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乳业发展形势分析及预测
2014-12-21王礞礞
文∕本刊记者 王礞礞
2013年是中国乳业不平静的一年,纵观这一年发生的乳业大事件:3月香港历史上最严“限奶令”出台,7月国家发改委对多家乳粉企业展开“反垄断”调查,8月新西兰恒天然发生“肉毒杆菌乌龙事件”,10月药店开始试行ATM机专售乳粉,以及下半年开始的“奶荒”。这次席卷全国的“奶荒”,可以说是一个继2008年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后,再次吸引世界对中国乳业关注的大事件。
2013年也是中国乳业求变的一年,国家的乳业新政可谓密集出台:1月国家质检总局颁布《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6月堪称我国史上最严婴幼儿乳粉制度,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出台,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规定》和《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细则》,连续出台了10 余个乳业新政,从中可以看出中央整治乳粉行业的决心。
2013年已经过去,虽然“限奶令”依然继续,“奶荒”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国人对国产乳粉的信心还没有完全恢复,洋奶粉品牌依然占据市场的较大份额,但中国的“乳业风暴”已经开始进入了更深层次的博弈,2014年将拉开继2009年乳业整顿以来的第二波政策整合大幕,给中国乳业全产业链,尤其是婴幼儿乳粉行业带来一场大的洗牌,国内乳业或将迈入全面复苏阶段。
1 “奶荒”有望缓解 奶价趋于平稳
2013年下半年,受气候异常、农户散户退出过快、奶牛存栏减少、新西兰原料乳粉被禁止进口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全国各地均出现了“奶荒”,并导致生鲜乳价格大幅上涨。根据农业部畜牧业司对全国主要省份牧场奶价的监测情况显示,生鲜乳平均价格由7月的3.55 元/kg上涨到12月的4.12 元/kg。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和担忧。2014年“奶荒”是否能够缓解,奶价是否会继续上涨,又成为了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
据《中国畜牧兽医报》2014年1月5日的报道,有专家认为,最近几年人工、物流等成本在逐渐走高,这将会持续影响2014年生鲜乳的价格,目前尚未结束的“奶荒”或将持续到2014年上半年,也不排除有可能会迎来新一波的涨价潮。
但更多的专家认为,奶源紧张的状况有望得到缓解。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翠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生鲜乳价格在2014年将趋稳,原因如下:一是随着生鲜乳价格的上升,散户退出开始减缓,并且有补栏现象;二是规模化牧场的增量也将弥补散户退出的份额;三是2013年的夏季高温实属异常,是小概率事件;四是海外乳粉价格已回落到常态,不再会对国内生鲜乳价格形成上行压力。
原广州乳业协会会长王丁棉也认为,随着国际奶价的下行、乳粉进口量的增加,国内的“奶荒”会逐步得到缓解。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李志强研究员也表示,2014年原料乳的供需平衡总体形势还是吃紧的,总体的奶源缺口还是无法填补的。从2014年1月的奶价可以看出,原料乳的价格还是呈现往上走的趋势,但随着生产的恢复,基本已经到顶了。
农业部资深乳业分析师、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陈渝说,农业部定点监测显示,全国生鲜乳价格连续13 个月上涨,目前已经突破4 元/kg。根据农产品的“蛛网理论”,当期的农产品价格决定了下一期的农产品产量。牛奶是典型的“蛛网农产品”,在上一个生产周期生鲜乳收购价开始上涨时,牛奶生产者开始加速购入犊牛和青年牛,当时购入的青年牛即将开始泌乳,而在生鲜乳收购价超过4 元/kg以后,生产者也加大了成年泌乳牛的购入,因此原料乳供应恢复和增加的周期已经在路上。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在接受《经济》杂志记者采访时也分析,2013年东北玉米大丰收,饲料价格可能下降;而且由于近几年来国内乳业结构在进行调整,规模化奶牛养殖比例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和总产奶量都在增加,从而保证了奶源供给好转;再加上天气逐渐转暖,原料乳产量会进一步增加,这些都说明2014年原料乳价格不具备暴涨的条件。
对于“奶荒”还要持续多久,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谈到,根据乳业发展规律,奶源供应紧张的局面至少会持续10 年左右,因为预计10 年左右的时间我国乳业才会完成这轮转型。即便如此,由于原料乳产量增长的速度依旧落后于国内需求的增长速度,因此,缺口会长期存在,这部分缺口需要靠进口来弥补,国内乳业要实现自给自足依旧很难。由此看来,短期内“奶荒”或许会缓解,但从长期看,“奶荒”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因为随着消费需求增长,奶源紧张是长期要面对的问题。
2 奶牛养殖组织模式不断进步“家庭牧场”模式得以积极践行
