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转移支付依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4-12-22张曼
张曼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高校图书馆转移支付依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张曼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本文从财政转移支付的视角讨论了高校图书馆经费来源的不均衡背景原因和现状。提出可以通过文化自觉和创新服务等内在调节的方式来实现文化教育的某种目标实现。
转移支付;公共服务;均等化
1 我国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现状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是由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钱组成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数额由公式计算得出,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小;而专项转移支付的拨付权力掌握在各个中央部委手中,其分配结果取决于各地干部和中央部委的磋商和讨价还价。这两类钱的拨付方式和管理方式也区别甚大。因此这两类转移支付对省以下政府的财政支出分权程度的影响可能大不相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明确指出,要建立财权和事权相匹配的现代财政制度。而要建立这样的制度设计,就需要我们深刻进行理解财权(对财政收入的支配)和事权(承担财政支出的责任),在各级政府间是如何分配的。
学者沙安文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对评估均等化转移支付的制度安排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他还指出发展中国家因缺乏明确的均衡标准而导致的“转移支付依赖症”。张闫龙等学者的研究曾经证明,省级与地市级政府和县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中的规律和差别,其动态过程需要丰富的实证研究。关于中央到地方的转移支付问题,有学者对投入与产出效应之间关系进行了较多的实证研究。近年来也有学者在呼吁减少专项转移支付,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以减少“跑部钱进”的乱象和此中的寻租行为。
教育经费属于专项转移支付的一部分,由于地区差异,高校层次不同,高校经费从划拨到使用,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性。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双重培养的机构,特别是985、211院校经费充足,甚至出现了钱花不完必须争着花抢着花以免被罚款的现象,另一方面却是因为经费不足,软硬件设施也不尽完备的一般本科或大专院校,对财政转移支付有很强的依赖性。因为没有足额的经费,学校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2 高校图书馆转移支付依赖分析
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来源属于教育经费末端分配环节的一部分,可以说是诞生于公式计算和层层审批制下。大部分高校的转移支付的方向以从上到下的行政干预为主,转移支付的支出管理没有相应有效率的监督和制约。各级部门的转移支付呈现的非市场化的分配关系,带来许多问题。
2.1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辅职能部门,本身没有盈利能力,支出对于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有必然性。高校图书馆硬件设备的购置和更新,图书资料的更新,电子资源的购置,在较少社会资金资助的情况下,财政转移支付的地位不言而喻。高校间差异巨大的转移支付使高校图书馆的横向对比尤其明显,有的院校图书馆因为经费不足,硬件设施缺口较大甚至尚无独立的场馆,从“图书馆”变为“图书室”,在及其有限的条件下提供基础的借阅服务。由于各个地区高校间转移支付的巨大差异,高校图书馆经费也呈现明显的不均衡特征。
2.2 事权和财权的分离,审批的部门和个人不负责实施以及验证效果的好坏,负责具体实施的部门和个人不掌握资金的使用方向。伴随着支出责任在增加,而收入提升不易,如何解决是个难题。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则和细则,高校内部的经费使用和管理尚无科学的体系,主观而非客观的随意性,让本就不均衡的资金在运转环节中带来更多寻租的机会。政府和各高校对于每年的经费投入增量没有明确的法规约束。资金增量的投入带来的效用并没有成熟的考核机制。高校图书馆资产管理会出现账面、资产业务各成体系,互不支持,审计中数据混乱的情况。问题还在于若不明晰权责,历史问题尚未厘清,新的增量资产的注入,新旧混合,依靠现有的方法更难实现。
3 高校图书馆资产边际效用分析
边际效用理论中存在一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是指在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从慢慢增加到最终会减少的规律。高校图书馆对应于这种理论可以理解为,在一定范围内,尤其是整体资产规模较小时,每单位的资金投入可以为读者带来较高的效用回报。对于转移支付充足的高校图书馆则相反,每增加一单位的资金,所给读者提供的边际效用递减。过量的转移支付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没有更多优质增量的资源可供选择但必须把钱花出去,无疑是一种较大的资源浪费。边际效用递减涉及的产品或服务总存在一个限度,多是比较简单的物质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没有变化,简单重复性的消费很容易达到饱和状态。
相对应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同时存在一种边际效用递增规律,学者盛晓白提出了这个规律“在网络经济中,消费者对某种商品使用得越多,增加该商品消费量的欲望就越强,出现了边际效用递增规律”,而边际效用递增涉及的产品或服务,是不重复的一种产品或服务,在质量和性能上不断改进,在消费数量增加的同时,也不断给人们以新的刺激、从而能不断提高人们的满足程度。对读者来说,对图书资源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可以分情况讨论,如果能够连续的提供差异性较大的产品和服务,或满足读者对某一资源偏好的海量需求,那么可以推论得出边际效用递增规律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仍然由于每个年度能够产出的优质资源是一定的,更多的资金投入也许会带来资产的重复购置。
高校图书馆的边际成本因为图书资源的广泛可共享性,使得图书资源具有公共品的特征,即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非分割性。图书资源的边际成本为零,这里的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例如增加一位读者不会带来图书资源购置费用的增加。提供一定量的图书资源可同时满足数量众多不同读者的需求。在综合考虑转移支付的情况下,不均衡的转移支付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公共品的服务也是无法达到高校或地区间公平的。
4 有限转移支付条件下的高校图书馆
4.1 减少寻租和资源错配。在有限资金的前提下,高校图书馆在使用经费时,应充分调研论证该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用,详细规划转移支付项目,减少资源错配。校方对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使用流向实行透明管理,配合审计,减少寻租。现有体制下的教育经费按照生均来拨付,地区间的差异不可避免。传统的图书馆因为硬件设备资金的不足或存在这样的现象:工作内容单一,效率不高,无法吸引读者。传统图书馆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脚步,出现了低效率的资金使用循环,在高校主体的审批制下,无优质特色服务与无资金使用形成恶性循环。减少转移支付的预期,以读者为中心拓展读者效用最大化,尽力完善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职能。
4.2 借助信息媒介完善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依靠财政转移支付支持的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传递的组成部分,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承载着教育职能。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高校图书馆读者流失逐年增多。高校图书馆应顺应科技发展,在现有的免费公众信息媒介软件上寻找机遇。利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终端设备,推广图书馆服务。运用现有的软件,挖掘读者的阅读需求和行为记录,加以分析,开展特色服务。还需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优势,将学科馆员作为学科、学者、读者联系的纽带,参与到用户的学习科研中去,增强互动,提供有针对性地增值服务,弥补因为财政转移性支付资源的匮乏而对图书馆服务缺失造成的影响。
4.3 通过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本,用文化自觉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高校图书馆应具有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气氛。用开放、包容的服务理念为图书馆服务提供新的内涵,创新图书馆多元化服务职能,建立平等、自由、共享的阅读空间。一直以来我国众多普通高校图书馆的机制行政管理职能大于公益职能,高校图书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弱。只有图书馆体现出其社会价值,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信任,达到总效用的最大化。增强信息的有效传导,通过引入良性竞争不断促使高校图书馆自我完善和成长。如若通过财税改革建立教育资源公益资金等长效机制,重视公众需求,通过财政杠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这将扩大社会力量的参与,提供社会资源共享的均等化、便利化、标准化的公共服务。
[1]黄钰新.图书馆评估中的社会参与机制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3).
[2]曲佳彬.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探析[J].图书馆学刊,2014(6).
[3]刘莉.第三空间下公共服务理念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5).
F812
A
1671-0037(2014)11-54-2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的价值实现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QN-117)的阶段性成果。
张曼(1982-),女,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公共服务,量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