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我国可持续消费的发展趋势
2014-12-22樊万选
文/樊万选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后持续保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要求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中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差异较大、消费能力不足和消费水平低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目前,中国的可持续消费呈现既有进展又受制约的双重态势,消费不足与消费过度并存。一方面,受制于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和国内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客观原因,可持续消费的起点远低于发达国家。另一方面,中国的可持续消费能力仍在逐步提升,可持续消费环境不断改善,国民可持续消费意识开始形成,可持续消费对象逐渐丰富。因此,必须正视和把握我国可持续消费的发展趋势,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努力提高我国的消费结构、质量和水平,使其具有更强的可持续性。
工业化中后期消费率逐步提升的客观趋势
按照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居民消费结构由以工业消费品为主转变为第三产业中的住房、医疗、教育、金融、保险、旅游等服务类商品为主,居民服务性消费增长较快。因此,投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成为客观趋势。消费对GDP拉动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际经验表明,消费对GDP拉动的主导地位往往在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5000美元时得到确立并不断加强。2011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统计显示,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率达到了55.5%,而投资贡献比只占到48.8%,消费开始取代投资成为增长的内生动力。
消费市场规模与结构发展趋势
中国与同等发展国家相比,消费率相差15%~20%,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近30个百分点,中国未来消费市场的规模和结构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市场规模看,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最近发布的针对中国消费发展未来的研究预测,中国个人消费占GDP的比重可能从2005年的36%提高到2025年的45%~50%,中国的消费总量占全球消费份额可能会增加到11%~13%。据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分析,到2020年,中国潜在居民消费需求有可能达到45万~50万亿,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从投资生产大国转型为消费大国。从消费结构看,发展型消费需求比重提高将加快服务业发展,利用全国投入产出表测算表明,提高1%的消费率,可以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26%。我国目前服务业比重只有43%左右,远低于世界60%的平均水平。未来10年,如果服务业提高15%,将带来巨大的消费市场。未来消费结构也逐渐会从产品消费向服务性消费转变,包括文化、旅游、医疗等服务性消费。
可持续消费方式的发展趋势
在消费主体方面,消费者总体上对可持续消费抱有乐观预期。一是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GDP总量与人均收入实现“双翻番”目标,中产阶层将继续扩大,有意愿、有能力购买可持续消费品和享受可持续消费服务的人群越来越多;二是有利于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如阶梯电价、阶梯水价等实施,消费环境将继续改善;三是随着社会保障体系走向健全,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提升,可持续消费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
在消费客体方面,可持续消费产品如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有机食品将迎来快速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年均新能源汽车需求将达到35.2万辆,2015年将达97.7万辆。据国家电网“十二五”规划,电动汽车充电站网点等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完善,充电站建设年均投资约30亿元,年均增速50%以上,2015年将建成1700多个充电站。低碳环保将成为家电发展新趋势,可持续消费理念将贯穿家电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回收、处置处理全过程,节能家电将进入高速增长期,预计占家电消费50%水平。
推动我国的可持续消费要适合中国的发展阶段和自身特点,既要抑制过度消费和污染性消费,又要解决低水平消费或消费不足的问题。我国可持续消费的内涵应为,消费活动在不超过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条件下,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和追求良好生活品质的要求,尽量降低消费活动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或避免污染和废弃物排放,实现消费绿色转型,使消费质量和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