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中英语音译词的优选过程

2014-12-22张婷婷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外来词辅音制约

张婷婷



汉语中英语音译词的优选过程

张婷婷

(中南民族大学 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在界定音译词和优选论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本文对英语音译词的汉化从两个角度进行讨论:语音单位的优选过程和书写单位的优选过程。这两个优选过程都是以汉语的结构为基准,并且所设立的制约条件也是为了使英语音译词与汉语系统达成和谐。英语音译词经过这两次的优选过程,不仅在语音形式上也在书写形式上汉化,融入了汉语体系中。

音译词;优选论;英语;汉语

社会越来越开放,对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大量外来事物、概念、现象、涌入国门,来不及字斟句酌,或找不出本族语中意义相对应的语言成分来翻译,为了能尽快使用,就采用音译。音译无疑是最快捷,最简便的借词手段。本文主要讨论对于英语音译词的语音单位和书写单位的优选过程。

一、音译词和优选论简介

外来词是汉语词汇系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由于其来源于异族语言而带有异域特色,另一方面由于要存活于目的语的语言环境中,自身就必须进行本土化的改造。音译词是汉语吸收外来词的主要手段之一。音译(transliteration)分为三种形式:sound-oriented transliteration, shape-oriented thansliteration, sound-and- shape-oriented transliteration。本文侧重研究第一种形式。Catford认为音译是个综合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先将译出语(source language)的文字单位转为译出语的语音单位,然后再转入译入语 (target language) 的语音单位,最后转换成译入语的字母或其他书写单位。整个过程可以被改写成四步:SL (Sauce Language) grapholgical units, SL phonological units, TL (Target Language) phonological units, TL graphologocal units。在此过程中包含两次优选过程:一个是将译出语的语音单位转入译入语的语音单位的优选过程,另一个是将转入的语音单位转成译入语书写单位的优选过程。这两次的优选过程是以制约条件为核心的优选论(Optimality Theory)的实践过程。优选论是9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音系学理论。在OT中,先由生成装置作用于输入项,生成数量无限的候选项,然后这些候选项进入由一系列的制约条件构成的评估装置进行筛选,从中一次性选择出一个最优的输出项。OT的核心是制约条件。制约条件不仅是普遍的,也是可以违反的。语言之间的差异不在于制约条件的内容,而在于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在特定语言制约条件等级体系中,排列位置在前的等级高的制约条件是不可违反的;排列位置在后的等级位置低的制约条件总是被违反。我们将通过优选论选出最符合汉语语言特点的音译词。

二、语音单位的优选过程

世界上的语言很多,但没有任何两种语言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在译入的过程中,译出语都或多或少做出改变以适应译入语的要求。当汉语引进外来词时,必须根据汉语音系结构及表达式的要求,改变这些词原来的语音形式,以符合汉语音系结构及语音形式。这一过程涉及一系列忠实性制约条件(阻止变化)和标志性制约条件(引起变化)的相互作用,最低违反这些制约条件的,就是最优结构,从而成为可被汉语接受的音系形式。

标准汉语的音节结构为:(C)V(C)。这个结构表明:①一个汉语音节中必须有韵核,没有辅音从;②汉语音节可以是没有韵尾的开音节,如果有韵尾,经过观察汉语普通话的音节尾只能是/n/和/η/。而标准的英语语音结构为:(((C)C)C)V((((C)C)C)C)。也就是说一个英语音节中可以在韵首有多达3个辅音,在韵尾有多达4个辅音。英语与汉语音节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辅音从的存在。要将英语译成汉语首先必须妥当处理英语中的辅音从。对此张吉生提出了在汉语外来语音系学中关于音节调整的音系规律。此规律是由一系列的制约条件构成的:*COMPLEX/ CODA-CON[*-nasal, *+labial]>>*DEL([σCC])>>MinWd>>MAX-IO(ST), MAX-IO(O)>>DEP-IO>>MAX-IO

其中前两个标记性制约条件是基于汉语音节结构特征提出来的:

*COMPLEX:音节内没有辅音从。

CODA-CON[*-nasal, *+labial]:音节不能以非鼻音和唇音结尾,即只能以/n/和/η/结尾。

最后的四个为忠实性制约条件,阻止变化:

MAX-IO(ST):输入形式中其响度等于或高于摩擦音的音段需在输出形式中保留(不能删除响度大于或等于摩擦音的音段)。

MAX-IO(O):输入形式中的音首音段必须在输出形式中有相对音段(不能删除音首音段)。

MAX-IO:输入形式中的每个音段必须在输出形式中有相对音段(不能删音)。

DEP-IO:输出形式中的每个音段必须在输入形式中有对应音段(不能增音)。

中间的两个标记性制约条件是用来处理英语中的辅音从,以使其符合汉语音节结构:

