拉模型”(Push-Pull Model)重点分析深圳和珠海两市旅游发展的动力,并指出城市在旅游发展主要取决于需求结构和相对优势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还要构建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化模型。对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国外有Best(1999)的主体动力机制模型以及Brenne(2003)的内生——激发动力模型等;国内学者刘恒江(2004)把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看作驱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一切有利因素,并归纳为产业集群的生成动力和发展动力。

2  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

2.1 形成机理的内部分析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从内部来看,通过“创意——生产——消费——再投资”的循环效应来形成,集群内最核心的部分是创意。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有以下三种发展模式:民族文化旅游演艺模式、民族文化节日庆祝模式、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创意设计的模式。旅游演艺产品主要是旅游业和创意产业相融合发展出来的产物,也是实现旅游创意产业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节庆旅游则是旅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旅游地借助节庆营销进行宣传和消费的重要途径;而创意旅游商品模式是将旅游商品中的文化内涵物化的过程,它包括设计、生产和消费创意商品的全过程。通过一系列的创意方式实现旅游产品的增值,再通过开发生产旅游商品并得到消费者的接受,最终将盈利进行再投资,达到整个集群的升级。

2.2 形成机理的外部分析

从外部来看集群的产生需要五个支持:文化支持、法律支持、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人才与技术支持。

2.2.1 文化支持

武陵山片区地处多民族聚居与融合之地,这里民风醇厚质朴,民族节日异彩纷呈,民族建筑独树一帜,民族服饰五彩缤纷,民族史诗闻名于世,民族歌舞优美精彩,民族绘画艳丽生动,饮食文化和风味小吃别具一格。以湘西州为例,湘西州历史文化厚重,全州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被评为中国旅游“十大最好去处”,跃居“九个最值得去的中国古城”榜首。修建于明朝的南方长城蜚声国内外,被称为21世纪最有魅力的“中国新的旅游热点”。反映土家族历史的溪州铜柱和八百年土司王朝故都老司城,被称为研究土家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千年古镇芙蓉镇素有“楚蜀通津”之称,因著名导演谢晋拍摄电影《芙蓉镇》而名扬四方。在龙山里耶出土的秦代古城、古井和古简,震惊世界。湘西热土,人杰地灵,中华民国总理熊希龄、民族工业先导李烛尘、乡土文学大师沈从文、画坛怪才黄永玉、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等都是这块土地孕育出来的杰出代表。湘西州是湘鄂渝黔边界少数民族风情最为鲜明、最为浓郁的神秘之地。因为民族风俗流传千年,就使得土家族和苗族两个主体少数民族保留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和习俗,该地区的民族艺术门类众多,民族服饰别具一格,饮食风味也较为独特。 “社巴节”和“赶秋节”充分体现了土家族、苗族传统文化习俗。土家族的“摆手舞”、“茅古斯”、“打镏子”、“咚咚奎”等民间艺术原始古朴,神奇独特。有百节民族之称的苗族能歌善舞,每年都举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赶秋等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吉首德夯苗寨风情浓郁,游人如织,被誉为“西南苗族第一村”。湘西民族民间文化元素独特,并保存完好,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综合试点地区。浓厚的文化资源主要是对整个产业集群进行支持的不可缺少的条件,而文化资源的聚集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集群奠定了浓厚的基础。

2.2.2 法律支持

创意是创意者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智力劳动而创造出来的知识信息,在存在形态上,主要是以广告策划、商业策划以及广播电影电视节目策划为主。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持有新颖独特创意的创意人只是希望企业经理或制片人能够接受并运用他的创意并不支付报酬。由于创意的法律地位尚不明确,因此很多创意人付出了大量心血创造出来的创意无法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2.2.3 政策支持

我国旅游业发展所采取的战略主要是以政府主导为主,而政府的法规政策支持能够极大地推动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给创意城市带来无限的商机,能够带动更深层次产业的发展,同时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使政府提升区域的对外形象。政府对旅游创意产业的推动力,具体表现在:首先,政府对旅游产业、创意产业具有政策导向作用。政府政策、决策的规范性,对旅游发展的方向、方式及途径的选择核对旅游发展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往往决定旅游发展前景的好坏。其次,政府保护创意旅游软资源,培育创意软件发展。创意旅游资源很多属于濒危的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艺术等,政府有义务扶植传统文化,有义务对创意产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有义务对一些濒临灭绝的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第三、政府保护创意旅游硬资源,培育创意硬件发展。旅游创意产业依托城市公共娱乐设施而存在,如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展览馆等,政府对文化艺术类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为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撑。

2.2.4 金融支持

首先,政府应大力营造舒适的融资环境,为文化旅游创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政策支持。其次,政府应建立健全保障支撑体系,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如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立专业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创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等。第三,创新财政激励方式,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政府应组织建立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风险基金,在部分领域可以成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主体的担保公司,通过政府采购和利益补偿机制来促进文化旅游创意企业融资水平的整体提高。第四,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扩大提升空间。如鼓励直接融资方式,大力开拓文化旅游创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充分利用融资租赁方式,充分利用好民间资本以及外资,拓展企业融资空间。