我国目前主要存在3 种奶牛养殖组织模式:农户家庭散养、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化牧场,其中又以农户家庭散养为主。但散养户具有组织化程度不高,如生产规模小,奶牛产奶量低;企业和奶农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难以实现激励机制等问题。这些都导致了散养户的生鲜乳质量不高,在遇到牛奶销售不好的时候,容易出现杀牛卖肉的情况。但2013年散养户的快速退出又给奶源的数量带来了不确定因素,成为了导致2013年“奶荒”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什么样的奶牛养殖组织模式适宜中国的乳业发展一直是业内探讨的话题。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所谓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乳业行业的广泛关注与支持。
“家庭牧场作为家庭农场的一种形式,有利于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也有利于生鲜乳质量的保证,对于我国奶牛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刚在接受《当代畜禽养殖业》采访时说,“现代家庭牧场的发展规模应处于传统散养和规模化大中型牧场之间,饲养规模为50~200 头,应具有全混合日粮饲喂、自动化挤奶设备等设施,能够满足奶牛自由饮水和分群饲养需求。这样的家庭牧场具有成本低、经营灵活等优势,应成为未来中国奶牛养殖的主体。”
宋亮也曾在《2013年:中国乳业回顾与展望》一文中(见《中国乳业》2013年12期)对现代奶源基地建设提出意见,未来中国奶牛养殖是适度规模化发展与专业化分工相结合的产物,而构建的主体恰恰是大量中小规模养殖户。要加快构建现代化奶源基地,当务之急是围绕发展奶业合作社、发展家庭牧场,来加快奶牛养殖组织模式的升级,同时通过制度创新,加快上下游产业建立“利益分享、风险分担”的一体化合作关系,从而为整个奶源的现代化基地建设奠定基础。
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奶源部发展中心总经理杨盛兴也提出,应积极发展家庭牧场、股份制牧场,或者因地制宜地建立奶牛小区,取缔私人拥有的奶站等中间商环节。
2014年初,新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再次提出“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充分肯定了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农业部也随后制定了《2014年畜牧业工作要点》,在其中特别提出了要加大对奶农合作社和家庭牧场的支持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
除了以上重头文件,中央银行在2014年2月21日也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其中规定,家庭农场单户贷款原则上最高可达1 000 万元。“这次央行出台的金融支持政策是全国层面首次出台的家庭农场扶持政策,预计未来将陆续出台更多实质性扶持政策。”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在接受《大智慧》通讯社采访时表示。
因此可以预见,2014年家庭农场的发展将得到极大的重视,而以家庭牧场为养殖主体的奶牛养殖组织模式也将得到积极践行。
3 “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进一步推进 养殖污染防治提上日程
标准化的规模养殖是发展现代奶业的必由之路,我国近几年来规模养殖场数量的高速增长对推进奶业的集约化经营和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但规模化养殖场的发展在粪污治理方面均存在潜在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奶业发达国家主要采取的是“种养结合”的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可以结合人口数量以及土地承载力,因地制宜地发展与土地承载和消纳能力相匹配的奶牛规模养殖。采用这种模式,奶牛场可以做到优质粗饲料的基本自给,而且粪污可以100%还田,既可降低养殖成本,又可降低环境压力,有效缓解环境问题和成本问题。
对于“种养结合”,潘刚在2013年5月接受《当代畜禽养殖业》采访时也表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解决饲料来源问题和奶牛粪污出路问题。牧场经营者不仅可以进行奶牛饲养,还可进行饲草种植,形成‘养牛—有机肥料—绿色种植—优质粗饲料供应’的循环发展模式。”
奶牛养殖作为一个高排污的产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13年10月8日,国务院第26次常务会议通过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该条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国家层面上的第一个专门的农业环境保护类法律法规。其出台的目的就是要从推动加强科学规划布局、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环保设施建设,推进种养结合,提高废弃物利用率入手,提高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除此之外,在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里,也提出了“规模养殖场畜禽资源化利用”,这就要求整个养殖业都要认真考虑粪污污染问题,这也预示着养殖污染将成为行业发展必须逾越的蜀道,推广“种养结合”的奶牛养殖模式将成为2014年的重头戏。
4 乳制品、干草进口贸易将继续较快增长 进口奶粉、苜蓿价格有望下降