*DEL([σCC]):音节节首有辅音从时,不能删除。

MinWd:词的最小化合理结构。即单音节变为双音节,双(多)音节词不再增加音节。

接下来,我们用这些制约条件来对英语音译词的语音部分进行优选。我们先以多音节词chocolate为例,用上述等级序列来检验(见图1)。

输入tʃɔkəlit*COMPLEXCODA-CONMinWdMAX-IODEP-IO a. tç’aukγlit*! b.→tç’aukγli* c. tç’aukγlitγ*!*

由于汉语中没有舌叶音[tʃ],因而用相似的舌面前音[tç]代替。a项中没有辅音从,但是a是以辅音/t/结尾,不符合汉语标准,违反等级靠前的制约条件CODA-CON而被淘汰。c中,[tʃɔkəlit]已经是多音节了,无需再对节尾辅音添音,违反MinWd而被淘汰。b中删除了节尾辅音/t/违反了MAX-IO,但是3个输出项中只有b项最低限度的违反了制约条件,因此成为最优输出项。

我们再来看Brandy的优选过程(见图2):

输入brændi*COMPLEXCODA-CON*DEL(σCC)MinWdMAX-IO(ST)MAX-IO(O)DEP-IOMAX-IO a. planti*! b→pailanti** c. panti*!** d. lanti*!**

在Brandy的优选过程中,先用汉语中相似的音素代替英语中有而汉语中没有的音素,用边音[l]代替[r],用清辅音[p]、[t]、[k]代替浊辅音[b]、[d]、[g]。输出项a由于音节内有辅音从/pl/,违反了最高的制约条件*COMPLEX而被淘汰。输出项c删除节首辅音从中的[l], 而且[l]又是大于摩擦音的辅音,不能删除,违反制约条件*DEL([σCC])而被淘汰。输出项d也是由于删除节首辅音/p/, 违反等级序列靠前的制约条件*DEL([σCC])而被淘汰。输出项b在原本就是双音节的[brændi]中的音首辅音从中加上了一个音节/ai/,违反了制约条件MinWd和DEP-IO,但由于其最低限度违反制约条件而成为优选项。b选项成为最优选项也说明了汉语在吸收外来语的时候,由于要借入专有名词的形式,因而有多音节化的倾向。

三、书写单位的优选过程

外来词汉化翻译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字,选字不当会直接影响使用者对外来词的接受和使用,甚至会导致外来词的淘汰。为了使人们快速的学习和正确的使用外来语,为了尽量减少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翻译者在翻译时会对书写单位进行优选。为了进行合理的优选,我们必须根据汉语的特点设立制约条件,一方面使外来语符合汉语的规范,另一方面也要保留外来语的异域特色。对此,刘正埮、高名凯在《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一书中提出了外来词汉化的规范原则:语音原则,简易原则,语义原则,语法原则,历史原则。

语音原则对选字的要求包括:尽量排除方言,限制多音字和生僻读音,此外在选字的过程中,还要尊重汉语的声调。以汉语为媒介的音译要以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作为音译选字的标准,不允许以方言语音标准选用汉字。还有就是要避免多音字的使用。多音字的翻译其实是可以找到同音的单音字来代替的。在选字过程中不考虑字义的参与,充分利用汉字的表音功能和特点去摹拟原词和重音、长短音、单双原音和辅音。翻译外来词时选用的汉字只是表音符号,每个字没有独立的意义。最后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汉语的声调,我们必须尊重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同样,在英语中有重音,次重音之分,可以与汉语音调大体对应。在选字时应当尽可能地利用汉字的四声与英语中的重音相应,以便使语音更接近于原文。

简易原则:除了指语音上的通俗外,主要是指要以常用字为选字的主体范围,不到万不得已不用生僻字。中华民族有崇尚简约的语言心理,译文用字要尽量通俗。因此,选词时要避免用生僻晦涩的字,应尽量选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简单的字以及这些字的常用读音,要使人们即使不查字典,也能理解准确。

语义原则:尽量采用音义兼顾的字。汉字本身是一种表意体系的文字,一个字的意思往往与字形有联系,并且人们已经习惯从字形上推测其中蕴含的意义,即“望文生义”。因此,为了使音译词不致形成一个错误概念,应避免使用与上下文容易联成意义或具有明显褒贬意味的字。