2.2.5 人才与技术支持

人力资源是任何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关键所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相关创意人才。而武陵山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山区,由于经济教育长期落后,就使得各类专业人才不能够满足当地跨越式的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是文化旅游创意方面的专业人才的更加稀缺,这就导致很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传因缺乏创新而日渐失去生命力,面临灭亡的危险。此外,受到外来强势文化的日益冲击和影响,就使得本地区的少数民族慢慢被外来文化所潜移默化,尤其是年轻的一代,不再积极热情地参与本民族的文化活动,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也在渐渐减弱,而倾向于外来文化的学习。加上传承原有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承人均年事已高,并且生活在农村,很多没有后继人,就导致当地的民族文化不能够顺利地传承与发展。因此,武陵山片区高校应建立起向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各环节不断供给创意人才的长效稳定机制,企业应注重经验训练与专业训练的统一,政府应注重氛围营造与职业培养相结合。

3  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动力机制

3.1 技术创新是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的核心动力

集群现象存在的重要理论基础就是集群内外存在着知识溢出,技术创新机制主要是通过知识溢出效应来实现。产业集群不仅在地理位置上集中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还集中大量的科研人员,以此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体系。地理位置的集中还能够使集群享受“外部经济”,这种知识溢出效应还能够接近更重要知识来源的企业角位于其他区域的企业可以更快的引入创新成果。知识溢出主要可通过人力资本流动、产品流动和非正式交流渠道这三个途径来实现。

3.2 消费需求偏好是文化旅游创意集群需求动力

消费者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旅游产品不断创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旅游需求、偏好倾向于艺术型、文化型旅游产品。现代人们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以及求新求异的心理,使得旅游者不再满足传统的山水、自然景观,而更加青睐于创意型的、新奇的旅游事物。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艺术创作空间具有私密、新奇的特点,满足了一部分旅游者希望了解艺术家工作状况的好奇心理。另外创意作品充满着对现实生活独特、个性的反映,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使得旅游者竞相模范。旅游者偏好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艺术型、文化型旅游产品,旅游动机更多的是参观画展、摄影展等各种形式的展览,参观富有特色的工业厂房建筑等。实证研究发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旅游者群体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但是主要还是以高学历的中青年阶层为主,这类群体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对新鲜事物接受速度快,学习能力强,对于艺术创意产品的领悟高于其他群体。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旅游者花费一般属于中等程度消费水平,旅游者的消费意识较强,很多艺术爱好者会花重金购买艺术作品,然后通过旅游消费使得自身的旅游经历变得更加完美。另外旅游者的花费一般在休闲娱乐以及旅游艺术产品的购买上,食、住、行等旅游基本花费较少,非基本旅游花费较多,旅游消费结构较为合理。

3.3 旅游资源要素比较优势是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内部基础动力

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这种机制通过资源集聚效益来实现。旅游产业集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种旅游要素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通过产业链的形式有效整合,以此形成具有一定空间规模形态、旅游服务功能和综合经济效益的旅游区。旅游产业集聚的形成则是通过空间上不断集中的过程得到发展,先有旅游集中,再有旅游集聚,并逐渐形成旅游集群。在旅游地域的范围内,以旅游景点资源的集中分布为基础,通过相关关联的企业或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进行集中,以此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并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为旅游者提供更优质更完善的服务。旅游景点资源是旅游产业集聚的中心要素,也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资源基础。除此以外,旅行社、饭店、娱乐设施等相关行业围绕着资源产业集聚,为游客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丰富完善旅游活动内容,也是旅游产业集聚的必备条件。

3.4集聚的网络区域是文化旅游创意集群内部关键动力

武陵山片区四省市毗邻,旅游企业通过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可获得区域品牌和竞合效应。依据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不难看出,一个产业的进入壁垒越低,就会使竞争者实力的差距相对减小,这样产业的竞争强度就会越大。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能够影响这些竞争变量,增大产业的竞争强度。产业集群降低文化创意产业的进入壁垒。首先,集群品牌可以带动集群内部创意企业或创意者的名气,降低品牌壁垒;其次,创意人才的集聚,致使人才市场价格下降,降低投资壁垒;再次,集群内可以容纳很小规模的创意主体,降低规模壁垒;最后,集群内有大量的可选择的交易关系和渠道,降低产业的转换壁垒。

3.5 强劲的旅游投资是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外部保障动力

强劲的旅游投资和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机制是通过旅游产业宏观和行业外部环境优化,如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和社会资本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旅游产业结构向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升级优化进而向集群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保继刚,朱站.珠海城市旅游发展[J].人文地理,1999(03).

[2]彭华.汕头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驱动机制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03).

[3]彭华.旅游发展驱动机制及动力模型探析[J].旅游学刊,1999(6).

[4]彭华.关于城市旅游发展驱动机制的初步思考[J].人文地理,2000(01).

[5]龙江智,保继刚.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01).

[6]保继刚,龙江智.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化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研究,2005(02).

[7]陈志钢,孙九霞.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化动力机制分析:以山东日照城市边缘区乡村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03).

[8]刘恒江.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的最新动态[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07).

猜你喜欢

形成机理动力机制集群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彭阳县陈沟滑坡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金融泡沫的形成机理分析及相关问题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