2013年的前三个季度,受国内消费和加工增长的驱动,加上国内奶源不足,即“奶荒”的影响,我国乳制品进口数量增长较快。据海关统计,2013年1~9月,我国累计进口乳制品109.77 万吨,同比增长27.61%;其中,液态奶进口14.43 万吨,同比增长114.21%;干乳制品进口95.34 万吨,同比增长20.25%;乳粉占干乳制品进口总量的56.91%,达到54.26 万吨,同比增长22.53%。从价格来看,2013年进口平均价格同比和环比均不断增长,9月我国乳品进口平均价格达到3 279.28 美元/吨,比6月均价提高20.49%,比2012年同期则提高32.18%。而出口方面2013年则出现了持续明显的下跌,主要贸易品种无一例外,乳粉的出口数量同比大幅下跌63.0%,鲜奶下跌7.8%。2013年5月乳制品出口金额仅为470.8万美元,同比下跌21.2%。
对于以上数字,中国奶业协会陈兵分析认为,我国乳制品出口品种单一和出口市场过度集中的顽疾不但没有得到改善,而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而且这种乳制品贸易不平衡的情况在2014年将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要想提高国际竞争力还任重道远。
由于“奶荒”的影响,乳粉的价格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最新的数据显示,2014年春节后,国内市场上全脂乳粉价格已经出现下降。进口全脂乳粉春节前售价43 000~45 000 元/吨,春节后售价41 000~42 000 元/吨,降幅大约5.68%,国产全脂乳粉春节前售价大约41 000 元/吨,春节后在39 000 元/吨,下降了4.88%,进口和国产乳粉节后价格下降都超过了2 000 元/吨。可见,由于2013年3月新西兰干旱所引起的国际乳粉价格上涨已经逐渐得到了缓解,乳粉价格的下降在2014年年初已经初见端倪。
与乳制品进口量同时增加的还有优质干草进口数量。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3年全年苜蓿的进口数量总计达到75.56 万吨,首次突破75 万吨大关。陈兵对此进行了分析:“随着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快速推进和对进口苜蓿品质的认可,国内已经对进口苜蓿形成了巨大且持续的增长需求。我国实施的‘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毕竟起步时间不长,要达到一定规模和品质、满足国内奶牛养殖的需求还需要一段时日,而且国内苜蓿产业在管理、收割和加工工艺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苜蓿的进口在2014年还会保持旺盛的势头。”
除了苜蓿以外,2013年全年,燕麦草的进口量达到了4.28 万吨,同比增加144.29%。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我国高产牛群的扩大和进口燕麦草关税下调到4%,燕麦草的进口量也将在2014年激增。
价格方面,虽然进口苜蓿的总量在增加,但进口价格有下降趋势,据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年度中国进口苜蓿平均到岸价格为371.36 美元/吨,同比下降5.6%。而燕麦草的价格则有上升趋势,2012年燕麦草的平均到岸价为354.03美元/吨,2013年的平均到岸价为369.26 美元/吨,同比增加4.30%。
5 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大 奶源管控进一步加强
2013年,国家针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政策可谓密集出台:5月1日,新版《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对进口奶粉设置了更高的“体检”门槛,对“假洋奶粉”的狙击力度明显增强;5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乳粉质量”;6月20日,国务院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并全面实施《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简称《规范》)。《意见》除了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的生产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外,还严禁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到境内分装,叫停贴牌生产,同时提出将实行婴幼儿配方乳粉专柜专区销售,试行药店专柜销售;10月29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送审稿中明确规定,国家对婴幼儿配方食品实行严格监督管理,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食品应当将生产原料、产品配方及标签等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不得以委托、贴牌、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食品;12月25日,《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简称《细则》)正式发布,要求严格监管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基粉,同时要求执行全项目66项检验制度。
