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天下
2014-12-21
“Very many people go through their whole lives having no real sense of what their talents may be, or if they have any to speak of.”
——教育在古今中外备受关注,小至修身养性,大到齐家治国,教育被视为人生发展、社会进步,乃至人类文明的阶梯。在物质、科技、文化都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于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国著名学者、教育家肯·罗宾逊(Ken Robinson)大声疾呼,现行的教育模式必须改革,确切地说是进行教育的革命(revolution),因为 “一刀切”的教育方式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导致学生的潜力和特长无法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展,甚至“太多人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才能是什么,甚至他们根本说不出自己有什么才能。”其实,有类似想法的人不止肯·罗宾逊一人,爱因斯坦早就说过,“唯一影响我学习的就是我所受的教育。”(The only thing that interferes with my learning is my education.)显然,学习是发自内心渴望了解并寻求知识和真理的过程,而教育被爱因斯坦看成了一种例行公事的制度。其实,孔子两千年前就已经把这件事讲清楚了: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也就是说,教育很重要,要让所有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但是具体到教育的方法,就要因每个人具体的天赋、资质来决定,不能一概而论。就像肯·罗宾逊所说的,改变快餐式的教育模式,不再以考试和升学为目标,而是以创新的眼光看待教育,尊重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性格和才能,给他们适合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发挥自己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本质目标。
“Louis Vuitton has always incarnated for me the symbol of ultimate luxury,innovation and exploration… We share common values and a vision.”
——法国老牌时尚巨头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迎来了新的艺术总监,设计师Nicolas Ghesquière接任Marc Jacobs(马克·雅克布)执掌定位路易·威登未来品牌形象和风格走向的重任。在就职仪式上,Nicolas称赞路易·威登 “一直是我心中奢华、创新和探索的极致化身……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远见”。Nicolas Ghesquière是近年时尚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其个人经历颇为传奇。他从未接受过正规的服装设计训练,却展现出惊人的设计才华和独特的设计理念。Nicolas于1997年加入前东家Balenciaga(巴黎时装世家),短短几年时间就力挽狂澜,扭转了Balenciaga走下坡路的局面,使其重新跻身时尚潮流品牌前列。此番LV重金聘用Nicolas Ghesquière,是希望这位新秀再次上演大逆转,重振LV时尚帝国,将他前卫和现代的时尚风格注入路易·威登卓越、精致的传统品质之中,从而创造出艺术与商业双赢的新奇迹。
“Go confidently in the direction of your dreams. Live the life you have imagined.”
—— 一个人能够一生都活在自己的理想中,没有恐惧,没有灰心,没有妥协,是一件多么幸福、多么伟大的事。这样的伟大只有梭罗可以成就。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是美国超验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其流传最广的一部作品就是著名的《瓦尔登湖》(Walden)。19世纪中叶的美国和今天中国的情形类似,经济飞速发展,无限的机遇、财富和欲望充斥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在这样的喧嚣与繁华中,梭罗却独自来到瓦尔登湖畔,过起了回归自然、自给自足的生活,在两年两个月零两天身心简单、思想自由的生活之后,梭罗写就了这部生态主义的代表作《瓦尔登湖》。或许我们都曾因都市生活的喧嚣和奔忙感到过疲惫和迷茫,都曾有过回归纯真、重回乡野的冲动。但是,如果没有 “自信地向着梦想的方向前进,过你想象中理想的生活”的勇气,我们也只能“大隐隐于市”,在每一天城市苏醒之前和沉睡以后,翻开《瓦尔登湖》,感受心灵的那一份宁静和自由。
“It’s a curious thing about writing a novel: you never see it until it’s finished. When I was nearing the end I started to get a sense that when I pressed save on my Word document it took an awfully long time. It wasn’t until I got a proof of the book I thought ‘jeepers this is quite big’.”
——1985年出生的新西兰女作家埃莉诺·卡顿(Eleanor Catton)凭借小说《发光体》(The Luminaries)摘得2013年英国布克奖,成为该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发光体》长达832页,可谓是大部头之作,也因此成为布克奖史上最长的获奖作品。评委会主席Robert MacFarlane指出,卡顿的写作手法十分娴熟,这也是除了作者年龄和小说篇幅外,打动评委的另一因素。卡顿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说:“写小说是件很奇妙的事情:你永远都不会看清它,直到完结为止。接近(《发光体》)尾声的时候,我开始出现这样的感觉:当我在自己的Word文档上摁下‘保存’键时,竟然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保存完毕)。直到拿到了此书的校样,我才觉得‘天呀,它可真厚’。”布克奖创办于1969年,每年颁发一次,至今已是第45届,目前已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之一。以往,布克奖仅授予英联邦国家或爱尔兰作家。好消息是,去年9月,布克奖管理委员会宣布从2014年起,所有用英语写作的作家均有资格参与评选。这意味着布克奖将会接纳美国作家的小说作品,这可以说是布克奖设立以来最大的变动了。
“We are the ones obsessed by measurement. The world just pours it out.”