语法原则:符合汉语构词规律,如:英语中表示词形变化的词缀在汉化以后消失。

历史原则:指把已经广泛应用的音译词确定下来。语言的惰性很大,因此倾向于采用由来已久的语音和字形。

接下来我们分析chocolate选取汉字的优选过程。首先,我们要以已经优选出来的语音单位为基础。在[tç’aukγli]这个输入项经过生成装置后生成三个候选项。然后通过标记性与忠实性制约条件的相互制约,选出最优选项(见图3)。

输入tç’aukγli语音原则简易原则语义原则语法原则历史原则 a. → 巧克力* b. 朱古力*! c. 诸古呖*!*

选项b“朱古力”是最早的译本,来源于粤语方言。语音原则明确规定音译要以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作为选字的标准,不允许以方言标准选字。a选项违反了排列位置靠前的制约条件—语音原则,被淘汰。选项c中选择的“诸”和“呖”都不如b项中的“朱”和“力”常用,并且也是来源于粤语,因而被淘汰。a选项符合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而且选字也用的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字,并且所选用的三个字不容易相互之间产生联想意义。每个字都没有独立的意义,都只是音节符号,记写外来词读音。只有三个字连在一起才产生意义。a选项违反了历史原则是因为它改变了一直以来使用的语音和字形—“朱古力”。在三个候选项中,a选项最低限度地违反制约条件而成为最优选项,逐渐代替“朱古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我们再以AIDS为例分析汉语书写单位的优选过程(见图4):

输入 aizi语音原则简易原则语义原则语法原则历史原则 a. 爱滋*! b. 爱之*!* c. 爱死*!* d. →艾滋*

a选项“爱滋”是汉语最早的译本,符合普通话的语音系统,选字也是日常用字,但“爱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是“由爱滋生”的意思。语义原则明确规定了选字时要避免使用与上下文容易连成意义的词,因此a选项违反了语义原则而被淘汰。b和c选项都来自方言,前者来自新加坡华语,后者来自台湾方言,都不是以普通话的语音体系为基础的,这违反了语音原则。除此之外,这两项的选字也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因为它们在字面上都形成了有意义的组合,因而被淘汰。d选项即符合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又选的是常用字,并且“艾”和“滋”都成了真正的音节符号,单个汉字的意义消解,这两个字作为一个整体才能表示一个语言单位。d选项违反了历史原则,是因为“艾滋”替代了由来已久的“爱滋”。综上所述,d选项最低限度地违反制约条件而成为最优选项。

除了上述的五个制约条件限制音译词选字以外,人们在翻译时,基于不同的用意和心理,音译用字的选择也往往不同。例如:人们在翻译时,避免用不雅观、不吉祥的字。除此之外,人们为满足其求新求异的心理,在音译选字的过程中往往倾向于创造出全新的词形。

四、结语

外来语汉化的现象自古就有,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和世界联系日趋紧密,网络传媒广泛普及,使这一现象更为普遍。我们在汉化翻译过程中,要根据现代汉语自身在语音、语义、字词的特点,以及潜在的语言认知心理,合理优化地吸收外来词。音译词做为简单、快捷的外来语翻译手段,我们一方面要广泛使用这种简洁有效的手段,但是同时也要认识到外来语与汉语是不同的两种语言,外来语汉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音系结构以及书写单位调整和优化的过程。此外对于翻译后开始广泛应用的音译词,我们理解时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必须了解语源。

[1] 杨锡彭.汉语外来词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 刘正埮,高名凯.汉语外来词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3] 张吉生.优选论与汉语外来语的音节可接受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7).

[4] 姚秋月.论外来词的汉化[J].怀化学院学报,2008,(10).

[5] 吴丹苹.试论英语外来词的汉化翻译[J].长沙大学学报,2006, (5).

[6] 毛丽.外来词语音汉化现象的优选论解释[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11).

Optimal-Selecting Process of Chinese Transliteration from English

ZHANG Ting-ting

(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outh-Central Un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4, China)

On the basis of giving a fundamental definition of transliteration and optimality theory, this paper mainly illustrates Chinese transliteration from English from two perspectives: the optimal-selecting process of sound and writing units. The mentioned two processes are Chinese-oriented and all the established constraints aim at reaching harmony between English words and Chinese system. After the two processes, English words merge into Chinese system both in sound and writing form.

Chinese Transliteration from English; Optimal-selecting; English; Chinese

张婷婷(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H059

A

2095-414X(2014)01-0088-04

猜你喜欢

外来词辅音制约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
BR Sounds
英语的辅音连缀
中国朝鲜语外来词词汇结构和使用考察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
第二讲 元音和辅音(下)
语言生态学视角下汉语中日语外来词的借用演变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