如果说,上述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终端产品,那么2014年之初,农业部就出重拳加强了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奶源监管。2014年1月9日,农业部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确保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安全监管工作。农业部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实现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无缝对接,全力以赴打好这场提高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水平的攻坚战。农业部将重点采取六项措施确保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安全。其中第三条为强化奶站和运输车监管,对128 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奶站和运输车的资质条件进行重新审核,对相关的1 869 个奶站和719 辆运输车建档立案,纳入重点监管。制定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包干制度,要求省、市、县层层签订“生鲜乳质量安全责任状”,明确奶站、运输车监管责任人,公布手机号,实行24 小时监控,严肃责任追究。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信息化监管试点,逐步实现收购和运输的生鲜乳来源清楚、流向清晰、信息可追溯。第四条是加大奶源质量安全抽检密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惩重处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违法违规行为。对奶畜养殖及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销售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在2014年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中,安排专门经费,重点监测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质量安全,加密抽检,覆盖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的所有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查处国家公布的所有违禁添加物。同样,在农业部《2014年畜牧业工作要点》中,也提到要加强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监管。
除了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终端产品和奶源加强审查和监管外,可追溯体系的建立也得到了格外的重视,工信部消费工业司副巡视员高伏在2013年9月接受《解放军报》采访时还透露,2014年将率先在乳制品行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该体系建成后,乳粉信息可实现从生产源头到流通环节全程追踪,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等终端以及政府网站等公告平台便可查询。
这些政策法规、意见措施均显示,在2014年,中国的乳业监管力度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质量安全水平也必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6 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整顿加剧 产业格局将发生变化
2013年6月,国务院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中,要求“企业应当具有自建自控奶源,对原料乳粉和乳清粉等实施批批检验,确保原料乳粉质量合格”,并提出“参照药品管理办法严格管理,全面实施《规范》”。此外还将开展企业再审核再清理工作,对奶源无保障,生产技术、设备设施、检验检测条件落后的企业实施停产整顿,整顿不能达标的坚决淘汰。这一次整顿被业内称之为继2010年后的第二次“斩首行动”。
王丁棉认为此次整顿是非常必要的,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整顿和取缔是对市场的净化。从大体上看,不太符合规定条件的生产厂家可能会占一半左右,但这一部分所占的市场份额并不大,只有10%~15%,而这些厂家往往就是在监管或品控方面存在着漏洞或者常出问题,对其要求整改不但有利于这些企业的生存发展,也是对大众健康安全的负责任。
配合这次整顿一起进行的还有国家引导的企业兼并重组计划,2013年10月,工信部在提交给国务院的文件《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中,提出了我国乳粉企业的兼并重组三步走计划:第一步为摸底调查;第二步是培育10 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 亿元的大型企业,前10 家国内品牌集中度达到65%;第三步,到2018年底,形成3~ 5 家销售额超过50 亿元的企业,最终配方乳粉企业整合到50 家左右,其中,培育3~5 家大型企业集团,前10 家国内品牌企业市场集中度将达到80%。
