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病例式教学法在儿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2014-12-21姚新美吴新宇商艳玲于海英
姚新美 吴新宇 商艳玲 于海英
(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浙江 桐乡314500)
护理教育中常用的案例分析法[1]是指运用临床病例,训练护士在真实的情境中全方位、多角度地思维,引导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假设、质疑、推理、反思、讨论,探究客观事实,挖掘护士潜在的智慧和能力,进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科面对的是心理、语言、行为发育尚未成熟的婴幼儿,患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乏危险意识和防范意识,加上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患儿又不合作,导致儿科技术操作难度加大,儿科病房风险增高[2]。为提高儿科低年资护士的工作能力,我们将案例分析法结合儿科专科特点,采用模拟病例式教学法,对儿科35名工作3年内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工作3年内的35名注册护士进行模拟病例式教学培训,均为女性,年龄20~27岁,平均年龄23岁;其中,本科8名,大专22名,中专5名,均在临床从事儿科护理工作。
1.2 方法
1.2.1 培训专家小组组成 由儿科责任组长及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共4人担任培训老师,组成培训专家小组,护士长全面督导。
1.2.2 培训方式与内容
1.2.2.1 模拟病例式理论知识教学 采取集体大讲课和小讲课方式开展。大讲课每月两次,小讲课机动安排。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儿科常规护理、急救流程、常见意外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将书中的知识借助临床真实病例,通过多媒体、案例再现等形式进行讲解。
1.2.2.2 操作技能示教 根据《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护理技术操作项目考核要点》50项要求,选择其中13项作为本院儿科基础技能操作。每月初由培训老师轮流进行两个项目操作示教,示教时对考核知识点进行重点演示,同时邀请护士长参加示教,以便护士在科内操练时能及时得到护士长的指导。示教后选出两名代表进行即场演习,培训老师现场予以指正,以加深护士的记忆。
1.2.2.3 情景模拟演习 每季度进行一次,由培训专家小组负责编写模拟病例剧本,编写中严格遵循医疗及护理原则,根据临床实际工作场景,将本季度学习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应急技能进行系统整合,设计成三个综合模拟病例,每个病例的内容要求包括:患儿的入院处置、主诉、现病史、相关辅助检查、症状体征、医疗诊断、治疗方案、病情演变、护理要点、出院处置等。剧本编制后,由培训专家小组成员会同护士长共同讨论通过方可开展。编制后的模拟病例随机指定学员扮演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培训专家小组成员临时组建标准患者组。扮演者利用10min时间对剧本内容作出迅速判断,确立相应操作项目,准备相关操作用物。模拟演练中充分考虑患者安全及隐私保护,根据剧本内容发展过程,对患儿实施有计划的护理、应急处理措施和规范护理行为等,注重护患、医患、医护有效沟通等,并邀请科主任观摩指导,场面力求真实。模拟训练结束后,先由学员相互进行点评,接着由培训专家小组成员及护士长将模拟全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例举,并及时组织讨论,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共同制订整改措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低年资护士应急处理能力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目的。
1.2.3 教学效果评价
1.2.3.1 培训1年后,进行理论、操作和综合能力测试 (1)理论考试:由护士长根据授课内容统一出试卷,每位学员进行理论知识笔答;(2)基础技能操作考试:每位学员从13项操作中随机抽取2项操作进行规范操作考核;(3)综合能力测试:将12个模拟病例剧本进行编号,35名低年资护士进行分组,每组5人,随机抽号,进行模拟病例场景考核,培训专家小组成员会同科主任、护士长现场打分。
1.2.3.2 培训开始当月、培训1年后,根据浙江省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在患者出院当日进行调查,被训护士不参与,以使满意度调查更为准确、真实、客观。病人满意度调查表主要包括:护士的入院指导、服务态度、基础护理到位情况、护理操作技术及宣教水平、工作主动性、人文理念等10项内容。满分为100分,按满意(≥95分)和不满意(<95分)进行统计。
1.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版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表1,2)
表1 模拟病例式教学法培训前后各项目比较(±s,分)
表1 模拟病例式教学法培训前后各项目比较(±s,分)
理论知识 基础技能操作 综合能力培训前时间 n 35 76.6±5.3 86.5±4.5 83.5±3.4培训后 35 81.2±5.6 90.5±4.4 86.2±3.6 t 3.53 3.76 3.23 P<0.01 <0.01 <0.01
表2 模拟病例式教学法培训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3.1 模拟病例式教学法提高了低年资护士实际工作能力及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 低年资护士进入临床后,普遍感到知识缺乏、技术生疏、经验不足,对于规范化培训有着较高的需求。案例教学法为当今倍受推崇的高等医学教学方法,它能充分调动学习者主动学习,培养其评判性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教学具有鲜明的示教性、启发性、实践性。选择得当,对于要说明的问题,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院儿科将案例分析法结合儿科特点,采用模拟病例式教学法,模拟特定事件的现场、情景,给低年资护士创造思考问题的条件,对低年资护士加深理解和记忆临床知识起到良好的作用。表1结果显示:35名护士通过1年的模拟病例式教学法培训,其理论知识、基础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说明模拟病例式教学法调动了低年资护士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引导低年资护士从知识、技能、应急处理等方面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及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
3.2 模拟病例式教学法改善了低年资护士的沟通技巧,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因患儿不能或不善表达自己的病情,需要家长大力协助,针对这一特殊性,要求儿科护士掌握更深的护患沟通技巧[4]。在传统教学中,带教老师往往注重培养护生的操作技能,而护生缺乏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实际沟通技巧,沟通能力差。模拟病例式教学法通过设定背景、冲突、问题、事件演变过程和结果等直观的反映问题,包含着大量的情景因素和现实成分,使被训者感受深刻。角色扮演可以通过行为模仿和行为替代影响个体心理过程,便于发挥被训者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表2结果显示:通过1年的模拟病例式教学法培训,有效地改善了低年资护士的沟通技巧,加深了感性认识,通过日常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和关键点在模拟病例中的再现,使低年资护士在工作中能够主动服务,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有效地减少或杜绝了被动的服务行为,强化了优质服务意识,明显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和基础护理合格率。
3.3 模拟病例式教学法降低了儿科低年资护士的工作压力,使其能更快地胜任专科护理工作 儿科护理工作难度大,患儿所需的服务项目较多,加药、输液等要比普通人的要求高、风险大,对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护士要掌握更多的沟通技巧,而低年资护士又大多为独生子女,年龄小,工作经验缺乏,传统的培训大多以经验教学为主,单调、枯燥,缺乏吸引力。模拟病例式教学法培训后,使低年资护士对儿科可能碰到的问题有了预见性,减轻了心理负担及工作压力。
[1]柳丰萍,王红红,邹叶青.护理案例论坛对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9-22.
[2]杨文先.儿科病房护理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391-392.
[3]李艳玲.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运用[J].护理进修杂志,2006,2l(11):993.
[4]张慧敏.护患沟通技巧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995-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