——“人们总醉心于算计,而世界却倾其所有,慷慨给予。”在其2004年的小说《守望灯塔》(Lighthouse Keeping)中,詹妮特·温特森(Jeanette Winterson)以诗一般节奏的语言,通过多重叙述声音,讲述了苏格兰偏僻海边小镇索尔茨上一个名叫银儿的孤儿和灯塔看守者普尤的传奇故事。就像所有的孩子都要长大,北方灯塔委员会对灯塔进行改造的要求打破了银儿和普尤的生活。普尤失踪了,银儿被迫离开了她的“永无岛”,开始了一个人的流浪。在痛苦的孤独求索中,银儿对爱的渴望愈发强烈,她着魔似的爱上一本书,爱上一只会叫自己名字的鸟,她偷走了它们,被警察抓到,被心理医生诊断为“心理变态和与现实失去接触”。一扇门从梦里打开,希腊正教教堂的钟声唤醒了银儿。“I unlatched the shutters. The light was as intense as a love affair. I was blinded, delighted, not just because it was warm and wonderful, but because nature measures nothing... We are the ones obsessed by measurement. The world just pours it out.”(我打开了百叶窗。阳光强烈得如同一场爱情。我被眩花了眼,心情愉悦,不只是因为这天气温暖明丽,而是因为大自然从来不算计什么……人们总醉心于算计,而世界却倾其所有,慷慨给予。)阳光的慷慨、大自然的无私让银儿学会了释然,放开了对爱的偏执。这是一个关于爱与失落的故事。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总是这样一路遇见一路告别,当经历过一切再次站在一段时光的结点回望时,希望成熟的我们能够和过去那个青涩、鲁莽、偏激的自己握手言和。
“I am sorry that they (people) are finding themselves in this situation based on assurances they got from me. We’ve got to work hard to make sure that they know we hear them and that we’re going to do everything we can to deal with folks who find themselves in a tough position as a consequence of this.”
—— 2013年11月7日,在接受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美国现任总统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破例向因医改法案出台而丢失原有医疗保单的民众道歉。他说:“我很抱歉,在我的担保(即指原有医保不会取消)之下,有人还是被迫陷入了现在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努力工作以确保民众了解我们正竭尽全力来帮助他们这些因此而处境艰难的人。”奥巴马的新医改法案虽规定了新保单的承保范围底线,但是却无法限制保险公司通过提高投保人自付额等方法来缓解其自身压力,也暂时无法平复面临保单价格上升的底层民众的怨气,而当保险公司减少给医生的付费标准后,又是否会出现部分医生不愿接纳这类承保的病人的情况——无论是哪种,恐怕都不是一句简单的“道歉”所能弥补的。
“Never underestimate the difficulty of changing false beliefs by facts.”
——“永远不要低估用事实改变错误看法的困难。”这句话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亨利·罗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说的,他曾在1973年至1991年任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主持研究并设立了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现在这句话常常被用来说明改变一些根深蒂固的认识的难度之大。比如,在2013年11月4日的《华盛顿邮报》上就有一篇报道称,之前人们普遍认为,老年人较之其他群体更加贫穷、脆弱,因此需要来自政府更多的财政、医疗以及社会福利方面的支持。但是一项调查显示,从1989年到2010年,62岁到69岁的美国老年人平均收入增长了60%,而相比之下,40岁以下的人收入则降低了6%,而41岁至61岁的也降低了2%。虽说“事实胜于雄辩”,但在传统观念里,老人毕竟还是一副“贫穷、脆弱、亟待关怀”的形象,即便是面对这样鲜明对比的数字,这碗水恐怕也是很难端平的吧。
“These dogs were patriots just as much as anybody else who served.”
—— 为表彰军犬在战时所做的牺牲与贡献,当地时间2013年10月29日,美国军方为这些和军人一起出生入死的“挚友”竖立的首座国家纪念碑揭幕。这座专为军犬竖立的国家纪念碑坐落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的拉克兰空军基地,由私人捐款建造而成。自1958年起,拉克兰空军基地开始负责为美军各个军事部门训练军犬。纪念碑由四只军犬和一名军犬训练师的铜质雕像组成,高约九英尺(约合2.74米),铜像上刻有“美国自由守护者”的字样。四只军犬的铜像分别为杜宾犬、德国牧羊犬、拉布拉多寻回犬和比利时马里努阿犬,它们是二战以来美国战地军犬的主要犬种。军犬训练师约翰·贝克说:“这些军犬同任何曾在军队服役的士兵一样,都是名副其实的爱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