可以预计,在政府的主导下,2014年将迎来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大潮,会有更多的品牌被收购或兼并。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在提高产业集中度、扶持国内品牌的兼并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众多中小企业退市,令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张利庠认为,现在不是“百花齐放”的时代,从安全角度出发,政府的管理无论多么严格都不过分,虽然企业自身有些无奈,但当前的乳品行业强调的是从数量向质量的提升。
李胜利在接受《农民日报》采访时也曾谈到,乳粉行业的整合是大势所趋。目前,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有很多家,但由于规模和水平参差不齐,对国家标准的执行力度也不尽相同,尤其是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的奶源基地,对原料乳的质量和安全的控制难度较大,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婴幼儿乳粉行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婴幼儿乳粉企业兼并重组,有利于推动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而且国家也在引导、激励、支持相关的政策措施上加大了力度,鼓励并引导企业实施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支持优势企业兼并、整合,逐步淘汰奶源基地没有保障和技术装备、监测条件落后的生产企业。
李翠霞也表示,未来一定是一个重新构建乳业格局的态势。其中企业整合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方式:淘汰品质不达标的小企业,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区域内企业强强联合,乳业集团整合品牌。
7 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 高端产品市场受关注
2013年7月,合生元国际股份(广州)在法国投入亿元以并购入股的方式成功加盟法国一家乳粉供应商(大牧场)Isigny SainteMere,并占其20%的股权。2013年11月,康师傅对外宣布,康师傅要与日本朝日集团旗下的和光堂在中国上海组成合资企业,专营进口品牌乳粉,合资公司前者占45%股权,后者占55%。2014年2月,蒙牛与达能联合对外宣布,蒙牛向达能定向增发6.6%的股份,达能为此付出51.53 亿港元,配售完成后,达能将持有蒙牛9.9%的股份,从而成为蒙牛第二大股东。以上这些涉外并购事件无不显示中国乳品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诉求。
“2014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乳品企业加快‘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步伐,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海外并购中,以资本形式快速加入乳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分布,企业国际化的步伐将加快。”宋亮说。
铭泰铭观侯军伟也表示“国际化步伐加快,在乳粉行业更为明显,国内乳品企业正在布局全球,以便拿到最优资源,进而发展在国内的产/销。国际化也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路径,就奶源来讲,国外的牧场管理和原乳品质,应该是走在国内企业的前面的。有一个好的奶源,这是基础。”
与此同时,在乳制品市场整治的大背景下,在政策如此利好的情况下,乳品企业也将目光转向了高端产品的推出,对此,业内人士普遍持赞同观点。
李翠霞表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品结构必然会发生变化,必然由低端向高端迈进,即可以不喝牛奶,但如果要喝一定是最好的。
“高端乳制品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整个白奶市场增幅放缓和产品同质化的影响,又有白奶价格战和消费者收入增加的影响。从乳品企业的角度看,高端乳品开发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是传统产品成本的上升。其中与乳制品生产成本最密切的原料乳收购价格的涨幅十分明显。”利乐中国《利乐之友》编辑李涛说。
侯军伟也表示,对高端乳制品的关注是近几年的普遍现象:一是消费水平在升级,需要高端产品;二是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讲,高端产品市场其毛利肯定要高,特别是在一些新品类上,比如当前的常温酸奶,既能为企业带来利润,也能为品牌带来附加值,是值得企业去经营的产品。
结语
2013年已然过去,中国乳业在这一年的不平静和求变中又迎来了新的拐点。在2014年,新出台的各项政策将得到落实,行业内的各项调整将得到深化,从牧场建设到乳制品加工再到终端产品的销售,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将得到有史以来最大力度的一次整顿,随着企业兼并重组进入高潮,乳粉市场也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数。
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二胎政策的实施,2014年乳制品消费量将继续增长。因此,我们相信,2014年中国乳业将会迈向更光明的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们共同期待。